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通風課程設計---某企業(yè)生產(chǎn)車間除塵系統(tǒng)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課</b></p><p><b>  程</b></p><p><b>  設</b></p><p><b>  計</b></p><p>  課題名稱 某企業(yè)生產(chǎn)車間除塵系統(tǒng)設計 </p&g

2、t;<p>  專業(yè)名稱 安 全 工 程 </p><p>  所在班級 </p><p>  學生姓名 </p><p>  學生學號

3、</p><p>  指導教師 </p><p>  課 程 設 計 任 務 書</p><p>  1. 設計題目:某企業(yè)生產(chǎn)車間除塵系統(tǒng)設計</p><p>  設計期限:自2011年12月5日開始至2011年12月18日完成</p><p>  設計原始資料:

4、1)某企業(yè)生產(chǎn)車間平面布局;2)拋光間、高溫爐局部排風罩風量;3)相關參考書籍。 </p><p>  4. 設計完成的主要內(nèi)容:1)拋光車間除塵系統(tǒng)設計與計算;2高溫爐車間除塵系統(tǒng)設計與計算;3)除塵系統(tǒng)軸測圖與平面圖。</p><p>  5. 提交設計(設計說明書與圖紙等)及要求:提交一份某企業(yè)生產(chǎn)車間除塵系統(tǒng)設計報告和設計圖紙兩張。要求語句通順、層次清楚、推理邏輯性強,設計改進明確

5、、可實施性強。報告要求用小四號宋體、A4紙型打??;圖紙部分要求運用Auto CAD嚴格按照作圖規(guī)范繪制,采用國際統(tǒng)一標準符號和單位制,并打印。</p><p>  6. 發(fā)題日期: 2011 年 12 月 5 日</p><p>  指導老師(簽名): </p><p>  學 生(簽名): </p>

6、<p><b>  1前言</b></p><p>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工業(yè)發(fā)展的巨大推進使得車間通風顯得尤為重要。工業(yè)通風是通風工程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控制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粉塵、有害氣體、高溫、高濕,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和保護大氣。做好工業(yè)通風工作,一方面能夠改善生產(chǎn)車間及其周圍的空氣條件,防止職業(yè)病的產(chǎn)生、保護人民健康、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生產(chǎn)正

7、常運行,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隨著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散發(fā)的工業(yè)有害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日益增加,大氣污染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如何做好工業(yè)通風,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以及環(huán)境保護是我們安全工作人員的一項重要職責。</p><p>  此次課程設計為工業(yè)通風中的除塵系統(tǒng)設計,主要要將高溫爐和拋光車間產(chǎn)生的大量粉塵通過合理有效的除塵系統(tǒng)來凈化空氣,提高車間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空氣質(zhì)量。在該課程設計中,該企業(yè)存在的須除去的粉塵有拋光生產(chǎn)車間

8、產(chǎn)生的拋光粉劑、粉末、纖維質(zhì)灰塵等(石棉粉塵)和高溫爐中產(chǎn)生的高溫含塵煙氣。車間職工長期工作在此吸入大量粉塵不能排出易造成矽肺、石棉肺或塵肺等職業(yè)疾病。車間中的粉塵濃度達到一定值可能會造成爆炸,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需采取有效的通風措施在有害物產(chǎn)生地點把它們收集起來,經(jīng)過凈化處理排至室外,使車間內(nèi)有害物濃度低至國家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的最高允許濃度以下。通過此次設計,使同學們親自動手進行通風除塵系統(tǒng)的設計及計算,切實體會通

9、風除塵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重大作用,理論聯(lián)系實踐,培養(yǎng)同學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p><p><b>  2車間簡介</b></p><p>  以下是該企業(yè)拋光車間和高溫爐車間的俯視圖和側(cè)視圖,見圖1</p><p>  圖1 某企業(yè)的高溫爐拋光車間平面圖和剖視圖</p><p>  某企業(yè)加工車間如圖所示,有1#

10、、2#、3#、4#、5#工作臺,高度均為1.2m</p><p>  1#、2#、3#為拋光機,4#、5#為高溫爐,高度均為1m。房間高9m,窗臺高</p><p>  1m,窗戶高5m。廠房一邊設置分成3個拋光車間和2個高溫爐車間。</p><p><b>  2.1 高溫爐</b></p><p>  高溫爐車間有兩

11、個高溫爐,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高溫含塵煙氣,粒徑范圍約為</p><p>  0.010-20um,粒徑范圍熔爐溫度為500℃,室溫為20℃,尺寸為1.0m×1.0m,</p><p>  房間高9m,窗臺搞1.0m,窗戶高5m。</p><p><b>  2.2 拋光車間</b></p><p>  拋光車間有三

12、臺拋光機,拋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去掉金屬表面的污垢及加亮鍍件,拋光機有兩個拋光輪,拋光間產(chǎn)生粉塵,粉塵的成分有:拋光粉劑,粉末,纖維質(zhì)灰塵等(石棉粉塵)。每臺拋光機之間的距離為3.8m且拋光機的尺寸也為1.0m×1.0m。</p><p>  3 拋光輪粉塵和高溫爐煙氣捕集的除塵系統(tǒng)設計</p><p><b>  3.1 確定系統(tǒng)</b></p>

13、<p>  3.1.1 系統(tǒng)劃分的原則</p><p>  有不同送風、排風要求,或者車間面積較大,送、排風點較多時,為便于進行管理,常分設多個系統(tǒng)。除個別情況外,通常是由一臺風機與其聯(lián)系在一起的管道設備構(gòu)成一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劃分的原則是:</p><p>  空氣處理要求相同、室內(nèi)參數(shù)要求相同的,可劃分一個系統(tǒng)。</p><p>  生產(chǎn)流程、運行班次和

14、運行時間相同的,可劃為一個系統(tǒng)。</p><p> ?。?)除塵系統(tǒng)劃分應符合下列要求:</p><p>  1)同一生產(chǎn)流程、同時工作的揚塵點相距不遠時,宜合設一個系統(tǒng);</p><p>  2)同時工作但粉塵種類不同的揚塵點,當工藝允許不同粉塵混合回 收或粉塵無回收價值時,也可合設一個系統(tǒng);</p><p>  3

15、)溫濕度不同的含塵氣體,當混合后可能導致風管內(nèi)結(jié)露時,應分設系統(tǒng)。</p><p>  3.1.2 劃分系統(tǒng)</p><p>  三個拋光間空氣處理量、室內(nèi)參數(shù)要求、生產(chǎn)流程相同,揚塵點相距很近,故可合設一個系統(tǒng)。高溫爐和拋光車間需處理的粉塵種類和粒徑范圍不同需要的風量和生產(chǎn)流程不同,故可設另外一個系統(tǒng)。故將兩個高溫爐、管道,除塵器和風機設一個C1系統(tǒng);將拋光車間、管道,除塵器和風機設一

16、個C2系統(tǒng)。</p><p>  3.2 排風罩的選定</p><p>  3.2.1 局部排風罩的種類</p><p>  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局部排風罩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p><p><b>  密閉罩;</b></p><p>  柜式排風罩(通柜式);</p><

17、p>  外部吸氣罩(包括上吸式、側(cè)吸式、下吸式用槽邊排風罩等);</p><p><b>  接受式排風罩;</b></p><p><b>  吹吸式排風罩;</b></p><p>  3.2.2 局部排風罩的設計原則</p><p>  設計局部排風罩時應遵循以下原則:</p&

18、gt;<p>  局部排風罩應盡可能靠近污染物發(fā)生源,使污染物局限于較小空間,盡可能減小吸氣范圍,便于捕集和控制。</p><p>  排風罩的吸氣氣流方向應盡可能與污染氣流運動方向一致。</p><p>  已被污染的吸入氣流不允許通過人的呼吸區(qū)。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操作人員的位置和活動范圍。</p><p>  排風罩應力求結(jié)構(gòu)簡單、造價低、便于制作安

19、裝和拆卸維修。</p><p>  與工藝密切相結(jié)合,使局部排風罩的配置與生產(chǎn)工藝協(xié)調(diào)一致,力求不影響工藝操作。</p><p>  要盡可能避免或減弱干擾氣流,如穿堂風,送風氣流等對吸氣氣流的影響。</p><p>  3.2.3 計算風量并選擇排風罩</p><p>  在高溫爐車間由于設備本身會產(chǎn)生一定的氣流運動,帶動污染物一起運動,

20、對于高溫爐本身能產(chǎn)生散發(fā)的熱射流,所以排風罩選用接受式上排風罩,在爐內(nèi)溫度為500℃,室溫為20℃,尺寸為1.0m×1.0m的條件下計算風量。查閱相關資料該除塵系統(tǒng)在橫向氣流影響較小的場合,所以排風罩口尺寸比熱源尺寸擴大200mm</p><p>  由公式 Lz=0.04Q1/3Z3/2 (m3/s)</p><p>  式中 Q—熱源的對流散熱量,KJ/s.<

21、;/p><p>  Z=H+1.26B (m)</p><p>  式中 H—熱源至計算斷面距離,m</p><p>  B—熱源水平投影的直徑或長邊尺寸,m。</p><p>  D1 =B+200</p><p><b>  D1—排風罩口尺寸</b></p><p&g

22、t;  熱源的對流散熱量 (J/s)</p><p>  式中 F—熱源的對流放熱面積,m2;</p><p>  —熱源表面與周圍空氣溫度差,℃</p><p>  —對流放熱系數(shù),J/(m2..s.℃)。</p><p><b>  1/3</b></p><p>  式中 A—

23、系數(shù),水平散熱系數(shù)A=1.7</p><p>  由公式1.5 =1.5(1)2 1/2=1.5m </p><p>  由于1.5H,該排風罩為低懸罩</p><p>  該熱源的對流散熱量:</p><p>  Q=1.7×1×1×(500-20)4/3</p><p>  6389.

24、06J/s6.39KJ/s</p><p>  熱源流收縮斷面上的流量為:</p><p>  =0.04×6.391/3×2.263/2</p><p>  =0.253m3/s</p><p><b>  罩口斷面尺寸為:</b></p><p>  D1=1000+200

25、=1200mm</p><p><b>  排風罩排風量為</b></p><p><b>  L= +V’F’</b></p><p>  V’—擴大面積上空氣的吸入速度,取0.5m2/s</p><p>  F’—罩口的擴大面積</p><p>  L= 0.253+(1

26、.22—12)×0.5</p><p>  =0.473m3/s=1702.8m3/h</p><p>  在拋光車間拋光輪為布輪,其直徑為D=200mm。拋光輪中心標高1.4m,工作原理同砂輪。由于其在工作時高速旋轉(zhuǎn),產(chǎn)生誘導氣流,可在正對誘導氣流的方向設置接受式側(cè)排風罩,排風罩口尺寸為 300×300(高),在罩口另加一塊200×300的擋板,罩口中心離地

27、面1.2m。其計算相關資料如下:</p><p><b>  排風量的計算</b></p><p>  一般按拋光輪的直徑D計算: L=A·D m3/h</p><p>  式中:A—與輪子材料有關的系數(shù)</p><p>  布輪:A=6m3/h·mm</p><p>

28、  氈輪:A=4m3/h·mm</p><p>  D—拋光輪直徑 mm</p><p>  由公式得: L=6×200×2=2400m3/h</p><p>  3.3風管布置原則及材料的選擇</p><p>  3.3.1風管布置的原則</p><p>  風管的布置應該符合以下原

29、則:</p><p>  除塵系統(tǒng)的排風點不宜過多,以利各支管間阻力平衡。</p><p>  除塵風管應盡可能垂直或傾斜敷設,傾斜敷設時與水平夾角最好大于。 </p><p>  在除塵系統(tǒng)小,為防止風管堵塞,風管直徑不宜小于下列數(shù)值:</p><p>  排送細小粉塵

30、 80mm;</p><p>  排送較粗粉塵 100mm;</p><p>  排送粗粉塵 130mm。</p><p> ?。?)排除含有劇毒物質(zhì)的正壓風管,不應穿過其他房間。</p><p> ?。?)風管上應設置必要的調(diào)節(jié)和測量裝置(如閥門、壓力表、溫度計、風量測定孔和采樣孔等)或預留安裝測量裝置的接口。調(diào)節(jié)和測量裝

31、置應設在便于操作和觀察的地點。</p><p> ?。?)風管的布置應力求順直,避免復雜的局部管件。彎頭、三通等管件要安排得當,與風管的連接要合理,以減少阻力和噪聲。</p><p>  3.3.2風管截面及材料的選擇</p><p>  表1 除塵風管的最小風速(m/s)</p><p>  風管截面形狀有圓形和矩形兩種。兩者相比較,在相同

32、斷面積時圓形風管的阻力小,材料省,強度也大。同時當風管中流速較高,風管直徑較小時,如除塵系統(tǒng)和高速空調(diào)系統(tǒng)都用圓形風管。風管材料應根據(jù)使用要求和就地取材的原則選用。</p><p>  因本設計屬除塵系統(tǒng)設計,管內(nèi)流速較高,阻力較大,故采用圓形風管,具體尺寸見附圖。鋼板易于工業(yè)化加工制作,安裝方便,能承受較高的溫度,因本次設計為除塵設計,采用厚度為3.05.0mm的鋼板。</p><p>

33、  3.4排風口位置的確定</p><p>  排風口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p><p>  (1)在一般情況下通風排氣立管出口至少應高出屋面0.5m。</p><p> ?。?)通風排氣中的有害物質(zhì)必須經(jīng)大氣擴散稀釋時,排風口應位于建筑物空氣動力陰影區(qū)和正壓區(qū)以上。</p><p> ?。?)要求在大氣中擴散稀釋的通風排氣,其排風口上不應

34、設風帽,為防止雨水進入風管可在下部斜設排水口。</p><p> ?。?)車間高9.0m,將排風口所處的管道設為9.5m,加上風機的高度,排風口高出地面10~10.5m。</p><p>  3.5 除塵器的選擇</p><p>  除塵器的選型要考慮多種因素和條件,下面是重要事項:</p><p> ?。?)按處理氣體量選型</p&g

35、t;<p>  處理氣體量的多少是決定除塵器大小類型的決定性因素,對大氣量,一定要選能處理大氣量的除塵器,如果用多個處理小氣量的除塵器并聯(lián)使用往往是不經(jīng)濟的。對較小氣量要比較用哪一種類型的除塵器是最經(jīng)濟最容易滿足塵源點的控制和粉塵排放的環(huán)保要求。由于除塵器進入實際運行后,受操作和環(huán)境條件影響有時是不易預計的,因此,在決定設備的容量時,需保證有一定的余量或預留一些可能增加設備的空間。</p><p>

36、 ?。?)按粉塵的分散度和密度選型</p><p>  所有除塵器的一個共同點是堆積密度越小,塵粒分離捕集就越困難,粉塵的二次飛揚越嚴重,所以操作上與設備結(jié)構(gòu)上應采取特別措施。</p><p>  在本次設計中高溫爐(C1系統(tǒng))由于長生高溫煙氣,所以在高溫爐車間采用PL—2200單機袋式除塵器,由于拋光車間(C2系統(tǒng))需要處理風量較大,則采用XCX-φ1000旋風除塵器,其具體的參數(shù)要求如

37、表2:</p><p><b>  表2 除塵器參數(shù)</b></p><p><b>  3.6 水力計算</b></p><p>  3.6.1 C1系統(tǒng)的水力計算</p><p>  圖1 C1系統(tǒng)軸側(cè)圖</p><p>  用假定流速法進行通風管道的水力計算如下:&

38、lt;/p><p>  1)對各管段進行編號,標出管段長度和各排風點的風量。</p><p>  2)選定最不利環(huán)路,本系統(tǒng)選擇1-3-表面熱交換器-4-除塵器-5—風機—6為最不利環(huán)路。</p><p>  3)根據(jù)各管段的風量及選定的流速,確定最不利環(huán)路上各管段的斷面尺寸和單位長度摩擦阻力。</p><p>  根據(jù)表1,可知輸送含有高溫煙氣

39、空氣時,風管內(nèi)最小風速為:垂直風管14、水平風管17。</p><p>  根據(jù)=1692 m3/h(0.47)m3/s =16 可查出單位長度摩擦阻力和盡量符合通風管道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管徑。</p><p>  =170㎜ =22</p><p>  同理可查的管徑2的管徑及比摩阻,</p><p>  4)確定管段3、4、5、6的管徑及

40、比摩阻,具體結(jié)果見表3</p><p>  5)確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數(shù)</p><p><b> ?。?)管段1 </b></p><p>  設備密閉罩 ξ=0.16 </p><p>  90°彎頭(R/D=1.5) 1個 ξ=0.17</p><p><b

41、>  圓形三通</b></p><p>  圖2 圓形三通示意圖</p><p>  查表得 ξ=0.03</p><p>  ∑ξ=0.16+0.17+0.03=0.36</p><p>  (2)管段2 由對稱性 同管段1 ∑ξ=0.36 </p><p> ?。?)管段3

42、90°彎頭(R/D=1.5) 1個 ξ=0.17</p><p>  圓形三通 查附錄10 得 ξ=0.03</p><p>  ∑ξ=0.17+0.03=0.2</p><p> ?。?)管段4 熱交換進口(漸擴管)</p><p>  熱交換進口尺寸466mm×400mm, 變徑管長度300mm,

43、</p><p>  =20° ξ≈0.6</p><p>  90°彎頭(R/D=1.5) 1個 , =0.17</p><p>  ∑ξ=0.17+0.6=0.77</p><p> ?。?)管段5 熱交換出口(漸縮管)</p><p>  熱交換出口尺寸466mm×4

44、00mm, 變徑管長度300mm,</p><p>  =20°< 45° ξ≈0.10</p><p>  除塵器出口變徑管(漸擴管)</p><p>  除塵器進口尺寸486mm×386mm,變徑管長度300mm,</p><p>  =9.6° </p&g

45、t;<p>  由附錄10得 =0.6</p><p><b> ?。?)管段6</b></p><p>  除塵器出口變徑管(漸縮管)</p><p>  除塵器出口尺寸285mm×285mm,變徑管長度300mm,</p><p>  =3.3° 由附錄10得 ξ=0.2

46、0</p><p>  90°彎頭(R/D=1.5) 3個 , =0.17×3=0.51</p><p>  風機進口變徑管(漸擴管)</p><p>  先近似選出一臺風機,風機進口直徑D=360mm, 變徑管長度300mm</p><p>  =13.1° ξ=0.31</p><

47、p><b> ?。?)管段7</b></p><p><b>  風機出口漸縮管</b></p><p>  風機出口尺寸210mm×230mm, 變徑管長度300mm,</p><p><b>  ξ≈0</b></p><p>  帶擴散管的傘形風帽(h/D

48、=0.5),查得 </p><p><b>  ξ=0.60,</b></p><p>  6)因管段1和管段2對稱,阻力相同,阻力平衡,所以無需阻力平衡計算。</p><p><b>  7)計算總阻力:</b></p><p><b>  8

49、) 風機選擇</b></p><p>  風機風量 m3/h</p><p>  風機風壓 </p><p>  選用C4-73-11 NO3.6C型風機,風機的轉(zhuǎn)速n=3150r/min皮帶傳動.。</p><p>  Lf=4270 m3/h Pf =2403Pa </p><p>

50、;  配用Y132S1-2型電動機,電動機功率N=5.5KW</p><p>  表3 C1系統(tǒng)水力計算表</p><p>  3.6.2 C2系統(tǒng)的水力計算</p><p>  圖3 C2系統(tǒng) 軸測圖</p><p>  用假定流速法進行通風管道的水力計算如下:</p><p>  1)對各管段進行編號,標出

51、管段長度和各排風點的風量。</p><p>  2)選定最不利環(huán)路,本系統(tǒng)選擇1-4-5-除塵器-6-7為最不利環(huán)路。</p><p>  3)根據(jù)各管段的風量及選定的流速,確定最不利環(huán)路上各管段的斷面尺寸和單位長度摩擦阻力。</p><p>  根據(jù)表1,可知輸送含有石棉粉塵時,風管內(nèi)最小風速為:垂直風管12、水平風管18。</p><p>

52、;  根據(jù)=2412m3/h(0.67)m3/s =16 可查出單位長度摩擦阻力和盡量符合通風管道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管徑。</p><p>  =220㎜ =17.5</p><p>  同理可查的管徑2的管徑及比摩阻,</p><p>  4)確定管段3、4、5、6的管徑及比摩阻,具體結(jié)果見表3</p><p>  5)確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

53、系數(shù)</p><p><b> ?。?)管段1 </b></p><p>  傘形罩 = ξ=0.16</p><p>  90°彎頭(R/D=1.5) 2個 ξ=0.17×2=0.34</p><p><b>  合流三通</b></p><

54、;p>  圖4 圓形合流三通示意圖</p><p>  查表得 ξ=0.88</p><p>  彎頭(R/D=1.5) 查附錄10得 </p><p> ?。?) 管段2 </p><p>  傘形罩 = ξ=0.16</p><p>  90°彎頭(R/D=1.5)

55、 2個 ξ=0.17×2=0.34 </p><p>  合流三通 由附錄10得 =0.21</p><p><b>  (3) 管段3 </b></p><p>  傘形罩 = ξ=0.16</p><p>  90°彎頭(R/D=1.5) 2個 ξ=0.17×2=0.3

56、4 </p><p>  彎頭(R/D=1.5) 查附錄10得 </p><p>  合流三通 由附錄10得 =-0.38</p><p> ?。?)管段4 圓形合流三通(見圖2) </p><p><b>  查附錄10 得</b>&

57、lt;/p><p><b> ?。?) 管段5</b></p><p>  除塵器進口變徑管(漸縮管) mm</p><p>  除塵器進口尺寸250mm,變徑管長度300mm,</p><p><b>  由附錄10得 </b></p><p>  90°彎頭(R

58、/D=1.5) 2個 , =0.17×2=0.34</p><p><b>  (6) 管段6</b></p><p>  除塵器出口變徑管(漸縮管)</p><p>  除塵器出口寬度508mm </p><p>  風機進口變徑管(漸縮管)</p><p>  先近似選出一

59、臺風機,風機進口直徑D=400mm, 變徑管長度300mm</p><p>  90°彎頭(R/D=1.5) 2個 ξ=0.17×2=0.34 </p><p> ?。?) 風機出口(漸擴管</p><p>  風機出口尺寸440mm×380mm, 變徑管長度300mm </p><p>  帶擴散管的傘

60、形風帽(h/D=0.5),查得 </p><p><b>  ξ=0.60</b></p><p> ?。?) XCX-φ1000旋風除塵器 </p><p><b> ?。?) 阻力平衡</b></p><p>  管道1,2的阻力分別為 <

61、/p><p><b>  Pa</b></p><p><b>  Pa</b></p><p>  阻力不平衡,為使管段1,2達到阻力平衡,改變管段2的管徑,增大其阻力</p><p><b>  根據(jù)公式 </b></p><p>  根據(jù)通風管

62、道統(tǒng)一規(guī)格,取,其對應的阻力為</p><p>  此時仍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但在運行時再輔以閥門調(diào)節(jié),消除不平衡。</p><p>  管道3,4的阻力分別為</p><p>  阻力不平衡,為使管段1,4和3達到阻力平衡,改變管段3的管徑,增大其阻力</p><p><b>  根據(jù)公式 </b></p>

63、;<p>  根據(jù)通風管道統(tǒng)一規(guī)格,取,其對應的阻力為</p><p>  此時仍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但在運行時再輔以閥門調(diào)節(jié),消除不平衡。</p><p><b> ?。?0)計算總阻力</b></p><p><b> ?。?1) 選擇風機</b></p><p><b> 

64、 風機風量 </b></p><p><b>  風機風壓 </b></p><p>  選用C4—73—11—4.5C型離心通風機</p><p>  風機轉(zhuǎn)速 2800r/min 用Y132S2-2電動機帶動 功率7.5KW</p><p>  表3 C2系統(tǒng)水力計算表</p>

65、<p><b>  4 結(jié)論</b></p><p>  此課程設計在編寫過程中,力求以闡明基本設計思想、基本理論及設計方案為基礎,盡量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考慮了各種人機關系,及實際可行性。在管道長度及計算過程中可能存在少許誤差,但不影響整個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及布置。</p><p>  此次課程設計,讓我很好地鞏固了已學知識,也學到了許多新知識。許多知識是自己

66、在學習過程當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并學習的。設計過程中,曾出現(xiàn)過很多次錯誤,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反復地計算,不煩不躁,認真的對待此次課程設計。為避免產(chǎn)生思維定勢,本次課程設計未參考往屆學生的課程設計模板。在設計過程當中得到了指導老師、同宿舍同學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謹致謝意。此次課程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懇請老師予以批評指正。</p><p><b>  5 參考文獻</b></p><

67、;p>  [1] 孫一堅.沈恒根. 工業(yè)通風.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第三版), 1994</p><p>  [2] 孫一堅. 簡明通風設計手冊.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6</p><p>  [3] 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diào)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019-2003).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4</p><p>  [4] 中華人民共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