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說課綜合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南陽師范學院20XX屆畢業(yè)生</p><p><b>  畢業(yè)論文(設計)</b></p><p>  題 目: 地理說課綜合研究 </p><p>  完 成 人: </p><p>  班 級:

2、 </p><p>  學 制: </p><p>  專 業(yè): 地理科學 </p><p>  指導教師: </p><p>  完成日

3、期: </p><p><b>  目 錄</b></p><p><b>  引言(1)</b></p><p><b>  1說課概述(1)</b></p><p>  1.1說課的含義(1)</p&

4、gt;<p>  1.2說課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2)</p><p>  2.說課基本要素分析(3)</p><p>  2.1說課的理論基礎(3)</p><p>  2.2說課的結構和模式(3)</p><p>  2.3說課的評價(3)</p><p>  2.4現(xiàn)有說課的一些弊端(4)<

5、;/p><p>  3.地理說課研究(4)</p><p>  3.1地理學科特點(4)</p><p>  3.2地理說課的內(nèi)容(5)</p><p>  3.2.1說教材(5)</p><p>  3.2.2 說教學目標(6)</p><p>  3.2.3 說教法(6)</p

6、><p>  3.2.4 說學法(7)</p><p>  3.2.5說教學程序(8)</p><p>  3.3 地理說課需要注意的問題(8)</p><p>  3.3.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8)</p><p>  3.3.2注意語言的使用(9)</p><p>  3.3.3自

7、然有效地使用媒體(9)</p><p>  3.3.4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9)</p><p>  3.3.5處理好說課與上課的區(qū)別(10)</p><p>  3.4地理說課的未來(10)</p><p>  3.4.1受到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制約(10)</p><p>  3.4.2地理分支學科的發(fā)展

8、(10)</p><p>  3.4.3說課理論日趨成熟和完善(10)</p><p><b>  4.結語(11)</b></p><p>  參 考 文 獻(11)</p><p>  Abstract .(11)</p><p><b>  地理說課綜合研究</b&

9、gt;</p><p>  摘要:說課來源于中國基層教育實踐,現(xiàn)已發(fā)展為教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诘乩碚f課對地理教學活動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文章以說課基本要素為基礎,從地理學科特點出發(fā),分析地理說課的內(nèi)容和需注意的問題,探討地理說課的現(xiàn)狀和未來,有利于地理說課更好的為地理教學活動服務。</p><p>  關鍵詞:地理說課; 地理學科特點; 說課內(nèi)容; 說課未來</p>&l

10、t;p><b>  引言</b></p><p>  說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課堂教學行為,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教師對自身教學進行的較為細致的梳理[1]。自1987年由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的教師提出以來,已經(jīng)在教育科研活動中發(fā)揮了它的獨特作用,成為當前中小學教研活動中的一項常規(guī)活動。并且近年來,許多教育部門和學校已經(jīng)把說課列入各級評級評職等評比活動中,將其作為考察教師素質的一種重要

11、手段。伴隨著說課的發(fā)展,地理說課也相應的取得了自己的發(fā)展,但是目前對于地理說課的研究不是很多,即使有,也比較零散。本文主要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出發(fā),對地理說課進行一個比較宏觀的分析和研究,并對地理說課的未來提出一些設想。</p><p><b>  1說課概述</b></p><p><b>  1.1說課的含義</b></p><

12、;p>  說課就是教師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主要用口頭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闡述某一學科課程或某一具體課題的教學設計(或教學得失),并與聽者一起就課程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安排、重點難點的把握及教學效果與質量的評價等方面進行預測或反思,共同研討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教學研究過程[2]。簡而言之,即說出“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以及“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這樣

13、學”。</p><p>  地理說課作為說課活動的一個重要分支,對地理教學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何為“地理說課”?目前的研究還沒有對其作出明確的界定。我覺得地理說課就是地理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運用口頭語言,借助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來闡述自己的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jù)的教學研究活動。</p><p>  1.2說課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p><p>  說課自19

14、87年產(chǎn)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20多年的發(fā)展,由最初的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已經(jīng)推廣到全國各地的教育領域,說課的科目也由原來的小學數(shù)學和語文發(fā)展到中小學的所有科目,并且已經(jīng)在教育科研活動中發(fā)揮了它的獨特作用,成為當前中小學教研活動中的一項常規(guī)活動。近年來,許多教育部門和學校已經(jīng)把說課列入各級評級評職等評比活動中,將其作為考察教師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說課之所以如此迅速的發(fā)展壯大,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理論的指導、教師的勇于探索及輿論的支持等。

15、說課從一提出便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得到教育學專家的肯定,后來,說課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得到了日趨的深化,諸如: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教委于1996年編著出版的《說課論》為說課活動首先建立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它系統(tǒng)的闡述了說課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說課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說課的內(nèi)容和原則、說課的方法和技藝以及說課的評價和管理等,為后來說課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隨后,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周勇和趙憲宇的《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與分析

16、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并就如何進行正確的說課、聽課和評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黃忠杰的《新課程說課與說課活動指導》則</p><p>  2.說課基本要素分析</p><p>  2.1說課的理論基礎</p><p>  說課的理論基礎有教育學、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統(tǒng)計學、教學論等等。雖然關于說課的專著和研究文章已經(jīng)很多,但說課理論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成熟的理論體系,

17、還有待于教育工作者的進一步研究。</p><p>  2.2說課的結構和模式</p><p>  教學專家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課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定的結構和模式,但是也不提倡模式化,防止形成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說課的基本模式有“四說”“三說”“二說”等,這些固定的模式有利于初學說課者的學習和模仿。</p><p>  “四說”模式是比較常見的“說課”模

18、式,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說課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三說”是指“說教材”、“說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學法指導”和“說教學過程” 三個部分,這種方法是“四說”模式的變式,他恰好解決了“教法與學法”分開的矛盾;“二說”就是把說課程序分為“說教材”和“說教學程序”兩部分,把“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合并起來作為“說教學程序” [3]。</p><p>  我們在具體的說課中可以參考

19、這些模式,再依據(jù)具體的學科和課時安排適當?shù)臉嫿ㄟm合自己的說課結構。</p><p><b>  2.3說課的評價</b></p><p>  有說課,必然有說課評價,否則,很難引導和把握說課的方向,也很難評價說課的質量和水平。因為評價者與說課者的教育理念不一定相同,而且不同學科和不同說課方式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所以很難對說課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p>

20、<p>  現(xiàn)有對說課評價體系的研究很多,這說明現(xiàn)有說課評價體系還不夠成熟,說明眾多教育工作者都很關注說課,都很希望說課能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所以,一個成熟的說課評價體系的構建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p><p>  2.4現(xiàn)有說課的一些弊端</p><p>  一般情況下,說課與上課的水平是正相關的,但也有例外,有的教師說課表現(xiàn)很好,課堂教學時效果卻不理想[3]。這就

21、暴露了說課的一個弊端,說課比上課缺少了學生這個主體,也就不能體現(xiàn)教師對課堂活動的駕馭。</p><p>  近年來,教育部門和學校,出于考察教師綜合素質的目的,頻繁地將說課列入各類評職評級等評比活動中,將其作為考察教師素質,體現(xiàn)說課價值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對說課的重視有利于促進教師積極投身于說課研究,也為考察教師素質提供了一種方式。但是,由于這類活動往往會設置一些硬性的“套路”或“模式”,諸如我們上面已經(jīng)提到的“

22、四說”“三說”“二說”模式。久而久之,容易打消教師的說課熱情。同時說課較強的理論性也容易導致與教學實踐脫節(jié)。</p><p><b>  3.地理說課研究</b></p><p><b>  3.1地理學科特點</b></p><p>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的結構分布,及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性以及人地關系的科學。簡

23、而言之,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類社會文化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各種地理要素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自的空間分布范圍,它們共同作用的成果使得各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具有明顯的地區(qū)性和綜合性。因此,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區(qū)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4]。</p><p>  所以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特性的復雜學科,他具有顯著地綜合性和區(qū)域性。所謂區(qū)域性就是差異性,即不同地理區(qū)域有不同的特

24、點,而綜合性則是指地理環(huán)境是在多種要素(氣候、地貌、土壤、水文、植物、動物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果某一要素發(fā)生變化就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因而在分析問題時必須以綜合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5]。</p><p>  認識地理事物的特征、空間分布、空間聯(lián)系、空間結構和空間運動時要用形象思維。而在總結地理事物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相互影響和闡發(fā)成因時要用抽象思維。在地理教學中要把地理事實、現(xiàn)象和空間觀念結合起來,把形象思維和抽

25、象思維結合起來。地理學習的過程既要形象思維的想象,又要抽象思維的闡發(fā)、綜合。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應該注重地理思維的培育,做到兩種思維培育的有機結合?!暗乩硭季S”就是指闡發(fā)、綜合、抽象、概括、推理等基本思維形式與地理學科內(nèi)在邏輯融合后,特有的、間接反映地理客觀事實的過程。說課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師的思維過程,幫助教師提高備課的理性認識、幫助學生提高上學的理性認識,將教師的思維過程轉化為教學行為,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完成學習中的思維過程。地理說課

26、必須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地理思維的特點,樹立新課程理念,即關注增進學生發(fā)展的地理、關注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關注實踐與應用的地理、關注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地理[6]。</p><p>  3.2地理說課的內(nèi)容</p><p>  說課的內(nèi)容是說課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設計五個方面。但在具體的說課活動中,可以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和說課活動的要求等來安排。下面

27、我們從地理說課的角度把這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都具體闡述一下。</p><p><b>  3.2.1說教材</b></p><p>  說教材,就是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闡述選定課題的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內(nèi)容在教學單元乃至整個教才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單元或課題乃至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等,圍繞課程標準對課題內(nèi)容的要求,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課時的安排等等??偟膩碚f

28、就是對教材的分析及對重點、難點的分析。例如:在對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jié)《多變的天氣》這一節(jié)的教材進行分析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節(jié)教材的編排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這節(jié)課是學習天氣和氣候的基礎,有利于日后學習氣溫、降水等天氣與氣候的基本要素。在教材安排上,以生活中的天氣現(xiàn)象為切入點,重點是幫助學生來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和天氣預報。這種貼近生活的知識安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

29、地理”這一教育理念,也有利于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p><p>  3.2.2 說教學目標</p><p>  教學目標是依據(jù)課程目標來設計的,課程目標應貫穿和體現(xiàn)于教學目標之中,所以,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范圍與課程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具體可分為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活動過程就是學生習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形成方法、發(fā)展能力

30、和確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例如: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二節(jié)《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qū)----西雙版納》這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這樣制定:</p><p><b>  [知識與技能目標]</b></p><p>  1.能運用西雙版納的位置圖說出西雙版納的位置,并對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p><p>  2.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熱帶季

31、風氣候的成因。</p><p>  3.能夠說出西雙版納原始熱帶雨林植物的典型特征。</p><p>  4.能夠說出西雙版納的旅游特色及其優(yōu)勢。</p><p>  5.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觀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p><p><b>  [過程與方法目標]</b></p><p>  1.播

32、放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p><p>  2.出示傣族風情的圖片和熱帶雨林植物圖,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讀圖觀察能力。</p><p>  3.出示熱帶沙漠景觀、熱帶季風景觀圖片,讓學生分析討論同在北回歸線附近氣候差異的原因。</p><p>  4.以孔雀舞、潑水節(jié)、菠蘿飯、竹樓等文化習俗為例來讓學生分析文化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體

33、會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間的復雜聯(lián)系。</p><p>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p><p>  1.通過對西雙版納獨特的資源環(huán)境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p><p>  2.體會自然環(huán)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形成人地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觀念。</p><p><b>  3.2.3 說教法</b&

34、gt;</p><p>  說教法就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采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依據(jù)。教學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始終沒有通用的方法?!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就說明了這個道理。為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最優(yōu)化,常常需要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接受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自主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通過發(fā)揮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最終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教學方法

35、的選擇往往受教材內(nèi)容、學生特點、教學媒體、教師教學風格和授課特點的影響。</p><p>  一般來說,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啟發(fā)法、地圖法、發(fā)現(xiàn)法、案例教學法以及歸納演繹法等。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是說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例如:地圖是地理課堂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地形地勢的分析、行政區(qū)劃的了解、城市的結構、交通的布局等等這些都離不開地圖,所以在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除此之外,

36、有的地理知識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僅憑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地球的運動》這一節(jié),對于太陽日和恒星日的區(qū)別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我們在講解時不妨做一個幻燈片用動畫演示一下,就很容易使學生理解。</p><p>  中學地理的難點在于自然地理方面,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學生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會變得很豁然開朗。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識看似很簡單,有的老師和學生會說“背一下就可以了”,我認為這些

37、知識內(nèi)容體系很龐大,是需要學生慢慢積累的,老師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的實際來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因為地理知識涉及了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p><p>  歸納演繹法是地理教學中一項很有用的教學方法,對于地理知識的積累很有用,例如:山東省萊陽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的地理教研員董福軍曾發(fā)表過一篇關于“地理歌謠記憶法”的文章,這些地理歌謠都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shù)慕梃b和使用

38、這種方法。</p><p><b>  3.2.4 說學法</b></p><p>  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活動措施與策略[7]。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是學好地理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要適當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聯(lián)想、記憶能力。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

39、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p><p>  學法和教法是相輔相承的,有時候沒有太明確的區(qū)分,所以教師在選擇適宜的教法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法,諸如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等都是不錯的學習方法。在現(xiàn)代的教學活動中,提倡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美國著名認知派心理學家、教育家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

40、在20 世紀60 年代,提出了認知“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布魯納說,我們教一門學科,不是要建造一個活著的小型藏書室,而是讓學生自已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8]。</p><p>  3.2.5說教學程序</p><p>  教學程序也就是教學活動的展開,也就是整個課堂活動的過程。說教學程序是指說課者說出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怎樣安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如何分配,怎樣導入新課,板書怎樣設計等。其中

41、最重要的是說清教學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jù)。</p><p>  說教學程序是說課內(nèi)容的核心部分,因為只有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才能反映說課者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好的體現(xiàn)說課者的基本素質,如:地理版圖和版畫的繪制,語言的生動表述,對重點、難點的巧妙處理等等。</p><p>  3.3 地理說課需要注意的問題</p

42、><p>  3.3.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p><p>  說課概括起來可以用以下三個詞來形容,即“說什么、怎么說、為什么這樣說”,也可以概括成“what、how、why”。所以說課不僅僅要求說課者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還需要具備相關的教育理論基礎和專業(yè)基本功。這就要求說課者要主動學習來豐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有的人認為自己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知其然卻不

43、知其所以然,這種態(tài)度是非常不可取的。</p><p>  教師要精通地理學科的專業(yè)知識,熟悉地理學科的基本結構以及和其它學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夠在說課時把所教的知識說清楚、說準確。不允許在說課時出現(xiàn)科學性甚至知識性的錯誤,這樣說課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鉆研和提高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p><p>  除此之外,說課突出了一個“說”字,所以語言在這里的作用就非常的重要

44、,語言應盡可能的清晰流暢、富有感情和吸引力。地理這門課對教師的動手能力要求也比較高,比如地理板圖、板畫的繪畫,地理課件的制作、一些地理實驗等等,這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說課中,它們可以發(fā)揮輔助作用達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p><p>  由此可見,說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對地理教師的要求更高,所以說課可以促使地理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各個方面的專業(yè)素質。 </p><p>

45、;  3.3.2注意語言的使用</p><p>  語言是說課的中介。在分析教材是語言要簡明扼要,說理論據(jù)要充分,說教學方法時要慢速講解清楚,重點難點要用重音來強調(diào)。同時要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切忌從頭至尾一個腔調(diào)甚至簡單的背誦說課稿。同時語言要清晰響亮、富有感情,讓聽課者能清楚聽到并體會到其中的變化。</p><p>  同時注意使用“估算語言”,比如“我估計”“可能會”等,因為說課并不是

46、具體的上課,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學生的反應是什么。</p><p>  3.3.3自然有效地使用媒體</p><p>  地理教學媒體具有技術性、經(jīng)濟型、專業(yè)性三大基本特征,進行教學媒體的選擇與組合要考慮媒體功能、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教師能力、教學設施等因素。</p><p>  3.3.4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p><p&

47、gt;  教材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編寫的,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2]。教師說課應該以課本為參考,但是不能照本宣科,應該把握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反復揣摩編者的意圖,這樣才能夠把課說好。</p><p>  3.3.5處理好說課與上課的區(qū)別</p><p>  上課的對象是學生,而說課的對象可能是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等。上課是師生間的教學實踐活動,而說課是為了更好的處理師生間的教學

48、實踐活動而進行的,說課帶有教學研究的性質。所以千萬不能把說課與上課混為一談。</p><p>  3.4地理說課的未來</p><p>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理念也隨之在不斷地更新。說課作為一個僅有20多年歷史的新事物,還具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隨著說課理論的日趨成熟,隨著地理學科的不斷發(fā)展,我認為將來的說課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一些特點:</p><p>  3.4.1受到現(xiàn)

49、行教育體制的制約</p><p>  地理學科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一直是作為一門副科存在的,在中國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它不可能像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理、化學那樣占據(jù)中學課堂的重要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理學的發(fā)展,同樣,也會限制地理說課的發(fā)展。所以,在說課領域,地理學很可能會落后于其它學科的發(fā)展。</p><p>  3.4.2地理分支學科的發(fā)展</p><p>  

50、現(xiàn)代地理學已經(jīng)是一個分支很龐大的學科,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領域,衍生出了許多相關的分支學科。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地理學的研究會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致,相應的,這門學科的發(fā)展也會帶動其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將來,地理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必定會有一個長足的進步,諸如:地理教學側重點的改變和教學手段的更新。我認為,以后的地理教學將逐漸減弱識記性知識的學習,而更多的是探討科學理論方面的知識。所以,地理說課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新的形式。<

51、/p><p>  3.4.3說課理論日趨成熟和完善</p><p>  依照目前的發(fā)展形勢來看,由于說課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提高教師素質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說課的相關理論應該會在一線教師和教研人員的推動下不斷地完善。</p><p><b>  4.結語</b></p><p>  說課是一種教研

52、活動,能提高中學地理教師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由于本人缺乏教學實踐經(jīng)驗,僅以一些理論為指導來討論地理說課,不足之處有待實踐驗證。所以,應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說課活動,促進地理說課的發(fā)展、進步。廣大地理教師更需要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鉆研、學習、提高,一方面促進說課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用說課理論促進地理教學的進步。</p><p><b>  參 考 文 獻</b></p

53、><p>  [1] 鄭金洲.說課的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p><p>  [2] 周勇,趙憲宇.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p><p>  [3] 黃忠杰.新課程說課與說課活動指導[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p><p>  [4]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學

54、地理課程標準(試行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p><p>  [5] 吳邦藩,劉國旭.地理教育專業(yè)說課評價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6).</p><p>  [6] 裘腋成.關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地理——上海市《地理課程標準》改革要點介紹[J].地理教育,2003(02).</p><p>  [7] 沈怡文.學習方法[M].武漢

55、: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p><p>  [8] 王文福,夢露,梅曉丹.自然地理“發(fā)現(xiàn)學習”的教學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1(1).</p><p>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eography talking classes </p><p>  Abstract: Talking classes comes from the

56、 basic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China.Now, it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eography teaching of talking classes , the p

57、aper based on the basic elements of talking classes ,com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to analyse the Geography talking classes of the detail and the problems , i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sent and futur

58、e of geographical ta</p><p>  Key words: geographic talking classes ;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talking classes content; talking classes future </p><p><b>  朗讀</b></p>&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