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教育的心理學技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開 篇 語,今天,你我能相聚在一起,探索心的奧秘,這是緣份。 愿我們之間的交流能給彼此一些啟迪。 愿我們所付出的真心、關心和耐心能換取孩子健康的身心。,一、兒童行為教育的意義,行為教育是 兒童教育的重點!,行為是什么?行為即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是一種行為,是一種自然的不知不覺不假思索的行為。譬如走路,便是一種習慣的行為”。 我國著

2、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 中國古語有云:“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 英國的洛克更是認為:“一切教育都歸結為兒童的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 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艾里克森關于人的發(fā)展階段圖解:,,,根據有關調查說明,兒童良好習慣的形成有一定的規(guī)律:一是趨早性。即人的良好習慣萌發(fā)于幼兒期,宜從小培養(yǎng)。二是漸進

3、性。兒童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三是反復性。兒童在習慣形成過程中會出現反復,他們的行為起伏變化,表現不穩(wěn)定。而且,兒童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響和成人教導,他們正處于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的關鍵期。 因此,兒童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二、行為教育的適用范圍,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學生品行障礙的預防和干預注意力分散與多動行為的矯治等等,親

4、社會行為又叫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表現出來的一些有益的行為。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經常會表現出類似這樣的行為,比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稱為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維護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是一個人適應社會必備的素質,對個體一生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兒童品行障礙是指在幼兒期反復出現嚴重的品德問題和錯誤行為。 常見表現如下: (1)

5、攻擊性行為:毆打,傷人,破壞物品及虐待他人或動物。男生多為軀體攻擊,女生可表現為語言性攻擊行為。 (2)說謊,欺騙:常受父母影響,孩子仿效。父母粗暴,兒童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 (3)不遵守紀律及不愿上學: (4) 偷竊:從順手牽羊,到有意識偷竊,逐步發(fā)展。 (5)破壞性行為:通過玩弄火種或燒物而尋求精神上的刺激與滿足。,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又稱兒童多動綜

6、 合征或多動癥。是一種輕微腦功能障礙 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 綜合 征,有文獻報道在中小學生中患病 率為5%--10%。 特征:智力正?;蚪咏?,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困難性格或行為方面障礙,,三、行為教育的心理學依據,行為主義學派認為,環(huán)境是影響兒童行為與發(fā)展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后天習得的,是個人經驗的產物。兒童的行為與發(fā)展具有可塑性可控制性,可以通過外部因素的影響來塑與修正兒童的行為

7、。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行為是通過觀察他人而學得的,自然也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改變或消失。,四、行為教育的心理學技術,強化消退示范等等,,兒童行為訓練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1.強化 強化——某種刺激與有機體某種反應之間的聯系稱之為強化。主要是對暫時神經聯系的。,強化有四種類型:正強化、負強化、正懲罰、負懲罰,,正強化是指對孩子表現出的良好行為給以某個愉快刺激,使孩子感到高興,自然愿意再重復這種良行為,這種做法叫

8、做正強化。如教師的表揚。 (得到獎勵),強化的種類:,負強化是當孩子做出某種希望的行為時,就撤去厭惡刺激,以促使這種行為再發(fā)生。如學生努力學習,可以避免考試不及格,同樣會努力學習。 (逃避懲罰),行為強化要點:行為被隨后出現的直接結果加強行為強化后,更有可能將來再次出現 出現的刺激——正隨行為出現 消失或避

9、免的刺激——負,,,引起 “好的結果”的刺激物叫正強化物,簡稱為強化物。 “厭惡刺激”叫做負強化物 。 強化效果主要看可以看靶行為:一個刺激能使靶行為繼續(xù)出現——正強化一個刺激不僅不能使靶行為消失反而加強——誤用強化 例如: 孩子摔東西——媽媽跑過來——摔的更多 靶行為:(媽媽)不要摔東西(孩子)媽媽關注對孩子:靶行為增加——正強化對媽媽::跑過來使摔東西行為增加

10、——誤用強化,最好的強化物就是: 表揚 (言語) 獎勵 (物質),你會運用表揚嗎?,表揚的技巧: ①真誠。②具體。③唯一性(只有他才有的特點)。④贊變化和進步。⑤不要在贊揚后加“但是”。描述性表揚技術:描述事實+自己的感受,練習:,表揚一下你身邊的朋友吧!,兔子的故事    山坡上住著一群兔子。一天,兔 王發(fā) 王發(fā)現,外出尋找

11、食物的兔子帶回來 的 的食物越來越少。調查發(fā)現,是一部分兔子在偷懶。于是兔王規(guī)定,兔子們采集回來的食物經過驗收,可以按完成的數量得到胡蘿卜作為獎勵。一時間,兔子們的工作效率大增,食物的庫存量大有提高,兔王很高興。過了一段時間,兔王想:庫存這么多了,可以不獎勵了吧。于是取消了這個獎勵制度。馬上,兔子們熱情盡失,誰也不愿意尋找食物,庫存量很快減少。無奈之下,兔王只好恢復了獎勵制度。它宣布,凡是愿意為兔群作

12、貢獻的志愿者,可以立即領到胡蘿卜。布告一出,報名踴躍。誰料,報名的兔子中沒有一個能如期完成任務。兔王責備它們,它們說:“這不能怨我們呀,既然胡蘿卜已經到手,誰還有心思去干活呢?”,[啟示]   選用學生的最愛做獎勵。但順序是不能顛倒,也就是學生必須要先達到一定的條件,然后才能給予一定的獎勵?! —剟羁梢允俏镔|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要注意獎勵的多樣性,長時間使用同一種獎勵會使學生失去新鮮感,也減弱了獎勵的作用。,討論:學生最喜歡的獎

13、勵物是什么?,物質強化物(物質獎勵) 孩子最喜歡吃的、孩子最喜歡喝的社會性強化物(社會性獎勵) 微笑、擁抱、親吻、口頭表達、撫摸、鼓掌、眨眼睛、拍肩、閑談活動性強化物(活動獎勵) 飼養(yǎng)寵物、外出旅游、逛公園、與父親一起玩、看電影、看動畫片、聽VCD、唱卡拉OK、請朋友來玩、看書、踢足球、跳繩、自由活動、游泳、爬山,你會運用獎勵嗎?,運用代幣法增強期望的行為,減少不期望的行為P49步驟:

14、 1.確定目標行為 2.確定代幣項目 3.確定后援強化物 4.制定強化計劃、明 確兌換比率、情景 5.考慮反應代價要點: 1.立即落實 2.結合表揚 3.逐 漸減少使用,自然過度到自然后效強化 4.實施情況決定是否有效,正強化使用注意要點: (1) 強化的行為必須明確(靶行為) 老師心中必須有數,哪些行為是可取的,哪些行為是不可取的,要強化的僅僅是

15、我們需要的行為。并且,在幾個行為或一系列行為發(fā)生后,我們只強化確定的行為,必要時老師可指出,因為你做了什么事我們才表揚你或獎勵你。,正強化使用注意要點: (2) 行為發(fā)生后立即強化 立即強化能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得到獎勵,從而更易在類似情景下做出相應的行為。經驗證明,即時強化比延時強化效果更好。 (3) 要選擇有效的強化物 使用哪種強化物更有效,要看具體情況,例如學生的愛好、學生的自

16、覺程度、老師的條件等。 有兩類強化物在重塑孩子的行為中有獨到的作用:一是分數、一是代幣。,正強化使用注意要點: (4)不要濫用、誤用正強化 正強化雖然對兒童的行為塑造有很好的作用,但就像好東西吃多了會傷胃一樣,不可濫用、誤用,否則,可能會沒有效果,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強化是很有講究的。 (5) 可結合使用其他方法 使用正強化原理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同時使用其他行為改變

17、的方法和原理。,,正強化的正用和誤用案例分析: 案例1. 下課了,一年紀的小佳和小朋友圍在講臺看老師的電腦課件,不小心把老師電腦中的一個程序刪掉了,小朋友們嚇得一哄而散。影響上課了老師很生氣,小佳主動地跟老師說明了事情的原委。老師該怎么處理? 老師不但沒有責怪小佳,還夸獎了小佳的誠實。 由于小佳的誠實行為受到了表揚,她今后就可能更誠實。如果老師在小佳說了真話后還責怪她,那么小佳以后

18、可能不敢說真話了。,案例2. 由于家中比較貧困,明明家的電視機 是別人家“退役”的舊式電視,有時接觸不好,沒有信號。有一次,明明偶爾用手拍了一下電視的機身,居然有了信號。拍電視機機身這個動作---行為發(fā)出后,有了好的結果---信號,以后每當電視沒有信號時,明明還會通過拍電視機機身來獲取電視信號。與上不同的是,這里的強化物不是人給予的。,案例3. 3歲的皮皮很愛鬧。一天又要鬧著 出去玩耍,

19、但他不是好好和媽媽商量,而是在門邊大聲哭喊。由于媽媽在忙,沒有理他,一會兒,他走到媽媽跟前,拽著媽媽的衣服說:“媽媽和我出去玩,好不好?”這是,媽媽發(fā)現孩子有所變化,便趕緊說:“皮皮懂事了,媽媽陪你出去?!眿寢屵@樣處理合適嗎? 哭鬧這個行為是不應該強化的,媽媽強化的是皮皮拽衣服和“媽媽我要出去玩”這句話,顯然今后在類似情景下,皮皮就更可能用拉媽媽衣服、說:“媽媽和我出去玩”這些正確的表達方式。如果媽媽在皮皮哭鬧的時候和他

20、出去玩,就等于誤用了正強化。,案例4. 今天,強強沒有上幼兒園,自己在家門口玩。爸爸問他為什么不上幼兒園時,他說:“早上媽媽說我昨天打針時我不哭,表現很好,可以不去幼兒園。”這個媽媽的做法合適嗎? 首先,她強化的時機不對,孩子打針不哭,應該馬上強化,不應該第二天再強化;其次,她獎勵的手段---強化物不對,不應該用不上幼兒園作為強化物;第三,媽媽這么做會使孩子認為,幼兒園可去可不去,認為做了“好事

21、”就可以不上學,從而成為孩子厭學的一個重要根源。,案例5. 某少年因為行為不良,被送進了 少年管教所。在管教所,經過管教的耐心說服、觀看同齡人的優(yōu)良事跡,慢慢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有所認識,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由于表現良好,被提前一年解除管教。這個案例說明什么? 在這個例子中,少年是在一個嚴厲的環(huán)境中,這個環(huán)境是帶有處罰性的,一般人不樂意待的環(huán)境,所以屬于懲罰教育。但是,當他行為良好時,就解除

22、了這個環(huán)境。(負強化的作用),.,.,,正強化是指對孩子表現出的良好行為給以某個愉快刺激,使孩子感到高興,自然愿意再重復這種良行為,這種做法叫做正強化。如教師的表揚。 (得到獎勵),強化的種類:,負強化是當孩子做出某種希望的行為時,就撤去厭惡刺激,以促使這種行為再發(fā)生。如學生努力學習,可以避免考試不及格,同樣會努力學習。 (逃避懲罰),這個例子實際上就說明了負強化原理:“在某個確定的情景中,學生 做出了某種行為之后,使得引起

23、他厭惡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樣情景下,發(fā)生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就增大。這個“厭惡刺激”叫做負強化物。因此,這個原理就是當有好行為出現時,就撤去負強化物。在本質上,負強化原理和正強化原理是相同的。撤去厭惡刺激,就等于獲得了獎勵。,例如強強一家人正在吃晚飯。強強不好好吃飯,媽媽命令他到一邊站著,不許吃飯。全家人沒有過多的關注他,繼續(xù)吃飯。一會兒,強強說:“媽媽我不鬧了,以后好好吃飯還不行嗎?”于是,媽媽答應了他,讓他重新坐回到原來的座位吃飯

24、。 強強站在一邊看全家人吃飯是負強化物,強強的正確表態(tài)是認可的行為,于是,撤去負強化物---不讓站著了。媽媽實際上是先采用了懲罰,再用負強化,再讓他吃飯---這又是正強化。,注意: 1.負強化往往是在兒童擁有不良刺激 ---負強化物的時候才使用的,如果兒童還不能擁有負強化物,就很難使用它。這時,就需要同時使用其他方法或原理,先使兒童擁有負強化物,然后再使用本原理。 2

25、.負強化是當孩子做出某種希望的行為時,就撤去厭惡刺激,以促使這種行為再發(fā)生。所以,負強化是發(fā)生在懲罰之后的。,案例6:孩子們?yōu)槭裁床怀沉耍?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xiāng)村里休養(yǎng),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 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獎勵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金

26、。到孩子們已經習慣于獲取獎金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金,最后無論孩子們怎么吵,老人一分錢也不給。 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這個案例說明了什么?,(懲罰的作用),,強 化,懲 罰,0,,行為增加,行為減少,行為消退,目的:讓人做什么,目的:要人不做什么,區(qū)別:,正懲罰則是施加一個壞刺激,這是當不

27、適應的行為出現時給予處罰的方法,往往是對方感到不快的刺激,導致行動者痛苦并使行動者特定行為表現減少或消失。負懲罰是去掉一個好刺激。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不再給予原有的獎勵,導致行動者特定行為表現消失。,懲罰行為教育的懲罰≠生活中的懲罰不含對行為報復/傷害的意外判斷懲罰的要點:行為減少不是暫時減少,懲罰的正用和誤用案例分析: 案例7. 男孩陽陽一天在外邊和小朋友玩耍時,因為自己霸道和其他小朋

28、友發(fā)生了沖突。爸爸聽到哭聲,就把兒子叫回家問怎么回事。陽陽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后會受到爸爸的懲罰,害怕被懲罰(厭惡刺激),于是就撒謊說(回避懲罰)是小朋友惹他。爸爸沒有進一步調查就相信了兒子的話,沒有懲罰陽陽。這樣的教育結果會怎樣?,逃避或回避實際上是負強化的一種直接應用,反過來說,負強化也是通過逃避或回避來實現的。 這里,“聰明”的兒子靠撒謊回避了懲罰,爸爸未加深究,等于獎勵了孩子的撒謊行為。久而久之,就會培養(yǎng)孩子的撒

29、謊習慣。這是一個典型的回避的誤用。       因此,家長在看到孩子做錯了事情時說:“我再也不錯了,我一定改”的時候,要處處小心,看他說的是否是真話。如果說的不是真話,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案例8. 5歲的娜娜玩耍結束后,把玩具弄得 滿屋子都是,媽媽實在看不下去,就把玩具整理好收拾起來。這樣的教育結果會怎樣? 這里媽媽為了逃避

30、厭惡刺激---滿屋子亂扔的玩具---而收拾玩具。媽媽的行為獎勵了女兒的不良行為---亂扔玩具、玩完后不收拾的惡習,使孩子今后還是在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并且有可能養(yǎng)成過分依賴他人的不良行為習慣。這是家庭中比較普遍的一種成人誤用逃避培養(yǎng)兒童不良行為的例子。 媽媽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玩完后自己收拾玩具,并放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樣就會培養(yǎng)起兒童講秩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你會運用懲罰嗎?,懲罰的技巧: ① 要懲

31、罰的行為必須具體、明確② 懲罰要及時,在不良行為出現時馬上就 懲罰。 ③ 懲罰物和懲罰的力度要恰當④ 把懲罰和其他方法結合起來⑤ 懲罰物:自然懲罰物和人為懲罰物,不 含對孩子報復/傷害的意味,強制是指使用一些有威脅的手段去懲罰學生或者強迫學生遵從。 愛的收回是指老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表示直接的憤怒或不贊成,典型的方式比如老師暫時地孤立犯錯誤的學生,不理睬或對學

32、生所做的事表示失望等等。 強制和愛的收回都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前提是老師必須要有威信,學生要知道自己做錯了。 強調多用正性強化,慎用強制懲罰。,四、行為教育的心理學技術,強化消退示范等等,,兒童行為訓練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2.消退 在一個確定的環(huán)境中,當孩子做出某一不適宜行為之后,外界環(huán)境不予理睬,這種做法叫做消退,導致今后類似情況下發(fā)生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減小。,,消退的正用和誤用案例分析

33、: 案例9. 小明雖然只有6歲,但是很有禮貌。 一天早上見到李叔叔問“叔叔好”,由于當時李叔叔心情不好,不想搭理任何人,對小明的問候置之不理,結果第二天早上,小明見李叔叔問好的可能性就會減小。這就是“消退法”。這是一個錯誤應用消退法的例子,把一個好的行為消退了,也就是把本來應該強化的行為消退了。,消退的正用和誤用案例分析: 案例10. 莎莎在學校吃早餐時,需要加飯,她不是

34、說“老師,我的飯吃完了,請給我加飯”,而是舉著碗在那里“哼”、“哼”地叫(不良行為),這時老師就像沒有看到一樣,照顧其他小朋友吃飯而不理她(置之不理,即消退法)。老師這樣做正確嗎? 老師這樣做是正確的,莎莎今后就可能不用這種方式要求加飯了。,使用消退法時必須注意: (1) 消退的行為必須明確具體 要消退的行為必須是不良的行為,并且是由以往不注意強化建立起來的。如果孩子的某些行為是由于照顧不到而產生

35、的則應該給與照顧,而不應該使用置之不理的消退法。例如,孩子因饑餓而哭泣,不應該置之不理,而應該告訴他:“別哭了,媽媽馬上給你牛奶喝?!?(2) 與正強化聯合起來使用 消退和正強化聯合起來使用效果更好。因為當不良行為出現時,極有可能在你置之不理的情況下出現可取的行為或可取行為的苗頭。,莎莎“哼”、“哼”地喊叫時,老師不理(消退),但老師密切關注著她的行為,一旦看到她放下手喊“老師我要加飯時”,立即給她回應,給她盛飯(正強化許

36、可的行為),并對她說:“以后再加飯時,要禮貌的向老師要,好嗎?”以此建立規(guī)則。,使用消退法時必須注意: (3) 在消退過程中,被消退的行為可能變得更壞對此,教育者要有清醒地認識。教育必須堅持,否則會前功盡棄。,(4) 不適合使用消退原理消退的行為 消退原理是用來減少行為的發(fā)生的,但是也要看行為的性質。例如,自傷行為、自殺行為,是對他人有嚴重損害的行為、對學生特別有吸引力的行為等,這些行為發(fā)生時,一般是不能用消退原理置

37、之不理的。,消退的正用和誤用案例分析: 案例11. 雷雷愛吃荔枝。一天,媽媽買回了一斤半荔枝,說等爸爸回來一起吃。但是雷雷說:“我就吃兩個”。媽媽雖然生氣,沒有說什么,結果雷雷吃完兩只后又吃了一只,媽媽很生氣,不再理他,結果,雷雷居然把所有的荔枝吃完了。雷雷媽媽這樣處理合適嗎?,四、行為教育的心理學技術,強化消退示范等等,,兒童行為訓練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4.示范——老師向學生提供正確的行為榜樣

38、,讓學生模仿學習。,技術要點:復雜行為需細分為系列的任務按實際程序排序每次示范前需詳細說明示范內容,語言符合年齡特點示范行為時,明確沒有負性后果多重復示范,盡快安排演練,“小步子接近”的行為塑造法:是指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把期望學生的行為或任務,分解成為一系列細小的行為步驟。例如“進餐”可以分解為使用勺子、倒水入杯、用餐巾紙或毛巾、傳遞食物等具體細致的環(huán)節(jié);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再分為更細小具體的步驟,例如用毛巾或紙巾擦嘴或

39、擦手,還可以再分為打開、平鋪、擦等動作。當教學目標或任務被分解為具體的行為步驟之后,就可以通過提供榜樣、教師示范和練習等方式,按照“小步子接近”順序原則,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幫助學生掌握動作技能,最后達到預期的目標。,,五、矯正不良行為的操作步驟,獲得注意:干擾的方式,學生不恰當行為目標依次是:,尋求權力:爭吵的方式,尋求報復:殘忍的方式,表現無能:冷漠的方式,“獲得注意”:,“尋求權力”:,“尋求報復”:,,,,,,,,“表現無能”:,

40、綜合練習:補全案例,選擇行為教育的方法1. 9歲的小A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肚子痛, 醫(yī)院未檢查出器質性問題,周六日是從來不痛。2. 12歲的小B放學回家就是看電視,看夠了才寫作業(yè),每天都不能完成作業(yè)。3. 剛上小學的孩子小C每天去上學的路上大哭。,,與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如說——“獎勵是成功之母!”,強調多用正性強化,慎用消退懲罰,示范教育最關鍵。,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贊美。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得到老師的贊

41、美和獎勵。,心理學把人的價值取向分為: “資源取向” “問題取向”,,只有半杯果汁呵……,還有半杯果汁,真好!,,智者說:“當你以欣賞的態(tài)度看一 件事時,你便會看到許多優(yōu)點;以批評的態(tài)度看一件事時,你邊會看到無數缺點?!?如果我們嘗試調整價值取向,用“資源取向”“問題 取向” 去賞識孩子上的諸多 美好資源,如善良、天真、開朗、質樸、 熱心等,此時你會發(fā)現在你眼中諸多問題的孩子,其實是很棒的!,好的行為培養(yǎng)必

42、須反復21次,堅持三個月才能融入一個人的人格中,成為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拓展閱讀:P97——109頁行為療法的心理學技術在學生學習輔導中的應用,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爭斗;在虐待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傷害別人;在支配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依賴;在干涉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被動;在嬌寵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任性;在否決中長大的孩子,他反對社會;在忽視中長大的孩子,他情緒孤癖;

43、在專制中長大的孩子,他喜歡反抗;在淫亂中長大的孩子,他會心理變態(tài);在民主中長大的孩子,他領導能力強;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自信;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他抱有正義感;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耐心;在贊賞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喜歡自己;在愛之中長大的孩子,他會愛人如己。,,,結束語   人心很微妙、很宏大,潛能無窮。保持一顆健康的心就是將這無窮潛力盡可能多地發(fā)掘出來,發(fā)揮出來,讓自己快樂,為別人造福。我們的責任是:讓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