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b></p><p>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方案</p><p>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p><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p><p><b> 二00七年二月</b></p><p>&
2、lt;b> 目錄</b></p><p>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方案…………………………………… </p><p> 附件1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住戶底冊…………………….</p><p> 附件2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問卷指標解釋………………</p><p> 附件3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問卷………………
3、…………</p><p>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方案</p><p> 一、根據(jù)《全國農業(yè)普查條例》有關條款規(guī)定,制定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方案。</p><p> 二、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是普查登記之后獨立進行的調查,目的是評估全國及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農業(yè)普查登記范圍的完整性和普查登記內容的準確性,并為改進普查工作提供定量依據(jù)。</p><p>
4、; 三、事后質量抽樣調查采取國家和省兩級抽查的方法。由國務院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辦公室(簡稱國務院農普辦)統(tǒng)一組織實施國家級的事后質量抽查,國家級事后質量抽查按本方案實施。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辦公室(簡稱省農普辦)組織實施省級事后質量抽查,省級事后質量抽查方案可在國家方案的基礎上適當簡化。省農普辦應將省級事后質量抽查方案和結果報國務院農普辦備案。</p><p> 四、國家事后質量抽查人員組成
5、</p><p> ?。ㄒ唬﹪鴦赵恨r普辦和省級農普辦人員共同組成31個國家事后質量抽查組, 組長由國務院農普辦指定有關人員擔任,副組長由其他省農普辦有關同志擔任。每省抽調熟悉農業(yè)普查和三農情況的4-6位同志作為國家抽查組的成員。</p><p> 抽查組成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對工作認真負責,身體健康,能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p><p> (二
6、)每個抽中縣必須至少有1名省農普辦人員、1名地區(qū)農普辦人員到場,全程參加抽查工作。</p><p> (三)每個抽中小區(qū)的抽查小組由4—8個人組成,抽查小組組長由地市以上農普辦工作人員擔任。抽查指導員由縣農普辦人員擔任;每個抽中小區(qū)的抽查員必須由最優(yōu)秀的鄉(xiāng)鎮(zhèn)農普辦人員或其它普查區(qū)的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組成;在當?shù)卮甯刹康呐阃?,?人一組入戶訪問。被抽中小區(qū)的原普查員及普查小區(qū)所在普查區(qū)指導員不參加事后質量抽樣調
7、查的現(xiàn)場登記工作,只參加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比較核實工作。</p><p> ?。ㄋ模┧袇⒓邮潞筚|量抽樣調查的人員要嚴格執(zhí)行調查方案,確保事后質量抽查的客觀、公正和獨立。要嚴守紀律,不得泄露調查有關情況。</p><p> 五、樣本規(guī)模、抽樣方法和抽查對象</p><p> ?。ㄒ唬﹪沂潞筚|量抽查農戶樣本規(guī)模約為20000戶。國務院農普辦將根據(jù)地址碼庫和清查摸底結
8、果,直接抽取開展國家級事后質量抽查工作的縣及普查小區(qū), 并于2007年3月20日前將抽中縣名單通知各省。抽中普查小區(qū)名單將由國家事后質量抽查組帶到抽中縣當場拆封宣布。</p><p> (二)抽查對象包括抽中普查小區(qū)的所有家庭戶、801集體戶和普查小區(qū)所在普查區(qū)的所有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抽查對象既包括在2006年12月31日時的普查對象,也包括2007年1月1日-2007年3月31日前新遷入(新成立)的住戶、人口
9、和單位。</p><p> ?。ㄈσ粋€層有代表性的事后質量抽查樣本住戶數(shù)量至少為3000戶,因此省級事后質量抽查樣本至少為3000戶,若省內要進行分層估計,樣本總數(shù)應相應增加。普查小區(qū)數(shù)量應根據(jù)普查小區(qū)規(guī)模確定。</p><p><b> 六、抽查內容</b></p><p><b> ?。ㄒ唬┠繕酥笜?lt;/b><
10、;/p><p> 1、普查對象漏(多)報率。包括居住人口數(shù)、常住人口數(shù)、外來人口數(shù)、外出人口數(shù)、就業(yè)人數(shù)和農業(yè)從業(yè)人數(shù),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產(chǎn)業(yè)法人單位、未注冊單位個數(shù),多產(chǎn)業(yè)法人單位的產(chǎn)業(yè)活動單位個數(shù)的漏報與多報率。 </p><p> 2、主要普查指標填報數(shù)據(jù)的多報與少報率。主要普查指標包括:擁有耕地面積和經(jīng)營耕地面積,擁有其他農業(yè)用地和經(jīng)營其他農業(yè)用地面積,大中型拖拉機和小型拖拉機擁有量,
11、糧食播種面積,豬、牛、羊、雞年末存欄量。</p><p> (二)抽查表和抽查項目</p><p> 抽查表包括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普查小區(qū)封面、家庭戶抽查表、集體戶抽查表、單位抽查表。</p><p> 抽查小區(qū)封面:包括地址碼和普查員信息。</p><p> 家庭戶抽查表:家庭成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與戶主關系,2006年12月31日
12、是否在本普查區(qū)居住,2006年在本普查區(qū)居住時間,戶籍是否在本普查區(qū),2006年是否從業(yè)一個月以上,2006年是否從事農業(yè)一個月以上,2006年是否在本鄉(xiāng)鎮(zhèn)以外從業(yè)一個月以上。2007年3月31日是否居住在本普查區(qū)。</p><p> 本戶從戶籍所在村集體承包耕地面積,自留地、開荒地,租出、包出、轉出耕地,由居住在其他普查區(qū)的家庭成員經(jīng)營,租入、包入、轉入,實際經(jīng)營耕地面積,是否是標準面積,實際經(jīng)營耕地的標準面
13、積,從戶籍所在村集體承包以及實際經(jīng)營的其他農業(yè)用地,本戶經(jīng)營農業(yè)類別。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戶還要調查:大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稻谷、小麥、玉米播種面積,奶牛、肉牛存欄頭數(shù),豬、羊、雞存欄頭數(shù),以及2007年1月1日-3月31日的出欄數(shù)。</p><p> 集體戶抽查表:只抽查801類集體戶(即散居在普查小區(qū)中外來不經(jīng)營農業(yè)的人員)的信息,可以按住所填寫:2006年12月31日在本普查區(qū)居住的人數(shù),2006年在本普查區(qū)
14、居住時間超過半年的人數(shù), 2006年從業(yè)一個月以上人數(shù),2006年從事農業(yè)一個月以上人數(shù),2007年3月31日在本普查區(qū)居住的人數(shù)。</p><p> 單位抽查表:單位類別,主要經(jīng)營農業(yè)類別,機構類型,年末從業(yè)人員數(shù),全年經(jīng)營總收入,事業(yè)單位農林牧漁服務業(yè)總支出,以及與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戶同樣的核查項。</p><p> (三) 除非特別指明,年末仍指2006年12月31日,年內仍指2006
15、年1月1日-12月31日。</p><p><b> 七、抽查工作步驟</b></p><p> ?。ㄒ唬﹪壹壋椴闃颖久麊斡蓢沂潞筚|量抽查組帶到被抽中縣農業(yè)普查辦公室,當場拆封,宣布被抽中的普查小區(qū),并立即封存抽中普查小區(qū)的住戶普查表以及所在村的單位普查表。</p><p> (二)按現(xiàn)場登記工作步驟開展抽查現(xiàn)場登記工作。</p&
16、gt;<p> ?。ㄈ┏椴楝F(xiàn)場登記工作完畢后,將抽查表轉錄或復印一份。</p><p> ?。ㄋ模┺D錄或復印完畢后,立即將抽查表復印件封存。</p><p> (五)將封存的農村住戶普查表和單位普查表拆封,并立即復印。普查表復印件和抽查表復印件由國務院農普辦人員帶回北京。</p><p> ?。┢詹楸韽陀〖统椴楸韽陀〖统龊?,方可進行抽查表與
17、普查表的比較工作,并將比較結果填入抽查表比較與核實欄中。</p><p> ?。ㄆ撸⒆罱K完成的抽查表也送往省農普辦,由省農普辦將抽查表送往國務院農普辦。</p><p> ?。ò耍﹪鴦赵恨r普辦負責國家事后質量抽查的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p><p> 八、現(xiàn)場登記工作步驟</p><p>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的現(xiàn)場登記工作要在總結普查現(xiàn)場登記
18、工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采取最佳的訪問方式入戶登記,不要趕進度、圖省事,而要更加認真細致地進行訪問和登記,力求取得比普查更高的質量。</p><p> 抽查表填報完畢后,絕不能以任何名義修改抽查結果。</p><p> (一)住戶抽查表登記方法</p><p> 1、登記事后質量抽樣調查住戶底冊</p><p> 各抽中普查區(qū)的負責人,帶領
19、抽查人員沿抽中普查小區(qū)的邊界走一圈,使抽查人員了解抽中普查小區(qū)的范圍。</p><p> 由抽查人員借助本小區(qū)的戶籍資料逐戶登記住戶底冊(見附件1),通過向本小區(qū)負責人了解情況,或者親自入戶訪問,將散居外來戶登記在本小區(qū)住戶底冊中。同時,將在入戶訪問中發(fā)現(xiàn)的或根據(jù)村里土地承包合同發(fā)現(xiàn)的、不居住在本村的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戶也列入住戶底冊中。住戶底冊要列明戶主姓名、戶籍人數(shù)、居住人數(shù),是否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戶,不居住在本普查區(qū)
20、的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戶是否居住在城鎮(zhèn)地域,是否家庭戶,是否801類集體戶,是否非抽查對象。</p><p> 登記住戶底冊不得借用普查時使用的《農村住戶摸底表》。</p><p> 2.填寫《事后質量抽樣調查家庭戶抽查表》和《事后質量抽樣調查集體戶抽查表》</p><p> 住戶底冊和抽查表原則上“一次入戶、分別完成”。 </p><p>
21、 住戶底冊中識別出的家庭戶要填寫家庭戶抽查表。</p><p> 住戶底冊中識別出的801類集體戶要填寫集體戶抽查表。</p><p> 居住在集體宿舍中的集體戶不列入抽查范圍,為非抽查對象。</p><p> 普查時居住在該普查小區(qū),抽查時已離開的戶盡量由其親屬或鄰居或小區(qū)干部代為填報。登記完畢后,要將所登記的內容念給被調查人聽, 以確保無誤。</p&
22、gt;<p> ?。ǘ﹩挝槐淼怯浄椒?lt;/p><p> 使用普查時形成的單位一覽表作為單位底冊,并將向本普查區(qū)負責人了解到的以及在訪問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單位列入一覽表。</p><p> 逐個訪問一覽表上的單產(chǎn)業(yè)法人單位、未注冊單位和多產(chǎn)業(yè)法人單位的產(chǎn)業(yè)活動單位并填寫單位抽查表。多產(chǎn)業(yè)法人單位只填報其產(chǎn)業(yè)活動單位表。 </p><p> 九、比較核實
23、工作步驟</p><p> 先將完成現(xiàn)場登記的抽查表轉錄或復印,并在抽查表復印件送出后,方可使用原始的抽查表和原始普查表進行比較,將比較結果填入抽查表的比較核實部份。比較結果不一致的,部分結果現(xiàn)場核實。再將核實結果或原因填到相應部份。</p><p> 核實可先采取與該普查小區(qū)原普查員、指導員座談的方式,仍找不到不一致原因的,再返回戶和單位進行核實。</p><p&
24、gt; ?。ㄒ唬┘彝舻谋容^核實方法</p><p> 1.將現(xiàn)場登記完畢的家庭戶抽查表與普查表進行比較,如果該戶曾登記了普查表,將該戶在普查中的戶編碼填入 CH1中,在CH4登記狀況中選填“1.抽查有普查也有”。如果該戶沒有普查表,不填寫普查表的戶編碼,在登記狀況中選填“2.抽查有普查沒有”,并在核實時確定原因。</p><p> 2.對“抽查有普查也有”的戶的人記錄進行檢查,在普查
25、表中發(fā)現(xiàn)同一個人的(性別、戶籍所在地、戶籍性質相同,年齡和其他信息基本一致),填寫該人在主要普查表中的人編號。如果主要普查表中沒有發(fā)現(xiàn)相同的人,不填寫人編號,在核實時查找原因。再將普查表中有、抽查表中沒有登記的人員的人編號抄錄到CR3中,從第一人開始填寫,并在核實時查找原因。</p><p> 3.如果一個抽查戶(如005抽查戶)對應兩個以上普查戶(067和068),將主要戶的戶編碼(如067)填入CH1,其他
26、戶編碼(如068)填入CH2中。填過CH2或CH3的普查表還要使用新的抽查表進行比較:將普查中的戶編碼(068)填入CH1中,再將原抽查戶的戶編碼(如005)填入新抽查表中,根據(jù)原抽查表,在CR1中逐人填寫比較核實結果(不需要過錄原抽查表的抽查記錄)。</p><p> 4.將有普查表,但沒有填寫抽查表的家庭戶找出來,使用新的抽查表填寫有關信息:先接著已填完的抽查表編列抽查戶碼。如事后質量抽樣調查現(xiàn)場登記完的最
27、后一個抽查戶碼是052,則填寫了普查表、沒有填寫抽查表的戶按053、054等順序編列。在比較部分填寫普查表中的戶編碼。登記狀況選填“3.抽查沒有普查有”,并核實查找原因。</p><p><b> ?。ǘ﹩挝槐容^辦法</b></p><p> 先將現(xiàn)場登記完畢的單位抽查表與普查表進行比較。如果該單位曾登記了普查表,將普查表的單位編碼填入比較部分的CD1中,在登記狀
28、況中選填“1.抽查有普查也有”。如果該單位沒有普查表,不填寫普查表的單位編碼,在登記狀況中選填“2.抽查有普查沒有”,并在核實時確定原因。</p><p> 將填寫了普查表,但沒有填寫抽查表的單位找出來,使用新的抽查表填寫有關信息:先接著已填完的抽查表編列抽查單位碼。如事后質量抽樣調查現(xiàn)場登記完的最后一個單位的抽查單位編碼是0026,則填寫了普查表、沒有填寫抽查表的單位從0027、0028順序編列。再在比較部分
29、填寫普查表中的單位編碼。登記狀況選填“3.抽查沒有普查有”,并核實查找原因。</p><p> 如果1個抽查單位(如0006)對應2個以上普查單位(0009,0010),除了原始抽查表與主要普查表(如00010)進行對比外,要再增加一張抽查表,填入原始抽查表的抽查單位編碼(如0006),將次要普查表(如0009)的普查單位編號填入該抽查表。不需要過錄抽查記錄。</p><p> 如果1
30、個普查單位對應2個以上抽查單位,2個以上抽查單位的抽查表,可以填入同一個普查單位編號。 </p><p><b> 十、時間表</b></p><p> (一)2007年3月20日前,國務院農業(yè)普查辦公室將抽中縣名單通知各省。</p><p> (二)2007年3月31日前各抽中縣完成事后質量抽查工作機構組建、抽查人員選調和培訓工作。&l
31、t;/p><p> ?。ㄈ?007年3月31日至4月7日,國家事后質量抽查組人員攜帶抽中國家級普查小區(qū)樣本名單到抽中縣農普辦拆封、宣布名單、封存普查表、摸底調查、現(xiàn)場登記。</p><p> ?。ㄋ模?007年4月8日至4月15日,轉錄/復印原始抽查表,拆封、復印、寄送普查表和抽查表復印件。比較、寄送最終抽查表。</p><p> 附件1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住戶底冊
32、</p><p> 附件2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問卷指標解釋</p><p> 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普查小區(qū)封面</p><p> 地址:按普查方案填寫。</p><p> 編碼:按普查方案填寫。</p><p> 本小區(qū)負責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情況:是指實際負責填報本小區(qū)住戶表和單位表的普查員,以及指導本小區(qū)普查工作
33、的普查指導員的情況。先填普查員情況,有幾個填幾個,再填指導員情況。</p><p> 職務:指是普查員還是普查指導員。</p><p> 身份:村組干部是指村兩委成員、本村的文書、會計、出納或村民小組長。政府工作人員:指由鄉(xiāng)鎮(zhèn)及以上政府機構派往普查區(qū)擔任普查指導員或普查員的政府工作人員,包括駐村干部。退休人員:指退休教師或其他退休人員。學生:指各級正式學校的學生。教師:指各級學校的現(xiàn)職
34、教師。其他:上述人員之外的其他人員。</p><p> 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按普查方案填寫。</p><p> 負責戶數(shù):指普查員負責登記住戶普查表的戶數(shù)。家庭戶每戶按1戶計算,集體戶(包括所有集體戶)每2人計為一戶。普查指導員指負責指導的普查區(qū)內登記住戶普查表的戶數(shù)。</p><p> 普查補貼:指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由于參加農業(yè)普查培訓、劃區(qū)繪圖、清查摸底
35、、入戶登記、審核抄錄、快速匯總等工作得到的總補貼。不包括參加培訓得到的車費補貼、餐費補貼,也不包括政府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從事其他工作得到工資。得到的實物補貼按當?shù)貎r格折算成現(xiàn)金。</p><p> 培訓天數(shù):指參加普查指導員或普查員實際參加培訓天數(shù)。不包括報到或路途時間。半天可填0.5天。</p><p> 負責范圍內最遠的兩戶距離:指實際負責區(qū)域內兩個相距最遠的住戶之間的距離。<
36、;/p><p> 抽查表總張數(shù):指本小區(qū)實際填寫的抽查表的總張數(shù),包括因比較核實而增加的抽查表。等于家庭戶總張數(shù)與集體戶總張數(shù)之和。</p><p> 家庭戶總張數(shù):指本小區(qū)抽查時實際填寫的家庭戶抽查表的總張數(shù)。</p><p> 集體戶總張數(shù):指本小區(qū)抽查時實際填寫的集體戶抽查表的總張數(shù)。</p><p> 抽查組組長來自:是指負責本小
37、區(qū)的質量抽查小組的組長來自哪一級農普辦。</p><p><b> 二、家庭戶抽查表</b></p><p> ?。ㄒ唬┏椴榈怯浱顚懖糠?lt;/p><p> 抽查中的戶編號:是指根據(jù)抽查中的住戶底冊確定的抽查對象的順序號。與普查的戶編號無關。編號為個位數(shù)或十位數(shù)的,在編碼格中左補0。</p><p> 在比較核實時,
38、如果一個普查戶沒有找到對應的抽查戶,抽查編號從實際完成抽查的戶編號后開始編寫。</p><p> 如果本戶人口在10個以上,從第11個人開始可以不調查人記錄。</p><p> 戶主姓名:與普查方案相同。</p><p> 姓名:指每個抽查對象的正式姓名。</p><p> SR1-SR6:與普查方案相同。</p>&l
39、t;p> SR7 2006年是否從業(yè)一個月以上:是指普查對象在2006年實際從事農業(yè)、非農業(yè)時間是否在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p><p> SR8 2006年是否從事農業(yè)一個月以上:是指2006年實際從事農業(yè)的時間是否在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p><p> SR9 2006年是否在本鄉(xiāng)鎮(zhèn)以外從業(yè)一個月以上:是指2006年在本鄉(xiāng)鎮(zhèn)以外從業(yè)是否在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p
40、><p> SR10 2007年3月31日是否在本普查區(qū)居?。菏侵?007年3月31日是否將本普查區(qū)作為常居地。居住的含義與SR4相同。</p><p> SH1-SH6:與普查方案相同。</p><p> SH7是否標準面積:是指在本戶經(jīng)營的實際經(jīng)營面積是否是按標準面積計算的??梢栽诒拘^(qū)中組織一些戶進行實際丈量,估算標準面積與習慣面積的差距。</p>
41、;<p> SH8 實際經(jīng)營耕地標準面積:不是標準面積的耕地進行丈量或估算后,填報標準面積。</p><p> SH9-SH12:與普查方案相同。</p><p> SH13-SH14:指標解釋與普查方案相同,時點為2007年3月31日。</p><p> SH15-SH17:與普查方案相同。</p><p> SH1
42、8-SH19,SH21-SH22,SH24,SH26:為2007年3月31日時的存欄量。抽查員應對存欄量進行實際清點。</p><p> SH20,SH23,SH25,SH27:是2007年1月1日到3月31日的出欄量。如果有出欄量,抽查員應通過詳細追問出售去向,出售價格,出售收入等,以判斷出欄數(shù)量的準確性。</p><p> SH28 本戶是否在本普查區(qū)接受過農業(yè)普查訪問調查。指農業(yè)
43、普查的普查員在現(xiàn)場登記時有沒有入戶訪問或直接訪問本戶成員。</p><p> SH29和SH30 為省級事后質量抽查預留的指標。</p><p> (二)比較核實填寫部分</p><p> 普查中戶編號:是指在該抽查戶在普查表中的戶編號。</p><p> CH1 主要(戶編號):是指一個抽查戶對應一個普查戶時,該戶在普查表中的戶編號
44、,或者一個抽查戶對應兩個以上普查戶時,主要的戶在農普中的戶編號。主要戶是指戶主所在或人數(shù)較多的戶。如抽查時將子女和老人登記在一個戶中,而普查時,子女和老人分戶登記。CH1一般填子女所在戶的普查戶編號。</p><p> CH2 其次1(戶編號)和CH3 其次2:指一個抽查戶對應兩個以上普查戶時,次要的戶在農普中的戶編號。上例中,一般填老人所在戶的普查中的戶編號。</p><p> CH
45、4 住戶登記狀況:指比較一個戶在普查中和抽查中是否進行了登記。</p><p> 1.抽查有普查也有:指一個住戶既包括在事后質量抽查中,也包括在普查中,因此既有抽查表,也有普查表。同一個住戶的標準是,戶主姓名基本一致(普查表中的戶主姓名可能對應于抽查表中的某一個主要家庭成員),人數(shù)基本一致,主要人員的性別一致、年齡等主要信息基本一致。在一個抽查戶對應于兩個普查戶時,若兩普張普查表信息相加基本對應于一張抽查表信息
46、,也視為“抽查有普查也有”。一個普查戶對應于兩個抽查戶時,若兩張抽查表信息相加基本對應于一張普查表信息,也視為“抽查有普查也有”。選“抽查有普查也有”的戶,抽查表和普查表中至少有一個人是對應的。</p><p> 2.抽查有普查沒有:指有抽查表的戶,沒有發(fā)現(xiàn)有對應的普查表。</p><p> 3.抽查沒有普查有:指有普查表的戶,沒有發(fā)現(xiàn)對應的抽查表。</p><p&
47、gt; CH5 登記狀況不一致核實結果:指對CH4選擇2和3的戶核實全戶登記不一致的類型。</p><p> 1.普查漏報或多報:指抽查和普查結果不一致是由于普查時的錯誤造成的,具體是指“抽查有普查沒有”的戶,經(jīng)核實后確定是因為普查漏報,或者“抽查沒有普查有”的戶是因為普查多報。漏報是指應登記的家庭戶沒有登記普查表。多報是指重復報告或不應登記的戶(如全家外出去往農村地區(qū)的戶)登記了普查表。</p>
48、<p> 2.抽查漏報或多報:指抽查和普查結果不一致是由于抽查時的錯誤造成的,具體指 “抽查有普查沒有”的戶,經(jīng)核實后確定是因為抽查多報或重報,或者“抽查沒有普查有”的戶是因為抽查漏報。</p><p> 3.新搬入或新遷出:是指“抽查有普查沒有”的戶,經(jīng)核實后發(fā)現(xiàn)是因為2007年1月1日新遷入的戶,或者“抽查沒有普查有”的戶,經(jīng)核實后發(fā)現(xiàn)是因為2007年1月1日后新遷出(或全家死亡)的戶。&l
49、t;/p><p> 4.作為集體戶進行了登記:是指“抽查有普查沒有”的戶,經(jīng)核實后,確定是因為在普查中將未經(jīng)營農業(yè)的外來戶填在集體戶普查表(戶3表)中,而抽查中填在家庭戶抽查表中?;蛘呤侵浮俺椴闆]有普查有”的戶,經(jīng)核實后,確定是因為在普查中將未經(jīng)營農業(yè)的外來戶填在戶1表中,而抽查時填入集體戶抽查表中。</p><p> 5.在其他普查小區(qū)參加普查:是指“抽查有普查沒有”的戶,由于普查時點全
50、戶在本普查小區(qū)以外,因而在其他普查小區(qū)參加了農業(yè)普查。</p><p> CH6 漏報或多報的原因:是指CH5填報了1和2的戶進一步核實漏報或多報的原因。</p><p> 1.小區(qū)邊界不清:是指由于小區(qū)邊界模糊、邊界線交錯、邊界線不完整等原因引起的漏報或多報。</p><p> 2.普查標準時間執(zhí)行不嚴格:是指由于沒有按正式確定的普查標準時間,造成漏報或多報
51、。如由于提前登記,一些12月31日已離開的戶被多報,或12月31日前新到達的戶被漏報。</p><p> 3.遺漏全家外出的應登記對象:指全家外出、去往城鎮(zhèn)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戶應該是普查對象和抽查對象,但在普查或抽查中被遺漏了。承包了山林,雖然沒有進行管護視為本戶經(jīng)營,承包了耕地,沒有轉出、租出,拋荒未滿三年,也視為本戶經(jīng)營。 </p><p> 4.重復登記:指在本小區(qū)中重復登記,如
52、老人可能登記了一戶,但同時又在其子女家中被登記了。</p><p> 5.登記對象臨時外出錯過了現(xiàn)場登記:指由于看病、走親訪友等原因臨時全家外出,錯過了現(xiàn)場登記時間而被遺漏。</p><p> 6.其他:其他未列明的原因。</p><p> CR1 被抽查人員在主要普查表中的人編號:是指在“抽查有普查有”的戶中,抽查表中的個人對應于CH1普查表中的人的編號。如
53、果該人在抽查表中有,在普查表中也有,結束該人的比較核實。如果抽查表中有,普查表中沒有,繼續(xù)填寫CR2。</p><p> CR2 抽查有普查沒有的核實原因:是指一個人在抽查表中有普查表中沒有的原因。</p><p> 1.普查漏報:是指在普查中由于各種錯誤漏報了該人。</p><p> 2.抽查多報:是指在抽查中由于各種錯誤多報了該人。</p>
54、<p> 3.標準時間后新遷入或出生的人:指由于結婚等原因在2007年1月1日后新遷入的人口或新出生的人口。</p><p> 4.列入本小區(qū)其他住戶普查表中:指在抽查表中的有的一個人列入CH2或CH3普查表,或者確定列入本普查小區(qū)的其他普查表中?!?lt;/p><p> 5.在其他小區(qū)的住戶普查表中:指該人確定在其他小區(qū)的住戶普查表中。</p><p>
55、; CR3未被抽查人員在普查表中的人編號:指在“抽查有普查有”的戶中,普查表中有記錄、但在抽查表中無記錄的人員,在普查表中人編號。在第一人對應的欄中開始填寫。</p><p> CR4 抽查沒有普查有的核實原因:是指填寫了CR3的人,沒有在抽查表中出現(xiàn)的原因。</p><p> 1.普查多報:是指在普查中由于各種錯誤多報了該人。</p><p> 2.抽查漏
56、報:是指在抽查中由于各種錯誤漏報了該人。</p><p> 3.標準時間后新遷出或死亡的人:指由于結婚等原因在2007年1月1日后新遷出的人口或新死亡的人口。</p><p> 4.本戶人數(shù)超過10人:指本戶人口在10人以上,因而沒有在抽查表中列入。</p><p> 5.列入本小區(qū)其他住戶抽查表中:指在普查表中有的一個人確定列入本普查小區(qū)的其他抽查表中?!?
57、lt;/p><p> CH7 被訪問人是否與普查時一致?通過比較抽查表和普查表中被訪問人的簽名,回答抽查時和普查時被訪問人是否一致。</p><p> CH8 負責本戶的普查員在抽查表普查小區(qū)封面中的編號:在比較核實時,根據(jù)普查表中普查員的簽名,填寫該普查員在抽查表普查小區(qū)封面中的編號。CH4填寫1和3的戶要填寫本欄。</p><p><b> 集體戶抽
58、查表</b></p><p> 全部在抽查現(xiàn)場登記時填報。</p><p> 抽查對象為按2006年12月31日普查標準時間需要填報801類集體戶表的普查對象,也包括按2007年3月31日標準時間確定的同類普查對象。外來人口可以按住所填寫,不必分人填寫。</p><p> 地址:按普查方案填寫。</p><p> 共_張:
59、指本普查小區(qū)中集體戶抽查表共有幾張。</p><p> 第_張:指本抽查表是第幾張。</p><p> 姓名:指外來人口或外來戶戶主的姓名。</p><p> SJ1 2006年12月31日在本普查區(qū)居住人數(shù)。是指本住所中所有在普查標準時間時居住的人數(shù)。居住的概念同普查方案。</p><p> SJ2 2006年在本普查區(qū)居住時間超過
60、半年的人數(shù):指本住所在普查標準時間時居住的人口中,在本普查區(qū)居住超過半年的人數(shù)。</p><p> SJ3 2006年從業(yè)一個月以上人數(shù):指本住所在普查標準時間時居住的人口中,從業(yè)超過一個月的人數(shù)。</p><p> SJ4 2006年從事農業(yè)一個月以上人數(shù):指本住所在普查標準時間時居住的人口中,從事農業(yè)超過一個月的人數(shù)。</p><p> SJ5 2007年
61、3月31日在本普查區(qū)居住的人數(shù):指本住所中2007年3月31日居住的人數(shù)。</p><p><b> 單位抽查表</b></p><p><b> (一)現(xiàn)場登記部分</b></p><p> 地址、單位名稱、負責人姓名:與普查方案相同。</p><p> 抽查中的單位編號:指抽查時的單位的
62、順序號。</p><p> SD1-SD8:與普查方案相同。</p><p> SD9 是否標準面積:與SH9相同。</p><p> SD10 實際經(jīng)營耕的標準面積:與SH10相同。</p><p> SD13-SD29:與家庭戶抽查表中相關指標相同。</p><p><b> ?。ǘ┍容^核實部分
63、</b></p><p> CD1 普查中的單位編號:指該單位在普查表中的單位編號。</p><p> CD2 登記狀況:指填報了抽查表的單位有沒有相應的普查表,或填報了普查表的單位是否有相應的抽查表。</p><p> 1.抽查有普查也有:指一個填報了抽查表的單位有相應的普查表。一個抽查單位對應幾個普查單位,或一個普查單位對應幾個抽查單位的,也選
64、填本項。</p><p> 2.抽查有普查沒有:指一個填報了抽查表的單位沒有相應的普查表。這樣的單位需要繼續(xù)核實填報CD3。</p><p> 3.抽查沒有普查有:指一個有普查表的單位,沒有相應的抽查表。這樣的單位需要繼續(xù)核實填報CD4。</p><p> CD3 抽查有普查沒有的原因:對CD2選填2的單位核實不一致的原因。</p><p&
65、gt; 普查漏報:指由于各種錯誤導致普查漏報。</p><p> 抽查多報或重復:由于各種錯誤導致抽查多報單位或重復報單位。</p><p> 新建立或新遷入:指抽查中填報的單位是在2007年1月1日后建立或新遷入到本普查區(qū)的。</p><p> CD4 抽查沒有普查有的原因:對CD2選填3的單位核實不一致的原因。</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
- 江干區(qū)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方案
- 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宣傳提綱
- 對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方案的幾點建議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規(guī)程
-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項目二次
- 名勝區(qū)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方案調研報告
- 崔村鎮(zhèn)第二次全國農業(yè)普查相關科室職責分工
- 輝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項目二次
- 新鄉(xiāng)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項目二次
- 新鄉(xiāng)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項目二次
- 珠海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 肥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 蚌埠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 鏡湖區(qū)購買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驗收辦法
- 吉安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 肥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驗收辦法
- 珠海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