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要點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要點第1課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2、鴉片對中國的危害包括:(1)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2)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3)腐蝕統(tǒng)治機構;(4)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嚴重削弱軍隊的戰(zhàn)斗力。3、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收繳的全部鴉片,在虎
2、門海灘當眾銷毀。4、虎門銷煙的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5、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1840年6月——1842年。鴉片戰(zhàn)爭中愛國官員: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鴉片戰(zhàn)爭的結果:1842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6、《南京條約》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償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
3、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赌暇l約》內容中最能體現(xiàn)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本質意圖的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7、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8、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
4、間: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參加者:以英法聯(lián)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9、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1)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2)沙俄趁火打劫,強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10、中俄《璦琿條約》內容:規(guī)定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11、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fā)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太平軍占領南京后改為天
5、京,作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太平軍將領李秀成抗擊洋槍隊,在慈溪之戰(zhàn)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第3課收復新疆收復新疆12、新疆危機:(1)阿古柏侵占新疆,自立為汗;英俄支持阿古柏偽政權,企圖分裂新疆。13、“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主張“海防”與“塞防”并重,力主收復新疆。14、左宗棠收復新疆:(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2)左
6、宗棠采取的戰(zhàn)略方針:“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保?)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qū)。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也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15、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歷史意義: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衛(wèi)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16、根據(jù)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第4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17、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原因:日本為實現(xiàn)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甲午
7、中日戰(zhàn)爭的時間: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18、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主要戰(zhàn)役:(1)黃海海戰(zhàn):此戰(zhàn)后,日本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2)旅順戰(zhàn)役:旅順淪陷,日本對旅順的和平居民進行野蠻大屠殺。(3)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9、《馬關條約》內容: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
8、辟通商口岸。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恶R關條約》和《南京條約》、《辛丑條6人被殺。33、戊戌變法的作用: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戊戌變法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戊戌變法的意義: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有利于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有利于傳播資產階級思想.第8課辛亥革命辛亥革命34、1894年,孫中山聯(lián)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
9、東京成立。孫中山為總理。機關刊物為《民報》。革命綱領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中國同盟會是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5、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fā)動起義,史稱“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fā)。武昌起義的影響:僅一個月左右,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tǒng)治名存實亡。36、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37、辛亥
10、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辛亥革命的性質:一次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第9課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38、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袁世凱定“孔教”為國教,新舊思潮發(fā)生激烈沖突。39、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
11、志。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民主、科學。40、新文化運動的內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2)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宣傳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41、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2、: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也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后來。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42、在中國近代化探索中有四次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其思想主張:師夷長技——維新變法——三民主義——民主科學。43、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征:中國近代化探索
13、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過程。歷經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是由學習西方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學習西方的思想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第10課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3、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的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的正義要求遭到拒絕。主力軍:學生、工人。五四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
14、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意義: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精神: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愛國精神。五四愛國運動的性質: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最能體現(xiàn)五四愛國運動性質的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24、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演講,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