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放射治療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述,部位 顱內 椎管內分類 原發(fā) 繼發(fā)來源:腦、腦膜、神經、垂體、血管、胚胎殘余組織。特點 成人 兒童,概述,1.原發(fā)腫瘤和繼發(fā)腫瘤2.顱內和椎管內3.良性和惡性,少年兒童和成人的發(fā)病特點,少年兒童發(fā)病率:3/10萬高峰:3-9歲部位:后顱窩、中線常見:低度惡性星型細胞瘤、髓母細胞瘤 顱咽管瘤、室管膜瘤,成人原發(fā):7.8%-12.5%轉移:2.1-11.1/10萬10/10萬平均年發(fā)病率部位:大腦常

2、見:星形,膠母,轉移,腦膜,垂體,聽神經瘤。,中樞神經系統(tǒng)構成,腦和脊髓腦 大腦: 額 頂 枕 顳葉 間腦 腦干: 中腦 橋腦 延髓小腦: 引部 半球,小腦幕上區(qū):胼胝體 大腦 鞍區(qū) 松果體區(qū)小腦幕下區(qū):中腦 橋腦 延髓 小腦小腦幕切跡-疝枕骨大孔-疝,中樞神經系統(tǒng)構成,脊髓:31節(jié) 頸髓 8 胸髓12 腰髓5 骶髓5尾髓 1脊髓節(jié)段與椎骨序數關系:頸,胸上段+1 ;胸中段+2;

3、胸下段+3;腰髓位于10-12胸椎水平;骶髓位于12胸椎-1腰椎水平,WHO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分類:一.神經上皮性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少枝膠質細胞瘤 3.室管膜瘤 4.混合性膠質瘤 5.脈絡叢腫瘤 6.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7.神經元和混合神經元-膠質細胞腫瘤 8.松果體腫瘤 9.胚胎性腫瘤(PNET-原始神經上皮性腫瘤),WHO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分類,二.

4、顱神經和脊神經的腫瘤三.腦膜的腫瘤四.淋巴造血細胞的腫瘤五.生殖細胞腫瘤六.囊腫和類腫瘤病變七.腺垂體腫瘤八.腫瘤的局部侵入(如鼻咽癌侵入顱內)九.轉移癌,病理特點,浸潤性生長腫瘤:浸潤 擴展 脫落 播散 (經腦脊液播散:髓母 星形 原始神經上皮 腦轉移瘤 經血道轉移:肉瘤 生殖細胞瘤及上述腫瘤)非浸潤生長腫瘤:局限 擠壓 (聽神經瘤-面神經 垂體-視神經 顱咽管瘤 腦膜瘤 血管瘤),臨床表現,顱內壓增高

5、癥狀與體征:頭痛 嘔吐視力障礙 ;視乳頭水腫 眼底出血 失明神經系統(tǒng)定位癥狀和體征:額葉-人格改變 反應遲鈍 皮層-癲癇 運動區(qū)-癱瘓 Broca-運動性失語 顳上回-感覺性失語 中腦導水管-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 鞍區(qū)-視力視野受損 內分泌紊亂 頂葉-感覺障礙,診斷,核磁共振(MRI)CT腦脊液(CSF)核磁共振波譜成象(MRSI)PETPETCT,腦腫瘤影像學特征,增強效應水腫 :1生長速度 2部位

6、 3血管病理改變 放療后:1劑量 2 體積 壞死:1 惡性程度 2放療性壞死,CT和MRI比較,明確部位鈣化出血鑒別腫瘤與腦 血管意外,密度或信號數目囊性變,治療原則,病人情況評估 1 病史 體檢 2多學科會診 神經放射診斷 神經外科 神經放射治療 神經病理 3 患者年齡 KPS評分 病理,外科治療原則,手術:1 獲病理

7、診斷 2 減輕占位效應 3 減少腫瘤細胞良性腫瘤:完全切除;部分切除+放療可提高療效惡性腫瘤:完全切除不可能,術后放療有必要新技術:立體定向活檢 術中超聲 超聲抽吸法 顯微外科 外科導航,激素治療原則,適應癥:1顱壓高 2肢體感覺運動障礙 3CT/MRI 水腫明顯 4腫瘤位于/鄰近腦干,顱神經,功能區(qū),小腦并有相應癥狀 5有腦疝形成傾向副作用:血糖,血壓,眼壓增高,潰瘍

8、 興奮,關節(jié)神經痛,免疫抑制,口腔念珠菌感染,激素治療原則,有水腫癥狀者,放療前開始應用避免激素危向,減量早,緩慢,計劃糖尿病、高血壓、胃潰瘍、青光眼慎用,監(jiān)測用,放射治療原則,“安全有效” 1靶區(qū)劑量適宜 2周圍正常腦組織受量低 3未侵及的重要結構免受或在耐受量內,現代放射治療常規(guī)特點,高能射線固定裝置 立體定向適形照射或IMRT多葉光柵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常規(guī)劑量分割1.8-2Gy/次,現代放射治療常規(guī)特點,有效安全

9、最大限度縮小高劑量體積認可較大但低劑量體積避免平行對穿照射保護健側結構,現代放射治療新技術,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IMRT)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全腦放療適應癥,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多發(fā)腦轉移瘤大腦膠質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多灶性惡性膠質瘤軟腦膜惡性播散癌(全中樞照射),全腦全脊髓放療適應癥,髓母細胞瘤(全作)生殖細胞瘤室管膜瘤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脈絡

10、叢乳頭狀瘤,放射治療急性毒性反應,病情惡化 腦水腫 腫瘤進展 感染 糖尿病惡心、嘔吐放射性皮炎、脫發(fā)放射性中耳炎疲勞、乏力,放射治療亞急性毒性反應,放療后6-12周嗜睡、神經系統(tǒng)癥狀惡化腫瘤進展(PET SPECT MRI) 必要時激素治療4-8周后重復影像檢查,放射治療晚期毒性反應,局部損傷、壞死、視神經炎、垂體功能低下神經精神病、認知功能障礙(損傷程度照射體積 分割方式 劑量 年齡)腦白質病 (放化療同時進行

11、、老年患者),星形細胞腫瘤,星形細胞瘤(低度惡性)惡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臨床稱后兩種為惡性膠質瘤,占原發(fā)腦瘤35-45%,膠母占惡性膠質瘤的85%(國外),惡性膠質瘤,臨床表現 腫塊效應 局部功能障礙 癲癇診斷 CT/MRI:占位、水腫、壞死、出血、囊變、邊界不規(guī)則、,惡性膠質瘤,治療 1 手術:提供病理診斷、盡可能切除緩 解顱壓、切除體積與生存

12、時間成正比 2 立體定向活檢術:難以手術 部位深在 明確復發(fā)/壞死 影像疑為進展 3 放射治療 術后放療 單純放療 挽救 放 療,惡性膠質瘤,標準放療靶區(qū)設定及劑量: 術前MRI增強病灶邊緣外放2.5cm-3cm,DT50Gy,縮小外放1cm,加量至60GY,常規(guī)分割。射野設計: 6-8MV X線照射 一側+頂野; 兩野+楔形板技術;三野用于中線部位病變;,惡性

13、膠質瘤,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比常規(guī)外放療能使30%正常腦組織免受或少受照射。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保護正常組織更具優(yōu)勢。適合縮野后推量照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X刀或伽瑪刀):殘存、復發(fā)病灶治療,低度惡性星形細胞瘤,多為2級、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分為1級4亞型:纖維型、原漿型——“標準型” 50%轉為惡性星型細胞瘤 肥胖細胞型通常轉變?yōu)閻盒孕切图毎?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很少惡變,見于10-20歲病理形態(tài)相似,生物行為和預

14、后相差大,低度惡性星形細胞瘤,臨床表現:癲癇— 較好生存期 漸近性顱壓高癥、定位體征 功能喪失—預后差 診斷:CT / MRI + 臨床癥狀,低度惡性星形細胞瘤,治療:未完全切除者術后放療有利 1 完全切除、近全切除的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或 I 級星形細胞瘤不作術后放療 2 次全切除術后/活檢術后-立即放療或密切觀察,進展-放療 3成人全切后多數主張放療 4兒童毛細胞

15、型星形細胞瘤完全切除不放 療,低度惡性星形細胞瘤,放療: 靶區(qū)設定:腫瘤外放2cm正常腦組織 三維適形計劃,減輕晚期放射性腦損傷 劑量:54-59.4Gy,1.8-2Gy/日,5次/周 預后:手術+放療 5年 50-79%,10年 30-67%; 年輕、狀況良好、完全切除/切除越完全、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生長不活躍者預后好,少枝膠質瘤,病理:低度惡性和間變性二級分類 多數混有星形細胞瘤或室管膜成分

16、 其復發(fā)常因含有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間變性多性膠質瘤臨床表現:長期慢性病史7-8年;70-90%以癲癇為最常見癥狀診斷:鈣化為特征,CT優(yōu)于MRI,少枝膠質瘤,治療 1 手術 首選 2 放療:病灶大、未完全切除、癥狀未緩解—術后放療;惡性/混合性惡性少枝膠質瘤—常規(guī)術后放療;完全切除的低度惡性少枝膠質瘤—不必放療,觀察。,少枝膠質瘤,放療計劃 低度惡性:腫瘤邊緣外放2-2.5cm=PTV 54Gy

17、/30f/5w, 1.8-2Gy/f. 惡性/混合惡性:腫瘤邊緣外2.5-3cm=PTV 59.4-60Gy/30f/6w, 1.8~2Gy/f.,少枝膠質瘤,預后:根據St.Anne-Mato system,腦干腫瘤,病理特點:局限型、 外生型—毛細胞性 頸髓型 — 星形細胞瘤 、神經節(jié)細胞性 神經膠質瘤 彌漫浸潤型—惡性度高,病程短治療:局限型、囊腫形、 外生型、

18、頸髓型首選手術;部分局限型、彌漫浸潤型難以手術,腦干腫瘤,放療:外放、SRS、組織間植人放射源 術后放療:惡性、惡性傾向、未切凈 術后復發(fā)(外生形)不能二次手術的可提供放療 彌漫型 活檢必要 放療為主 靶區(qū)設定:外放1cm,Dt50Gy預后 彌漫型療后70%改善 ,少于10%的患者生存超過2年,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概況 近20年由原不到2%(顱內腫瘤)增加3~10倍。 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19、 好發(fā)部位:幕上、腦室旁、小腦、腦干 多發(fā)病灶25~50%,在愛滋病人60~80% CSF(+)在普通患者2/3,在愛滋病人幾乎100%,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B細胞來源為主 主要高度惡性大細胞和小無裂細胞 大細胞免疫母淋巴瘤最為常見的亞型診斷:MRI為主要方法,能手術或立體定向取得活檢,明確病理診斷最理想,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治療 外科:明確診斷 激素

20、:高度疑為惡性淋巴瘤未取活檢前不用。使用后90%明顯改善。CT/MRI顯示腫瘤消失 放療:全腦DT40-45GY,縮野加量10~20GY,SRS加量更后好。,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眼部受侵:DT不超過50GY全脊髓照射:MRI(+)或CSF(+)者應行全中樞軸照射化療 先化療后放療 能延長生存 MTX、VCR、PCB、 BCNU、CCNU、Ara—C,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淋巴瘤,預后差:年齡大于60,KSP小

21、于60 脊髓受侵多發(fā)病灶,室管膜瘤,發(fā)病率 占兒童腦瘤6-10%, 占椎管內腫瘤30-50% 5年生存率 60-70% 椎管內乳頭狀室管膜瘤5年生存率 90-100%病理 1/3幕上 2/3幕下 依次4腦室 側~ 3~導水管 椎管內腰骶部多見 頸部次之 80% 良性—室管膜瘤 20% 惡性—間變性室管膜瘤 、室管膜母細胞瘤 CFS播散率10%,室管膜瘤,診斷 局部定位體征 顱高壓征 影像學腦積水中樞神經系統(tǒng)

22、分期檢查 1.術前全脊髓\腦增強MRI 3 倍常規(guī)造影劑劑量 2.CSF細胞學檢查 3.術后MRI 4.病理 (手術或立體定向活檢),室管膜瘤,治療 手術 首選 完全切除可能性 幕上80% 后顱窩20-40% 椎管內60% 全切前提確保腦干和重要結構功能不受影響 切除程度為影響預后的最重要因素 放療 良性/全切—可不必放療 間變性/不全切除—術后

23、放療局部野TD50-60Gy,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細胞瘤或中樞軸轉移者—全腦全脊髓放療 DT36Gy 脊髓可見病變推量4-9Gy 顱內原發(fā)部位或殘存病變推量至50-60Gy全腦全脊髓放療僅適用于后顱窩病變和惡性室管膜瘤這類具有脊髓播散高危傾向者 MRI/CSF陰性不作全中樞軸放療,室管膜瘤,化療 無明顯療效 不主張預后因素 切除是否完整 惡性程度高低 腦脊液播散有無,垂體瘤概述,占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10-15%

24、 隨機尸解 無癥狀垂體瘤高達20%1/3無分泌功能病理與臨床惡性表現不一致90%為良性 垂體瘤有良性、侵襲性、惡性之分,垂體瘤臨床表現,分泌功能活躍 70%泌乳素瘤 PRL高于200微克/升 占垂體瘤40% 女:月經失調 閉經 溢乳 男:性欲、性功能減退 毛發(fā)少 乳房發(fā)育 體積大 占位表現 頭痛 視野受損 視力下降,垂體瘤臨床表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瘤 ACTH增高 (正常20-30

25、微克)占垂體瘤10% 庫欣氏綜合征: 脂肪多 繼發(fā)性高血壓 電解質紊亂 性功能障礙 局部壓迫相關癥狀,垂體瘤臨床表現,生長激素腺瘤 生長激素(GH > 20微克) 占垂體瘤10% 腫瘤占位相關癥狀 青春期—巨人癥 ; 成人后---肢端肥大征 糖代謝不正常 GH越高 腫瘤越大 侵襲性越強,垂體瘤臨床表現,甲狀腺激素腺瘤 TSH T3 T4增高 占垂體瘤1

26、% 腫瘤占位相關癥狀 甲亢表現:甲狀腺腫大 基礎代謝增高 心率快 突眼 性功能減退 閉經 不孕,垂體瘤臨床表現,分泌功能不活躍垂體瘤 占30% 腫瘤占位癥狀體征 隨腫瘤增大 可出現: 垂體功能不全 頭痛 視野缺損 海綿竇顱內神經受損 蝶鞍骨質破壞,垂體瘤診斷,臨床癥狀、體征相關激素水平異常 MRI增強掃描CT普通X光片(側位),垂體瘤治療,目的 在不導致垂體功能

27、不足 不損傷周圍正常結構的前提下: 1 去除和破壞腫瘤 2 控制分泌功能 3 恢復失去的功能,內分泌功能活躍的垂體瘤治療,1 顯微外科手術切除 2 術后常規(guī)放療:a.分泌功能活躍 b.不完全切除 c.復發(fā)再次手術 1.8Gy/次,DT45-50Gy 常規(guī)分割 3 單純放療 不能耐受或拒絕手術,內分泌功能不活躍的垂體瘤治療,1 手術首選2 術后放療 DT 45-50GY/25-28次

28、/5-6周 1.8-2 GY/次,垂體瘤治療結果,功能性垂體瘤:局部控制率80-90% 激素水平控制在數月至數年后顯效非功能性垂體瘤:局部控制率80-90% 50%垂體功能不足,垂體瘤放療技術,常規(guī)放療:一前二側野 5x5, 三維適形IMRT,垂體瘤立體定向放射外科,適應證: 1.垂體微腺瘤 病變邊緣距視通路至少5 m m 2.拒絕或禁忌手術 3.蝶竇內殘存,復發(fā),垂體瘤立體定向放射外科,

29、禁忌證: 1.CT/MRI顯示不清,囊性變,瘤內出血 2.侵潤性大腺瘤周圍骨質破壞 3.腫瘤壓迫視交叉視力視野損傷 4.海綿竇受侵 5.下視丘功能障礙,垂體瘤藥物治療,溴隱停 外放療+溴隱停 不能手術拒絕手術的泌乳素瘤,垂體瘤預后,生長激素瘤手術+放療/單純放療 10年無瘤生存率69 %-76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瘤手術+放療/單純放療 10年無瘤生存率 59%非功能垂體瘤手術+放療/單純放療 病

30、變穩(wěn)定生存率 10年89 –91 % 10年無瘤生存率 80-90 %,腦膜瘤,概況 1占顱內腫瘤20 % ,良性90 %,惡性10 % 2發(fā)病高峰70歲,惡性30 歲 3 公認與神經纖維瘤病2型和乳腺癌相關,腦膜瘤臨床表現,同總論視力,視野受損脊膜瘤: 成人:2/3 頭疼 感覺/腸道/膀胱功能 障礙 兒童:超過半數肢體末端痛,背痛,大小 便失禁,腦膜瘤診斷,CTMRI病理

31、放療前次常規(guī)作視力,視野,聽力測定,腦脊膜瘤治療原則,手術:凸面,脊膜瘤首選手術術后放療:惡性(復發(fā)率70% ),間變, 次全切放療技術:常規(guī)/適形/調強,腦脊膜瘤放療靶區(qū)設定劑量分割,良性:PTV = GTV +1 C M 180cGy/次,5次/周,總量5400cGy,惡性: PTV = GTV +2-3 C M 180cGy/次,5次/周,總量5940cGy/33次,腦膜瘤單純放療適應證,不宜手術病者:達控

32、制腫瘤生長,長期生存的療效術后復發(fā)未接受放療者,腦膜瘤放射外科適應證,手術難度大,傷殘率高的顱底腦膜瘤直徑小于3 公分不能耐受手術惡性腦膜瘤病變殘存和復發(fā)的挽救治療,腦膜瘤放射外科禁忌證,直徑小于3 公分位于上矢狀竇旁/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上因腫瘤導致的視力,視野受損與腦干,顱神經,重要結構關系密切,腦膜瘤預后(美國),全切術后 5 年 85 % 10 年 75 % 15 年 70 %次全切術后 無復發(fā)生存 5

33、年 60 % 10 年 45 % 15 年 10 %次全切術后+ 術后放療 5年 良性 89 %;惡性 49 %,顱咽管瘤,概況 占兒童腦瘤5 % 常見 先天 良性 顱壓高 危害大,顱咽管瘤臨床表現,鞍內型 內分泌障礙癥狀鞍上型 壓迫視交叉 室間孔阻塞 壓迫下視丘,顱咽管瘤診斷,C T / M RI結合臨床表現,年齡,影像學特征,顱咽管瘤治療,手術 首選 全切難度大術后放療

34、不全切除+放療的控制率不低于全切除術的腫瘤控制術單純放療 禁忌/拒絕手術或小的腫瘤適形放療 1.8 Gy /次,總劑量 54 Gy,顱咽管瘤治療,腔內核素治療 立體定向穿刺抽液 囊壁完整 注入核素立體定向放射外科 實性,小于3公分,位置安全,脊索瘤,概況 少見的先天腫瘤 占顱底腫瘤的30-40 % 良性與低度惡性脊索肉瘤各占50 %,脊索瘤臨床表現與診斷,所在部位不同 表現癥狀各異M RI優(yōu)于CT病理

35、 手術 鼻咽活檢,脊索瘤治療,手術 難度大 須神經外科與頭頸外科合作術后放療 很有必要放療技術 適形,調強為主 常規(guī)分割 66-78 Gy 垂體受量低于50 Gy, 視交叉控制在60 Gy以下,脊索瘤預后,Liehsch 等報道 334例 中位隨診 5 年 低度惡性 5年 97 %,10 年 64 % 脊索瘤 92 % 42 %幾乎無遠轉移女性控制高于男性,生殖細胞

36、瘤概況,原發(fā)顱內、發(fā)病率小于1%(原發(fā)中樞~)青少年 男性部位 最常見 松果體區(qū) 鞍區(qū)病理 生殖細胞瘤(占90~95%):精原細胞瘤 無性細胞瘤 非典型畸胎瘤 非生殖細胞瘤:惡性畸胎瘤 胚胎瘤 絨癌 內胚竇癌 良性畸胎瘤,生殖細胞瘤臨床特點,阻塞性腦積水 顱高壓 視通路受損內分泌障

37、礙 性早熟 垂體功能障礙 尿崩癥腫瘤標記物 生殖細胞癌HCG + 絨癌HCG+++ 內胚竇癌a-FP +++ 惡性畸胎瘤a-FP +/- 胚胎瘤a-FP +、 HCG+++多發(fā)灶小于10% 系統(tǒng)內播散7~13% 系統(tǒng)外轉移少見,生殖細胞瘤診斷,CT/MRI、臨床表現、發(fā)病年齡診斷性放療:局部野 20GY/10F/2W 明顯縮小 診斷成立

38、不明顯—考慮良性畸胎瘤 立體定向活檢確診腫瘤標記物陽性或CSF(+)不必活檢,生殖細胞瘤治療,手術 部分、完全、分流、活檢放療 常規(guī) (良性畸胎瘤除外)為主選擇作全中樞系統(tǒng)照射:CSF(+)或脊髓MRI(+);腦多發(fā)病灶;腦室內播散 有以上之一放療方案有爭論,生殖細胞瘤放療,主張一:放療劑量不宜高 輔以化療無播散生殖細胞瘤: 完全切除:局部野 腫瘤外放1.5~2CM 總量 D

39、T 30.6GY 常規(guī)分割 1.8GY/F 部分切除:局部野同上 DT54GY,生殖細胞瘤放療,CSF播散生殖細胞瘤: 原發(fā)灶完全切除 全中樞30GY +局部10.8GY; 原發(fā)灶部分切除 全中樞30GY +局部23.4GY;,生殖細胞瘤放療,無播散非生殖細胞瘤: 完全切除:總量 55.4GY 1.8GY/F 常規(guī)分割

40、 局部布野同上 部分切除:總量 59.4GY 1.8GY/F,生殖細胞瘤放療,CSF播散非生殖細胞瘤: 原發(fā)灶完全切除 全中樞30GY +局部10.8GY; 原發(fā)灶部分切除 全中樞36GY +局部23.4GY;,生殖細胞瘤放療,主張二 放療+MTX化療生殖細胞瘤 無播散 全腦室30GY+局部10.8GY 有播散 全中樞30~36GY+

41、局部20GY非生殖細胞瘤 有播散 全中樞36GY+局部18~24GY 盡可能切除;輔以化療,生殖細胞瘤化療,生殖細胞瘤: 適當降低放療劑量+化療絨癌、惡性畸胎瘤、內胚竇癌:單純放療差 放療+化療 明顯提高療效順鉑優(yōu)于卡鉑順鉑+鬼臼乙叉苷+博萊霉素,Thanks!,髓母細胞瘤,概況 15~20%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發(fā)生在兒童年齡組 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實體瘤 發(fā)病中位

42、年齡5~7歲 20%在2歲以下 85%在15歲以下 是原始神經上皮腫瘤(PNET) 高度惡性 在中樞系統(tǒng)內播散轉移 30%在診斷時已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轉移的證據 少有中樞外轉移,髓母細胞瘤,分期 一般采用Chang-Harisiadis分期(從略) 按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系統(tǒng)分高危低危兩組 低危組:原位無擴散 肉眼全切 年齡大于3歲

43、高危組:超出原發(fā)部位擴散 未肉眼全切 年齡小于3歲 *原發(fā)病變部位:小腦蚓部中線上,髓母細胞瘤,診斷 臨床表現+好發(fā)年齡 增強CT或增強MRI 常規(guī)脊髓增強MRI+CSF細胞學檢查—正確分期檢查,髓母細胞瘤,治療:標準治療-手術+術后放療 1.手術: 首選 解除占位 明確病理診斷 2.放療:一致主張作全中樞軸放療 低危組: 1. 全腦全脊髓DT36Gy 后顱窩DT54G

44、y 1.8Gy/f 常規(guī)分割 2.全腦全脊髓DTGy23.4Gy 1.8Gy/f 常規(guī)分割輔以化療(cisplatin vincristine CCNU cytoxan ),髓母細胞瘤,高危組 全腦全脊髓Dt36Gy 1.8Gy/f 常規(guī)分割 后顱窩加量至54Gy 后輔以化療(cisplatin vincristine CCNU cytoxan ) 有殘存適當推量 SR

45、S*2~3兒童全中樞照射劑量難以推至30Gy,髓母細胞瘤,化療 北美洲兒童腫瘤研究組CCG隨機分組顯示 殘存灶大于1.5CM 、伴或不伴遠處轉移: 手術+放療+化療 5年生存率59% 手術+放療 5年生存率50% 歐洲兒童腫瘤治療協(xié)作組SIOP隨機分組顯示 手術+放療+化療 5年生存率55% 手術

46、+放療 5年生存率43%,髓母細胞瘤,化療 北美兒童腫瘤治療協(xié)作組POG研究顯示: 手術+放療+化療5年生存率70% 對高危組患者需要積極治療 化療方案及化療藥物選擇有待改進,髓母細胞瘤,預后不良影響因素: 切除范圍小于75% 腦脊膜廣泛轉移 小腦種植 年齡小于4歲未行中樞軸放療或未能足量 放療致病灶未控 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