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9/27/19/561adab2-836f-4e79-9782-8d2d20cea10d/561adab2-836f-4e79-9782-8d2d20cea10dpic.jpg)
![上海高中歷史第七分冊電子版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9/27/19/561adab2-836f-4e79-9782-8d2d20cea10d/561adab2-836f-4e79-9782-8d2d20cea10d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課先秦儒家與兩漢經(jīng)學孔孟之道孔孟之道(背景)(背景)儒家是在亂世求治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學術思想流派:春秋時期,社會處在變革、轉(zhuǎn)型階段,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針對禮崩樂壞、動蕩紛爭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系列治國救世的主張。1、孔子①禮:1、孔子①禮:他認為必須重建周禮的權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則,(地位)(地位)以“禮”的規(guī)范約束人們的一切言行,使社會成員安分守己,恪守傳統(tǒng)的等級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橫流、名分紊亂的時弊。②仁:②仁:“復禮”的關鍵
2、在于“為仁”。(地位)(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鬃右浴叭省弊鳛樽罡叩牡赖聹蕜t,(含義)(含義)并解釋說A“仁”就是“愛人”,尤其是愛自己的親人。B為“仁”之本應從最親近的血緣關系入手,首先是孝順父母、敬愛兄長,C然后由近及遠,推而廣之。D若能形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的狀態(tài),便能恢復禮制,實現(xiàn)社會秩序的安定與人際關系的和諧。③義:(地位)③義:(地位)孔子還以“義”作為判斷所有事物的價值標準,(含義)(
3、含義)人們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規(guī)范和“仁”的精神,就是“義”。正人君子應重義輕利。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是孟子和荀子:2、孟子2、孟子認為①人性本善,而這正是儒家道德準則仁、義、禮、智的基礎與開端。②他明確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③并將孔子“仁”的觀念發(fā)展為“仁政”學說,希望統(tǒng)治者以民為本,推行仁政,結(jié)束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的局面。由孔子創(chuàng)立,孟子繼承、發(fā)展的儒家學說,后人習稱“孔孟之道”。3、荀子①3、荀子①荀子
4、則從“性惡論”出發(fā),②更注重外在的社會規(guī)范和刑罰制度對人的制約作用,③政治上主張禮法兼治、王霸并用。荀子的思想在后世也有不小影響。儒學的經(jīng)學化儒學的經(jīng)學化(背景)①(背景)①漢初以來,一度沉寂的儒學漸受重視。②漢武帝繼位以后,銳意進取,經(jīng)營開拓,需要積極有為的思想學說為其治國安邦提供理論依據(jù),這成為儒學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機。③漢儒大家董仲舒,他兼采陰陽五行學說,糅合改造,形成新的儒學體系。1、漢代儒學的改造:①“天人感應”:、漢代儒學的改
5、造:①“天人感應”:將天道與人事相比附,系統(tǒng)提出“天人感應”之說。②“君權神授”:②“君權神授”:政治上倡導“君權神授”,認為天士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世,所以臣民必須服從天子;同時天又對天子進行監(jiān)督考察,通過祥瑞和災異予以褒獎或譴責。③“三綱五?!保孩邸叭V五?!保簜惱砩蠌娬{(diào)“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認為君臣、父子夫妻的登記差別出于天的安排,并將仁、義、禮、智、信視作為人處事永恒的道德準則。后人習稱“
6、三綱五常”。④“獨尊儒術”④“獨尊儒術”、“大一統(tǒng)”“大一統(tǒng)”2、漢代經(jīng)學的形成:、漢代經(jīng)學的形成:此后,儒學在各家學說中獲得“獨尊”地位,成為統(tǒng)治者極力推崇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儒家典籍被稱為“經(jīng)”,解釋和闡發(fā)儒家經(jīng)典成為專門的學問,稱為“經(jīng)學”:①設“五經(jīng)博士”①設“五經(jīng)博士”武帝規(guī)定《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jīng)”設立五經(jīng)博士,專事儒經(jīng)的研究與傳授。②興辦學校:②興辦學校:后又在長安興辦太學,教授五經(jīng),入學者完成學業(yè)經(jīng)
7、考試合格,即可擔宙”。道德修養(yǎng)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nèi)心即可獲得天理。2、王守仁:明代理學家王守仁與陸九淵一脈相承,并加以發(fā)揚光大。①在他的理論體系中,“心即理”的觀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心”作為一種精神實體,實際上已被視為宇宙最高本原,所以他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②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他解釋說:“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庇纱送茢啵贾侨讼忍旃逃械纳菩?,是存在于人
8、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蝕,故需去除人欲,恢復良知。王守仁的學說在明代中后期曾十分流行。由于陸九淵和王守仁都高度重視“心”的作用,世人習稱這一學派為“陸王心學”。第3課家族制度與君主政治家族制度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的基本特征是“家國同構”,即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jié)構上具有共同性,家長與家族成員之間,君主與臣僚百姓之間,都存在森嚴的等級差別。國可視為家的擴展,家就像是國的縮影。其根源在于長期遺存的血緣紐帶對人們社會關系的深刻影響。構成中國傳
9、統(tǒng)社會基石的父系家族起源于新石器時代后期,這是由同一位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子孫匯集聚居,按照一定規(guī)范,以血緣為紐帶結(jié)合而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其形成發(fā)展和演變與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中國傳統(tǒng)社會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制度。古代五種主要的社會關系——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即所謂的“五倫”,多為家族親緣關系,其余都可由親緣關系推出。傳統(tǒng)的社會倫理、國家倫理也都從家族倫理演繹而來。中國的家族形態(tài)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曾經(jīng)歷多次變化,
10、春秋以前為宗法制家族,漢魏至唐為門閥制家族,宋以來為宗族制家族?!凹覈瑯嫛钡奶卣髟谖髦茏诜〞r代得到典型的體現(xiàn)。洲王在政治上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在家族內(nèi)是最高家長,是天下“大宗”。依次而下的諸侯、卿、大副,也都在各自的封國、封地中集政治權力和家族權力于一身。家與國的一致性及其彼此溝通,使君權與父權互為表里,可以互相轉(zhuǎn)換。周公“制禮作樂”,對社會成員的地位、權力、責任和義務做出嚴格規(guī)定,所維護的正式這樣的社會等級秩序。坦言“吾從周”的
11、孔子為拯救“亂世”而提出的政治思想和倫理學說,即以“周禮”為藍本,并且作了更為周密的學理論證。嚴格的宗法制度雖在西周末年已開始瓦解,但建立在血緣紐帶基礎上的家族制度長盛不衰,宗法關系和宗法原則綿延不絕。漢、魏、兩晉、南北朝的大莊園往往就是同祖子孫合族聚居的大家族。世家大族維系此類門閥家族,除憑借其社會特權外,人們的血親觀念和儒家的綱常禮教也起了重要作用。宋代以來,隨著血緣關系的疏遠和私有財產(chǎn)的增長,家族內(nèi)部的矛盾逐漸計劃。儒家學者從穩(wěn)定
12、社會秩序考慮,極力宣揚傳統(tǒng)禮教,提倡“敬宗收族”,將分裂成個體小家庭的同姓族人納入家族,并以祠堂、家譜、族田等手段,增強家族的約束力和凝聚力。此類總阻值家族延至近代而不衰。君主政治中國的君主政治始于國家政權形成之初,綿延至清朝明滅亡,故有起點早、持續(xù)時間長的特點。不過,其間也有重大變化。西周宗法時代的君主政治建立在分封制的基礎上,集君權和父權于一身的周王運用政治權力統(tǒng)治與血親道德制約的雙重手段控制天下。秦漢以來的帝國時代,則在郡縣制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整理
- 電氣設備維護檢修規(guī)程(第七分冊)
- 上海高中歷史教材1-7分冊整理
- 上海高中歷史練習冊第二分冊答案
- 上海高中歷史練習冊第四分冊答案
- 上海高中歷史第一分冊知識點整理
- 高中歷史第五分冊練習冊答案
- 上海高中歷史第3分冊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 基建工程質(zhì)量控制標準(whs)(第七分冊通信)
- 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所有知識點修訂版
- 華東師大版高中歷史第四分冊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 高中第四分冊歷史答案
- 高中歷史(第六分冊第五八單元)新教材培訓
- 歷史第五分冊
-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七單元教學設計探究.pdf
- 歷史第一分冊
-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設標準化指南第七分冊施工工藝及管理(隧道工程)
-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全冊)人民版必修1
-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專題全冊教案
- 王品,七分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