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75064242-7803-404a-91b8-28c305fbf95e/75064242-7803-404a-91b8-28c305fbf95epic.jpg)
![胃癌大腸轉移的影像學與胃癌原發(fā)灶的病理學特征的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75064242-7803-404a-91b8-28c305fbf95e/75064242-7803-404a-91b8-28c305fbf95e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類號:R81密級:◇學校代碼:i0062學號:20024001又肄醬科鼻崢TlA鶼Jl嘲礁焉DIe囊kUHlV基I璐lTV博士學位論文DoCToRALDISSERTATIoN論文題目:胃癌大腸轉移的影像學與胃癌原發(fā)灶的病理學特征的研究TlTLETheStudyofRadiologicalFeaturesofColonicMetastasesfromGastricCancerandthepathologicalFindingsofPri
2、maryGastricCancer一級學科:臨床醫(yī)學二級學科:影像醫(yī)學與核醫(yī)學論文作者:劉林祥指導教師:白人駒教授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2007年5月定位,將直腸分為腹膜返折下段(Rb)、腹膜返折上段(Ra)和直腸乙狀結腸交界段(黜);乙狀結腸分為肛側半(Sp)和口側半(So);降結腸也分為肛側半(Dp)和口側半(Do);結腸脾區(qū)(Sf)為結腸在脾曲的外緣轉折點分別向近側和遠側3cm區(qū)域的腸段;同樣,肝區(qū)(Hf)為結腸在肝曲外緣轉折點分別
3、向近側和遠側3era的區(qū)域;將橫結腸分成三等份,分別為橫結腸肝側段(Th)、橫結腸中段(Tin)和橫結腸脾側段(Ts);升結腸分為肛側半(Ap)和口側半(Ao);盲腸(Cecum)單獨為一段。鑒于鋇灌腸圖像的放大率不確定等因素,不易測量病變的準確長度,未對病變侵犯腸管的長度進行分析,僅記錄病變部位。(2)腸腔的狹窄程度:根據(jù)腸腔狹窄程度分為5個等級:0為腸腔無明顯狹窄;l為腸腔狹窄2/3;4為腸腔完全閉塞。(3)腸管變形:將腸管變形分為
4、單側變形和雙側變形。(4)結腸粘膜面的改變:分為梳齒狀黏膜皺襞聚集(tethered)改變、顆粒結節(jié)狀(granular)改變、外壓性(compression)改變和彌漫性(diffuse)改變4種。多種改變同時存在同時記錄。3與胃癌原發(fā)灶的影像學形態(tài)、病理組織學表現(xiàn)相關性。4對接受2次以上x線氣鋇雙對比灌腸灌腸者,觀察病變的發(fā)展與變化。結果1104例胃癌大腸移轉病例,男67例,女37例。年齡最小者22歲,最長者89歲。發(fā)生大腸轉移的高
5、發(fā)年齡組在56歲~75歲之間,占本組病例的615%。2發(fā)現(xiàn)大腸轉移與發(fā)現(xiàn)胃癌的間隔時間,胃癌術前檢查發(fā)現(xiàn)大腸轉移32例,胃癌術后3年內(nèi)發(fā)生大腸轉移者占913%。3胃癌肉眼形態(tài)主要為3型和4型,兩者之和占本組病例的894%。組織學類型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細胞癌以及含有這兩種成份者為多,占本組病例的885%。4大腸轉移病灶的分布,胃癌大腸轉移灶的最常侵犯的部位為橫結腸(83例),其次為直腸(50例)。再次為降結腸(20例)、乙狀結腸(17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胃癌原發(fā)灶與轉移灶E-Cadherin mRNA表達水平的比較研究.pdf
- 人胃癌原發(fā)灶與淋巴結轉移灶的差異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pdf
- 多發(fā)性胃癌的臨床病理學研究.pdf
- 上皮鈣粘蛋白與胃癌臨床病理學關系的研究.pdf
- 胃癌淋巴結微轉移的臨床定量病理學研究及意義.pdf
- 胃癌原發(fā)灶和淋巴結轉移灶HER2表達的臨床意義.pdf
- 肌營養(yǎng)不良蛋白聚糖在胃癌原發(fā)灶與轉移灶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pdf
- 胃癌的多基因表達及其臨床病理學意義.pdf
- 胃癌原發(fā)灶超聲征象多元因素分析與淋巴結轉移相關性的研究.pdf
- PTEN基因突變及其表達與胃癌的臨床病理學研究.pdf
- WB-DWIBS成像檢測胃癌及轉移淋巴結與組織病理學的關系研究.pdf
- 黃韌帶骨化的影像學與病理學對照研究.pdf
- 胃癌術前分期的比較影像學及相關病理研究.pdf
- 進展期胃癌原發(fā)灶、轉移灶及外周血淋巴細胞體外藥敏相關性研究.pdf
- 人胃癌組織中BRSK2表達與胃癌臨床病理學參數(shù)及預后的關系.pdf
- 脾錯構瘤的影像學特征及其病理學基礎的初步研究.pdf
- 青年與老年胃癌臨床病理學特點及預后的比較分析.pdf
- Ras相關區(qū)域家族10在胃癌中的表達及與胃癌患者預后相關的臨床病理學研究.pdf
- HER-2基因擴增及表達在胃癌原發(fā)灶和轉移淋巴結中的比較研究.pdf
- 孤立性漿細胞瘤影像學特征與病理學對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