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教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現代文學教案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1927 年)(36 學時)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文學運動 (一)(6 學時)一 教學目的:了解五四文學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掌握五四文學革命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及其精神實質。掌握文學研究會和創(chuàng)造社各自的形成及創(chuàng)作特點。 二 教學重點:五四文學革命的過程及意義,兩大社團的理論主張。三 教學難點: “人的文學”與五四啟蒙精神四 教學方法:講授五 教學步驟:1、 “五四”文學革命的發(fā)生與發(fā)展2、主要的新文學

2、社團3、胡適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緒論(3 學時)一、中國現代文學的起訖、對象、意義(一)中國現代文學的起訖從 1917 年初文學革命發(fā)端,到 1949 年 7 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這段文學史,習稱中國現代文學史。它上承中國近代文學,下啟中國當代文學。 (二)研究對象中國現代文學是對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學現象及其發(fā)生發(fā)展歷史進行研究總結的一門學科。所謂文學現象,包括:作家、作品,文學運動,文學思潮,文學

3、流派。(三)意義中國現代文學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中國舊文學,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場空前偉大的轉變,為一個新的文學世紀拉開了序幕。由于中國現代文學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與過去的文學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所以人們最初也把它稱作中國新文學。二、中國現代文學的發(fā)展脈絡中國現代文學的時間跨度為 32 年,這 32 年在現代文學研究中被劃分為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1917—1927)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也被稱為二十年代文學、 “五四”時期文學。這個

4、階段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是文學革命倡導時期(1917—1921),二是新文學發(fā)展時期(1921—1927)第二階段(1928—1937)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二個十年,也被稱為三十年代文學、 “左聯”時期文學。第三階段(1937—1949)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三個十年,也被稱為四十年代文學。這個時期的文學按政治文化地域劃分,可分為國統(tǒng)區(qū)文學、解放區(qū)文學、淪陷區(qū)文學等。按時間可分為抗戰(zhàn)前期文學、抗戰(zhàn)中期文學、抗戰(zhàn)后期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文學。三、中國

5、現代文學的性質關于中國現代文學的性質,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中國現代文學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學。1、中國現代文學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文學。無產階級并不是一開始就把現代文學置于自己的領導之下,而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經歷了從思想上指導到工作上幫助,再到組織上的統(tǒng)帥這一逐步加強的過程。(1)從思想上指導,中共在 1921 年誕生,但新文學一開始就接受著無產階級思想的指導,陳獨秀、李大釗等在新文化運動中努力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6、,影響著文學的發(fā)展。(2)從工作上幫助。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在重視工農運動的同時,一些從事宣傳工作和青年運動的黨員如鄧中夏、瞿秋白、蔣光赤等開始關注新文學的發(fā)展,并在蘇聯文學的影響下,提出共產黨人對新文學的要求,開始提倡革命文學。(3)組織上的統(tǒng)帥。從第二個十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從組織上領導現代文學的發(fā)展。1928 年起,提倡“革命文學”,1930 年,成立“左聯”。到 1942 年,毛澤東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無產階

7、級徹底實現了組織上的領導。2、中國現代文學是人民大眾的文學從現代文學的整個發(fā)展過程而言,不論是服務對象、描寫對象、文藝隊伍的組成,還是文藝思潮的演變,都可以說,中國現代文學是人民大眾的文學。 (1)服務對象:中國現代文學不是為貴族、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服務的,而是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包括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服務的。這與中國古代文學相映襯。(2)描寫對象: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都是其描寫對象。(3)文藝隊伍

8、的組成:在第一個十年,主要是由具有先進思想(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如魯迅、胡適、徐志摩等人。第二個十年以后,來自下層的知識分子增加了,如蕭軍、葉紫、趙樹理等人。(4)文藝思潮的演變:人的文學, “為人生派”、 “為藝術派”、革命文學、抗戰(zhàn)文學,解放區(qū)文學等。3、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這是由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像一根紅線貫穿于中國現代文學發(fā)展的全過程。這其中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半

9、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實質,猛烈地抨擊了帝、官、封的罪惡,熱情地謳歌了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爭。(二)中國現代文學具有現代性(modernism)的文學“所謂‘現代文學’,既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 新文學的概念及使用情況?!拔膶W的現代化”,是與本世紀中國所發(fā)生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相適應,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在促進“思想的現代化

10、”與“人的現代化”方面,文學更是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 “文學的現代化”意味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歷史(1)重新評判孔子,抨擊文化專制主義,倡導思想自由。(2)廣泛引進和吸收運用西方文化。陳獨秀的“以歐化為是”,胡適提出的“輸入學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二)文學革命的興起五四新文化運動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思想革命,這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另一方面就是文學革命。所以說文學革命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文學革命的

11、提倡: 提倡者:胡適、陳獨秀等。重要文獻:《文學改良芻議》、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文學革命論》、劉半農的《我之文學改良觀》、錢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從語言進化的角度說明白話取代文言的歷史必然性,并激烈的指斥舊文學為“選學妖孽,桐城謬種”。2、文學革命的內容: (1)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2)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3)大量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二、與舊文學勢力、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斗爭1、對黑幕派和鴛鴦蝴蝶派、舊戲曲的批判周作人

12、、錢玄同、沈雁冰、魯迅都發(fā)表了文章。2、1919 年,與林紓(琴南)的論辯1918 年 3 月,錢玄同、劉半農在《新青年》上發(fā)表“雙簧信”,由錢化名王敬軒給《新青年》寫信,攻擊新文學與白話文,由劉半農反駁。1919 年 2 月,林紓發(fā)表小說《荊生》,3 月發(fā)表《妖夢》,攻擊新文學。同月,林紓發(fā)表《致蔡鶴卿太史書》。4 月,發(fā)表《論古文白話之消長》。3、1922 年,與“學衡派”的論辯“學衡派”:以《學衡》雜志得名。梅光迪、胡先骕、吳宓主

13、張:昌明國粹,融化新知。4、1925 年,與“甲寅派”的論辯三、文學革命的成就: 1、白話文的全面推廣。2、外國文學思潮的廣泛涌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3、文學理論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4、創(chuàng)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實績。四、五四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文學革命運動帶來的是文學觀念、內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1、在文學觀念上,將“文以載道”、游戲消遣等種種傳統(tǒng)的文學思想作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體系的產物加以否定,表現人生、反映時代的積極的文學

14、思想,成為一般新文學作者的共同傾向。 2、在文學內容上,體現著現代民主主義、人道主義思想,充滿著覺醒的時代精神。3、在語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傳統(tǒng)文學格式,用白話寫作,廣泛地吸收運用外國多樣化的文學樣式、手法,促使文學語言和形式更加適合于表現現代生活,接近人民大眾,創(chuàng)造了既與世界文學發(fā)展相聯系,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4、在文學世界化與民族化的矛盾對立統(tǒng)一運動中,實現文學的現代化,從而揭開了現代文學光輝的

15、第一頁,把中國文學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第三節(jié) 外國文藝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學社團 的蜂起(1 學時)一、外國文藝思潮的涌入文學革命既是文學發(fā)展自身孕育的結果,是社會變革與文化轉型的產物,而外國文藝思潮的影響,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一)文學革命提倡者的文學思想是從外國文學運動中得到啟示的。(二)文學革命提倡者們建設新文學的理論借鑒過外國文藝運動或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驗。(三)文學革命運動的提倡者們還通過翻譯作品來介紹外國文藝思潮。介紹

16、的外國文藝思潮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印象主義、心理分析派、意象派、立體派、未來派等。介紹的外國哲學思潮有:人道主義、進化論、實證主義、尼采超人哲學、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等。二、 主要的新文學社團進入 20 年代以后,新文學作家大量出現,而受不同文藝思潮和藝術方法影響的不同創(chuàng)作傾向的作家群,又各自聚集為文學社團。從1921 年起,文學社團和刊物逐漸增多。據茅盾統(tǒng)計,到 1925 年,全國各地出現的青年文學

17、社團有一百多個。1、 文學研究會2、 創(chuàng)造社3、 新月社4、 語絲社5、 淺草—沉鐘社6、 湖畔詩社第四節(jié) 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0.5 學時)一、建設新文學的核心問題是文學的現代化問題二、胡適的文學理論1、胡適的文學理論是新文學運動初期理論貢獻最大的一個。白話取代文言是當時先驅者的共識,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傅斯年都發(fā)表有自己的文章。2、胡適的“白話文學論”和“歷史的文學觀念論”。(1)歷史的文學觀念論。文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