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機組建課程設計--動畫設計專用型pc機組建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PC機系統(tǒng)組建實訓 (論文)</p><p>  題目: 動畫設計專用型PC機組建 </p><p>  院(系): </p><p>  專業(yè)班級: </p><p>  學 號:

2、 </p><p>  學生姓名: </p><p>  指導教師: </p><p>  教師職稱: </p><p>  起止時間: 2011.11.14-2011.11.25 </p

3、><p>  實訓(論文)任務及評語</p><p>  院(系): 教研室: 軟件教研室</p><p><b>  目 錄</b></p><p>  第1章實訓目的與要求1</p><p><b>  1.1

4、實訓目的1</b></p><p>  1.2 實訓的實驗環(huán)境1</p><p>  1.3 實訓的預備知識1</p><p>  1.4 實訓要求1</p><p>  第2章實訓內容2</p><p><b>  2.1部件原理2</b></p><

5、;p>  2.1.1 CPU2</p><p><b>  2.1.2主板3</b></p><p><b>  2.1.3硬盤4</b></p><p><b>  2.1.4軟驅6</b></p><p><b>  2.1.5電源7</b&

6、gt;</p><p><b>  2.1.6顯卡8</b></p><p><b>  2.1.7網卡8</b></p><p><b>  2.1.8聲卡9</b></p><p>  2.2目標機構建9</p><p>  2.2.1目標機

7、的特點9</p><p>  2.2.2目標機的硬件配置9</p><p>  2.2.3目標機硬件兼容性10</p><p>  2.3軟件配置10</p><p>  2.3.1操作系統(tǒng)分析10</p><p>  2.3.2專用軟件11</p><p>  2.3.3常用軟件

8、11</p><p>  第3章實訓總結13</p><p><b>  參考文獻14</b></p><p><b>  實訓目的與要求</b></p><p><b>  1.1實訓目的</b></p><p>  本實訓利用計算機相關硬件知識

9、,合理選配PC兼容機配件,搭建PC機系統(tǒng)。通過本實訓,使學生積累PC機各配件主要技術參數(shù)知識,掌握各部件之間主要技術參數(shù)匹配原則,合理選配部件,設計性價比最優(yōu)PC機。</p><p>  1.2 實訓的實驗環(huán)境</p><p>  計算機散件市場調研,計算機組裝實驗室,計算機銷售網站,相關軟件。</p><p>  1.3 實訓的預備知識</p>&l

10、t;p>  已經具備組裝計算機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p><p><b>  1.4 實訓要求</b></p><p>  要求每位同學充分查閱相關資料,掌握組成PC機主要部件的各個參數(shù)的含義,根據(jù)部件參數(shù)及選定的目標機功能,選擇相應的部件,搭建性價比最優(yōu)的PC機系統(tǒng)。選擇相應的軟件,安裝到系統(tǒng)中。</p><p>

11、;  每位同學要獨立完成實訓內容,全面掌握涉及的知識。論文的內容合理規(guī)范,完整具體,嚴禁雷同。</p><p><b>  實訓內容</b></p><p><b>  2.1部件原理</b></p><p><b>  2.1.1 CPU</b></p><p>  CPU:

12、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是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shù)據(jù)。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實現(xiàn)它們之間聯(lián)系的數(shù)據(jù)、控制及狀態(tài)的總線構成。差不多所有的CPU的運作原理可分為四個階段:提?。‵etch)、解碼(Decode)、執(zhí)行(Execute)和寫回(Writeback)。 &

13、lt;/p><p>  第一階段,提取,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檢索指令(為數(shù)值或一系列數(shù)值)。由程序計數(shù)器(Program Counter)指定存儲器的位置,程序計數(shù)器保存供識別目前程序位置的數(shù)值。換言之,程序計數(shù)器記錄了CPU在目前程序里的蹤跡。 </p><p>  提取指令之后,程序計數(shù)器根據(jù)指令長度增加存儲器單元。指令的提取必須常常從相對較慢的存儲器尋找,因此導致CPU等候指令的送

14、入。這個問題主要被論及在現(xiàn)代處理器的快取和管線化架構。 </p><p>  CPU根據(jù)存儲器提取到的指令來決定其執(zhí)行行為。在解碼階段,指令被拆解為有意義的片斷。根據(jù)CPU的指令集架構(ISA)定義將數(shù)值解譯為指令。 </p><p>  一部分的指令數(shù)值為運算碼(Opcode),其指示要進行哪些運算。其它的數(shù)值通常供給指令必要的信息。這樣的運算目標也許提供一個常數(shù)值(即立即值),或是一個

15、空間的定址值:暫存器或存儲器位址,以定址模式決定。 </p><p>  在提取和解碼階段之后,接著進入執(zhí)行階段。該階段中,連接到各種能夠進行所需運算的CPU部件。 </p><p>  最終階段,寫回,以一定格式將執(zhí)行階段的結果簡單的寫回。運算結果經常被寫進CPU內部的暫存器,以供隨后指令快速存取。某些類型的指令會操作程序計數(shù)器,而不直接產生結果。這些一般稱作“跳轉”(Jumps),并在

16、程式中帶來循環(huán)行為、條件性執(zhí)行(透過條件跳轉)和函式。 </p><p>  在執(zhí)行指令并寫回結果之后,程序計數(shù)器的值會遞增,反覆整個過程,下一個指令周期正常的提取下一個順序指令。如果完成的是跳轉指令,程序計數(shù)器將會修改成跳轉到的指令位址,且程序繼續(xù)正常執(zhí)行。許多復雜的CPU可以一次提取多個指令、解碼,并且同時執(zhí)行。這個部分一般涉及“經典RISC管線”,那些實際上是在眾多使用簡單CPU的電子裝置中快速普及(常稱為

17、微控制(Microcontrollers))。</p><p><b>  2.1.2主板</b></p><p>  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tǒng),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接口、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p>

18、;<p>  芯片部分:BIOS芯片是一塊方塊狀的存儲器,里面存有與該主板搭配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程序。能夠讓主板識別各種硬件,還可以設置引導系統(tǒng)的設備,調整CPU外頻等。BIOS芯片是可以寫入的,這方便用戶更新BIOS的版本,以獲取更好的性能及對電腦最新硬件的支持,當然不利的一面便是會讓主板遭受諸如CIH病毒的襲擊。 </p><p>  南北橋芯片:橫跨AGP插槽左右兩邊的兩塊芯片就是南北橋芯片。

19、南橋多位于PCI插槽的上面;而CPU插槽旁邊,被散熱片蓋住的就是北橋芯片。芯片組以北橋芯片為核心,一般情況,主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橋的核心名稱命名的(如P45的主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橋芯片)。北橋芯片主要負責處理CPU、內存、顯卡三者間的“交通”,由于發(fā)熱量較大,因而需要散熱片散熱。南橋芯片則負責硬盤等存儲設備和PCI之間的數(shù)據(jù)流通。南橋和北橋合稱芯片組。芯片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板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注意的是,AMD平臺中部分芯片組因AMD

20、 CPU內置內存控制器,可采取單芯片的方式。從AMD的K58開始,主板內置了內存控制器,因此北橋便不必集成內存控制器,這樣不但減少了芯片組的制作難度,同樣也減少了制作成本?,F(xiàn)在在一些高端主板上將南北橋芯片封裝到一起,只有一個芯片,這樣大大提高了芯片組的功能。 </p><p>  RAID控制芯片:相當于一塊RAID卡的作用,可支持多個硬盤組成各種RAID模式。目前主板上集成的RAID控制芯片主要有兩種:HPT3

21、72 RAID控制芯片和Promise RAID控制芯片。</p><p>  擴展槽部分:所謂的“插拔部分”是指這部分的配件可以用“插”來安裝,用“拔”來反安裝。 </p><p>  內存插槽:內存插槽一般位于CPU插座下方。圖中的是DDR SDRAM插槽,這種插槽的線數(shù)為184線。 </p><p>  AGP插槽:顏色多為深棕色,位于北橋芯片和PCI插槽之間

22、。AGP插槽有1×、2×、4×和8×之分。AGP4×的插槽中間沒有間隔,AGP2×則有。在PCI Express出現(xiàn)之前,AGP顯卡較為流行,其傳輸速度最高可達到2133MB/s(AGP8×)。 </p><p>  PCI Express插槽:隨著3D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AGP已越來越不能滿足視頻處理帶寬的要求,目前主流主板上顯卡接口多轉向P

23、CI Exprss。PCI Exprss插槽有1×、2×、4×、8×和16×之分。注:目前主板支持雙卡:(NVIDIA SLI/ ATI 交叉火力) </p><p>  PCI插槽:PCI插槽多為乳白色,是主板的必備插槽,可以插上軟Modem、聲卡、股票接受卡、網卡、多功能卡等設備。 </p><p>  CNR插槽:多為淡棕色,長度只有

24、PCI插槽的一半,可以接CNR的軟Modem或網卡。這種插槽的前身是AMR插槽。CNR和AMR不同之處在于:CNR增加了對網絡的支持性,并且占用的是ISA插槽的位置。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把軟Modem或是軟聲卡的一部分功能交由CPU來完成。這種插槽的功能可在主板的BIOS中開啟或禁止。</p><p>  對外接口部分:硬盤接口:硬盤接口可分為IDE接口和SATA接口。在型號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個IDE口,通常ID

25、E接口都位于PCI插槽下方,從空間上則垂直于內存插槽(也有橫著的)。而新型主板上,IDE接口大多縮減,甚至沒有,代之以SATA接口。 </p><p>  軟驅接口:連接軟驅所用,多位于IDE接口旁,比IDE接口略短一些,因為它是34針的,所以數(shù)據(jù)線也略窄一些。 </p><p>  COM接口(串口):目前大多數(shù)主板都提供了兩個COM接口,分別為COM1和COM2,作用是連接串行鼠標和外

26、置Modem等設備。COM1接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斷號是IRQ4;COM2接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斷號是IRQ3。由此可見COM2接口比COM1接口的響應具有優(yōu)先權,現(xiàn)在市面上已很難找到基于該接口的產品。 </p><p>  PS/2接口:PS/2接口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于連接鍵盤和鼠標。一般情況下,鼠標的接口為綠色、鍵盤的接口為紫色。PS/2接口的傳輸速率比COM接

27、口稍快一些,因此很多使用者即使在使用USB也更愿意通過PS/2-USB轉接器插到PS/2上使用,外加鍵盤鼠標每一代產品的壽命都非常長,因此接口現(xiàn)在依然使用效率極高,但在不久的將來,被USB接口所完全取代的可能性極高。 </p><p>  USB接口:USB接口是現(xiàn)在最為流行的接口,最大可以支持127個外設,并且可以獨立供電,其應用非常廣泛。USB接口可以從主板上獲得500mA的電流,支持熱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

28、用。一個USB接口可同時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設的訪問,由一條四芯電纜連接,其中兩條是正負電源,另外兩條是數(shù)據(jù)傳輸線。高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5Mbps。 </p><p>  LPT接口(并口):一般用來連接打印機或掃描儀。其默認的中斷號是IRQ7,采用25腳的DB-25接頭。并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1、SPP標準工作模式,一般設為默認的工作模式。2、EPP增強型工作模式。3

29、、ECP擴充型工作模式。</p><p>  MIDI接口:聲卡的MIDI接口和游戲桿接口是共用的。接口中的兩個針腳用來傳送MIDI信號,可連接各種MIDI設備。 </p><p>  SATA接口:SATA是串行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于行業(yè)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SATA規(guī)范將硬盤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而隨著未來后續(xù)版本的發(fā)展,SATA接口的速率還可擴展到2X和4X

30、(300MB/s和600MB/s)。從其發(fā)展計劃來看,未來的SATA也將通過提升時鐘頻率來提高接口傳輸速率,讓硬盤也能夠超頻。</p><p><b>  2.1.3硬盤</b></p><p>  硬盤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作為計算機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存儲器,容量是硬盤最主要的參數(shù)。 硬盤的容量以兆字節(jié)(MB)或千兆字節(jié)(GB)為

31、單位,1GB=1024MB。 一般情況下硬盤容量越大,單位字節(jié)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盤略微例外。</p><p>  轉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盤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盤盤片在一分鐘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shù)。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盤檔次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它是決定硬盤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盤的速度。硬盤的轉速越快,硬盤尋找文件

32、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盤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盤轉速以每分鐘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鐘。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盤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p><p>  硬盤的主軸馬達帶動盤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盤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qū)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

33、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 </p><p>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道位置,并且從目標磁道上找到要讀寫的數(shù)據(jù)扇區(qū)所需的時間。 </p><p>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xiàn)了硬盤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盤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p><p>  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Av

34、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盤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盤則應小于或等于8ms。 </p><p>  硬盤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Latency),是指磁頭已處于要訪問的磁道,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qū)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盤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p><

35、;p>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盤的數(shù)據(jù)傳輸率是指硬盤讀寫數(shù)據(jù)的速度,單位為兆字節(jié)每秒(MB/s)。硬盤數(shù)據(jù)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shù)據(jù)傳輸率和外部數(shù)據(jù)傳輸率。 </p><p>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xù)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盤緩沖區(qū)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于硬盤的旋轉速度。 &l

36、t;/p><p>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fā)數(shù)據(jù)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tǒng)總線與硬盤緩沖區(qū)之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率,外部數(shù)據(jù)傳輸率與硬盤接口類型和硬盤緩存的大小有關。 </p><p>  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盤的最大外部傳輸率為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盤則達到33.3

37、MB/s。 </p><p>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 Serial ATA采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shù)據(jù))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shù)據(jù)傳輸?shù)目煽啃?。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yōu)點。</p><p&

38、gt;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盤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芯片,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盤內部存儲和外界接口之間的緩沖器。由于硬盤的內部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zhèn)鬏斔俣炔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系到硬盤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盤整體性能。當硬盤存取零碎數(shù)據(jù)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盤與內存之間交換數(shù)據(jù),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shù)據(jù)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tǒng)的負荷,也提高了數(shù)據(jù)的傳輸速度。&

39、lt;/p><p><b>  2.1.4軟驅</b></p><p>  軟盤驅動器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軟驅,它是讀取3.5 英寸或5.25英寸軟盤的設備?,F(xiàn)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軟驅,可以讀寫1.44MB的3.5英寸軟盤,5.25英寸的軟盤已經淘汰,很少會見到。 </p><p>  軟驅分內置和外置兩種。內置軟驅使用專用的FDD接口,而外置

40、軟驅一般用于筆記本電腦,使用USB接口。 </p><p>  軟磁盤: 現(xiàn)在看到的軟盤都是3.5英寸的,通常簡稱3寸。3寸軟盤都有一個塑料外殼,比較硬,它的作用是保護里邊的盤片。盤片上涂有一層磁性材料(如氧化鐵),它是記錄數(shù)據(jù)的介質。在外殼和盤片之間有一層保護層,防止外殼對盤片的磨損。 軟盤提供了一種簡單的寫保護方法,3寸盤是靠一個方塊來實現(xiàn)的, 拔下去,打開方孔就是寫保護了。反之就是打開寫保護,這時可以往文

41、件里面寫入數(shù)據(jù)。在使用時,最好將一些重要的軟盤如程序安裝盤和數(shù)據(jù)備份盤置成寫保護狀態(tài)。我們通常使用的軟盤容量是1.44M。 軟磁盤的組織結構: 下面我們看一下軟盤的磁盤結構: 軟盤在使用之前必須要先格式化,完成這一過程后,磁盤被分成若干個磁道,每個磁道又分為若干個扇區(qū),每個扇區(qū)存儲512個字節(jié)。磁道是一組同心圓,一個磁道大約有零點幾個毫米的寬度,數(shù)據(jù)就存儲在這些磁道上。 一個1.44M的軟盤,它有80個磁道,每個磁道有18個扇區(qū),兩面都

42、可以存儲數(shù)據(jù)。我們能這樣計算它的容量:80×18×2×512≈1440K≈1.44M。 文件的大小用字節(jié)表示,但在存儲的時候卻是以簇為分配單元。 每個簇由一個或多個扇區(qū)構成,對軟盤來說,一個簇只有一個扇區(qū),即5</p><p>  軟盤驅動器:軟盤驅動器對軟盤進行讀寫操作,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都是3寸軟驅,可以讀寫1.44M的3寸軟盤。軟驅的主要組成有:控制電路板、馬達、磁頭定位器和磁頭。

43、 磁頭其實是很小的,上下各有一個,我們看到的是它的滑軌。它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馬達帶動軟盤的盤片轉動,轉速大概為每分鐘300轉,磁頭定位器是一個很小的步進馬達,它負責把磁頭移動到正確的磁道,由磁頭完成讀寫操作。這是3寸盤插到軟驅中的情況,它的讀寫孔被打開,磁頭通過這個位置和盤片接觸。 軟驅磁頭在讀寫操作時是接觸磁片的,所以它會沾染灰塵,時間一長,它的操作就有可能出現(xiàn)故障。如果有一天,軟驅讀寫出現(xiàn)故障,先不要著急去維修,這可能是磁頭太臟的

44、緣故,一個清洗盤就可能解決問題。清洗盤的外觀和普通軟盤一樣,但它的里面是一層清洗膜,把少許特制的清洗液滴在上面,然后把清洗盤插入軟驅,再讓軟驅讀盤,嘗試幾次后清洗工作就完成了,之后,需等待一段時間以使磁頭上的清洗液揮發(fā)。 對于軟驅工作頻繁的人來說,定期清洗磁頭是有好處的。安裝軟驅比較簡單,它有一個電源插座和數(shù)據(jù)接口。數(shù)據(jù)接口有 34根針,這是一根連接軟驅的數(shù)據(jù)排線。</p><p><b>  2.1.

45、5電源</b></p><p>  電源是向電子設備提供功率的裝置,也稱電源供應器,它提供計算機中所有部件所需要的電能。電源功率的大小,電流和電壓是否穩(wěn)定,將直接影響計算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p><p>  ATX 電源 :ATX 規(guī)范是1995 年Intel 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機板結構標準,是英文(AT Extend)的縮寫,可以翻譯為AT 擴展標準,而ATX 電源就是

46、根據(jù)這一規(guī)格設計的電源。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家用電腦電源,一般都遵循ATX 規(guī)范。 </p><p>  BTX 電源 :BTX 電源是也就遵從BTX 標準設計的PC 電源,不過BTX 電源兼容了ATX 技術,其工作原理與內部結構基本相同,輸出標準與目前的ATX12V 2.0 規(guī)范一樣,也是像ATX12V 2.0 規(guī)范一樣采用24pin 接頭。BTX 電源主要是在原ATX 規(guī)范的基礎之上衍生出ATX 12V、CFX

47、12V、LFX 12V幾種電源規(guī)格。其中ATX 12V 是既有規(guī)格,之所以這樣是因為ATX12V 2.0 版電源可以直接用于標準BTX 機箱。CFX12V 適用于系統(tǒng)總容量在10~15 升的機箱;這種電源與以前的電源雖然在技術上沒有變化,但為了適應尺寸的要求,采用了不規(guī)則的外型。目前定義了220W、240W、275W 三種規(guī)格,其中275W 的電源采用相互獨立的雙路+12V 輸出。而LFX12V 則適用于系統(tǒng)容量6~9 升的機箱,目前有

48、180W 和200W 兩種規(guī)格。</p><p>  對于不同定位的電源,它的輸出導線的數(shù)量有所不同,但都離不開花花綠綠的這9種顏色:黃、紅、橙、紫、藍、白、灰、綠、黑。健全的PC電源中都具備這9種顏色的導線(目前主流電源都省去了白線)黃色的線路在電源中應該是數(shù)量較多的一種,隨著加入了CPU和PCI-E顯卡供電成分,+12V的作用在電源里舉足輕重。 </p><p><b>  

49、2.1.6顯卡</b></p><p>  顯卡全稱顯示接口卡,又稱為顯示適配器,顯示器配置卡簡稱為顯卡,是個人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顯卡的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tǒng)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并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p><p>  顯卡的工作原理:數(shù)據(jù)(data)一旦離開CPU,必須

50、通過4個步驟,最后才會到達顯示屏: </p><p>  a.從總線(bus)進入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將CPU送來的數(shù)據(jù)送到北橋(主橋)再送到GPU(圖形處理器)里面進行處理。 </p><p>  b.從 video chipset(顯卡芯片組)進入video RAM(顯存):將芯片處理完的數(shù)據(jù)送到顯存。 </p><

51、;p>  c.從顯存進入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 RAM DAC,隨機讀寫存儲數(shù)—模轉換器):從顯存讀取出數(shù)據(jù)再送到RAM DAC進行數(shù)據(jù)轉換的工作(數(shù)字信號轉模擬信號)。 </p><p>  d.從DAC 進入顯示器(Monitor):將轉換完的模擬信號送到顯示屏。</p><p><b>  2.1.7網卡</b></p

52、><p>  網卡是工作在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接口,不僅能實現(xiàn)與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fā)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shù)據(jù)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shù)據(jù)緩存的功能等。</p><p>  網卡上面裝有處理器和存儲器(包括RAM和ROM)。網卡和局域網之間的通信是通過電纜或雙絞線以串行傳輸方式進行的。而網卡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則是通過

53、計算機主板上的I/O總線以并行傳輸方式進行。因此,網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要進行串行/并行轉換。 </p><p>  網卡最終是要與網絡進行連接,所以也就必須有一個接口使網線通過它與其它計算機網絡設備連接起來。不同的網絡接口適用于不同的網絡類型,目前常見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網的RJ-45接口、細同軸電纜的BNC接口和粗同軸電AUI接口、FDDI接口、ATM接口等。而且有的網卡為了適用于更廣泛的應用環(huán)境,提供了兩種或

54、多種類型的接口,如有的網卡會同時提供RJ-45、BNC接口或AUI接口。 </p><p>  (a)RJ-45接口: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網卡,也是應用最廣的一種接口類型網卡,這主要得益于雙絞線以太網應用的普及。因為這種RJ-45接口類型的網卡就是應用于以雙絞線為傳輸介質的以太網中,它的接口類似于常見的電話接口RJ-11,但RJ-45是8芯線,而電話線的接口是4芯的,通常只接2芯線(ISDN的電話線接4芯線)。 &

55、lt;/p><p> ?。╞)BNC接口:這種接口網卡對應用于用細同軸電纜為傳輸介質的以太網或令牌網中,目前這種接口類型的網卡較少見,主要因為用細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的網絡就比較少。</p><p>  (c)AUI接口:這種接口類型的網卡對應用于以粗同軸電纜為傳輸介質的以太網或令牌網中,這種接口類型的網卡目前更是很少見。</p><p><b>  2.1.

56、8聲卡</b></p><p>  聲卡是多媒體技術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聲波/數(shù)字信號相互轉換的一種硬件。聲卡的基本功能是把來自話筒、磁帶、光盤的原始聲音信號加以轉換,輸出到耳機、揚聲器、擴音機、錄音機等聲響設備,或通過音樂設備數(shù)字接口(MIDI)使樂器發(fā)出美妙的聲音。</p><p>  (a)它可錄制數(shù)字聲音文件。通過聲卡及相應的驅動程序的控制,采集來自話筒、收錄機等

57、音源的信號,壓縮后被存放在計算機系統(tǒng)的內存或硬盤中 </p><p>  (b)將硬盤或激光盤壓縮的數(shù)字化聲音文件還原成高質量的聲音信號,放大后通過揚聲器放出 </p><p>  (c)對數(shù)字化的聲音文件進行加工,以達到某一特定的音頻效果 </p><p>  (d)控制音源的音量,對各種音源進行組合,實現(xiàn)混響器的功能 </p><p> 

58、 (e)利用語言合成技術,通過聲卡朗讀文本信息。</p><p>  (f)具有初步的音頻識別功能,讓操作者用口令指揮計算機工作 </p><p>  (g)提供MIDI功能,使計算機可以控制多臺具有MIDI接口的電子樂器。</p><p><b>  2.2目標機構建</b></p><p>  2.2.1目標機的特點

59、</p><p>  這套配置不光是內在強大,外在也一樣強大,走背線側透的機箱,不錯的散熱安排下也兼顧了美觀,還能夠更大發(fā)揮內在的優(yōu)勢??傮w價格在6000元左右。</p><p>  2.2.2目標機的硬件配置</p><p>  2.2.3目標機硬件兼容性</p><p>  一塊性能十分強勁的CPU,如果沒有一塊做工扎實、用料足的好主板搭

60、配,不但無法完全發(fā)揮出處理器的性能,還會造成系統(tǒng)的極不穩(wěn)定。因此,我們在攢機時,不單單要考慮選擇一塊性能出色的處理器,在主板的選購上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選擇主板時,一線品牌的主推產品固然好用,但價格往往較高,是大部分朋友所不能夠接受的。選好CPU,接下來就該選擇主板了。在購買主板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為CPU搭配什么樣的芯片組,由于芯片組是主板上的核心部件,即使主板做工用料再好再強,如果主芯片組與CPU不匹配,照樣也不能夠發(fā)揮處理器的所

61、有性能,還會造成兼容性的問題。因此,選好主板芯片組相當?shù)闹匾?lt;/p><p><b>  2.3軟件配置</b></p><p>  2.3.1操作系統(tǒng)分析</p><p>  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XP</p><p>  Windows xp中文全稱為視窗操作系統(tǒng)體驗版。是微軟公司發(fā)布的一款視窗操作系統(tǒng)。它發(fā)行

62、于2001年10月25日,原來的名稱是Whistler。微軟最初發(fā)行了兩個版本,家庭版(Home)和專業(yè)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費對象是家庭用戶,專業(yè)版則在家庭版的基礎上添加了新的為面向商業(yè)的設計的網絡認證、雙處理器等特性。且家庭版只支持1個處理器,專業(yè)版則支持2個。字母XP表示英文單詞的“體驗”(experience)。2011年7月初,微軟表示將于2014年春季徹底取消對Windows xp的技術支持。</p

63、><p><b>  2.3.2專用軟件</b></p><p>  動畫設計分為:2D動畫軟件,3D動畫軟件和網頁動畫軟件 </p><p>  2D動畫軟件包括:ANIMO、RETAS PRO、USANIMATION </p><p>  3D動畫軟件包括:3DMAX ,MAYA、LIGHTWAVE </p>

64、<p>  網頁動畫軟件包括:FLASH</p><p>  在應用范圍方面,廣泛應用于廣告、影視、工業(yè)設計、建筑設計、多媒體制作、游戲、輔助教學以及工程可視化等領域。擁有強大功能的3DS MAX被廣泛地應用于電視及娛樂業(yè)中,比如片頭動畫和視頻游戲的制作,深深扎根于玩家心中的勞拉角色形象就是3DS MAX的杰作。在影視特效方面也有一定的應用。而在國內發(fā)展的相對比較成熟的建筑效果圖和建筑動畫制作中,3

65、DS MAX的使用率更是占據(jù)了絕對的優(yōu)勢。根據(jù)不同行業(yè)的應用特點對3DS MAX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建筑方面的應用相對來說要局限性大一些,它只要求單幀的渲染效果和環(huán)境效果,只涉及到比較簡單的動畫;片頭動畫和視頻游戲應用中動畫占的比例很大,特別是視頻游戲對角色動畫的要求要高一些;影視特效方面的應用則把3DS MAX的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至。</p><p>  繪圖和編輯圖形不但是創(chuàng)作Flash動畫的基本功,也是進

66、行多媒體創(chuàng)作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道路上一帆風順。 </p><p>  使用Flash Professional 8繪圖和編輯圖形——這是Flash動畫創(chuàng)作的三大基本功的第一位。 </p><p>  在繪圖的過程中要學習怎樣使用元件來組織圖形元素,這也是Flash動畫的一個巨大特點。</p><p><b>  2.3.3常用

67、軟件</b></p><p><b>  防毒軟件:金山毒霸</b></p><p>  反流氓軟件:安全衛(wèi)士360</p><p>  解壓縮軟件:Winrar、Winzip</p><p>  文檔查看軟件:Office、Word</p><p>  圖片瀏覽軟件:ACDsee&l

68、t;/p><p>  瀏覽器:360瀏覽器</p><p>  目前市場上的防毒軟件有十多款,其中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等都是不錯的產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防毒軟件大家最好還是選購正版,就不要下載那些互聯(lián)網上的所謂破解版了。安裝好防毒軟件后請盡快升級到最新版本,這樣才能將病毒、木馬的威脅降低到最小。</p><p>  除了防毒軟件外,建議大家同時也裝上一款反流氓軟件

69、的工具,目前網絡上免費的“安全衛(wèi)士360”和“瑞星卡卡助手”都是不錯的選擇。難得的是,它們還帶有Windows系統(tǒng)漏洞的檢測和修復功能,大家記得一定要使用這個功能,盡快將Windows的系統(tǒng)漏洞給補上。</p><p>  系統(tǒng)工具軟件不能少,給電腦裝上“防火墻”后,接著就要提供一些基本“武裝”了,那就是系統(tǒng)工具軟件。其中大家使用得最為頻繁的當然要數(shù)解壓縮軟件了,最著名的無疑是Winrar和Winzip兩款。不過

70、,這里建議大家最好選擇Winrar這款軟件,因為和Winzip相比,Winrar不僅支持的壓縮文件格式更多,而且在壓縮速度、壓縮質量方面也有優(yōu)勢。</p><p>  常用的系統(tǒng)輔助工具還有文檔、圖像查看軟件。其中最知名的當然是Office啦,這個軟件一般人都會安裝,這里就不用提醒了。</p><p>  看圖方面,除了Windows自帶的圖片瀏覽器外,大家使用最多的當然是ACDsee了。

71、不過,該軟件是需要付費的,而且隨著版本的不斷更新,體積也越來越“臃腫”,用起來已經沒有當年那么方便了。</p><p><b>  實訓總結</b></p><p>  在這次實訓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作為一個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掌握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知識和組裝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各個配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我們才能更好的發(fā)揮計算機的效能;也只有懂得了計算機的組裝

72、方法之后,我們才能對計算機進行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對于女生來說,這次的實訓要比男生學的累的很多,有些東西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表面上看起來挺簡單的,可實際上并非如此。有太多理論東西遠遠趕不上實踐,把理論融入實踐中很困難。以前考試的時候老師讓把風扇卸下來再裝上,我覺得那是很難的一件事,在同學的幫助下我完成了任務。但是在這次裝機實訓中,我不但學會了如何安裝風扇,其他的部件我也一并學會了如何安裝、如何拆下來,更進一步深入了解了計算機的各個配件,

73、了解了當前市場的主流配置。我熟練掌握了計算機的組裝方法,并懂得了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一些平時不常用的部件的作用等。另外,我還掌握了常見電腦故障的處理方法等。作為未來的IT人,我們必須意識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就要被淘汰,或者更殘酷的說你沒有走在別人前面就要被淘汰。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多動手,,才能在計算機行業(yè)中有所發(fā)展。</p><p><b>  參考文獻</b><

74、;/p><p>  [1] 曹烈斌. 微機組裝與維護.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7,1[2] 吳學毅.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上??破粘霭嫔纾?996,5 [3] 呂振凱.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張林國.微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5] 孫中勝.計算機系統(tǒng)組裝與維護技術.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1</p><p>  [6] 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