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子弟小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 屆)</b></p><p>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小

2、學英語教育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  【摘要】面對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跨文化交際能力

3、已成為一種必要素質。外來務工子弟作為特殊群體,急需通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來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跟上時代步伐。本人通過文獻法和經(jīng)驗總結法,進行對外來務工子弟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研究。結合外來務工子弟自身特點,針對其所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來為外來務工子弟小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提供一些資料、建議和方法。</p><p>  【關鍵詞】外來務工子弟;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p>&

4、lt;p><b>  Abstract</b></p><p>  【ABSTRACT】Facing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compet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necessary quality. The migrants, as a special grou

5、p in society,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age, are in urgent need of improving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studying all kinds of materials as well as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I w

6、ork on the studies on children of migrant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 devote myself to t</p><p>  【KEYWORDS】children of migrants;English Teaching;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cul

7、tivation.</p><p><b>  目錄</b></p><p>  摘 要錯誤!未定義書簽。</p><p>  AbstractI</p><p><b>  目錄II</b></p><p><b>  1 引言1</b><

8、;/p><p>  2 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與英語學習的關系2</p><p>  2.1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2</p><p>  2.2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fā)展2</p><p>  3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3</p><p>&l

9、t;b>  3.1學校方面3</b></p><p>  3.2 家庭方面4</p><p>  4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教學條件制約了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4</p><p>  4.1 師資情況4</p><p>  4.2 硬件設施5</p><p>  5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

10、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5</p><p>  5.1課堂內(nèi)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5</p><p>  5.1.1通過挖掘教材內(nèi)容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5</p><p>  5.1.2通過游戲法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6</p><p>  5.1.3通過歌曲、兒歌的改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7</p><p>  5.1.4通過英文故事的閱讀學

11、習和表演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8</p><p>  5.1.5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8</p><p>  5.1.6通過諺語等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8</p><p>  5.1.7通過口語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9</p><p>  5.1.8 通過討論比較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10</p><p>  5.2課堂外跨文化意識的培

12、養(yǎng)10</p><p>  5.2.1通過設置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10</p><p>  5.2.2通過舉辦英語文化節(jié)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11</p><p>  5.2.3通過組織英語課外活動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11</p><p><b>  6 結束語11</b></p><p><

13、b>  參考文獻12</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附錄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1 引言</b></p><p>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有人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還有人認為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鄧炎昌教授也曾說

14、:“語言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而且也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不具備文化內(nèi)涵的語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币虼?,外語學習離不開對所學語言所代表和負載的文化的了解。英語學習也必然離不開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和理解。正是如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化的教學。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溫斯頓·布倫姆伯格說,“采取只知語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yǎng)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币簿褪钦f,只

15、有在文化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起跨文化意識,才能幫助學生真正進行有效的語言學習,真正能夠使用所學語言,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時代在發(fā)展,我國的英語教育也在不斷進步。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語言知識的傳授。</p><p>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開始把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進入90年代,英語教學中又增加了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文化知識部分被作為選學內(nèi)容編入教材,教師可依學生水平予以取舍。這體現(xiàn)了我國教育界對

16、英語學習的重視,我國的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意識到跨文化意識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已然成為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塊重要內(nèi)容,《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為《標準》)尤其體現(xiàn)了對文化意識的重視?!稑藴省芬蟆爸嘏囵B(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堅持興趣第一,體現(xiàn)外語教學的跨文化教學本質”?!稑藴省钒选拔幕庾R”作為基礎英語教育階段的目標內(nèi)容之一,并在“目標描述”和“內(nèi)容標準”中詳細描述了文化意識的具體內(nèi)容。(圖表

17、為二級文化意識具體描述)文化意識目標由二級開始被提出,但是由于文化的了解是從點滴積累開始的,因而教師在一級時也不能忽視文化意識滲透。二級要求在5,6年級時,學生能夠至少達到表中所描述的文化意識目標。</p><p>  圖表 二級文化意識目標具體描述</p><p>  另外,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提到“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

18、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拔幕庾R”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即“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盡管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條件相對落后的外來務工子弟小學來說,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使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困難。本文作者根據(jù)在百梁天成希望小學頂崗實習

19、時所了解到的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師資以及教學條件、家庭情況等,結合本身在該小學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情況,提出了如何在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英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看法、建議及一些方法。</p><p>  2 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與英語學習的關系</p><p>  2.1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p><p>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簡單的對

20、國外文化的學習,它是對國內(nèi)外文化差異的一種敏感度的培養(yǎng)。其過程是學生拓展視野、積累文化的過程,也是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的過程。</p><p>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強調(diào)了“有意義學習”對于學習者的重要性。他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才能有價值,學習者應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也就是說,英語教師提供的英語學習材料要盡可能的有意義,這樣對學生來說才是值得學習的。奧蘇伯爾還進一步指出了有意義學習的兩大條件:一是內(nèi)部條

21、件,學習者表現(xiàn)出意義學習的態(tài)度傾向,即學習者表現(xiàn)出積極地尋求把新學習的知識與本人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的行為傾向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中避免枯燥性,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體驗文化,并把其與學生原有的文化知識(即漢文化)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二是外部條件,學習材料本身要符合邏輯規(guī)律,并能與學習者本人的認知結構、認知特點相吻合,在學習者的認知視野之內(nèi)。這對教師選擇教材及文化內(nèi)容提出了要求,即教師要盡可能選擇與學

22、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或是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學習外國文化、理解文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有意義學習的過程,在認識文化的基礎上學習語言,在理解文化的過程中學得語言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對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有重大的意義。學生的學習不再專注于語法和詞匯,他們在習得文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語言知識,或是</p><p>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聯(lián)結學說的效果律強調(diào)了學生體驗成功的重要性,學習愉悅感利于學生產(chǎn)生學習

23、興趣。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話可說,為他們的英語學習提供了一個表現(xiàn)的平臺,而同時這種表現(xiàn)使他們體驗成功,不斷的成功體驗容易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自然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這又反過來刺激了學生進一步了解外國文化的興趣。因此,在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學生獲得感到滿意的學習結果。</p><p>  人本主義的學習觀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認為學習的內(nèi)容應該以對學生有價值或有意義的知識經(jīng)驗為主,

24、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積極主動的意義學習的過程。人本主義以人性為本位的教學目的觀認為,“學習要在滿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礎上,強調(diào)學習者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發(fā)展;人的社會化過程與個性化的過程是完全統(tǒng)一的。人本主義者強調(diào)學校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良好的心理氛圍,保證學生在充滿滿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過教師安排的合適的學習活動,發(fā)現(xiàn)學習內(nèi)容的價值、意義,使學習者成為充分發(fā)展的人?!苯處熢谂囵B(yǎng)外來務工子弟

25、學生時,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其自我實現(xiàn)的發(fā)展,引導而不“告訴”,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文化學習的過程和內(nèi)容,同時幫助學生了解每一次文化學習的意義,建立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者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自發(fā)地想知道。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有興趣或有余力時,指導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自主閱讀關于外國文化的學習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傾向,培養(yǎng)她們自發(fā)、自覺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p><p>  2.2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促

26、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fā)展</p><p>  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在培養(yǎng)過程中逐步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p><p>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信息簡單地從外到內(nèi)單項輸入,而是通過新信息與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雙向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也就是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互動的過程。同時,教學并不是把知識經(jīng)驗從外部裝到學生的頭腦內(nèi)部,而是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建構

27、起新的經(jīng)驗,而這一認知建構的過程常常通過參與共同體的社會互動而得以完成。學習環(huán)境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室的布置、生活化文化情境的設置等。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環(huán)境去引導學生豐富或調(diào)整自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并在原有母語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如果用這一認識去預測和判斷與母語文化有較大差異的英語國家文化,就必然會導致交流障礙,這就需要把新的文化整合到學生已經(jīng)形成的認知結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識,從而進一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討論的互

28、動方式,讓學生針對某些文化問題共同進行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質疑,努力認識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調(diào)整。這樣,不同的想法和認識在這過程中互相碰撞和融合,從而吸收和內(nèi)化,以形成跨文化意識。再通過具體情境中的實踐,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教師同時應重視情境交流。這些都</p><p>  另外,克拉申的監(jiān)控假說認為,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

29、該語言進行交流;而通過“學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guī)則進行語言的監(jiān)控。 “輸入假說”是“監(jiān)察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他認為,學習者是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的,其必備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對第二語言習得產(chǎn)生積極作用。另外,“監(jiān)控理論”中的“情感過濾假說”指出,情感最終會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應接觸“可理解性的”語言知識與內(nèi)容,學

30、習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并有正確的態(tài)度,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基礎上“習得”而不是“學得”英語,從而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p><p>  3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p><p>  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所有孩子接受最公平的教育,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稑藴省窞橛⒄Z教學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標準與大方向,但是對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來說,他們作為流動

31、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權益常常被人所忽視,跨文化意識缺乏。待他們步入社會,在英語成為國際語的今天,他們就會缺乏社會競爭力。因此,關注他們的英語教育問題,關注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水平,讓他們與時代同步,不僅是我們每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更是整個國家、社會的責任。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由于他們特殊的學習、家庭環(huán)境及自身特點,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滲透乃至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達到較好的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效

32、果,教師必須在《標準》的指導下,做到充分利用有限資源,針對其各方面條件狀況來“對癥下藥”。在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影響了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p><p><b>  3.1學校方面</b></p><p>  首先,學校硬件設施的限制導致很多教學的效果不能很好的展現(xiàn),特別是照片、視頻等,不利于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也不利于學生了解世界,拓展

33、視野。</p><p>  其次,學校對英語重視程度不夠,不組織英語課外活動,不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很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和英語文化氛圍,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p><p>  第三,教師流動性較大,學生處于不停地適應老師的過程中,并且不同教師很有可能重復同一塊文化內(nèi)容。此外,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的限制也是學生缺乏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一個原因。</p><p>  第四

34、,英語教師在教學時由于各種原因,如考慮到學生程度和課時進度等,往往省略文化部分的教學和文化意識的滲透。而文化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枯燥的語言語法知識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p><p>  第五,英語教師往往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缺乏英語知識的背景或文化背景。</p><p><b>  3.2 家庭方面</b></p><

35、p>  家庭是除“學?!敝獾囊粋€重要學習場所。孩子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對英語學習也抱有不同的態(tài)度。家庭作為學生課外的對各科拓展學習、無意學習的重要場所,對學生學習影響重大。</p><p>  首先,家庭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態(tài)度和對各個學科的重視程度基本決定了這個家庭所給予該兒童的學習氛圍,也部分決定了該兒童對各科的學習態(tài)度。雖然相比以前,如今外來務工子弟的教育觀念強了很多,對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的學習比較

36、重視,但是對英語這一門學科,他們卻大多抱著隨便學學的態(tài)度,認為英語學得好并沒有什么大用處,打工不用把英語學得多好,懂個ABC就可以了,對英語這門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這是因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原住地一般在中國內(nèi)陸,或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對英語學習的意識不強,相應的,受家長的影響,他們的孩子首先對英語學習和國外文化的態(tài)度不積極,缺乏跨文化意識形成的思想條件。</p><p>  第二,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父母大多忙于奔波工

37、作,他們的父母自身文化素質不高,本身對國外文化了解較少,且基本不會主動去了解國外的相關文化。也就是說,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家長本身就欠缺跨文化意識,因此他們沒辦法引導孩子去了解世界與國外文化。另外,由于子女多,他們也根本沒有精力和能力去關心孩子的英語學習。孩子得不到監(jiān)督與引導,且他們無法從父母口中了解一些國外的文化趣事和風俗。 </p><p>  第三,其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造成孩子的信息面窄,家長不會大量購買

38、相關的英語圖書或是工具書,更不用說購買電腦等高科技英語學習用品來幫助培養(yǎng)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這樣孩子的視野自然相對小了很多,對英語的了解也只是限于課本的內(nèi)容,同時得不到表現(xiàn)應用的機會,體驗不到成功,自然興趣索然。在本文作者所實習的百梁天成希望小學,學費全免的情況下仍然有家長交不起書費,請求延長繳款日期,這足以反映部分外來務工者的經(jīng)濟水平。經(jīng)濟的制約讓學生又少了一種打開視野,了解世界文化的途徑,無法通過自身閱讀等的拓展發(fā)展跨文化意識。&l

39、t;/p><p>  第四,其家庭的流動性大,學生的英語知識不連貫,基礎較為薄弱。由于父母的工作關系,很多學生頻繁轉校,剛適應了一個老師的上課風格,就又要面臨轉學。又由于各校上課進度的差異,學生的英語學習就斷了層,導致他們英語基礎差,教師上課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在講天書,聽不懂,更不用說培養(yǎng)起跨文化意識了。在百梁天成希望小學,甚至有個別學生在原來沒有學過英語的情況下就直接進入高年級英語的學習??缥幕庾R的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的

40、,不連貫的、薄弱的英語知識導致學生對了解文化興趣索然。</p><p>  4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教學條件制約了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p><p>  在了解了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加強其文化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后,我們再來剖析外來務工子弟小學教學條件的現(xiàn)狀,以提出針對性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p><p><b>  4.1

41、師資情況</b></p><p>  經(jīng)走訪調(diào)查及資料顯示,外來務工子弟小學師資水平有限且流動性大,師資水平與公辦學校相差較大。另外,由于學校對英語不夠重視,英語任課老師往往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而教之,或是由編外老師臨時頂替,缺乏專業(yè)性。百梁天成希望小學在我進入該校實習之前并沒有正式的英語教師,以編外的兩名培訓學校的老師代替。在此之前,學校的英語教師更替厲害,原本只有一名英語教師,該教師換學校后,由一名

42、科學老師和一名語文老師代教,待我進去以后,該校低年級由一名體育老師接手。高年級則由我負責。從同辦公室的老師處得知,09年的下半年一學期,5年級的英語老師已經(jīng)換了3個,本來學生基礎就差,這樣一來,學生期末英語成績的平均分直接不及格,只有58分不到。另外,非專業(yè)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方面極其容易陷入枯燥教學之中,重視語言知識而容易忽視文化的鋪墊、激發(fā)作用。</p><p><b>  4.2 硬件設施</

43、b></p><p>  由于經(jīng)費緊張,規(guī)模大小不一的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教學基本設施較為簡陋,大多無電腦、投影儀等設備,而教室數(shù)量及質量不僅不利于正常教學安排還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就拿百梁天成希望小學來說,該校大多數(shù)教室雖都配備有電腦和多媒體設備,卻普遍存在投影儀投射出來的顏色過淡,或者過黃的問題,檢修多次仍然修理不好。還有比如音響損壞,或是電線老化等。這樣的多媒體用起來效果差,學生看不清,聽不清,反而影響

44、教學質量,有多媒體設備等同于沒有多媒體設備。另外還有比如,整個小學只有一個錄音機是可以使用的,但音質很不清晰。由于資源有限,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資源,教師使用時會有時間上的沖突,所以必須提前和其他老師打好招呼,這同樣也影響了教學。因此,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多媒體的缺失而喪失了很多直觀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機會。</p><p>  5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p>&l

45、t;p>  小學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交際的基礎工具學科。《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學中要逐步滲透包括國外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的文化意識。PEP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設置了“Good to Know”部分來拓展了解西方文化,但由于是教師選擇性教授的部分,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教師一般都考慮到學生的程度問題,選擇跳過不予教授,或是領讀該部分內(nèi)容略作熟悉就略過了,以免耽誤課時計劃和教學進程。

46、這樣子做雖然看起來是給學生爭取了很多鞏固舊知,學習新知的時間,表面上是替學生刪除了一些英語難點和貌似不重要的知識,實際上卻是放棄了培養(yǎng)孩子興趣和學習動機的機會,放棄了引導孩子主動渴望去學習英語的機會,不利于他們的長遠發(fā)展。用這種放棄文化教學的方式,雖然教師大量時間花在了為他們鞏固舊的英語知識上,卻甚少看得到大的效果。因此,英語教師應該看到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本身的基礎差,程度低,這才更需要發(fā)揮文化的魅力,教師應該

47、用有意思的,難度適當?shù)奈幕ぐl(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串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在異國文化知識的積累過程中,基于本國文化,逐漸形成跨文化意識,進而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是時</p><p>  5.1課堂內(nèi)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p><p>  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場所,對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來說,鑒于家庭條件及氛圍的限制,課堂是他們絕大部分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及世界觀等的來源,因此,教師能否

48、靈活多樣、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來加強和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對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的終身學習尤為重要。對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英語教師來說,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p><p>  5.1.1通過挖掘教材內(nèi)容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首先要有一雙挖掘隱藏的文化內(nèi)容的“慧眼”。由于外

49、來務工子弟小學無法使用,或因設備過時等原因使多媒體的使用效果差,所以教材的充分使用對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在PEP教材中,除了“Culture”、“Good to Know”部分的文化內(nèi)容外,還有許多文化隱藏在教材內(nèi),都需要教師自己去用心挖掘并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去,讓學生時刻都在增加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在點滴積累中培養(yǎng)其跨文化意識。教材內(nèi)隱藏的文化一般通過語言知識表現(xiàn)出來,如詞匯、課文對話、短篇等。</p>

50、<p>  抓住教材,每一單元都可以向學生傳遞不同的文化。如三年級下冊Unit 6 Happy Birthday,學生通過對話了解到收到禮物要說“Thank you”。這一點和我國的文化是一樣的。但是,是不是知道要說“Thank you”就夠了呢?不是!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繼續(xù)拓展,文化的差異這時候才開始展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戴著頭飾扮演Sarah,讓學生來送禮物。對話如下:---Happy birthday, Sarah! This

51、 is for you! ---(打開禮物)Wow! It’s a doll! Thank you! 通過這種方式, 教師讓學生了解到,在西方,收到禮物要當著送禮物人的面打開,然后贊賞一番,這是一種禮貌。而在中國,當著別人的面拆開禮物反而是沒有禮貌的表現(xiàn)。</p><p>  此外,教師也要學會挖掘教材里沒有講明的禁忌。每種文化都有禁忌,忽略或不了解各種禁忌會容易在跨文化交流時引起矛盾和不愉快,帶來交流的障礙。教

52、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來加深學生對中外文化蘊含的差異。比如在教授“How old are you?”這句問候語時,教師可以請一名學生問教師的年齡,教師回答:“Ah, it’s a secret!”緊接著問學生“為什么我說我的年齡是秘密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回答起來卻也需要一番思考,學生都陷入了思考,到底為什么呢?教師可以嘗試請幾名學生回答,然后再具體解釋原因:在西方國家,人們是忌諱被詢問年齡、工資、婚姻狀況等私人情況的。“It’s a

53、secret.”是一種禮貌的回避性的回答。所以,學生就會意識到在和外國人交談時要回避私人性的問題。取而代之的,和中國人見面問“吃了沒?”同樣性質,外國人常常會談論天氣狀況??缥幕庾R的形成靠文化的不斷積累,同時與本國文化相比較,在比較中逐漸被培養(yǎng)起來。因此教師再碰到教材中的潛藏文化時要及時澄清,不能因為點小就放過了、忽略了。要知道“滴水穿石”,積累的力量是很強大的。</p><p>  5.1.2通過游戲法培養(yǎng)跨

54、文化意識</p><p>  游戲是百試不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武器。顧名思義,通過游戲法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即在游戲中讓學生了解和感受西方文化。游戲提供給學生輕松的氛圍,學生在玩游戲,而潛移默化,他們同時在感受另一種文化。游戲法一般可以用于學生初步了解西方某一領域的文化之后,比如某個節(jié)日,某種習俗等。通過游戲法,教師可以加深學生對該種文化的認識。</p><p>  在PEP教材六年級下冊 Un

55、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這一單元了解了情緒和其相對應的顏色以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變臉游戲”。規(guī)則如下:教師發(fā)指令We are in China!或者We are in America!然后出示顏色卡片并讀出英文,學生迅速反應在該國文化下與之對應的情緒。游戲剛開始,可以全班都坐在位子上做動作或表情,等學生了解規(guī)則后,游戲升級,來比誰的反應快,知道答案的學生不用舉手,可以馬上站起來先做表情后說單詞。教師可

56、以由出示一種顏色逐漸變?yōu)橥瑫r出示2種,3種,甚至4種,要求學生的順序也必須正確。在生動的表情和滑稽的學生自己想的動作下,在學生出錯的笑聲中,學生輕松地了解、記憶著不同國家的顏色代表的不同情緒和情感色彩,同時與我國的顏色包含的情緒情感色彩相對比,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這樣的文化的學習沒有負累感,反而伴隨著快樂。</p><p>  再比如,在學生了解某一文化之后,記憶轉淡之時,游戲法的運用能激活學生的記憶。我曾經(jīng)使用“

57、放射線”游戲,引起了孩子們熱烈的回應,激活了他們的文化知識。“放射線”游戲,簡而言之,就是教師給出一個文化中心詞,讓學生自由發(fā)散思維,來得出盡可能多的相關詞匯。為了更有競爭性,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游戲方式,如小組競賽,男女競賽,甚至師生競賽。哪組的得出的詞更多,更相關,哪組就是勝利組。但是由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水平偏低,教師要允許學生用中文詞匯,教師或者全班同學把改中文轉化成英文,但是如果學生給出的是英文詞匯則可以加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努

58、力回憶和使用英文,會努力查字典和翻書,氣氛十分緊張。這時教師不要阻止學生參閱資料,這是他們自主學習和獲得成就感的良好契機。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教師在學生了解規(guī)則后也可以同時放兩個中心詞,一中一西,如Christmas和Spring Festival。可以在課堂上限時競賽,小組討論詞匯后上黑板寫出,也可以是小組的課后任務,等下次上課時再進行兩組PK。這樣,學生不再是抄單詞背課文的機械學習英語,而是動用他們所有的資源去自主學習,合作學

59、習!但是由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資</p><p>  5.1.3通過歌曲、兒歌的改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兒歌清晰明確的節(jié)奏和歌曲優(yōu)美熟悉的旋律對學生的記憶非常有好處。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缺乏多媒體設備,但是錄音機還是可以充分利用起來的。因此,教師對于歌曲就要選擇學生旋律熟悉的歌曲,甚至可以是中國的民謠等。而兒歌除了利用課本里的節(jié)奏外,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調(diào)動起來自己打拍子自己唱,可

60、以拍手,也可以輕拍桌子輕跺腳。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和其他孩子一樣都處于好動的年齡,所以這種自己打拍子做動作的方式能讓他們的注意力保持在歌曲或兒歌上。</p><p>  比如,學生對《兩只老虎》的旋律耳熟能詳,教師可以利用《兩只老虎》的旋律,幫助學生鞏固shopping的用語:</p><p>  Can I help you? Can I help you? </p><

61、;p>  Yes, please! Yes, please!</p><p>  I want a pair of boots, I want a pair of shoes.</p><p>  So pretty, so pretty!</p><p>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用詞替換劃橫線的詞句,改變歌謠吟唱,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樂趣。</p&g

62、t;<p>  又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一單元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國外的交通規(guī)則。筆者自編了歌謠幫助學生記憶:</p><p><b>  開車分左右,</b></p><p><b>  左右要分清,</b></p><p><b>  英日靠左駛,&

63、lt;/b></p><p><b>  中美靠右行,</b></p><p><b>  如若搞錯左和右,</b></p><p><b>  交警抓人不客氣。</b></p><p>  教師自己邊做動作邊說唱了一遍,要求學生可以自創(chuàng)動作來說唱。學生的熱情很高,上來表

64、演時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很容易就記住了這首歌謠,自然也記住了里面包含的交通規(guī)則。另外,教師還可以設定主題,鼓勵學生自己改編歌謠,對于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學生總會給教師很多驚喜,且在編歌謠的過程中,他們的跨文化意識也在逐漸增強。比如我給三年級的學生布置了自編歌謠"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的作業(yè)來幫助他們了解鞏固,有一個學生給了我這樣一個歌謠:</p>

65、<p>  Good morning, 早上好, 背上書包去學校!</p><p>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太陽公公哈哈笑!</p><p>  Good evening, 晚上好,親口媽媽睡覺覺!</p><p><b>  英語真奇妙!</b></p><p>  5.1.4通過英文故

66、事的閱讀學習和表演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只要是孩子,都對故事沒有抵抗力。這對英語教師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跨文化意識的切入點。教師利用教材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材知識一個方向,教師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教學。而國外的童話故事,特別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大多為學生所熟知,教師把它們用簡單易懂的英文改變成為一個教材內(nèi)容,不僅僅教授了故事內(nèi)的語言點,更是把故事內(nèi)的文化價值觀滲透給了學生

67、,潛移默化。況且,對于原本就知道故事發(fā)展的孩子們,這樣的英文版小故事不會顯得難懂,相反,它們很容易理解故事,配上插圖就更加生動了。講完故事,教師還可以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這樣大家都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了英語,同時還提高了跨文化意識。比如小紅帽的故事(Little Red Riding Hood ),孩子們早在課文里有過中文版本的學習,因此對英文版的表現(xiàn)出的是大膽和自信。在這個故事中,小紅

68、帽送給祖母的是蛋糕(cake)和葡萄酒(wine),這其實就是隱含的飲食文化。另外,故事的結局也體現(xiàn)了國外文化正面的價值觀。</p><p>  角色扮演活動除了演繹故事,體會故事中的文化外,還可以用別的形式去傳遞文化,感受文化。例如,教師可以請程度相對較好的學生表演一個在文化差異基礎上的信息誤解的對話情景,讓在課堂上的其他同學試圖來找出產(chǎn)生誤解的原因并對建立更有效的交流提出建議。鑒于他們的英語水平,在學生表演完

69、之后可以請幾個學生用中文來講講這個對話的內(nèi)容,最后再由教師對這個對話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講解。學生在思考中,對文化差異的理解會更加深。</p><p>  5.1.5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文化,在一定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和運用文化,讓孩子們沉浸在英語文化的氛圍之中,對于孩子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情境教學法在近年來很流行,其實在英語教學中,

70、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十分有好處的。小學階段對文化意識的要求并不高,而能夠完成小學階段的目標,能在簡單的情境中恰當?shù)皿w地使用語言,是今后跨文化交際的基礎。</p><p>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jīng)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創(chuàng)設典型的教學情境正是進行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是情境中進行語言實踐,從而學習、了

71、解和體驗異國文化,進而對異國文化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學PEP三年級上冊Unit 5 Let’s Eat一單元時,學生了解了國外的快餐的叫法。這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請學生進行表演。如:We are now in the KFC. Oh, so many food! I’m the waitress, what do you like, kids? I will ask “Can I help you?” and you just t

72、ell me.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對這一長串的英文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必須適當運用中文,不然在他們不理解的情況下,這個情境就是白設的。只有學生理解并配合,情境的設置才是成功的。在教室示范后,可以由學生扮演服務員。這樣,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意識到國外的快餐的點餐流程,自然他們在腦中會與我國的點餐進行對比,會有點滴意識到差異,這對三年級的學</p><p>  5.1.6通過諺語等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p>

73、<p>  諺語和習語一樣是凝縮的語言,是語言中的精華,而且他們往往是由最簡單的詞匯構成的有深度的,有意思的語言,同時暗含了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文化。這對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這樣一個基礎相對較差,語言水平相對較低的群體,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理解異國文化,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媒介。</p><p>  諺語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沉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能擁有相同的諺語,但當他們第一次交流時,他們得在對方文化背景下闡釋

74、自己諺語的具體含義。雖然他們都展現(xiàn)了共有文化的精髓所在,但又有些不一樣。其實有很多的英文諺語在中文中有其類似的諺語。但是,這些諺語的在具體表達方式上可能存在差異,因此直譯就會不適合。如“Love me, love my dog.”毫無疑問,構成這句句子的單詞是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能夠認識且知道字面含義的,他們可以通過字面意思翻譯出“愛我,就愛我的狗。” 教師可以先讓孩子們來說一些中文里的關于狗的成語,或者諺語。比如:狗仗人勢,狗腿子,走狗

75、,喪家犬等,然后引導孩子們自己推斷,狗在我們中國的文化里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很自然,由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詞里可以看出在我國的文化里,“狗”貶義居多。接著,再讓學生看看他們自己翻譯出來的句子,“愛我,就愛我的狗”,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猜測在西方文化里的狗的意思是褒義的,還是貶義的,接著由教師總結在西方,人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是忠誠的象征。最后再請孩子們自由表達自己對這句話體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意義的看法,讓他們想一想中文里有沒有類似的意思

76、的話?!?lt;/p><p>  文化教學中使用諺語作為媒介來幫助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了解目標語中的諺語索蘊含的價值觀是很有助益的。教師可以結合每天的上課主題和內(nèi)容,選擇詞匯簡單的,有意思又特別的,或是和中文意思有重合的諺語對外來務工子弟的跨文化意識進行培養(yǎng)。如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用于教授動物單元之時。這樣的教學占用時間少,不會影響規(guī)定的知識的傳授,而且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都興致盎然。</p>

77、<p>  諺語可以用于課前的warm-up,也可以用于課末的extension,或者是已學詞匯的復習。在感受文化的同時,學生鞏固了舊知,也激發(fā)了興趣。</p><p>  5.1.7通過口語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口語是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簡練的交際用語,通常簡短有力又朗朗上口,如“give me five(擊掌,表示祝賀或成功)”“Nothing serious(

78、沒什么大不了的)”“come on(來吧,加油)”“no problem”“keep it up(繼續(xù)努力)”“none of your business(不關你的事)”“count me in(算我一份)”等。</p><p>  我在百梁天成希望小學實習時嘗試用地道、實用的口語來作為上課學生齊讀,或者進行其他集體性活動時的觸發(fā)器。所謂觸發(fā)器,也就是進行特定的活動前,全體要先喊出該句口語,在進行該項活動。大多數(shù)

79、口語還可以配以動作,讓學生的興趣更足,如“Give me five”就可以在喊的同時伴以同桌擊掌,“no problem”就可以大手一揮,表示沒問題等。除了課堂時間,我還和孩子們約定,這個口語是每周我們見面的暗號,見到教師后要說出該句口語,教師相應地回應該句口語。按他們的表現(xiàn),教師可以予以適當?shù)男—剟睿⒆觽兠黠@興趣十足,走在路上,常常會有孩子遠遠地跑過來和我來對“暗號”,在這種學習中,孩子樂在其中??谡Z每周一句,每周的第一節(jié)英語課我都

80、會給出一個新的口語,并解釋該口語使用的情境,給出例子,再讓學生猜測其中文意思。由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程度有限,我盡量選擇簡單的詞匯,輔以玩偶或者手勢來解釋情境,同時還用中文解釋。如在解釋“no problem”,時,我用兩個手偶作輔。A:Oh, so much work! Can you finish it before 5:00? B: No problem (搖手) !</p><p>  實踐表明,學生對

81、這些構成簡單但是意義明確的句子往往很有興趣,樂于記憶。課后也會互相說著玩。偶爾還能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把它用在了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口語出現(xiàn)在對話表演中,這說明學生已經(jīng)有了使用的意識。教師簡短的情境解釋,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意識的滲透,對話中透露著西方的語言環(huán)境和,因此這就是一種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p><p>  5.1.8 通過討論比較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始于小學階段的文化教學從

82、易到難,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英語國家同齡人的日常生活——是他們最有話說也比較容易比較的部分。包括他們的家人、生活狀況,他們的學校,與他們的朋友的關系,他們的休閑時間,他們所慶祝的節(jié)日,他們經(jīng)歷的儀式,及約會和婚姻的風俗等。比如說,教師可以引導比較我國和英語國家的重要節(jié)日,如春節(jié)和Christmas。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討論他們所知道了解到的圣誕節(jié)的特色,同時板書關鍵詞并在難詞旁書寫中文幫助理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

83、式進行比較,比較可以分為飲食、娛樂、日期等。以這種方式,學生易于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并留下深刻印象。</p><p>  用于教授目標語言的話題應該伴隨著本土的話題呈現(xiàn)在語境中。也就是說,在教授某種特定文化的話題時,第一語言中的相應詞也可以給出,用來提高學習效率。以文化為基礎的活動的在課堂中的大量使用幫助學習者熟悉目標文化。材料活動應該涉及目標語言的文化價值,為每個級別設計。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我們的目標是來增強學生

84、意識,增進他們對目標文化和自己文化的好奇心,來幫助他們比較文化。比較并不意味著低估任何一種正被解析的文化,而是來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使他們意識到盡管一些文化元素正在全球化,還是存在文化多樣性的。這種多樣性那是應該被理解,并且永不被低估。</p><p>  5.2課堂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p><p>  當語言文化知識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也會相應得到提高。對于孩子,相對于課堂中

85、有限的學習來說,課外的學習則是無限的,因為課外的學習是對課內(nèi)學習的延續(xù)和拓展。</p><p>  5.2.1通過設置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設置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營造并構建濃厚的班級英語文化氛圍,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各個英語國家多種多樣的,有別于我國的文化。</p><p>  教室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因此,營造班級的文化氛圍

86、首先要從教師的布置開始。教師可以在教室里開辟“英語文化窗”版塊,把雪白的墻壁利用起來,定期替換上墻的文化內(nèi)容?!坝⒄Z文化窗”說實在的就是教師從報紙雜志上收集的英語國家的各種文化,讓資源匱乏的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有個看世界的串口。為了讓外來務工子弟愿意去看去了解,教師應盡量采用中文,把關鍵的英語名詞用英文注出來。對于這種沒有附加條件無壓力的學習,學生感到輕松,其實他們在閱讀中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文化意識。除了文化窗,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門窗上和空白

87、的墻上貼一些國外的俗語,諺語和口語,配以生動的圖片,讓學生沉浸在英語的世界中,在快樂中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識。</p><p>  另外,由于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家庭經(jīng)濟能力及家長教育觀念的限制,他們的課外閱讀量一般都比較少,對國外的文化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閱讀量,拓展他們的視野。設置一個 “英語角”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坝⒄Z角”的作用主要在于給學生提供一些程度相當或略難的、高質量的、有關英語國家

88、的報刊、雜志及書籍,教師亦可在網(wǎng)絡上下載資料放置于“英語角”。照片圖片也是重要的材料,彼得森和雷恩說 “使用來自目標語的真實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擁有真正的文化體驗”。這樣,通過多方面多維度的閱讀和積極主動的思考,他們可以領略到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并逐漸體會英美文化與我國文化的異同。</p><p>  5.2.2通過舉辦英語文化節(jié)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p><p>  舉辦英語文化節(jié)豐富了外來務工

89、子弟的課余生活,為他們營造了良好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定期舉辦,每次活動確定一個文化主題,如:美國嘉年華,英國文化節(jié),狂歡澳大利亞,神奇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等。活動期間,學校的宣傳窗可以貼上相應的內(nèi)容,并在學校黑板報上出一期相關的黑板報,營造氛圍。在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動員學生用各種方法查找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如“英語角”里的資源就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還可以去書店閱覽并作摘記等。教師若有手提電腦,可以制作短小的幻燈片,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

90、觀看圖片,了解世界。此外,英語文化節(jié)末還可以競選“文化節(jié)之星”,通過展現(xiàn)自己在文化節(jié)所學所得爭得榮譽?;蛘咭园嗉墳閱挝?,分工搜集資料,最后在學校櫥窗展現(xiàn)成果。例如,我們舉辦“美國嘉年華”,就可以分成“美國美食嘉年華”“美國動物嘉年華”“美國風俗嘉年華”“美國節(jié)日嘉年華等”,每個班一個主題,最后進行匯總交流。低年級可以由教師描述資料,由孩子們自己把它畫下來,高年級則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圖文結合,或者以“文化情景劇”的方式。</p>

91、;<p>  考慮到他們的英語水平,教師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可以讓孩子以中文為主進行表演,摻一些典型的簡單的英文。這樣也照顧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水平,畢竟興趣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首位的。這樣,文化節(jié)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實實在在地體驗了異國文化,為他們學習英語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建立了一個立體多維的情境世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p><p>  5.2.3通過組織英語課外活動培養(yǎng)跨文化意

92、識</p><p>  課外活動有很多種形式: 比如小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英語文化知識,討論我國與其他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比如教師開展英語講座活動,介紹英美國家概況與歷史故事等;比如高年級還可以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整理以某國某一文化為主題的資料,開展小講座;比如教師可以講述外國童話故事或者傳奇故事,當然考慮到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故事基本為中文,部分有意思的詞或者與教材相聯(lián)系的詞可以寫在黑

93、板上作為了解。</p><p>  以上這些課外活動都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很多文化知識,是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另外,舉辦以“文化差異”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黑板報比賽也是培養(yǎng)他們跨文化意識的好方法。</p><p><b>  6 結束語</b></p><p>  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部分情況是目前所無法改變的,如教師不穩(wěn)定,設備缺乏,師

94、資實力稍弱,學生流動性大,英語知識不連貫等。再加上本人的經(jīng)驗和資料搜集有限,可能本文會有不確切和不盡完善的地方。但是,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對外來務工子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p><p>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必定以一定的文化教學為基礎。除了本文的方法論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應遵循實用性、階段性和適合性這三條原則。教師還要根據(jù)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和領悟能力靈

95、活調(diào)節(jié)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務必把學生帶上長久的英語學習道路。相信只要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的英語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努力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外來務工子弟小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一定會有所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會被激發(fā)出來。</p><p><b>  參考文獻</b></p><p>  [1] 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

96、006(6):79-85.</p><p>  [2] 孫穎.芻議小學英語教學中語言文化融合與文化意識的滲透[J].當代教育論壇,2008(5):110-112.</p><p>  [3] http://baike.baidu.com/view/588169.htm,2010-09-08.</p><p>  [4] http://baike.baidu.com/

97、view/5343357.htm, 2010-09-08.</p><p>  [5] EVI SALUVEER,Teaching Culture in English Classes [D]. Tartu:University of Tartu, 2004.</p><p>  [6]Sandra Lopez-Richter,Teaching Culture in the Languag

98、e Classroom [J].The Japan forum Newsletter,1998(2):2-7.</p><p>  [7]安鳳歧,梁承峰.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166-189.</p><p>  [8] 陳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與跨文化意識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5):138-140.</p>

99、<p>  [9]高桂芳.搞好小學英語教育重在創(chuàng)新[J].衡水師專學報,2002(3):167-170.</p><p>  [10]郭英健,馮京琢.對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6):57-59.</p><p>  [11]盧愛武.英語文化意識的多元化滲透與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10(3):171-172.</p>

100、<p>  [12]劉鳳霞.對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教學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2):113-114.</p><p>  [13]劉滿菇.新課程標準小學英語教學的文化意識的理解及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07(30):96-98.</p><p>  [14]欒金鳳.跨文化意識對外語學習的作用[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7(2):94-96.</p&

101、gt;<p>  [15]李書霞.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資源——英美文化背景教學[J].學科教學,2005(4):19-20.</p><p>  [16]李星娟.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初探[J].學科教學探索,2003(9):45-46.</p><p>  [17]李瑜.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科技信息,2007(3):201-204.

102、</p><p>  [18]林玉巖.新課程理念下英語課堂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滲透的嘗試[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8):24-25.</p><p>  [19]施丹丹.關于跨文化交際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8):133-134.</p><p>  [20]施璐嘉.給學生一塊精心烹調(diào)的英文奶酪——試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

103、識的滲透與培養(yǎng)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 2010(5):52-54.</p><p>  [21]王月琴.語言教師,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J].考試周刊,2007(37):134-135.</p><p>  [22]謝大滔,李晴原.實現(xiàn)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的方法與途徑[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90-92.</p><p

104、>  [23]薛麗,淺談跨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4):123-125.</p><p>  [24]周華芳.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談對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7):62-63.</p><p>  [25]張鳴宇.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中的跨文化意識[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9(6):71-74.</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