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寄生線蟲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植物寄生線蟲,植物線蟲病害概況,種類:15-20%的植物病害經(jīng)濟損失:全球每年糧食和纖維作物-高達800億美元與其它病原物協(xié)同為害或作為傳播載體,或寄生植物不造成特異性癥狀,,,,,1743年Needham發(fā)現(xiàn)小麥粒線蟲(Anguina tritici) 1859’s發(fā)現(xiàn)甜菜根線蟲 1907年Cobb在美國農(nóng)業(yè)部建立了線蟲研究機構。 1916年章祖純在我國發(fā)現(xiàn)了小麥粒線蟲和粟線蟲。 1940年朱鳳美研制了小麥

2、粒線蟲蟲癭汰選機。 1990年全世界報道發(fā)現(xiàn)寄生線蟲207個屬,共 4832個種。,線蟲病發(fā)展史,根據(jù)l994年的初步估計,全世界每年因線蟲危害給糧食和纖維作物造成的損失大約為12%。歷史上甜菜胞囊線蟲(Heteroderaschachtii)、馬鈴薯金線蟲(Globodera rostocheinsis),溫暖地區(qū)的根結線蟲(Meloidogyne spp)等都引起嚴重的植物線蟲病害。東北和黃淮地區(qū)的大豆胞囊線蟲(Heterod

3、era glycines )、甘薯莖線蟲(Ditylenchus dipsaci)、粟線蟲和水稻干尖線蟲(均為Aphelenchoides besseyi )都一直造成生產(chǎn)上的嚴重損失;近年來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已傳人我國并在江蘇、安徽等省蔓延,引起一些松樹樹種的毀滅性危害。因此,植物的線蟲病害—直受到人門的重視。,,,第一節(jié) 植物寄生線蟲的形態(tài)與結構,線蟲大小的差異很大,寄生植物的一般

4、較小,長約0.3-1mm,也有長達4mm左右的,寬為0.015-0.035mm。線蟲細長,有的呈紡錘形,橫斷面呈圓形。有些線蟲的雌蟲成熟后膨大成檸檬形或梨形。線蟲的蟲體結構簡單,蟲體有體壁和體腔(充滿體液,運送營養(yǎng)和O2、器官潤滑) 消化系統(tǒng) 生殖系統(tǒng) 神經(jīng)系統(tǒng) 排泄系統(tǒng),,,口孔上有6個突出的唇片,口孔的后面是口腔。口腔下面是很細的食道,食道的中部可以膨大而形成一個食道球,食道的后端為食道腺,一般是3

5、個,食道以下是腸,連到尾部的直腸和肛門。植物寄生線蟲的口腔內(nèi)有一個針刺狀的器官稱作口針(spear或stylet)。,1、消化系統(tǒng)是從口孔連到肛門的直通管道。,口孔、口針、唇片、食道、中食道球、后食道球、食道腺、腸、直腸、肛門。,,,植物寄生線蟲的主要食道類型,墊刃型食道(Tylenchoid oesophagi ):整個食道可分為四部分,靠近口孔是細狹的前體部,往后是膨大的中食道球,之后是狹部,其后是膨大的食道腺。背食道腺開口位于口針

6、基球附近,而腹食道腺則開口于中食道球腔內(nèi); 滑刃型食道(Aphelenchoid oesophagi):整個食道構造與墊刃型食道相似,但其背、腹食道腺均開口于中食道球腔內(nèi); 毛線型食道:口針強大,食道分兩部分,食道管的前部較細而薄,漸向后加寬加厚,呈瓶狀。 線蟲的食道類型是線蟲分類鑒定的重要依據(jù)。,A, dorylaimidB, mononchidC, rhabditidD, tylenchidE, aphel

7、enchid,,,較不發(fā)達,中食道球后面色神經(jīng)環(huán)比較容易看到。神經(jīng)環(huán)是線蟲的中樞神經(jīng)節(jié),在神經(jīng)環(huán)上,向前有6股神經(jīng)纖維,通到口唇區(qū)的突起、剛毛和側器等,另外還有6股神經(jīng)纖維向后延伸到其它感覺器官,如腹部和尾部的側尾腺等。,2、線蟲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3、 線蟲的生殖系統(tǒng)非常發(fā)達,有的占據(jù)了體腔的很大部分。雌蟲有一個或二個卵巢,通過輸卵管連到子宮和陰門,子宮的一部分可以膨大而形成受精囊。雌蟲的陰門和肛門是分開的。雄蟲有一個或一對精巢。精巢連

8、接輸精管和蟲體末端的泄殖腔。泄殖腔內(nèi)有一對交合刺,有的還引帶和交合傘等附屬器官。雄蟲的生殖孔和肛門是同一個孔口,稱為泄殖孔 。4、排泄系統(tǒng) 線蟲的排泄的系統(tǒng)是單細胞的,在神經(jīng)環(huán)附近可以看到它的排泄管和排泄孔。,,,一、植物病原線蟲的生活史線蟲由卵孵化出幼蟲,幼蟲發(fā)育為成蟲,兩性交配后產(chǎn)卵,完成一個發(fā)育循環(huán),即線蟲的生活史。,第二節(jié) 植物病原線蟲的生活史和生態(tài),蟲體從卵中孵化到產(chǎn)卵的過程三種蟲態(tài):卵幼蟲:4個齡期成蟲生殖方

9、式: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濕度:喜水☆溫度:15-30℃之間均能發(fā)育,45-50℃ ,10min死亡☆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溫度、濕度 存活時間短 溫度、濕度 存活時間短☆土層范圍:耕作層(0-15cm)密度大☆活動范圍:有限,無方向性,二、 植物病原線蟲的生態(tài),,,田間傳播:灌溉水、土壤、工具、風;遠距離傳播:種

10、子、苗木、人為攜帶,,,,植物的根和地下莖、鱗莖和塊莖等最容易受侵染植物地上的莖、葉、芽、穗,第三節(jié) 植物病原線蟲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性:專性寄生寄生部位:寄生植物的各個部位90%寄生在植物根內(nèi)或土壤環(huán)境中10%寄生在植物的地上部,一、植物病原線蟲的寄生性,,,寄生方式:外寄生:蟲體在外,僅頭部刺入寄主組織取食內(nèi)寄生:定居型遷移型,,,寄主范圍:因種類而異小麥粒線蟲僅寄生小麥、黑麥,不寄生大麥根結線蟲通常寄主范圍

11、極廣,,,趨化性:植物寄生線蟲通過頭部的化感器,接受植物根分泌物的刺激,向根部游動的特性,,,二、植物病原線蟲的致病性線蟲的穿刺吸食和在組織內(nèi)造成的創(chuàng)傷,對植物有一定的影響,但線蟲對植物破壞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的分泌物。食道腺的分泌物,除去有助于口針穿刺細胞壁和消化細胞內(nèi)含物便于吸取外,大致還可能有以下這些影響:(1)刺激寄主細胞的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細胞或合胞體(syncytium)(2)刺激細胞分裂形成瘤腫和根部的過度分

12、枝等畸形;(3)抑制根莖頂端分生組織細胞的分裂;(4)溶解中膠層使細胞離析;(5)溶解細胞壁和破壞細胞。,,,三、致病作用及所致病害特點,1、線蟲單獨為害:癥狀植株頂芽、花芽的壞死葉片卷曲葉癭、種癭根生長停止或卷曲腫瘤、發(fā)根組織壞死、腐爛植株矮小、色澤失常、萎蔫、早衰,甚至整株死亡,土壤中存在大量腐生性的線蟲,常常在植物根部以及植物地下部或地上部壞死和腐爛組織內(nèi)外看到的線蟲,不一定是致病性的線蟲,要注意區(qū)分寄生

13、性和腐生性線蟲。腐生性線蟲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內(nèi)沒有口針,食道多為雙胃型或小桿型,尾部細長如絲狀,在水中非?;钴S。寄生性線蟲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內(nèi)有口針,食道多為滑刃型或墊刃型,尾部較鈍,在水中不活躍。,如何區(qū)分寄生性和腐生性線蟲,,,線蟲除去本身引起病害外,與其它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也有一定的關系。土壤中存在著許多其它病原物,根部受到線蟲侵染后,容易遭受其它病原物和真菌的侵染,從而加重病害的發(fā)生。例如,棉花根部受到線蟲侵染后,更容易

14、發(fā)生枯萎病,常形成并發(fā)癥。因此,消滅土壤中的線蟲,有時可以減輕棉花枯萎病的危害。有些寄生性的線蟲,可以傳染植物病原細菌,或者引起并發(fā)癥。更為重要的是有些土壤中的寄生性線蟲是傳染許多植物病毒的介體。傳播病毒和為其它病原物造成侵染的傷口,從而引起其它病害嚴重發(fā)生的重要性,常常超過這些線蟲本身對植物所造成的損害。,,,線蟲與其它病原物的侵染的關系,,,植物病原細菌或病毒的傳播載體小麥蜜穗病 (Clavibacter tritici) 的發(fā)

15、生依賴于小麥粒線蟲的存在美洲劍線蟲 (Xiphinema americanum) 可傳播煙草環(huán)斑病毒,,,第四節(jié) 植物寄生線蟲的主要屬,1951年Hyman估計全世界有50多萬種線蟲。 1950年Chitwood夫婦提出將線蟲單獨建立一個線蟲門,再根據(jù)側尾腺口的有無分為側尾腺口綱和無側尾腺口綱 。 植物線蟲主要分布在墊刃目和矛線目內(nèi),分屬兩個綱。線蟲屬于動物界的線蟲門側尾腺口綱:墊刃目無側尾腺口綱:矛線目,粒線蟲屬

16、(Anguina) 莖線蟲屬 (Ditylenchus)側尾腺口綱 矮化線蟲屬(Tylenchonrhynchus) 短體線蟲屬(Prarylenc

17、hus) 墊刃總科 穿孔線蟲屬(Radopholus) 潛根線蟲屬(Hirschmaniella) 盾線蟲屬 (Scutellonema)

18、 螺旋線蟲屬(Helicotylenchus) 墊刃目 擬莖總科 擬莖線蟲屬(Neotylenchus) 異皮線蟲屬(Heterodera)

19、 根結線蟲屬(Meloidogyne) 異皮總科 珍珠線蟲屬(Nacobbus) 腎型線蟲屬(Rotylenchulus)

20、 半穿刺線蟲屬(Tylenchulus) 滑刃總科 滑刃線蟲屬(Aphelenchoides) 傘滑刃線蟲屬 (Bursaphelenchus),無側尾腺口綱

21、 長針線蟲屬(Longidorus) 矛線目 矛線總科 劍線蟲屬(Xiphinema) 三毛目 毛刺總科 毛刺線蟲屬 (Trichodorus) 擬毛刺線蟲屬 (Paratrichodorum),,,,,,,植物病

22、原線蟲的主要類型,,,雌雄異形定居型內(nèi)寄生產(chǎn)卵于成蟲尾部的膠質(zhì)卵囊內(nèi),一、根結線蟲屬 Meloidogyne,,,根結線蟲病,番茄根結線蟲病,黃瓜根結線蟲病,二、 莖線蟲屬 (Ditylenchus),甘薯莖線蟲病4齡幼蟲在病組織內(nèi)或土壤中越冬侵染苗、蔓、薯塊多次再侵染,,,,,侵染禾本科植物地上部,在莖、葉、子房形成蟲癭。 成蟲線性,雌蟲彎曲,個體較大。 蟲癭為初侵染來源,芽鞘侵入,先

23、在芽鞘與幼莖間外寄生,引起畸形,偶爾進入葉片形成蟲癭。幼穗分化后進入子房形成蟲癭,雌雄交配產(chǎn)卵,孵化為一齡幼蟲,以后蛻化為二齡幼蟲。每個蟲癭的二齡幼蟲可達3000-10000條,在蟲癭內(nèi)存活可長達20年。小麥粒線蟲每年發(fā)生一代。 粒線蟲可以傳播小麥蜜穗?。毦『Γ?三、粒線蟲屬(Anguina),,,主要危害葉片和幼芽,又稱葉芽線蟲。 稻干尖線蟲(A. besseyi),雌雄蟲細長,雄蟲無交合傘。

24、 干尖線蟲可寄生粟、稗草和某些真菌。 幼蟲和成蟲在稻種上越冬,首先侵染幼苗,在葉鞘內(nèi)取食,葉片受害形成干尖。幼穗形成時,侵入穎殼,并在穎殼內(nèi)越冬。一年繁殖1-2代。可隨水和調(diào)種傳播。,四、滑刃線蟲屬(Aplelenchoides),,,胞囊線蟲或根線蟲??梢鸫蠖?、甜菜、燕麥胞囊線蟲病。 雄蟲細長、尾短、無交合傘。成熟雌蟲梨形。 2齡幼蟲從大豆幼根的表皮直接侵入,可刺激皮層

25、細胞增大。 雌雄蟲內(nèi)寄生,雌蟲變粗露出根外,雄蟲成熟脫離寄主,進行交配。少數(shù)雌蟲將卵產(chǎn)在膠質(zhì)卵囊中,多數(shù)是留在雌蟲體內(nèi),2齡幼蟲在體內(nèi)進入休眠狀態(tài)。其孵化與根系分泌物有關。 一個生長季可發(fā)生3-4代。,五、異皮線蟲屬(Heterodera),大豆胞囊線蟲病根部胞囊放大,,六、短體線蟲屬 (Pratylenchus),又稱作根腐線蟲屬遷移型內(nèi)寄生寄主范圍廣,,,卵可產(chǎn)于根內(nèi)或土壤中成蟲及各齡幼蟲

26、皆可侵染多次再侵染與其他病原物復合侵染寄主范圍廣,,,至少有5個屬是根外寄生線蟲,可以傳播病毒病。 無側尾腺口,矛型食道。 劍線蟲屬(Xiphinema)體長 1.5 mm 長針線蟲屬(Longidorus)體長 4 mm 毛刺線蟲屬 (Trichodorus)體長 0.5-0.7 mm 整個生活史均在土壤中完成,以卵和4齡幼蟲在土中越冬。

27、 外寄生,取食時才到根部穿刺吸吮。 可傳播的病毒病包括:葡萄扇葉病毒,煙草環(huán)斑病毒,番茄環(huán)斑病毒,番茄黑環(huán)病毒等。 取食一天,傳毒2-4個月。,七、矛線目的幾個線蟲屬,第五節(jié) 植物線蟲病害的診斷,,一、植物病原線蟲的一般診斷要點二、線蟲常用的分離方法三、重要植物病原線蟲屬的形態(tài)鑒定特征,一、植物病原線蟲的一般診斷要點,田間分布及癥狀觀察 線蟲的分離及鑒定 接種試驗,二、線蟲常用的分離方法,

28、1、貝曼漏斗法2、淺盤法3、過篩法4、漂浮器分離法5、直接解剖分離法,第五節(jié) 植物病原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Protozoan)是單細胞動物。 1909年Lafont報道了植生滴蟲。 1976年Parthasarathy等報道咖啡心腐病由植生滴蟲引起,可經(jīng)嫁接傳播。 植生滴蟲屬(Phytomonas)具鞭毛1-4根,形狀可變,有一個細胞核,具有胞口、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