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后穿支皮瓣軸型化研究及臨床應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探討組織擴張術對穿支皮瓣組織形態(tài)及穿支血管管徑變化的影響,以及臨床應用擴張后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治療前臂、手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
   方法:實驗研究于2009-03/2009-10在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外科動物實驗中心及中心實驗室完成。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隨機分成2組:擴張組、對照組,每組10只。所有動物耳緣靜脈注射麻醉后,俯臥位固定,背部剃毛,用多普勒血流探測儀于兔背中線兩側尋找穿支血管。常規(guī)消毒鋪巾,無菌條件下

2、,雙側以穿支血管為蒂,依據(jù)擴張器大小設計穿支皮瓣,對照組相同位置設計相同大小的皮瓣。于擴張組近中線一側皮瓣外緣作平行中線的切口,切開皮膚、皮下肉膜層和淺筋膜層,在背部肌膜的淺面進行鈍銳性分離,擴張器置入分離的腔隙中,切口及邊緣縫合固定。術后三日抗生素肌注預防感染。擴張組術后一周起行亞急性擴張,3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為總量的10%-20%,對照組不予注水。一月后取出擴張器,切取皮瓣,觀察穿支血管增生情況,采集皮瓣不同部位組織標本,行HE染

3、色組織學觀察,用CD3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計算血管密度。
   臨床上隨機選取20例健康成人,應用多普勒血管探測儀探測雙側腹壁下動脈穿支體表分布規(guī)律。選用成年燒傷后前臂、手部瘢痕病人18例,設計擴張后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完成臨床修復。擴張器埋置前后應用CT血管成像技術(CTA)定位穿支血管,測量穿支血管口徑變化,分析穿支皮瓣軸型化在皮瓣應用中的作用;總結隨訪觀察該方法的修復效果,并發(fā)癥的臨床數(shù)據(jù),并與以往手術方法進行比較,評估該方法

4、的臨床意義。
   結果:擴張的穿支皮瓣模型建立,肉眼下擴張后穿支血管增粗明顯,HE染色顯示擴張組表皮增厚,細胞層次增加。顆粒細胞層和棘細胞層的層次明顯增加,胞體增大。表皮釘突增多,大而長。真皮變薄,部分成纖維細胞核大,染色質疏松,線粒體成空泡變性,中性粒細胞與巨噬細胞浸潤。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分布規(guī)律正常,但密度增高。毛細血管密度增高,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皮瓣穿支血管管徑較對照組明顯增粗,大量肉芽組織形成,深達肌層,血管斷面

5、較豐富(包括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炎性細胞浸潤少。 20例成人,多普勒探測范圍包括臍上至劍突的下1/3區(qū)域、臍下至恥骨聯(lián)合的上2/3區(qū)域,探測出穿支點共425個,其中80%的點位于腹正中線旁1.1~5.8cm垂線之間。按照Rand分區(qū)法:Ⅰ、Ⅱ、Ⅲ區(qū)穿支點所占百分比分別為26%、43%、30%,Ⅳ區(qū)穿支點罕見。近臍水平線穿支點較其他部位密集,左右兩腹部穿支點排列不對稱。臨床應用18例,1例皮瓣遠端出現(xiàn)血運障礙,經(jīng)換藥后愈合;余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