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8/30/16/3853e2fc-8e58-4e22-8d08-50fc030429bb/3853e2fc-8e58-4e22-8d08-50fc030429bbpic.jpg)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描述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8/30/16/3853e2fc-8e58-4e22-8d08-50fc030429bb/3853e2fc-8e58-4e22-8d08-50fc030429bb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腦),李長安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臨床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概述,定義: 腦膜炎球菌引起 → 一種化膿性腦膜炎 典型表現(xiàn): 突發(fā)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及腦膜刺激征 嚴重:敗血癥休克 和 腦實質損害,病原學,腦膜炎球菌奈瑟氏菌屬 G- 雙球菌專性需氧菌 培養(yǎng)用含血瓊脂培養(yǎng)基分13群:A、B、C最常見(據(jù)莢膜多糖)致
2、病力: 內毒素抵抗力很弱,體外易自溶,采集標本后需立即送檢,,流行病學,1896年首次在武昌發(fā)現(xiàn),之后在各省市均有流行。周期性流行,約10年一次大流行(1957,1967,1977),多為A群引起。1985年普遍接種A群多糖疫苗后,發(fā)病率明顯減低。2004年底,安徽出現(xiàn)C群流行,死亡率高達10%。,,1. 傳染源:帶菌者和患者 主要傳染源 帶菌者以B, C群為主,引起流行的主要為A群 無論哪一群帶菌
3、率超過20%,有發(fā)生流行的可能。 帶菌者:慢性長期帶菌 (少數(shù)) 短期間歇帶菌(多數(shù)),2. 傳播途徑:呼吸道(直接) 間接傳播少,但2歲以下 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3.易感性:人——>普遍易感 5歲以下尤其是6m--2y兒童發(fā)病率最高;近年向高年齡移動; 60%-70%隱性感染,30%呼吸道感染和出血點型 典型流腦僅占1%。 感染后產(chǎn)生持久免疫力
4、;各群間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4.流行特征: 全年發(fā)病,冬春高峰,7-10年一次大流行 冬春流行的主要原因: 空氣寒冷、干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長期室內生活,空氣不流通,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發(fā) 病 機 制,見下頁 (圖),細菌 鼻咽部 菌血癥
5、 血行播散 敗血癥 多 出
6、 數(shù) 血 釋放 內毒素 自 點(25%) 遷徙
7、 愈 病灶 腦 顱 促 微循環(huán)障礙 腦 脊 底 凝
8、 髓 腦 物 內 血管擴張 膜 膜 質 血流遲緩 毒 其它 臟器 充血出血
9、 化 炎 血栓形成 素 膿 癥 性 皮 腎 肺 心 腦水腫 腦疝 粘
10、 休 膚 上 水 肌 腦 連 DIC 克 瘀 腺 腫 損 瞳孔變化 膜 點 出
11、 害 呼吸改變 炎 顱 神 血供阻斷 斑 血 經(jīng) 損傷 組織壞死
12、 敗血癥休克型 腦膜腦炎型
13、 混合型,,,,,,,,,,,,,,,,,,,,,,,,,,,,,,,,,,,,,,,,,,,,,,病 理,普通型(一)上呼吸道感染期 :局部炎癥(二) 敗血癥期 : 1.血管內皮損傷; 2.血管壁炎癥、壞死、血栓形成; 3.血管周圍出血 皮膚粘膜→出血點、瘀斑 肺、心、胃腸道、腎上腺→廣泛出血 心肌炎和肺水腫,(三) 腦膜炎期:
14、軟腦膜和蛛網(wǎng)膜 血管充血、出血、炎癥、水腫 → 顱內壓升高; 顱底部炎癥粘連 → 腦神經(jīng)損害(視、外展、動眼、面、聽神經(jīng)等) ; 大量纖維蛋白、中性粒細胞和血漿外滲→腦脊液混濁。,暴發(fā)型(敗血癥休克型) 皮膚和血管損害最嚴重和廣泛(內皮細胞壞死和脫落,血管腔內血栓形成) → 皮膚、肺、心、胃腸道及腎上腺廣泛出血。,暴發(fā)型 (腦膜腦炎型 ) 腦實質損害(壞死、充血、出血、水腫)→顱內壓增高→腦水腫、腦疝。
15、 慢性: 引起腦室孔阻塞,造成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 →腦積水(少數(shù))。,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1 2~3 10日。 由于起病急、進展快、臨床分期常難以劃分。 臨床類型: 1. 普通型 約占90%左右 2. 暴發(fā)型 3. 輕型,,(一)普通型 1.前驅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可有低熱、咽痛、咳嗽等,1 - 2d,2. 敗血癥期(1-2d ): 突發(fā)寒戰(zhàn)、高熱、頭痛和嘔吐,
16、神志淡漠 、皮膚粘膜瘀點 、瘀斑,重者可壞死。 部位見于全身皮膚和粘膜 ,大小形態(tài) 不一。 關節(jié)痛、脾腫大(極少),流腦典型的出血性皮疹,3. 腦膜炎期 : ⑴ 多與敗血癥期癥狀同時出現(xiàn); ⑵ 部分無敗血癥表現(xiàn); ⑶ 多在起病24h后較明顯。持續(xù)2-5天,高熱+感染中毒癥狀 + 中樞神經(jīng)系癥狀( 顱高壓癥狀): 劇烈頭痛、頻繁嘔吐 (噴射性) 、腦膜
17、刺激癥(頸項強直、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陽 性 ) ;重者 譫妄、抽搐、神志障礙 。,4.恢復期 : 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癥狀逐漸好轉。 瘀點 瘀斑消失; 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正常。 病程約1-3周。 約10%病人發(fā)病3天后出現(xiàn)口周皰疹。,(二)暴發(fā)型: 多見于兒童⑴ 多數(shù)起病急驟,發(fā)病即表現(xiàn)為暴發(fā)型;⑵ 部分以普通型起病,未及時控制,病情急劇 惡化,發(fā)展為暴發(fā)
18、型⑶ 病情兇猛,如不及時搶救可于24小時內死亡。,1.暴發(fā)休克型⑴ 嚴重毒血癥 狀 大片壞死性紫癜,皮膚深部潰瘍; ⑵ 休克(主要表現(xiàn)) 腦膜刺激征多缺如, 腦脊液多正常; 血培養(yǎng)陽性。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若出現(xiàn)PLT、WBC下降則預后不良。,2.腦膜腦炎型 (腦實質損害嚴重) 腦水腫 腦疝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 a
19、 . 頻率 :快慢不一 b . 節(jié)律 :不齊 c . 幅度 :深淺不均 d . 方式 :潮式呼吸、嘆息樣呼吸、 抽泣樣呼吸……,兩種腦疝表現(xiàn)(昏迷、呼吸衰竭)枕骨大孔疝: 瞳孔 明顯縮小或擴大或忽大忽小 (對稱) 雙側肢體肌張力增強,上肢內旋,下肢呈伸長 強直。天幕裂孔疝(顳葉鉤回和海馬回疝入天幕裂孔): 患側瞳孔因動眼神經(jīng)受壓而擴大(一大一?。?, 對
20、光反應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 對側肢體輕癱。,3. 混合型 :⑴ 嚴重全身毒血癥癥狀 ⑵ 頑固性休克、大片瘀斑 ⑶ 腦實質損害: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呼衰病情極嚴重,病死率最高,(三) 輕型 多見于流行后期,低熱、輕微頭痛、咽痛 僅有細小出血點和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多無明顯變化。,嬰幼兒流腦 顱縫和囟門未閉,中樞神經(jīng)發(fā)育尚未成熟,除中毒癥狀外,腦膜炎的表現(xiàn)常
21、不典型 (哭鬧不安,因皮膚感覺過敏而拒抱,以 及驚厥……)體征:囟門隆起緊張,而腦膜刺激征不明 顯,部分因嘔吐、腹瀉不能進食而失 水,囟門可下陷。,老年流腦 ⑴ 暴發(fā)型多; ⑵ 臨床表現(xiàn):上呼吸道癥狀多見,病 情 重 , 意識障礙明顯,皮膚瘀點瘀斑發(fā) 生率高; ⑶ 病程長:多10d左右,并發(fā)癥和夾雜癥 多,預后差,病死率高
22、; ⑷ WBC可不高(示病情重,機體反應差)。,實驗室檢查,(一)血常規(guī): WBC: 10-20×109/L,N 80-90% (二)CSF: 呈化膿性改變: 外觀混濁或膿樣,壓力>200mmH2O;白細胞>1000×106/L,以分葉核升高為主,蛋白明顯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臨床意義:是診斷流腦的重要依據(jù) 1.普通型早期(上感、敗血癥期)和暴發(fā)休克 型:除壓力增高外,檢
23、查多正常。 2.普通型(腦膜炎期)和 暴發(fā)(腦膜腦炎型): 外觀米湯樣或膿性,細胞數(shù)可達數(shù)千,糖低有 時完全測不出,氯化物低。,注: 顱內壓明顯增高者,腰穿一定要小心﹗ ∴ 流行期間診斷明確一般不作 操作后病人應平臥6-8h.,(三)細菌學檢查:G-球菌1.涂片(革蘭 染色 ) 查細菌 ⑴ 瘀點、瘀斑 陽性率80% ; ⑵ CSF 沉淀后涂
24、片 陽性率 60-70% 注:標本不能擱置太久,因細菌易自溶 2.細菌培養(yǎng) 確診依據(jù) 血和CSF 陽性率低 陽性要作藥敏 對協(xié)助慢性敗血癥型診斷血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四)免疫學檢查 協(xié)助診斷,多用于已使用抗生素而細菌檢測陰性者。 1.特異抗原(血、CSF) : (早) 方法靈敏、特異、快速 2.抗體 : 少用,(五)其它 1.核酸檢測 :
25、(多用PCR方法) 腦膜炎球菌DNA 不受抗生素影響,且可對細菌分型。,2.腦脊液中β2微球蛋白(RIA法) 敏感,有助早期診斷、鑒別診斷、病情檢測、預后判斷。3.鱟溶解物試驗: 用來檢測血清和CSF中內毒素,有助于G - 細菌感染診斷。,并發(fā)癥和后遺癥,1.并發(fā)癥:菌血癥、敗血癥→中耳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心內膜炎、心包炎、肺炎、膿胸等。2.后遺癥: 硬膜下積液、腦積水、動眼神經(jīng)
26、麻痹、耳聾及失明等,亦可有肢體癱瘓、癲癇和精神障礙。,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診斷1.流行病學2.臨床資料3.實驗室 ⑴ 血象 ⑵ CSF改變 ⑶ 涂片 ⑷ 培養(yǎng)4.診斷性治療,凡在流行季節(jié)突起高熱、頭痛、嘔吐,伴神志改變,體檢發(fā)現(xiàn)皮膚、粘膜有瘀點、瘀斑、腦膜刺激征陽性者,即可作出初步臨床診斷。 腦脊液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確診有賴于細菌學檢查。 免疫學檢查有利于早期診
27、斷。,(二).鑒別診斷 1.其它化腦 2.結腦 3.乙腦 4.中毒型菌痢 5.流行性出血熱,預后,1.暴發(fā)腦膜腦炎型,尤以混合型病死率高; 2.年齡1歲以下60歲以上預后差; 3.病情早期和高峰期發(fā)病病情較重; 4.未能及時診斷或治療不徹底預后差,且亦有并發(fā)癥和后遺癥。,治療,(一)普通型 1.一般治療 強調早期診斷,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做好護 理,預防并發(fā)癥;
28、 保證足量的液體及電解質; 按呼吸道隔離至癥狀消失后3d,不少于病后7d。,2.病原治療 原則: 早期、足量、敏感、能透過血腦屏障 的抗菌藥物。 ⑴ 青霉素 為腦膜炎球菌高度敏感的殺菌藥物,耐藥極少。 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但對有炎癥而引起通透性增 加的腦膜,大劑量應用時可使腦脊液達到有效濃 度。即
29、使在腦膜炎時也僅為血中10%-30%。,成人 800萬,每8小時1次。 兒童 20-40萬U/Kg/日,連續(xù) 5-7天。 尤適于 敗血癥期 和 敗血癥休克型患者。 為什么需大劑量?,⑵ 頭胞菌素 第三代 殺菌劑,易透過血腦屏障,不良反應小。 ①頭胞噻肟 成人4-6g/d,兒童150mg/kg/d,分4次,ivgtt ②頭胞曲松 成人2-4g/d,兒童50-100mg/kg/
30、d,q12h, ivgtt,⑶ 氯霉素 抑菌劑,具良好抗菌活性,易透過血腦屏障(為血濃度的30%~50%)。 成人50-100mg/kg/d,兒童50-75mg/kg/d, 分別加入葡萄糖中靜脈滴注,癥狀好轉后口服。療程5-7d。 不良反應:骨髓抑制、再障,不首選! 因對肺炎球菌和流感桿菌也敏感,故適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磺胺和病原不明患者。,(4)磺胺藥 磺胺嘧啶(SD) + TMP
31、 在腦脊液濃度為血濃度的 50%-80% 成人首次2g,以后每次1g,每4-6h一次, 兒童 0.1-0.2g/kg/日 耐藥增加,已少用 復方新諾明(SMZ+TMP) 注:見尿后用 一般2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3. 對癥治療 高熱:物理降溫及退熱藥; 顱高壓:脫水降顱壓 20%甘露醇 成人:1-2g/Kg/次, 兒童0.25g/Kg/次, 每4-6
32、小時1次 ,ivgtt (快)。 鎮(zhèn)靜:,(二)暴發(fā)型治療 1.敗血癥休克型 ⑴ 抗感染 抗菌治療(青霉素+頭孢菌素或氯霉素)。 ⑵ 糾正休克: ①擴容、糾酸、給氧; ②血管活性藥物(654-2 0.3-0.5mg/kg,多巴胺 2- 6ug/kg.min);,(3) 腎上腺皮質激素(重癥短期使用3天以內
33、): 氫化可的松300-500mg/d; (4) 抗DIC治療(出血明顯、血小板減少)肝素每 次0.5-1mg/kg,4~6小時重復一次; (5) 強心(心律明顯增快時); (6) 對癥治療。,2. 腦膜腦炎型 ⑴ 抗菌治療(青霉素、磺胺、頭孢等) ⑵減輕腦水腫, 防止腦疝: 20%甘露醇(1-2g/kg.每次) 或 50%G S ( 40 - 60ml/次);
34、 (甘+激素+速尿) ⑶ 亞冬眠療法 復方氯丙嗪1-2mg/kg,⑷防治呼吸衰竭 : ①脫水 ② 吸氧 ③保持呼吸道通暢 ④呼吸興奮劑 ⑤高熱及驚厥 (降溫)及早使用鎮(zhèn)靜劑 ⑥ 必要時氣管切開或人工呼吸器。 ⑸對癥治療:,3 混合型 ⑴ 抗菌治療 (青+頭孢 或 氯 或 磺胺) ⑵ 邊補(液) 邊脫(水) 以休
35、克輕重決定補液量多少; 根據(jù)腦水腫程度決定脫水劑劑量與次數(shù)。 ⑶對癥治療,(三)輕型治療 抗菌治療 療程5-7d,預防,隔離治療病人 密切接觸醫(yī)學觀察7d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疫苗接種 腦膜炎球菌A群多糖菌苗,6個月-2歲兒 童接種2次,間隔1年。 藥物預防:對密切接觸者 SMZco 2g/d,兒童 50-100mg/kg/d×3天;,病例分析,(一):6
36、歲患兒,于夏季高熱10h,抽風2h,嘔吐1次,T :40℃,BP:40/20mmHg,昏迷狀,頸抵抗,面色蒼白,腮腺不大,四肢緊張,冰冷,皮膚花紋狀,心肺腹未見異常。血WBC18x109/L,N 0.86,L 0.14;肛拭子后糞檢 WBC 10-16個/HP;CSF: 透明,壓力高,余正常 。 診斷首先考慮是: A.流行性乙型腦炎 B.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C.暴發(fā)型流腦 D. 腮腺炎腦膜
37、炎,(二) 王 X 11歲,7月21日因發(fā)熱3天,伴煩躁不安10小時,抽搐2次入院 。 查:T.39.5℃,神志清,BP 100/70,頸無抵抗,病后未排大便,灌腸后查:WBC 2-3/HP,RBC 0/HP,入院2小時后抽搐頻繁,嘔吐劇烈,很快由昏睡、淺昏迷進入昏迷; CSF:無色透明,細胞數(shù)168X106/L N60%,L40%,糖 3mmol/L(正常2.5-4.5mmol/L),氯化物 120mmol/L
38、,蛋白0.5g/L(正常0.2-0.4g/L); 血:WBC 20X109/L,N 80%,L 20%。 你診斷為:A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B .結核性腦膜炎C . 流行性乙型腦炎 D. 中毒型菌痢,(三) 7歲患兒,元旦始高熱2天,抽搐3次入院。 查:T39.9 ℃,BP110/70mmHg,昏迷狀,胸腹四肢可見大小不等出血點、斑,頸抵抗,腦膜刺激征陽性,踺反射亢進,巴氏征陽
39、性; 血:WBC 21X109/L,N92%; CSF:壓力高,混濁,細胞數(shù) 1300X106/L,N 92%;蛋白0.6g/L,糖 1.0mmol/L,氯化物 110mmol/L。 你的診斷是: A .中毒型菌痢 B .結核性腦膜炎 C . 流行性乙型腦炎 D.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復習內容,1.發(fā)病機制 病理變化 (了解、理解)2.診斷、鑒別診斷(掌握)3.抗菌藥物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上課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教案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概述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防治知識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ppt課件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診療常規(guī)zzq
- 全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監(jiān)測方案
- 全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監(jiān)測方案
- 暴發(fā)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ppt課件
- ws 295-2019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診斷
- 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體育與健康教案
- 安徽省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病學特征研究.pdf
- snt 1712-2006 出入境口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監(jiān)測規(guī)程
- 69例兒童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pdf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與控制學生健康體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 1983~2012年154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特征及流行病學分析.pdf
- 安徽省六安市2003-2012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特征研究.pdf
- 合肥市某醫(yī)院71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臨床及流行病學觀察.pdf
- 流行性乙型腦炎描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