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兒體弱兒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危兒(體弱兒)管理,岳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 羅滔07308600692 15607303966Email: heh175@sohu.com,,高危兒(體弱兒)篩查及管理是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對高危兒(體弱兒)矯治工作的開展直接關系到兒童身體健康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高危兒(體弱兒)管理對象和范圍,對象: 轄區(qū)范圍內0-6歲兒童中篩查出的所有高危兒(體弱兒),高危兒(體弱兒)管理對象和范圍,范圍:1、早產兒

2、2、低出生體重兒3、活動期佝僂病4、中重度營養(yǎng)不良5、中重度缺鐵性貧血6、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中的低體重、消瘦、生長發(fā)育遲緩,神經、運動功能和智力心理行為發(fā)育異常7、反復呼吸道感染、哮喘、單純性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質性疾病等,高危兒(體弱兒)管理,高危(體弱)兒專案管理和分類管理高危(體弱)兒童管理登記冊、一覽表動態(tài)管理,對所有高危兒童應進行登記;個案管理表 對每一個高危兒童均應建立個案管理,記錄建檔時間、疾病名稱、隨訪及轉

3、歸,進行專案管理。,高危兒(體弱兒)分級分類管理,、高危兒(體弱兒)分類(一)Ⅰ類高危兒(體弱兒)1.輕度貧血;2.輕度營養(yǎng)不良;3.輕度肥胖;4.輕度佝僂?。?.早產孕周35—37周且出生體重>2000克的嬰兒;6.滿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嬰兒。,高危兒(體弱兒)分級分類管理,(二)Ⅱ類高危兒(體弱兒)1.中度貧血;2.中度營養(yǎng)不良;3.中度肥胖;4.中度佝僂病5.足月小樣兒、早產孕周<35周或出生體重≤2000

4、克的嬰兒。,高危兒(體弱兒)分級分類管理,三)Ⅲ類高危兒(體弱兒)1.重度貧血;2.重度營養(yǎng)不良;3.重度肥胖;4.重度佝僂??;5.反復呼吸道感染、哮喘; 6.弱視、斜視;7.動作、語言或精神等發(fā)育遲滯;8.聽力障礙;9.情緒或行為障礙; 10.先天性心臟病和先天畸形;11.傳染性疾病;12.其它生長發(fā)育異?;蜻z傳性、代謝性疾病等。,高危兒(體弱兒)分級管理范圍,Ⅰ類高危兒(體弱兒)由各基層醫(yī)療機構承擔并建立專案

5、管理;Ⅱ類高危兒(體弱兒)經指定市、縣級兒保門診進行病因分析和檢查,給出治療方案后在基層醫(yī)療機構進行專案管理,若經3個月干預效果仍不佳的應轉往市級兒保專科門診進行專案管理;Ⅲ類高危兒(體弱兒)由指定市級兒保門診進行專案管理。,2012年指標要求,高危兒(體弱兒)漏篩率≤5%;Ⅲ類高危兒(體弱兒)轉診率≥98%,回執(zhí)率≥90%;Ⅰ類、Ⅱ類高危兒(體弱兒)規(guī)范管理率≥80%,Ⅲ類高危兒(體弱兒)規(guī)范管理率≥60%。,收案標準,佝僂病,1、腕

6、骨x線檢查有活動性佝僂病征象。2、X線正?;驘o條件檢查,有血生化檢查異常,并有一項佝僂病癥狀及體征。3、X線檢查及血生化檢查均正常,或無條件檢查時,可根據(jù)以下條件收案:(1)3個月以上的嬰兒,具有典型的顱骨軟化。(2)1歲內嬰兒,有兩項佝僂病癥狀及一項主要體征或兩項次要體征。,營養(yǎng)不良,凡中重度營養(yǎng)不良均應收案。重點是中重度低體重、消瘦和生長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不良的評價方法:(1)評價指標: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

7、(2)評價參考值:衛(wèi)生部推薦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三項指標的參考值。,,營養(yǎng)不良的分類和分度 體重低下:小兒的年齡別體重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正常變異范圍。低于中位數(shù)減去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shù)減去3個標準差為中度;低于中位數(shù)減去3個標準差為重度。此指標可反映急性和慢性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遲緩:兒童的年齡別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正常變異范圍。低于中位數(shù)減去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shù)減去3個標準差為中度;低于中

8、位數(shù)減去3個標準差為重度。此指標主要反映長期慢性營養(yǎng)不良。,,消瘦:兒童的身高別體重低于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正常變異范圍。低于中位數(shù)減去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shù)減去3個標準差為中度;低于中位數(shù)減去3個標準差為重度。此指標反映急性營養(yǎng)不良。,,嚴重慢性營養(yǎng)不良(極度消瘦):兒童的年齡別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中位數(shù)減去2個標準差,并且身高別體重低于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中位數(shù)減去2個標準差,即發(fā)育遲緩+消瘦。,,

9、營養(yǎng)不良的癥狀和體征:(1)最早表現(xiàn)是體重不增,隨后體重下降。(2)消瘦、皮下脂肪減少或消失、肌肉松弛、皮膚毛發(fā)干枯(3)久之出現(xiàn)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反應遲鈍、智力落后等,并易患各種疾病。,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凡6個月以下嬰兒血紅蛋白低于100g/L ;6個月以上小兒血紅蛋白低于110g/L 均應收案管理。貧血分度:血紅蛋白為—90g/L 者屬輕度,—60g/L 為中度,—30g/L為重度, <30g/L克為極

10、重度。,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1、早產兒:孕滿28周至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 2、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體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每月感染1次連續(xù)3個月或每月呼吸道感染2次,肥胖,身高別體重大于同性別同身高組20%或中位數(shù)加上2個標準差以上;,先天性出生缺陷以及器質性疾病,每發(fā)現(xiàn)一例收案一例,結案標準,,佝僂?。?1、癥狀消失、體征減輕或消失。 2、血生化檢查指標恢復正常。 3、X線

11、檢查正?;騼H有臨時鈣化帶增寬、密度加厚。,,營養(yǎng)不良: 1、按年齡別體重達到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上,且癥狀、體征消失,并維持2個月。 2、如經指導、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但體重仍未達到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上者,可采取按身高別體重已達到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上即可結案。,,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 1、血紅蛋白上升至正常,并維持8周不下降。 2、貧血癥狀及體征消失。,,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 1、體重達到正

12、常,按年齡別體重或按身高別體重達到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上,并維持2個月無變化。 2、生活能力明顯增強、吸吮能力增強、體溫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反復呼吸道感染:連續(xù)2個月無呼吸道感染癥狀 肥胖:身高別體重大于同性別同身高組均值的15%或中位數(shù)加上2個標準差以下。,高危兒(體弱兒)管理程序實行動態(tài)的專案和分類管理,高危兒(體弱兒)的篩查,篩查:兒童出生后,由助產單位轉到各地段或村級基層組織,通過村街級醫(yī)療保健醫(yī)生的產后訪

13、視或4、2、1體檢篩查出高危兒(體弱兒),同時在兒童保健手冊的封面上做出高危兒(體弱兒)的標識,以便引起各級醫(yī)療保健機構醫(yī)務人員的重視。,登記與管理,所有篩查出的高危兒(體弱兒)均要專冊登記(見附表:湖南省高危兒(體弱兒)專案管理登記表),及時列入專案管理。,湖南省高危(體弱)兒童管理記錄表住址 市 縣(市區(qū)) 鄉(xiāng)(街道) 村 聯(lián)系電話 父/母親姓名

14、 主要養(yǎng)育人與兒童關系 文化程度 兒童姓名 性別: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既往史 高危因素:1 早產(孕周 )低出生體重( g) 2 新生兒窒

15、息 3 出生缺陷(診斷 )4 活動期佝僂病 5 貧血 6中度重營養(yǎng)不良: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7 單純性肥胖 8 其他疾?。海ㄔ\斷 )建檔日期 年 月 日 結案日期 年 月 日轉歸:1痊愈 2 好轉 3無變化轉診 4 加重轉診 5 死

16、亡,監(jiān)護矯治,矯治由所在地區(qū)的市縣婦幼保健院和鄉(xiāng)衛(wèi)生院進行,實行首診負責制,對篩查出的高危兒(體弱兒)每月檢查一次,可根據(jù)病情增加或減少檢查次數(shù),對沒有條件來門診檢查者由接診單位的兒保醫(yī)生進行隨訪。對每例高危兒(體弱兒)要分析病因、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在兒童保健門診進行矯治。應給予藥物治療、營養(yǎng)指導等針對性干預措施,并做好管理和治療記錄。,轉診與處理,如病情無明顯好轉,要及時轉送到上級醫(yī)療保健部門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轉出與接診時應及

17、時填寫轉診單(詳見:岳陽市高危兒(體弱兒)轉診單),轉診單分為三聯(lián),其中第一聯(lián)做存根保存,二、三聯(lián)由家長攜帶到轉診單位,就診時醫(yī)生留下第二聯(lián),貼在門診病志后面,并填寫好第三聯(lián)請家長攜帶送回轉出單位。收回的三聯(lián)單貼在相應的第一聯(lián)上,所有的轉診存根與回執(zhí)單都應保存并做專案管理。如轉出單位二周內未收到接診單位的回執(zhí)單,必須進行追蹤隨訪。,,高危兒(體弱兒)在接受系統(tǒng)治療后,疾病治愈或達到結案標準時,要及時結案,轉為健康兒管理,在兒童保健手冊上

18、做高危兒(體弱兒)轉歸的標識,并在登記冊上記載結案的日期。,嬰幼兒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缺鐵性貧血,貧血是由于病理情況引起的血紅蛋白降低,其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缺鐵性貧血是鐵缺乏癥的嚴重階段,6-24個月的兒童中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缺鐵性貧血必須補充鐵劑方能治愈。,前言,鐵缺乏癥是世界各國最為常見的營養(yǎng)缺乏癥,據(jù)資料統(tǒng)計,全世界有21.5億人存在鐵缺乏。患病人群中以兒童、婦女特別是孕婦和乳母多見。其患病率長期未見明顯降低。 缺

19、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1名貧血患兒的周圍至少有3名鐵缺乏患兒。,婦幼鐵缺乏癥流行病學,鐵缺乏癥 缺鐵性貧血6月~6歲兒童 - 43.1%7個月~7歲 40.3% ---7~12個月

20、65.2 % 20.8%10~17歲青少年 13.2% 9.8%育齡婦女 43.2% 11.4%妊娠3個月以上婦女 66.3% 19.3%,項目地區(qū)情況,湖南?。贺氀蔬_76.7%,其中: 汨羅72.9%,

21、醴陵77.6%,常寧79.6%湖北?。贺氀蔬_73.5%,其中: 夷陵67.2%,武穴73.6%,老河口79.6%,項目地區(qū)貧血現(xiàn)狀非常嚴重,鐵缺乏的三個高發(fā)群體,6~24個月齡嬰幼兒; 11~17歲青少年; 孕婦和乳母。,鐵缺乏高危因素,早產、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妊娠期母親貧血,導致先天儲鐵不足;純母乳喂養(yǎng)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導致鐵攝入量不足;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可影響鐵的吸收;生長發(fā)育過快對鐵的需要

22、量增大;長期慢性失血,導致鐵丟失過多。,,,44,一條危險的鐵缺乏鏈,孕婦、乳母缺鐵,嬰幼兒缺鐵,青少年缺鐵少女缺鐵,孕婦、乳母缺鐵,,,,,,,婦幼保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小毛病,在防治上不夠重視;停留在缺鐵性貧血的水平上,對鐵缺乏的 危害尚未重視;防治上有一些誤區(qū);鐵缺乏癥防治的手段尚貧乏(鐵缺乏診斷、 鐵強化食物、鐵缺乏治療藥物);缺乏定期的監(jiān)測。,鐵在人體中的作用,1.參與血紅蛋白合成和氧的運輸與儲

23、存;2.促進DNA、RNA、蛋白質的合成;3.與大腦功能相關,影響認知能力;4.含鐵酶或鐵依賴性酶活力,影響體內重 要代謝過程。,嬰幼兒期缺鐵的影響,1、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嚴重缺鐵可使DNA合成 受阻,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2、含鐵酶活性降低,代謝功能受阻;3、影響智力發(fā)育,認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4、抵抗力下降:含鐵酶活性↓,巨噬細胞功能↓ 自然殺傷細胞活性↓, 細胞免疫力降低。,鐵的來源

24、,正常人每天制造紅細胞需鐵約 20~25mg內源性鐵:來自衰老和破壞的紅細胞 ( 21mg )食物中鐵:每天食物中供鐵量10~15mg (1mg/kg), 5%~10%被吸收,鐵的吸收(1),鐵吸收包括: —— 腸絨毛細胞刷狀緣吸收鐵; —— 鐵的胞漿內轉運; —— 跨基底膜進入血液中。,鐵的吸收(2),吸收部

25、位:主要在十二指腸及空腸的上段腸絨毛細胞。腸粘膜上皮細胞5~6天更新一次,起到調節(jié)和暫時保存鐵的作用。大劑量補充鐵劑時,小腸粘膜內鐵蛋白可迅速達到飽和,從而對繼續(xù)吸收鐵有阻滯作用(腸粘膜阻滯效應)。對此,提出了“間隔補鐵”的新概念。,,鐵的吸收(3),正常人鐵吸收率約為10%;動物性食物鐵吸收率高,當缺鐵時吸收率可增加。人乳 50% 牛乳 10%肉類 22% 豬肝 22%

26、蔬菜 1.3% 大豆 7% 蛋 3.0% 大米 1%,每日鐵的需要量(WHO,1972),對象 鐵需要量(mg) 嬰兒 5~12個月 0.7 兒童 1~12歲 1.0 13~16歲

27、 1.8~2.4 經期婦女 2.8 孕婦 (中期) 0.8 哺乳期婦女 2.4,鐵的每日膳食供給量,以鐵的吸收率10%計: 孕婦、乳母 28mg

28、 青少年 18~24mg 兒童 0~6個月 10mg 6個月~3歲 15mg 4~10歲 10mg,,鐵缺乏的原因,嬰幼兒鐵缺乏的原因,先天貯鐵不足生長發(fā)育因素飲食含鐵不足鐵的吸收少、丟失或消耗過多,

29、出生時鐵貯存不足,母乳中鐵含量較低,出生六個月內,,母親健康狀況及孕產期的情況,孕母缺鐵對胎兒的影響,傳統(tǒng)觀念:“孕母會無私地向胎兒供鐵,即使 缺鐵極重也要保證供給胎兒足夠的鐵”。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孕母輕度缺鐵者,胎盤轉鐵 功能上升,胎兒不存在缺鐵性貧血; 若孕母 患中、重度貧血時,自身儲鐵能力上升,胎 盤轉鐵能力下降,胎兒會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部分無私說”,生長速度與貧血的關系,正常嬰兒長到5個月時體重

30、增加1倍,生長速度快。 需要的鐵也多,但飲食不能滿足鐵的需要。 早產兒生長發(fā)育更快,故早產兒對鐵的需要量遠 超過正常嬰兒。 因此,7~12個月嬰兒和早產兒鐵缺乏癥發(fā)生率高。,主要食物中鐵含量及其吸收率,食物名稱 鐵含量 鐵吸收率 (mg/100g)

31、 (%) 人乳 0.1~0.2 50.0 配方乳 1.2 10.0 蛋 2.7

32、 3.0 魚 1.0 11.0 雞肝 25.0 22.0 大米 2.

33、3 1.0 大豆 11.0 7.0 菠菜 1.8 1.3 黑木耳

34、 185.0 -- 瘦肉 2.4 22.0,,,,嬰兒飲食含鐵不足,嬰兒以乳類食品為主,此類食品中鐵的含量很低。 母乳含鐵為 1.5mg/L, 牛乳為 0.5~1.0m

35、g/L. 在不能用母乳喂養(yǎng)時,應喂強化鐵的配方奶, 并及時添加輔食,否則在體重增長1倍后, 儲存的鐵消耗完,即能發(fā)生貧血。母乳喂養(yǎng)兒于6個月后如不添加鐵強化輔食, 亦可發(fā)生貧血。,純母乳喂養(yǎng)時間過長,輔食添加不合理,出生六個月后,,合理添加輔食,鐵的吸收少、丟失或消耗過多,嬰兒食物除母乳外,鐵含量低、吸收差。動 物性食物少,植物性食物鐵吸收差。疾病引起鐵消耗或丟失過多: 牛奶過敏致慢

36、性腸道出血 (每天失血 0.7~1ml,丟失鐵0.5mg); 腸息肉、鼻出血、鉤蟲??; 慢性感染或腹瀉 吸收 消耗,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xiàn),貧血 組織缺鐵 發(fā)生缺鐵的基礎疾病,兒童貧血的表現(xiàn),發(fā)病多在6個月至3歲,起病緩慢早期沒有癥狀或癥狀很輕煩躁不安、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 減退,疲乏無力,乏力、心悸等反復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組織缺鐵的表現(xiàn),發(fā)育

37、延緩。體格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受阻。學習能力降低。認知能力下降,容易興 奮、注意力不集中,煩躁、脾氣大。異食癖 喜食生米、墻壁灰、泥土。鉛中毒的機率增加。缺鐵導致嬰幼兒吸 收重金屬包括鉛的能力增加.,,鐵缺乏癥的診斷,鐵缺乏的階段,鐵的儲存量減少,血清鐵蛋白低于12g/L,但是沒有機體功能的改變,血清鐵減少,轉鐵蛋白飽和度低于16%,游離紅細胞原卟啉增加.工作能力降低,明顯標志是小紅細胞和低血色素的形成,儲鐵減少期(ID

38、),血清鐵蛋白↓(<16μg/L)伴感染時<50μg/L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FEP)正常血紅蛋白(Hb)正常,紅細胞生成缺鐵期(IDE),血清鐵蛋白↓(SF500μg/L)血紅蛋白正常,缺鐵性貧血(IDA),血清鐵蛋白↓(SF500μg/L)血紅蛋白減少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小兒缺鐵性貧血診斷(WHO標準),10天-3個月嬰兒血紅蛋白 <100g/L3個月~6歲兒童血紅蛋白 <

39、110g/L7~14歲兒童血紅蛋白 <120g/L,外周血紅細胞改變,平均紅細胞容積 (MCV) < 80 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MCH)< 26 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10 g/L。,,,,,,鐵缺乏癥的防治,鐵缺乏癥的防治策略,重點目標人群的防治:對嬰幼兒/青少年/孕婦 和乳母 (1)定期檢查; (2)補鐵:治療或預防。宏觀長

40、期措施:鐵強化食物的應用。 瑞典近30年使用鐵強化面粉(6mg/100g面粉) 使育齡婦女IDA從30%降至8%。,缺鐵性貧血的治療,病因治療; 鐵劑治療:補足所需鐵量以及鐵儲存;一般治療和對癥治療。,鐵缺乏的鐵劑治療,目標:指標正常后 2-3 月(補充儲存鐵)方法:無吸收障礙者以口服補鐵為最佳。存在問題:每日服藥; 胃腸道反應大,難以堅持;

41、 期待有效和耐受性好的鐵劑。,口服補鐵,鐵劑+維生素C口服鐵劑的評價: --- 療效(指標恢復正常) --- 依從性(胃腸道反應),常用的鐵劑,硫酸亞鐵(含鐵量20%)富馬酸鐵(含鐵量30%)葡萄糖酸亞鐵(含鐵量11.5%)琥珀酸鐵薄膜片(每片0.1,含鐵35mg)蛋白琥珀酸鐵(含鐵量5%)1ml=2.7mg (Fe+3),鐵劑的劑量,補鐵劑量:鐵元素4.5

42、~6mg/kg.d,可達到吸 收的最高限度, 超過此量吸收下降,增加 對胃粘膜的刺激,劑量過大可產生中毒現(xiàn)象。相當于: 2.5%硫酸亞鐵溶液1.2ml/kg.d, 蛋白琥珀酸鐵1.6~2.2ml/kg.d 硫酸亞鐵 0.03g/kg.d 富馬酸鐵 0.02g/kg.d,鐵劑治療方法,每日補鐵法: 元素鐵4.5~

43、6mg/kg.d (12周) 每日小劑量/短期補鐵法:2~3mg/kg.d (9周) 間斷補鐵法: 4mg/kg.w (12周) 間斷小劑量補鐵法: 2mg/kg.w (12周),補鐵應該連續(xù)12周,補鐵 補鐵 【還清欠帳】 【鐵的儲備】,血紅蛋白低,,鐵儲備消耗光,,,鐵劑的比較,硫酸亞鐵

44、 蛋白琥珀酸鐵鐵離子 Fe+2 Fe+3補鐵效果 肯定、快速 肯定、快速、持久胃刺激 明顯、耐受性差 無,耐受性好兒童接受度 鐵味重難接受 味好易接受 價格 價

45、廉 稍高,蛋白琥珀酸鐵的特點,意大利進口;肯定療效,長期效果優(yōu)于其他鐵劑;良好的耐受性,尤其適用于孕婦及兒童;獨特的口味,患者依從性更高;,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 ——良好的耐受性,鐵劑治療效果觀察,服用鐵劑后12~24小時后,細胞內含鐵酶開始恢復, 臨床癥狀出現(xiàn)好轉,食欲增加、煩躁減輕36~48小時后骨髓出現(xiàn)紅細胞系統(tǒng)增生現(xiàn)象。48~72小時

46、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4~11天達高峰治療3~4周貧血糾正,心臟雜音消失,脾臟縮小 用藥1~3個月,儲存鐵達到正常值。,服用鐵劑的注意事項,1、服鐵劑最好在兩餐之間,利于吸收,對胃的刺激小。2、避免與牛奶、茶、咖啡同服,影響鐵的吸收。3、加服維生素C,可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使其容易 溶解,可使鐵的吸收增加3倍。4、定期檢查血象,觀察治療效果。如治療3周未見血紅 蛋白增加,應查其他原因。5、鐵劑治療須應用至Hb達到

47、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鐵缺乏的預防,孕期缺鐵的預防,重視孕期營養(yǎng)知識的教育。妊娠4個月后開始補鐵。孕期要進行鐵缺乏癥的監(jiān)測,及時糾正鐵缺 乏癥,保障母嬰健康。哺乳期婦女應予鐵劑補充。在鉤蟲流行地區(qū)應大規(guī)模地進行防治工作, 及時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孕期推薦補鐵,孕婦:(孕20周開始補充鉄劑) 30mg /日(最小量) 60~100mg/日(推薦量)非孕婦女:15mg/日,孕

48、期推薦補鐵,目的:預防孕婦貧血和胎兒、嬰兒貧血方法:孕20周開始補充鉄劑,直至36周。鐵劑:蛋白琥珀酸鐵: 每周2~3瓶,分2~3天服 (每周80~120mg),乳母補鐵,預防嬰兒貧血,目的:預防嬰兒和乳母產后貧血。方法:產后2個月開始補鐵,每周2次。,貧血的預防,飲食調整補充鐵劑防治寄生蟲感染,飲食調整,母親孕期和哺乳期: 檢測并治療貧血,多吃含鐵豐富的

49、食物 6個月以內:純母乳喂養(yǎng) 6個月以后:合理添加輔食,合理添加輔食:,開始添加輔食時首選鐵強化米粉嬰幼兒每周應該吃1-2次動物肝臟或動物血嬰幼兒每天都要吃肉類,,紅顏色肉 or 白顏色肉?,動物類食品 or 植物類食品?,牛奶 or 母乳?,蛋黃 or 鐵強化米粉?,嬰幼兒每周動物性食品的分配,1-2次動物肝臟或動物血1-2次魚蝦或雞鴨3-4次紅肉,豬肉

50、、羊肉、牛肉每天一個蛋,補充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 動物的肉和臟器、禽類、魚類(包括貝和魚罐頭)以及含血的食物。豆類、堅果和種子,鐵的吸收,促進蛋和植物性食物(如谷類、豆類、種子和蔬菜)中鐵的吸收: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西紅柿、綠菜花、番石榴、芒果、菠蘿、番木瓜、橙子、檸檬和其他柑橘類水果。 動物的肉或臟器、禽類、魚和其他海產品。,,缺鐵性貧血 預防,飲食調整及鐵劑補充孕婦:應加強營養(yǎng),攝入富鐵食物。元素鐵

51、60 mg/d 口服,(妊娠第3個月開始)葉酸(400 ?g/d)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母乳喂養(yǎng)元素鐵1-2 mg/kg.d (純母乳,2-4周齡直至1周歲)鐵強化配方乳,一般無需額外補鐵,,足月兒:母乳喂養(yǎng),元素鐵1 mg/kg.d (純母乳,2-4月齡始) 及時添加富鐵食品配方乳,添加富鐵食品幼兒:飲用配方乳食物的均衡和營養(yǎng),鼓勵進食蔬菜和水果糾正厭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缺鐵性貧血 預防

52、,,嬰兒缺鐵的預防,提倡母乳喂養(yǎng)。人工喂養(yǎng)兒應選用強化鐵配方奶粉。 加用強化鐵的飲食,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 于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鐵缺乏或IDA,早期徹底治療定期、小劑量補鐵。,嬰幼兒補鐵預防缺鐵,口服鐵劑預防:鐵1~2mg/kg.w, 每年連續(xù)補鐵9~12周。早產兒、地出生體重兒、雙胎:

53、——出生后2個月開始補鐵;足月兒:生后5個月開始補鐵。,嬰幼兒補鐵預防缺鐵,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液預防缺鐵: 3歲以下兒童:每周1瓶(可分2天喂服) 3歲以上兒童:每周2瓶(分2天)每年連續(xù)補鐵9~12周。,謝謝聆聽!,歡迎指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預防 診斷 治療與隨訪,,,,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導致體內鈣、磷代謝失常及骨樣組織鈣化不良為特征,重者造成骨骼畸形,稱為VitD缺乏性佝僂病

54、。冬春季多見,北方多于南方。,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D的來源,母體—胎兒的轉運食物中的維生素D皮膚的光照合成,母親 孕期應經常戶外活動,進食富含鈣、磷的食物。補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妊娠后期、冬春季)監(jiān)測血25-(OH)D濃度補充VitD,維持25-(OH)D水平達正常范圍。,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預防,,嬰幼兒戶外活動:日光照射,1~2 h/d

55、VitD補充:嬰兒(尤其是純母乳喂養(yǎng)兒)生后2周開始攝入VitD 400 IU/d(10 μg/d)。早產兒、雙胎兒 VitD 800~1000 IU/d, 3個月后改為400I U/d(10 μg/d)。監(jiān)測血生化指標,根據(jù)結果適當調整劑量。,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預防,,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高危因素儲存不足:孕婦和乳母維生素D不足、早產、雙胎或多胎。日光照射

56、不足:室外活動少、高層建筑物阻擋、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冬季、高緯度(黃河以北)地區(qū)。生長發(fā)育速度過快的嬰幼兒。疾?。悍磸秃粑栏腥?、慢性消化道疾患、肝腎疾病,,臨床表現(xiàn) 早期 多見于6個月內嬰兒。多汗、易激惹、夜驚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常無骨骼病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臨床表現(xiàn) 活動期 初期和激期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骨骼體征: 顱骨軟化、方顱、手(足)鐲、肋串珠、肋軟骨溝、雞

57、胸、O型腿、X形腿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方顱,枕禿,肋串珠,肋軟骨溝,雞胸,漏斗胸,O型腿,X形腿,臨床表現(xiàn) 恢復期 癥狀體征逐漸減輕或消失。后遺癥期 嚴重佝僂病治愈后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輔助檢查 血生化: 血鈣 血磷 血AKP 血25-(OH)D 骨X線片 長骨干骺端臨時鈣化帶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寬,呈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

58、骨盤加寬>2 mm。,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鑒別診斷非VitD缺乏性佝僂病 腎性骨營養(yǎng)障礙、腎小管性酸中毒、 低血磷抗VitD性佝僂病、范可尼綜合征 內分泌、骨代謝性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低、軟骨發(fā)育不全、黏多糖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治療VitD制劑選擇、劑量大小、療程長短、單次或多次、途徑(口服或肌注)應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而定 大劑量治療中應監(jiān)測血生化指標,避免

59、高鈣血癥、高鈣尿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治療及隨訪,,治療VitD,口服: 2000~4000 IU/日,連服1個月后改預防量; 或20萬-30萬IU 1次,1個月后改為預防量口服。肌注:(口服困難或腹瀉等影響吸收時) VitD20萬-30萬IU一次, 1個月后隨訪癥狀、體征、 實驗室檢查,若治療后指征改善,改口服預防量。,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治療及隨訪,,治療其他治療戶外活動 每

60、天活動1~2小時 鈣劑補充 乳類、鈣劑 加強營養(yǎng),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治療及隨訪,,鈣的日推薦供給量(mg/d),幾種鈣劑的鈣含量,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治療及隨訪,,,,,鈣劑 成分 規(guī)格 鈣含量(%) 含鈣元素量(mg) 金鈣 醋酸鈣 0.6g 25.7 150 納

61、諾卡 碳酸鈣 40.0 250/500 葡萄酸鈣 葡萄酸鈣 1g/10ml 9.0 90龍牡壯骨 天然鈣 52.2 40 蓋天力 牡蠣碳酸鈣 50 司特

62、立 枸櫞酸鈣 0.5g 21.08 105 葡鋅鈣 葡萄酸鈣 0.6g 9.0 54 巨能鈣 蘇糖酸鈣 2.5g 150 樂力鈣 氨基酸鈣 1g

63、 230,隨訪及結案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1個月后復查,顯效者(神經系統(tǒng)癥狀消失、體征減輕)再服3個月維持量,以鞏固療效,3個月后可酌情結案。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1個月后復查,若用藥后癥狀、體征消失,繼續(xù)觀察3個月無變化。即可結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治療及隨訪,,轉診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仍無好轉,應考慮有無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需轉兒科內分泌門診診治。,維生素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