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旱澇災害的成因及預防</p><p> 摘 要:旱澇災害的襲擊,不僅使農業(yè)生產受到了極大影響,而且還造成了嚴重的生態(tài)與社會問題。本文從旱澇災害的成因及預防方面來闡述旱澇災害,力爭減小旱澇災害的危害。 </p><p> 關鍵詞:旱澇;災害;水土保持;預防 </p><p> 旱澇災害是氣象災害的一種,氣象災害是由大氣圈物質變化或異?;顒右?/p>
2、起的自然災害,在自然災害中它的種類最多,危害范圍最廣,影響深度最大。而干旱和洪澇災害在所有自然災害中發(fā)生的頻率是最大的,嚴重的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 </p><p> 澇災特別是洪水災害所造成的直接損失較大。持續(xù)的大雨和暴雨可造成江河泛濫,淹沒城市、工廠、農場、村莊等,從而帶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旱災會導致森林枯死,赤地千里,顆粒無收。所造成的損失表現(xiàn)形式比洪澇災害緩慢一些,但它造成的后續(xù)潛
3、在影響比較大。 </p><p> 1 旱澇災害的成因 </p><p> 從中國歷史上看,發(fā)生旱澇災害的頻率很大,最近幾年有日漸加強的趨勢,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p><p> 1.1 大氣環(huán)境異常 </p><p> 旱澇災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氣環(huán)境異常而導致降雨量過多或過少造成的。直接原因如降雨量過猛過大,持續(xù)時
4、間長,城市、水庫、農田等地方的水不能夠迅速排出,就會形成澇災。而長時間不降雨,或降雨量過少,各地水補給不足,就會形成旱災。 </p><p> 1.2 森林資源的長期破壞 </p><p> 在丘陵山區(qū)盲目毀林開荒,森林資源的長期破壞,也是導致發(fā)生旱澇災害的原因。森林資源的破壞會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在土層淺薄的山區(qū)形成石漠化,直接喪失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土壤基礎,
5、并加劇了土壤干旱;同時水土流失也會增加暴雨徑流,造成水體和河道淤積而加重洪澇災害。 </p><p> 1.3 日益加劇的城市化進程 </p><p> 城市化使大片的土地變?yōu)楣I(yè),商業(yè)用地,使土地植被大量破壞。不透水地面與路基面積不斷擴大,使其不透水程度增加20%-80%。同時城市排水防洪措施不到位,致使城市水災日趨嚴重。 </p><p> 2 旱澇災害的
6、預防 </p><p> 2.1 建立監(jiān)測防災網絡 </p><p> 建立監(jiān)測防災網絡,我國已經建設了3.5萬個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和地下測井點,形成了遍布主要水域的監(jiān)測防災網絡。有了全面的監(jiān)測防災網絡,對于暴雨的預測就能有效避免暴雨帶來的災害,對于干旱的預測也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減小一定程度的災害。利用災害預報預警技術、灌溉排水技術有效減小災害破壞程度。 </p>
7、<p> 2.2 興修水利工程 </p><p> 防洪防旱首先應該治理大江大河,對黃河、淮河、海河、長江等主要江河的流域進行疏通、疏浚,沿岸堤壩進行了整修和新建,不斷提高湖泊水庫江河等調蓄洪水能力。分洪蓄洪為了減少特大災害造成的損失,不使大中城市和重要工、礦基地遭到洪水破壞,在大江大河沿岸,選擇低洼地帶建立分洪、蓄洪區(qū)水庫。 </p><p> 2.3 開展水土保持 &l
8、t;/p><p> 治理水土流失,開展水土保持,是一項十分復雜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綜合治理,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在深山區(qū),要首先實行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嚴禁陡坡毀林開荒。同時積極植樹造林,大搞閘溝淤地,努力建設多種涵養(yǎng)水源的生物蓄水工程。在淺山丘陵區(qū),要吸取過去以糧為綱的教訓,堅持農、林、牧并舉,做到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大力開展封溝造林,荒坡植樹種草,修建水平梯田,變跑水、跑土、跑肥的
9、三跑田,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對減輕當?shù)睾拖掠蔚貐^(qū)的水旱災害作用十分明顯。 </p><p> 2.4 改善居住條件 </p><p> 不斷改善居住地條件,以避免洪水破壞。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對大片低洼易遭受洪水襲擊地區(qū)修建圍村堤以阻止洪水;對平原易淹地區(qū)修筑高臺建房避水;對小片低洼地區(qū)實行易地搬遷,搬遷至高地不易受洪水侵襲地區(qū);對易遭臺風暴雨襲擊的地區(qū)將
10、土、草房改為磚瓦房。改善人口密度較大地區(qū)的居住條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受災人口;提高耕地面積較大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作業(yè)條件,研制抗旱澇能力強的作物會降低旱澇造成的農業(yè)損失。 </p><p> 2.5 加強救災措施 </p><p> 防汛搶險每年汛期來臨,都要根據(jù)汛情出動成千上萬的防汛大軍。分片包干,日夜守候在江河、水庫堤壩旁,千方百計制止洪水漫堤,風浪破堤,搶堵險情。引水杭旱每年都要對受
11、到干早嚴重威脅的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的抗旱活動。對臨災地區(qū)的群眾和重要財物進行轉移這是抗御洪澇災害的主要辦法。我們國家為抵抗水災,每年都要有近百萬群眾進行臨時轉移,使人畜傷亡和財產損失大為減少。 </p><p><b> 3 小結 </b></p><p> 綜上所述.由于大氣環(huán)境異常,森林資源長期破壞,城市化進程加劇,導致旱澇災害越來越嚴重。但是目前,人類對旱澇災害
12、還不能徹底的操控.然而卻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這就要求各個地區(qū)在旱澇災害的預防過程中,能夠立足于該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將損害減到最低。 </p><p><b> 參考文獻 </b></p><p> [1]馬培衢.農業(yè)旱澇災害協(xié)同防治體制創(chuàng)新探討,.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 -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0, Vo
13、l.31(2), pp.183-186. </p><p> [2]王芳,芮玨.區(qū)域旱澇災害災損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安徽農業(yè)科學 -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Vol.39(4), pp.2002-2004. </p><p> [3]張治軍,唐芳林,劉紹娟,劉文國.森林資源與旱澇災害關系淺析. 林業(yè)建設 - Fores
14、try Construction, 2010, Issue 6, pp.35-39. </p><p> [4]陳維杰 ,李重新. 水土流失與旱澇災害. 中國水土保持 -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1996, Issue 2, pp.15-17。 </p><p> [5]田新程.西南大旱的警示:涵養(yǎng)水源惟靠森林.中國林業(yè)[J]. 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7496.云南旱澇災害預測理論與方法研究
- 中國西南巖溶區(qū)旱澇災害演變機理探究.pdf
- 重慶市武隆縣旱澇災害管理的研究.pdf
- 凍雨災害的成因、危害及預防
- 66185.旱澇災害對江蘇作物生產影響的評估決策系統(tǒng)
- 54427.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山西旱澇災害研究
- 自然災害風險評價概念模型研究——以天津旱澇災害為例.pdf
- 5135.關中地區(qū)旱澇災害演變特征及多事件相關性分析
- 安徽省旱澇災害評估智能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pdf
- 黑龍江省農業(yè)旱澇災害經濟損失評估研究.pdf
- 災害適應性行為對我國玉米生產效率的影響研究--以旱澇災害為例.pdf
- 基于GA的RBF神經網絡在旱澇災害預測中的應用研究.pdf
- 梧州市防災減災水文服務和旱澇災害水文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 洪澇災害預防性消毒技術20160729更新
- 油氣管道災害事故成因及預防【文獻綜述】
- 59992.中國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機制和對旱澇災害影響的研究
- 福州市主城區(qū)水系洪澇災害成因及整治對策研究.pdf
- 中國洪澇災害課件
- 基于Internet的旱澇災情評估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pdf
- 肥胖的成因及預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