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畢業(yè)論文--淺議美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施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設計) </b></p><p>  題 目 淺議美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施 </p><p><b>  目 錄</b></p><p>  第1章 美育與中學地理教育.........................................1<

2、/p><p> ?。?1 美育的概念和作用...........................................1</p><p> ?。?1.1美育概念和作用...........................................1</p><p>  1.1.2美育的地位及作用..............................

3、...........1</p><p>  1.2中學地理美育實施的必要性....................................3</p><p> ?。?21中學地理美育教育的發(fā)展歷程................................3</p><p> ?。?2.2中學地理教學中美育教育的作用..................

4、...........4</p><p>  第2章中學地理學科的美育素材.......................................5</p><p> ?。?1提練地理教學中美的景觀,讓學生感受和諧美.....................6 </p><p> ?。?1.1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美........................

5、.............6</p><p> ?。?2凸現(xiàn)地理學科中美的規(guī)律,讓學生探索規(guī)律美.....................6</p><p>  2.2.1地理學科發(fā)展中充斥著規(guī)律美的探索.........................7</p><p>  第3章中學地理教學中美育的實施..............................

6、.......7</p><p>  3.1中學地理教學中實施美育的有效途徑............................7</p><p>  3.1.1注重美的地理教學過程.....................................7</p><p> ?。?1.2追求美的地理教學手段...........................

7、..........8</p><p> ?。?2中學地理教學中實施美育的主要模式............................8</p><p> ?。?2.1趣味模式.................................................9</p><p> ?。?2.2形象模式........................

8、.........................9</p><p>  第4章教學案例研究.................................................9</p><p> ?。?1審美化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安排見附錄)..........................10</p><p> ?。?2實驗結(jié)果分析........

9、........................................10</p><p>  第5章結(jié)論.........................................................12</p><p>  附錄 審美化地理教學案例...........................................12</p>

10、<p>  主要參考文獻.......................................................15</p><p>  致謝...............................................................16</p><p>  淺議美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施</p><p

11、>  The Implemen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p><p>  in Geograph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p><p><b>  中文摘要:</b></p><p>  進入二十一世紀,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12、,寓素質(zhì)教育于美育之中,將有助于這項任務的較好完成,對全民素質(zhì)的提高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p><p>  關鍵詞: 審美教育 素質(zhì)教育 地理教學 中學</p><p>  Abstract:By human entering the 21steentury, the transition from exam一oriented edueation to qu

13、ality orient ededueation 15 a vital and urgent duty our currentbasic edueation faees. Integrating quality oriented edueation into aesthetic edueation will Playsvery imP0rtant roles for theim Provementof the whole PeoPle.

14、 5 quality, and will alsohel Ptofaeilitatethi stransition.</p><p>  Keywords:Aestheti eEdueation; quality一oriented Education: GeograPhy Teaching: HighSchool</p><p>  第1章美育與中學地理教育</p><

15、p>  1.1美育的概念與作用</p><p>  1.1.1美育的概念</p><p>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美感教育?!笆沁\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yǎng)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這是一個關系到未來人類素質(zhì)和生存質(zhì)量的重大話題[2],美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包括自然和社會)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的鑒別、欣賞和創(chuàng)造力,陶冶人們的

16、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使人們逐漸高尚積極,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理想,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的成長同時,作為一種教育手段,美育還是一種啟智睿敏的教育方法,通過美的方式和美感的引導,使得人們方便和加深理解記憶,促使人們在相關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p><p>  1.1.2美育的地位和作用</p><p&g

17、t;  學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美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美的規(guī)律全面育人的教育活動,美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素質(zhì)教育需要審美教育,美育在中學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p><p>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審美觀是人們在審美實踐中形成的對美的理解和評價,是

18、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行動總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對人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而情感的開發(fā)與升華,只能通過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別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tài),通過“寓教于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這是因為美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話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美育是以美促美的教育,通過欣賞美、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引導人們厭惡丑惡事物,熱愛美好事物,培養(yǎng)人們美好、和諧、完美的心靈,從而陶治

19、人的情操,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觀。這是其他教育無法做到的;(2)有利于促進心理結(jié)構的“內(nèi)化”,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zhuǎn)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zhì),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人格[3]。美育由于沖破了狹隘的功利主義,并且是一種自由形態(tài)的教育,所以比較容易與其他教育相結(jié)合,可以融合到整個教育體系,存在于諸育諸學科的內(nèi)容與形式的一切方面、一切環(huán)節(jié)??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僅知道什么是不夠的,只有從情感上產(chǎn)

20、生愛好,才能心悅誠服,</p><p>  1.2中學地理美育實施的必要性</p><p>  中學地理是中學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全民環(huán)境教育的主導課程,是中學各門學科中文理相通、廣泛聯(lián)系的一門基礎學科,蘊藏著豐富的美育內(nèi)容,在地理教育中實施美育教育是必然的。</p><p>  1.2.1中學地理美育教育的發(fā)展歷程</p><p>  我國

21、從1904年清朝政府頒布《奏定中學堂章程》到200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來,共頒布了21部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在這一百年的歷程中,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中有關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其變化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p><p>  (1)1904)1913年這一時期正處于清末,剛剛廢除科舉制度,興辦西學,向西方學習,仿效西方教

22、學大綱,頒布《奏定中學堂章程》 《學部奏變通中學堂課程》分為《文科實科折》 《中學校令實行規(guī)則》 《中學校課程標準》四部有關地理的教學大綱,四部教學大綱提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愛國心性志氣 (2)1923一1929年這六年間盡管只頒布了《新學制課程綱要初級中學地理課程綱要》一部地理教學大綱,但這期間,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宣揚的科學與民主,新思想、新思維深入民心,在這部教學大綱中首次明確提出地理美育目標,這次大綱的目標要求

23、是:擴充民族及國際同情心;培養(yǎng)自助、自決的精神;利用自然的景物,培養(yǎng)審美的觀念,這是中學地理美育教育的萌芽,(3)1929-1948年這一時期頒布了《初級中學地理暫行課程標準》兩部《初級中這地理課程標準》兩部《修正初級中學地理課程標準》 《六年制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草案》共七部地理教學大綱,當時的中國內(nèi)憂外患,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抵制外來侵略,建設一個新生的國家,由此提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民族精神,

24、激發(fā)愛國思想和養(yǎng)成其愛護</p><p>  1.2.2中學地理教學中美育的作用</p><p>  美育的根本任務是通過審美!愛美的教育實踐活動,使人們熱愛生活,懂得人生,努力追求真善美有機交融的境界,使自身成為理性與感性和諧統(tǒng)一的,完整的人,或者說四有新人,地理美育是指從美學的角度進行地理知識教學的教育方法,是地理教學在優(yōu)美藝術氣氛中實施的過程。地理美育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l)地理

25、美育能培養(yǎng)學生愛自然、愛祖國的情感。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都是地理課程資源,有著言之不盡的美,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地理學科大量生動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雄偉的高山,洶涌的江河,美麗的田原,展現(xiàn)出祖國母親的玉質(zhì)天姿;攀登珠峰,探訪南極,衛(wèi)星發(fā)射,透出中華民族的豪邁氣慨;土地流失,大氣污染,森林破壞,敲響生態(tài)災難的警鐘;山水相隨,人地兩依,和則共存,傷則俱敗等愛國愛民的情懷,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環(huán)境觀、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唯物辯證觀盡在感人

26、至深的形象里面[5]。正因為如此,地理學科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情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通過地理美育教學,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愛自然、愛祖國的情感,其效果遠遠超過單純的說教。(2)地理美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我國自古以來就把“知天文、曉地理”作為博學多才的象征,</p><p>  第2章中學地理學科的美育素材</p><p>  地理學科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性特點,蘊藏著

27、豐富的美育素材,作為地理教師,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美育知識,運用藝術的形式,使之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我們要有意識地把美育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不斷提高技能和能力的同時,思想品德也受到良好的熏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接觸美、感受美,他們就會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和心靈美。</p><p>  2.1提練地理教學中美的景觀,讓學生感受和諧美</p><p&g

28、t;  地理學科以地球表層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關系與作用為研究對象,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美育素材,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學生對地理學科中存在的種種美的事物有深切的感受。</p><p>  2.1,1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美</p><p>  “老祖宗”給我們?nèi)祟惲粝铝藷o數(shù)的寶貴財富,為我們勾畫出一幅又一幅動人的宏偉藍圖。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希臘古建筑,,

29、透射出典雅藝術美;艾菲爾鐵塔、自由女神雕塑、閃耀著人類自由和理想之美;我國奇特壯觀的天壇,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等舉世聞名的建筑,其形態(tài)之奇、品格之高、力量之強、氣勢之壯,使人驚嘆不又,為之傾倒。敦煌千佛洞、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樂山大佛、拉薩布達拉宮、北京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建筑宏偉,造型獨特,無與倫比,,玲瓏剔透的蘇州園林,尤其體現(xiàn)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它把亭臺、樓、閣、廳、廈、廊、齋和人工山水、花卉草木

30、、巧妙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四時皆景、曲徑通幽、意境入畫、美妙絕綸的奇跡……[5]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美,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古跡,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美的感受?,F(xiàn)代如畫的田野、林立的高樓,連綿的工業(yè)帶、發(fā)達的交通、繁華的商業(yè)區(qū)、沸騰的港口、享譽世界的工程建筑----三峽,,這些凝聚著人類智慧與勞動結(jié)晶的的人文地理景觀以至真至善的厚重內(nèi)容及富有美感的形式讓人陶醉。中學地理學科中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以及自然與人文完美結(jié)合的景觀自始&

31、lt;/p><p>  2.2凸現(xiàn)地理學科中美的規(guī)律,讓學生探索規(guī)律美</p><p>  由于人類的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人類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地關系的認識不斷擴大、深地理學的發(fā)展就是人類對地理世界的美的探索史。</p><p>  2.2.1地理學科的發(fā)展中充斥著規(guī)律美的探索</p><p>  古今中外,曾有過無數(shù)天文、地理學的先驅(qū),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

32、強烈美感和激情,力圖了解宇宙和大地的奧秘,歷盡艱險萬難不辭,從布魯諾的寧死不屈到魏格納的以身殉職,從哥白尼的至死不渝到堯茂書的英勇獻身,正是由于這些先驅(qū)者的努力,才使天文、地理科學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他們身上表現(xiàn)了一種對科學探求大無畏的精神。他們這些可歌可泣的壯舉為人類打開了認識地理世界的大門。為了尋探神州大地之謎,炎黃子孫,不畏艱險,跋涉一生。我國地理學家徐霞客,他一生不入仕途,不知疲倦地探索祖國山川的奧秘。</p>&l

33、t;p>  第3章中學地理教學中美育的實施</p><p>  3.1中學地理實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徑</p><p>  寓美育于地理知識教學和地理技能培養(yǎng)之中,寓美育于地理實踐活動之中,是中學地理學科實施美育的指導思想。課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主渠道。[6]</p><p>  3.1.1注重美的地理教學過程</p><p>  教學過程

34、即“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增強體質(zhì),形成個性及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也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有機組合,要使學生樂學關鍵在于教師樂教[7]上課時教師首先要進入“角色”用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所教專業(yè)的愛,對學生誠摯的愛這份情感潛移默化地感化學生,使學生樂于受教,樂于學習。教學中的完整性、有序性、節(jié)奏性等都是美的教學過程

35、結(jié)構的必備因素,也是其美的核心。真正要達到美的教學的目的,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思考、探索、盡量使美的因素在整個教學過程反映出來"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驚奇、刺激、疑惑、懸念,產(chǎn)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打動學生的感情,誘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在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應在有疑處解疑,在無疑處設疑,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知與審美的同步發(fā)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要務求教態(tài)美、

36、語言美、板書板畫美、教具美,以此突出地理學科特有的自然美,和諧統(tǒng)一的韻律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掌握每一堂課的結(jié)構</p><p>  3.1.2追求美的地理教學手段</p><p>  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不僅能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上打動學生的情感,誘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心理特點,采取恰當?shù)乃囆g手段來揭示、渲染地理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美

37、。有道是“以言告之不如以物視之,訴諸聽覺何如訴諸視覺” 地理教學的手段藝術美是地理教學的重要補充,如從傳統(tǒng)的教學掛圖、地理畫片、地理模型、地理標本到后來的地理影視,再到現(xiàn)在的多媒體教學的運用,都能體現(xiàn)出地理教學內(nèi)容中和諧美、奇異美、韻律美,都能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領略美的風味,體驗美的情趣,這些教學手段增加了真實性、新穎性、趣味性,使教學環(huán)境和氣氛更加生動優(yōu)美,使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愉悅條件下獲得豐富的地理科學知識,并對地理學習產(chǎn)生濃

38、厚的興趣。如:《旅游資源》這一內(nèi)容,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旅游資源的豐富多樣,伴隨悠揚的旋律,一幅幅畫面呈現(xiàn)學生面前,風光明媚、秀甲于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藍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溝,氣勢恢弘、人杰地靈的東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魚肥的太湖……[9]在領略美麗的大自然風光時,學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在美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地理知識。</p><p>  3.2中學地理美育教育的主要模式</p><p>

39、;  審美化教學模式是一切具有審美化特質(zhì)的教學模式的總稱[10]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學科以其綜合性、區(qū)域性、空間性見長,因此,地理教學審美化模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審美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p><p><b>  3.2.1趣味模式</b></p><p>  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激發(fā)熱情、愉快地學。該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是:引趣---激情---愉悅---如沐

40、春風。巧用有趣味的地理故事、地理謎語、地理笑話等形式增強課本內(nèi)容的趣味性,活躍教學氣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如“密度流”產(chǎn)生的原理比較抽象,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可引入一段二戰(zhàn)期間洋流助戰(zhàn)的故事:船只一旦關閉發(fā)動機就會停止不前,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軍隊的潛水艇在關閉發(fā)動機的情況下,順利通過了由英軍嚴密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往來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躲避了英軍的襲擊,并從背后給予英軍守兵很沉重的打擊,這是為

41、什么呢?---原來是密度流,幫了德國潛艇的大忙。由此激發(fā)了學生對密度流的探索興趣,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這一抽象的地理概念。</p><p><b>  3.2.2形象模式</b></p><p>  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情境生動。形象地學。該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是:直觀---配樂---詩歌---創(chuàng)設情境。形象性是地理教學的突出特征,也是美育的重要特點。在進行地理教學審美化

42、設計時,應盡量借助地圖形象法、模型形象法、多媒體影像形象法,實地景觀形象等多種方式,使抽象不可及的問題變得形象可及,給學生生動感染。尤其是借助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事象,同時,也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也可以將緩慢進行的地理過程在短時間內(nèi)呈現(xiàn),又能將世界各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展現(xiàn)在眼前,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生動的解說,增強了真實性、新穎性和趣味,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動機,使教學環(huán)

43、境更加生動優(yōu)美"使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愉悅中獲得地理知識。如講述“中國的民族”時,播放宋祖英所唱《五十六個民族》的MTV,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中,領略我國優(yōu)美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服飾,在感受美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并掌握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有關知識。</p><p><b>  第4章教學案例分析</b></p><p>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融入美育教育?在中學

44、地理中實施美育教學能否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筆者在從事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針對美育教育的作用及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p><p>  4.1審美化教學設計</p><p>  (l)教學目標的設計:知識目標、美育目標和德育目標。</p><p>  (2)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在教學內(nèi)容中明確指出知識點,在教學過程的所有重要</p><

45、;p>  環(huán)節(jié)反復強化知識點;挖掘?qū)W科知識中的審美點,將學科技能練習轉(zhuǎn)化為審美表</p><p>  現(xiàn)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活動;將有聯(lián)系的知識點組成體系,把握知識之間的結(jié)構美;教</p><p><b>  學重難點的設計。</b></p><p>  (3)教學材料的設計:用典型材料揭示分析審美點,選擇恰當?shù)膶嵗⒔叹?、教學手段突出教學內(nèi)容中

46、美的特點。</p><p>  (4)教學過程的設計:知識點的揭示,緊扣教學目的;知識點的強化;知識點的延伸;知識點的檢測;回歸知識點、審美點,強化教學目標。</p><p>  (5)板書的設計:揭示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力求形象、動、簡潔。</p><p><b>  4.2實驗結(jié)果分析</b></p><p>  (

47、1)課堂效率的結(jié)果統(tǒng)計:審美化教學設計在二(7)班進行了實踐,而對二(8)班的教學沒有涉及美育觀念,只運用常規(guī)手段,偏重知識的講解。通過觀察總結(jié)和問卷調(diào)查,現(xiàn)將課堂效果記錄結(jié)果列表如下(取兩次數(shù)據(jù)平均值)</p><p>  表1課堂效果對比分析</p><p>  從測試數(shù)據(jù)來看,有意識地將美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做效果是明顯的,對比來看,被試組二(7)班學生在課堂上樂于參與教學,回答

48、問題比較積極,課堂氣氛活躍,作業(yè)完成好,課堂效率高,這充分體現(xiàn)了美育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這說明將美育融入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氛圍,所以學生掌握知識更快更牢固,學習成績也會提高。</p><p>  (2)學生學習興趣主學習態(tài)度的問卷調(diào)查的統(tǒng)計結(jié)果</p><p>  通過觀察和調(diào)查統(tǒng)計,對兩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進行比較,得出結(jié)<

49、/p><p><b>  論如下:</b></p><p>  表2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對比分析</p><p>  此測試結(jié)果表明,被試組(7)班學生學習興趣明顯高于對比組,說明美育教學,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訁⑴c、積極思考,由將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變?yōu)榘阉闯梢环N美的享受。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50、”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心理驅(qū)動力。只有對某件事物產(chǎn)生濃厚興趣,才能對其給予熱情的關注,才能持久的把事情做完、做好。只有充分挖掘并利用地理美的因素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p><p>  (3)學習成績的對比</p><p>  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試驗,將兩班學生學習成績進行對比:</p>&l

51、t;p>  表3學習成績對比分析</p><p>  從檢測成績來看,被試組(7)班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8)班,而且隨著審美化教學的進一步實施,兩個班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擴大,這完全可以說明地理審美化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通過地理審美化教學,被試組(7)班學習風氣良好,學習自覺性強,一年中該班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均有突出的表現(xiàn)。在中學實施審美化地理教學,為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力

52、保證。審美化教學改變了過去教育缺乏審美要素的缺陷,從根本上完善了教學體系,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p><p><b>  第5章結(jié)論</b></p><p>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發(fā)展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中學素質(zhì)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地理知識中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審美因素,寓美育于地理教學之中,已成為地理學科一個嶄新而富有生命力

53、的課題。本論文主要強調(diào)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p><p>  (1)在地理教學中貫徹素質(zhì)教育,就不能忽略美育的作用。美育在地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p><p>  (2)地理教師改變傳統(tǒng)美育觀念,樹立科學的地理美育教育觀是實施審美教育的關鍵,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zhì)和審美能力是實施美育的有效保證。</p><p>  (3)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地理教材中蘊涵的豐富的

54、審美因素是實施地理美育的前提。</p><p>  (4)課堂教學是實施地理美育的主要渠道。地理教學的美育過程是和智育過程同時進行的,實現(xiàn)美育,就必須美化智育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能從中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并參與創(chuàng)造美,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能和潛能,提高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p><p>  (5)地理美育的實施要遵循美育的原則。</

55、p><p>  (6)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和諧教育” 中實現(xiàn)美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中接受地理知識。地理美育教育是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和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它是一種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新的教學的模式,更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它能有效調(diào)動教與學的潛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能減輕教與學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等等,因此,地理教學美育是一個極具探討價值的課題,由于

56、地理美育教育涉及交叉學科較多,這就要求在中學地理教學實踐中對美育教育進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這也將是本人今后繼續(xù)努力的方向。</p><p>  附錄審美化地理教學案例</p><p><b>  一、教學章節(jié)</b></p><p><b>  4.2旅游資源</b></p><p><

57、b>  二、教學目標</b></p><p><b>  1、知識目標</b></p><p>  (1)了解旅游資源的分類,知道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在旅游方面的意義。</p><p>  (2)理解旅游資源的特性以及各種旅游資源的價值和功能。</p><p><b>  2、能力目標</

58、b></p><p>  (1)培養(yǎng)學生分析各種旅游資源價值的能力。</p><p>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旅游活動中的審美能力。</p><p>  (3)使學生能夠客觀地評價一地旅游資源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p><p><b>  能力。</b></p><p><

59、b>  3、美育教學目標</b></p><p>  (1)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真摯情感和對民族</p><p>  文化的崇高之情,并增進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p><p>  (2)使學生能夠認識我國旅游資源的特色,展望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前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p><p><

60、;b>  三、教學重點</b></p><p><b>  旅游資源的價值。</b></p><p><b>  四、教學難點</b></p><p>  旅游資源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理解和分析。</p><p><b>  五、教學內(nèi)容</b></p

61、><p>  知識點:旅游資源分類旅游資源特性旅游資源的價值審美點:旅游資源的美學價值美感描述詞:形象美、色彩美、聲音美、動態(tài)美、視覺美、美的享受。</p><p><b>  六、教具準備</b></p><p>  多媒體教室!旅游景觀的圖片</p><p><b>  七、教學方法</b><

62、/p><p>  啟發(fā)式、討論式案例教學法、比較分析法、圖示法</p><p><b>  八、教學過程</b></p><p>  通過錄象播放我國主要旅游景點,首先創(chuàng)設出審美意境,感受我國旅游資源豐富多彩的特點,引出知識點---旅游資源。</p><p><b>  講授新課</b></p&g

63、t;<p><b>  1、旅游資源的分類</b></p><p><b> ?。▎栴}引導)</b></p><p>  (1)旅游資源按其本質(zhì)屬性可分為哪些類型?其屬性有何區(qū)別?各可以滿足旅游主體的哪些需求?</p><p>  (2)判斷下列各種旅游地理事物的類別,并分析它們可以滿足旅游者的哪些需求?&l

64、t;/p><p>  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烈士陵園、深圳的綿繡中華、黃山迎客松</p><p>  泰山日出、蘇州園林、碑刻、北京故宮、埃及的金字塔、雅魯藏布江大峽谷</p><p><b>  【學生活動】</b></p><p>  讀圖4.4及課文,解決上述問題</p><p>  【總結(jié)】旅游

65、資源根據(jù)其基本屬性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種類型,其中自然景觀包括地質(zhì)地貌景觀、氣象氣候景觀、水文地理景觀、生物景觀等;人文景觀包括建筑景觀、文化藝術景觀、風土民情等。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可以滿足</p><p>  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自然景觀是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很少受到人類活動的直接影響或未受到人類的影響,如山石、流水、云霧、飛瀑等,自然景觀對于探險獵奇、游樂、療養(yǎng)等性質(zhì)的旅游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游路南石林和桂

66、林山水、觀賞泰山日出和黃山迎客松給人以美的享受,達到休閑卜娛樂的目的。人文景觀是人們?yōu)榱藵M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zhì)加以創(chuàng)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觀之上的人類活動形態(tài)。人文景觀更多地表現(xiàn)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義,如參觀北京故宮、游覽蘇州林、欣賞碑刻、瞻仰烈士陵園可以接受歷史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教育。但實際許多的旅游資源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綜合,如泰山上大量的古建筑和文人留下的碑刻、廬山的別墅都以成為旅游區(qū)不可缺少的部分。</p>

67、<p><b>  一、旅游資源的分類</b></p><p>  1.自然景觀……地質(zhì)地貌、氣候氣象、水文地理、生物景觀</p><p>  2.人文景觀……建筑、文化藝術、風土民情等</p><p>  4.經(jīng)濟價值……旅游資源的使用能夠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p><p><b>  【課后練

68、習】</b></p><p><b>  一、選擇題</b></p><p>  1.按旅游資源的分類,下列旅游資源中屬于不同類型的是</p><p>  A.寧夏清真寺 B.埃及金字塔 C.黃山云海 D.傣族風情</p><p>  2.下列不屬于自然景觀特點的是</p><p&g

69、t;  A.可變異性 B.非凡性 C.可創(chuàng)造性 D.長存性</p><p>  3.下列景觀中,既有較高的科學家價值,又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的是</p><p>  A.長江三峽 B.少林寺 C.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 D.古建筑</p><p><b>  參考答案</b></p><p>  一、選擇題1.C 2

70、.AC 3.B</p><p><b>  參考文獻</b></p><p>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p> ?。?].曾繁仁.美學研究[MI.2005年12月</p><p> ?。?].蔣冰海.中國教育報.2000年2月14日</p><

71、p>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p><p> ?。?].郭成、趙伶俐,美育心理學工Ml,北京警官司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p>  [6].鐘啟泉.地理教育展望=Ml.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p><p>  [7]黃京鴻.中學地理教育中的美育[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

72、社,2001年8月版</p><p>  [8].李戎.美育概論IM].烏魯木齊:齊魯出版社,1992年版</p><p> ?。?].陳國因.地理教學中美育的內(nèi)容hPPt//~.PaPercn.cn/dl/39/htm</p><p> ?。?0].趙伶俐.大美育實驗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版</p><p&g

73、t;<b>  致謝</b></p><p>  本論文是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導師淵博的學識,敏銳的才思和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使我受益匪淺","導師處處與人為善,事事為學生著想的無私胸懷,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為我樹立了為人處世的榜樣"。在此,謹向尊敬的導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我的家人在經(jīng)濟和時間上給予大力支持,使我得以順利完成這篇論文!再次感謝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