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食管癌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高、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預后差是其主要特征。我國位于國際著名的“食管癌帶”上,發(fā)病率位于世界首位。由于食管癌起病隱匿,臨床特征不明顯,確診時往往已到中晚期,術后復發(fā)率高,導致5年生存率遠低于其他腫瘤。因此,食管癌的早期診斷亟待新的進展。
食管癌是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復雜疾病。食管癌從組織分型看,主要包括食管鱗狀細胞癌和食管腺細胞癌,歐美以食管腺細胞癌多
2、見,而我國以食管鱗癌為主,占食管癌患者的90%以上。發(fā)病類型上的差異說明遺傳因素對我國食管鱗癌高發(fā)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從遺傳因素尋找食管鱗癌的早期診斷指標具有重要意義。
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DNA序列中單個核苷酸堿基的變異,是基因組中最常見的遺傳變異。由于穩(wěn)定的可遺傳性和與疾病的相關性,SNPs成為研究復雜疾病理想的遺傳標記之一。基于SNP的疾病關聯(lián)研
3、究主要有兩種策略:候選基因SNP關聯(lián)分析和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ed Study,GWAS)。兩種策略各有利弊,候選基因SNP關聯(lián)分析必須假定致病基因,且篩選范圍局限;而GWAS規(guī)模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篩選到的陽性SNPs不易闡述其功能。因此,如何選擇與疾病相關的SNPs進行關聯(lián)分析,成為疾病遺傳易感性研究的關鍵問題。
SNPs在基因組分布廣泛,根據(jù)其在基因組中發(fā)生位置不同,
4、分為基因間SNPs、基因編碼區(qū)SNPs、基因非編碼區(qū)SNPs。其中,位于基因調控區(qū)域的基因非編碼區(qū)SNPs,可以影響基因的轉錄或者轉錄后調控,稱為調控SNPs?;蚪M范圍內,轉錄因子結合區(qū)域SNPs是重要的調控SNPs,這些SNPs可能影響轉錄因子與靶基因的結合,從而調控基因的表達,成為SNPs研究的熱點。篩選轉錄因子結合區(qū)域SNPs作為遺傳標記,后期更容易闡明這些SNPs的功能及其與疾病關系。
P53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為
5、重要的腫瘤抑制因子之一,通過維持基因組穩(wěn)定性、介導細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途徑來避免機體腫瘤的發(fā)生。而P53種種抑癌活性的產(chǎn)生,是以其作為轉錄因子調控的眾多下游靶基因發(fā)揮作用為基礎的。如P53可以通過上調Bax的表達水平,同時下調Bcl-2的表達來促進細胞凋亡的發(fā)生;當細胞受到應激時,P53通過調控靶基因CDKN1A和GADD45A的表達,發(fā)揮細胞周期阻滯和基因組修復的功能。我們推測,P53與下游靶基因的結合調控區(qū)域出現(xiàn)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6、位點(SNPs),不同等位基因與P53的結合活力可能存在差異,從而引起靶基因的表達水平不同,最終導致攜帶不同等位基因的個體對于腫瘤具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因此,這些P53結合區(qū)域的SNPs有望成為新的腫瘤發(fā)病風險標記,為腫瘤的早期診斷提供靶標。
目的
本研究擬通過生物信息學挖掘,在基因組范圍內篩選轉錄因子P53結合區(qū)域內中國漢族人群存在的SNPs位點,進一步以SNPs所在基因功能為篩選標準,得到P53結合區(qū)域內
7、與腫瘤發(fā)生有關的SNPs;以重慶人群為對象,通過病例一對照研究,探究這些SNPs與食管鱗癌易感性的關系,并于后期擬對陽性SNPs位點進行功能研究,從而為食管鱗癌的早期診斷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與結果
1、研究對象的篩選
研究對象來自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胸心外科住院治療的食管鱗癌患者和同期體檢人員,病例和對照均為長期居住于重慶地區(qū)的漢族人群,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人口學特征方面完全匹配,且不存在血緣
8、關系。病例和對照各選擇400例進行基因分型。
2、SNPs位點的篩選
從UCSC數(shù)據(jù)庫中篩選轉錄因子P53全基因組范圍內的的結合序列及包含的SNPs位點12301個,然后結合HapMap數(shù)據(jù)庫篩選P53結合區(qū)域內中國北京漢族人群中存在的SNPs位點2688個,并且成立擬研究的SNP庫。在Gene Ontology數(shù)據(jù)庫中篩選與腫瘤發(fā)生有關的基因,結合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Bax、CDKNIA、GADD45A基因是P53
9、的靶基因,且與腫瘤發(fā)生相關,因此,我們從SNP庫中重點篩選這三個基因座位內的SNPs,在HapMap數(shù)據(jù)庫查找它們在中國漢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型頻率,把MAF≥5%的SNPs作為擬研究的SNPs。得到如下6個SNPs:rs1009316,rs3783468,rs681673,rs532446,rs762624,rs2395655。
3、SNaPshot分型及HWE
本研究采取多重SNaPshot方法對rs100
10、9316,rs3783468,rs681673,rs532446,rs762624,rs2395655等6個SNPs位點在400例病例及400例對照中進行基因分型,由于分型成功率與各SNPs位點的PCR效率及實驗操作誤差有關,最后成功進行分型的例數(shù)為病例331-390例,對照367-384例。采用哈代-溫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檢驗,我們發(fā)現(xiàn)rs3783468、rs681673、rs532
11、446三個SNPs位點不符合HWE,不再進行進一步的關聯(lián)分析,而rs1009316、rs762624、rs2395655三個SNPs位點檢驗p值分別為0.240、0.258、0.297,均通過了HWE。
4、rs1009316、rs762624、rs2395655在病例和對照中的基因型分布
成功對rs1009316進行基因分型的病例為331例、對照為367例。其中病例中CC、CT、TT基因型分別為235例(7
12、1.0%)、96例(29.0%)、0例;對照中CC、CT、TT分別為304例(82.8%)、63例(17.2%)、1例。rs762624相對rs1009316成功分型樣本較多,病例和對照中CC、AC、AA分別為97例(26.9%)、204例(56.7%)、59例(16.4%)和143例(38.2%)、168例(44.9%)、63例(16.9%)。rs2395655在病例和對照中GG、AG、AA分別為141例(39.7%)、161例(45
13、.4%)、53例(14.9%)和113例(31.5%)、168例(46.8%)、78例(21.7%)。
5、rs1009316、rs762624、rs2395655與食管鱗癌的關聯(lián)作用
在共顯性、顯性、隱性、乘法、和超顯性5種遺傳模型下,分析rs1009316、rs762624、rs2395655與食管鱗癌發(fā)病風險的關系。rs1009316在除了顯性模型外的4種遺傳模型中均顯示與食管鱗癌的發(fā)病風險具有明顯相關
14、性,CC相對CT(共顯性模型)、CC相對CT+TT(隱性模型)、C相對T(乘法模型)均降低食管鱗癌的發(fā)病風險(OR值和95%CI分別為0.499,0.348-0.717;0.507,0.354-0.728;0.563,0.403-0.788),在超顯性模型中,CT相對CC+TT增加食管鱗癌的發(fā)病風險(OR值為2.010,95% CI為1.400-2.886),由于TT樣本幾乎為零,故可簡化為CT與CC的比較結果。
rs76
15、2624在共顯性(OR(CC/AC)為0.559,950/0 CI為0.402-0.776)、隱性(OR為0.596,95% CI為0.436-0.814)、乘法(OR為0.800,95% CI為0.650-0.985)、和超顯性模型(OR為1.603,950/0 CI為1.198-2.146)中均與食管鱗癌的發(fā)病風險相關聯(lián),但在顯性模型中不存在這種關聯(lián)性(OR為1:033,95% CI為0.701-1.525)。
rs2
16、395655在超顯性模型中p值為0.699,與食管鱗癌易感性不存在關聯(lián)作用。在共顯性、顯性、隱性、乘法中與食管鱗癌發(fā)病風險相關(p值分別為0.005、0.019、0.021、0.004),其中在乘法模型中p值最小,且G等位基因相比A等位基因增加樣本對食管鱗癌的發(fā)病風險(OR值為1.364,95% CI為1.104-1.685)。
6、根據(jù)吸煙史對陽性位點進行分層分析
rs1009316在無吸煙史和有吸煙史樣本
17、中,C等位基因相對T等位基因均表現(xiàn)出保護效應,p值為0.005和0.008,OR值和95% CI分別為0.516(0.324-0.819)和0.484(0.282-0.833);而rs762624的C等位基因僅在無吸煙史的樣本中降低食管鱗癌的發(fā)病風險(OR值為0.696,95% CI為0.503-0.962)。對于rs2395655位點,在有吸煙史樣本中,G等位基因顯著增加樣本的食管鱗癌易感性(OR值為2.341,95% CI為1.7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蒙古族食管鱗癌與p53基因多態(tài)性易感性的相關性.pdf
- MDM2、PTEN及P53基因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癌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pdf
- Caveolin-1基因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癌易感性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p53突變及多態(tài)性與HPV相關食管癌關系的研究.pdf
- p53基因第72密碼子多態(tài)性與青海地區(qū)胃癌易感性的關系.pdf
- 廈門市P53基因、MDM2基因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肝細胞癌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CYP1B1基因、P53基因多態(tài)性與子宮內膜癌易感性的研究.pdf
- PLCE1基因多態(tài)性與河南漢族人群食管鱗癌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pdf
- MMP-9基因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狀細胞癌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PLCE1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中部人群食管鱗癌遺傳易感性.pdf
- XPC、TP53基因多態(tài)性與結直腸癌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MDM2、53BP1基因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癌、賁門腺癌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miR-196a基因及其結合位點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癌的關聯(lián)及機制研究.pdf
- MDM2、p53基因多態(tài)性與暴露環(huán)境危險因素對非吸煙女性肺腺癌易感性的研究.pdf
- APOM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遺傳易感性關聯(lián)的研究.pdf
- p16,p21,p27基因多態(tài)性與上皮性卵巢癌易感性關聯(lián)的研究.pdf
- 外陰HPV感染表型與p53、p73多態(tài)性的相關性研究.pdf
- XPC基因多態(tài)性與上皮性卵巢癌易感性關聯(lián)的研究.pdf
- 6個染色體區(qū)域的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易感性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MiR-101基因多態(tài)性和中國人群頭頸鱗癌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