免疫缺陷大鼠發(fā)酵支原體和梨支原體感染的藥物療效觀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研究通過建立免疫缺陷大鼠發(fā)酵支原體(Mf)和梨支原體(Mpi)感染模型,使用紅霉素和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觀察并比較其治療效果,從而明確上述二種藥物對免疫缺陷大鼠發(fā)酵支原體和梨支原體感染的療效。
   方法:
   1.培養(yǎng)基改良的SP4.培養(yǎng)基。
   2.標準菌株來源已知標準對照菌株Mf(ATCC19989即PG-18)、Mpi(ATCC25960)由東南大學醫(yī)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提供。<

2、br>   3.菌液的制備將保存于-20℃的凍干菌株接種2ml改良SP4培養(yǎng)基中,置于37℃,5%CO2孵箱中復蘇,待菌株至最佳生長期,取0.2ml菌液接種于1.8mlSP4培養(yǎng)基中,以此方法傳3代,待支原體生長期至對數(shù)期收集離心后的沉淀物,并每次進行菌落計數(shù),備用。
   4.實驗動物與分組
   4.1 免疫缺陷大鼠模型的制備60只清潔級SD大鼠,隔日腹腔注射環(huán)磷酰胺50mg/kg/d,共3次,制備免疫缺陷大鼠。<

3、br>   4.2 實驗組將上述免疫缺陷大鼠隨機分為6組(n=10),組1和組2分別為Mf、Mpi感染組,組3和組4分別為Mf、Mpi感染紅霉素治療組,組5和組6分別為Mf、Mpi感染左氧氟沙星治療組。各組大鼠均腹腔注射相應支原體,同時,各治療組大鼠分別肌肉注射紅霉素或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
   4.3 對照組準備14只正常大鼠為對照,隨機分為2組(n=7),組7為正常大鼠Mf感染對照組,組8為生理鹽水對照組。組7大鼠腹腔注射

4、Mf,組8大鼠腹腔注射生理鹽水。
   5.各組大鼠觀察及死亡率比較觀察各組存活大鼠只數(shù),比較死亡率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6.大鼠血液培養(yǎng)以及支原體的再培養(yǎng)各組大鼠均進行血液普通培養(yǎng)以排除其他細菌感染。另外,各組大鼠死亡均進行血液及其器官組織(心、肝、肺、腦、腎)的支原體再培養(yǎng)。
   7.血清細胞因子檢測大鼠臨死前心臟無菌采血,治療組與對照組存活大鼠同樣心臟無菌采血。分離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大鼠血清T

5、NF-α、IL-1β、IL-6和IL-10,比較組間差異。
   8.電鏡標本的制作與觀察:分別取死亡組大鼠的心、肝、肺、腎和腦等重要臟器組織經(jīng)2.5%戊二醛和1%鋨酸雙重固定,丙酮梯度脫水,Epon-812環(huán)氧樹脂包埋,RMC-PT超薄切片機切片,半薄切片光鏡定位于組織實質(zhì)細胞部分,超薄切片經(jīng)鉛-鈾雙重染色,H-7500透射電鏡下觀察,拍片。存活大鼠處死后亦取上述臟器以相同方法制作標本觀察。
   9.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

6、SPSS13.0軟件對測得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結果:
   1.感染組與藥物治療組的死亡率比較:經(jīng)確切概率比較,與Mf、Mpi感染組相比,Mf、Mpi感染紅霉素治療組的死亡率顯著降低(P<0.01);與Mf、Mpi感染組相比,Mf、Mpi感染左氧氟沙星治療組的死亡率顯著降低(P<0.01);而兩種藥物治療組進行相應比較,死亡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

7、.各組大鼠重要臟器的超微結構觀察:電鏡下觀察,見Mf、Mpi感染組大鼠各臟器損傷嚴重,表現(xiàn)為心肌纖維不同程度溶解;肝臟炎性反應明顯,肝細胞線粒體結構破壞,肺泡空泡樣改變,細胞的脫落、炎性細胞浸潤,腎小管上皮細胞破壞、核固縮,腦組織嚴重水腫,腦細胞空泡樣改變;而各治療組大鼠的組織結構明顯改善;正常大鼠Mf感染對照組動物器官超微結構病變較輕;生理鹽水對照組大鼠各臟器結構正常。
   3.感染組大鼠和治療組及對照組大鼠的細胞因子檢測結

8、果比較:Mf、Mpi感染組大鼠血清TNF-α、L-1β、IL-6的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大鼠Mf感染對照組,而IL-10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大鼠Mf感染組。與各自藥物治療組相比,Mf、Mpi感染組大鼠血清TNF-α、L-1β、IL-6的含量明無明顯差異,而IL-10的含量明顯升高。
   4.大鼠血培養(yǎng)及支原體再培養(yǎng)結果:動物實驗后,各組死亡大鼠的血液及臟器組織支原體再培養(yǎng),可見相應支原體菌落生長,而普通血培養(yǎng)未發(fā)現(xiàn)其它細菌生長。存活大

9、鼠的血液及臟器組織的支原體培養(yǎng)結果為陰性。
   結論:
   1.發(fā)酵支原體和梨支原體感染免疫缺陷大鼠能引發(fā)全身性感染,造成大鼠多臟器功能損傷,有著極高的死亡率。
   2.紅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可顯著降低免疫缺陷大鼠發(fā)酵支原體或梨支原體感染的死亡率,減輕重要臟器損傷,治療效果滿意,可作為臨床治療免疫缺陷個體發(fā)酵支原體或梨支原體感染的選擇藥物。但紅霉素與左氧氟沙星相比,二者療效并無顯著差異。
   3.抗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