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課件:教材文言文考點化復(fù)習(人教新課標版必修3-4)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考點知識鞏固一、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寫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其義《寡人之于國也》(1)直不百步耳 通: ,(2)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通: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通: ,(4)涂有餓莩 通: ,(5) 以為輪 通: ,,必修三 [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 《

2、師說》,“只”,“毋” 不要,“斑” 頭發(fā)花,“途” 道路,“煣” 使彎曲,·,·,·,·,·,只是、不過,,,,,,(6)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通: , 通: ,《勸學》(7)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 ,(8)君子生非異也 通: ,《過秦論》(9)

3、合從締交 通: , (10)倔起阡陌之中 通: ,(11)贏糧而景從 通: ,,“又” 再,“曝” 曬,“智” 智慧,“性” 資質(zhì)、稟賦,“縱” 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崛” 興起,“影” 影子,·,·,·,·,·,

4、·,·,,,,,,,,,《師說》(1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通: ,(13)或師焉,或不焉 通: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寡人之于國也》(1)河內(nèi)兇:(2)不違農(nóng)時:(3)數(shù)罟不入洿池:(4)涂有餓莩:(5)非我也,歲也:(6)謹庠序之教:(7)申之以孝悌之義:,“授” 傳授,教授,“否” 不,沒有,荒年,谷物收成不好,耽誤,細密的

5、網(wǎng);池塘,餓死的人,年成,尊敬父母,敬愛兄長,學校,,,,,,,,·,·,·,·,. .,. .,. .,. .,.,. .,,,《勸學》(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9)金就礪則利:(10)不積跬步:《過秦論》(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2)氓隸之人:(13)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驗、檢查;省察,磨刀石,古代半步。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兩手合抱,形容

6、毫不費力,下層人民,狹小,,,,,,. .,.,. .,. .,.,. .,《師說》(14)句讀之不知:(15)君子不齒:,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即斷句,不屑與之同列,羞與為伍,意思是看不起,,,. .,. .,,3.解釋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寡人之于國也》 (1)寡人之于國也 古義: 今義:形影孤單之人。 (2)河內(nèi)兇 古義: 今義:泛指河流。 (3)棄甲曳兵而走 古義: 今義

7、:一般行走。,古代君主的自稱。,黃河。,逃跑。,,,,. .,.,.,(4)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古義: 今義:保養(yǎng)身體?!秳駥W》(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 今義:知識、學識淵博。(6)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供養(yǎng)活著的人。,廣泛地學習。,爪子和牙齒。比喻得力的助手。,,,,. .,. .,. .,(7)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 今義: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

8、上或某 種事物上。(8)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 今義:雙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哆^秦論》(9)以致天下之士 古義: 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因所形成的結(jié)果(多指不好的結(jié)果)。,寄身、托身、容身。,文中指蟹腿。,用來招納。,,,,. .,.,. .,(10)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義: 今義:山東省。(11)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古義: 今義:泛指河流。(12)國家

9、無事 古義: 今義:一個國家的整個區(qū)域。,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黃河。,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 .,(13)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 今義:指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4)小學而大遺 古義: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 年以全面的基礎(chǔ)教育。(15)吾從而師之 古義: 今義:表目的和結(jié)果的連詞。,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小的方面學習。,動詞“從”和連詞“而”,“從”譯為

10、“跟從”。,,,,. .,. .,. .,4.解釋下列多義詞《寡人之于國也》,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舜發(fā)于畎畝之中: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1)發(fā),,打開、開啟,征發(fā)、征調(diào),開放,出發(fā),興起、崛起,發(fā)作、抒發(fā),表現(xiàn)、顯露,頭發(fā),啟發(fā),.,.,.,.,.,.,.,.,.,,,,,,

11、,,,,(2)加,鄰國之民不加少: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萬鐘于我何加焉: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更、更加,夸大、超過,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施予、給予,增加,益處、好處,施用、施加,勝過,,,,,,,,,,.,.,.,.,.,.,.,.,《勸學》,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佛印絕類彌勒:,(3)絕,掙斷、斷絕,橫渡,隔絕,絕交,停止、中斷,奇異、獨特,極、非常,,,,,,,,,.,.,.,.,.,.,.,(4)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愿大王少假借之: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悖焊袈劥?/p>

13、變,因求假暫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借助,假裝,借給,寬容,臨時的、代理的,假期,假如,.,.,.,.,.,.,.,,,,,,,,《過秦論》,有碑仆道: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不足為外人道也:,道路,取道,行程,道理,方法、策略,法令、制度,說、談?wù)?,(5)道,,,,,,,,.,.,.,.,.,.,.,《

14、師說》(6)傳,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舍相如廣成傳舍: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傳遞、傳送,傳授、教授,流傳,驛站、客舍,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文字,,.,.,.,.,.,,,,,,5.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寡人之于國也》 (1)養(yǎng)生喪死無憾: (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謹庠序之教: (6)

15、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7)填然鼓之:,讀“wànɡ”,名詞作動詞,稱王,統(tǒng)一天下。,動詞作名詞,活著的人。,名詞作動詞,種植。,名詞作動詞,穿。,形容詞作動詞,謹慎地辦好。,名詞作動詞,歸罪,歸咎。,名詞作動詞,擊鼓。,,,,,,,.,.,.,.,.,.,.,,《勸學》(8)故木受繩則直:(9)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10)不如登高之博見也:(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16、:《過秦論》(13)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形容詞作動詞,變直。,名詞作狀語,每天。,形容詞作名詞,高處。,名詞作動詞,游水。,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數(shù)詞作動詞,專一。,名詞作狀語,像席子一樣,像包袱一樣,像口袋一樣。,,,,,,,.,.,.,.,.,.,.,.,.,.,(14)南取漢中,西舉巴、蜀:(15)天下云集響應(yīng):(16)履至尊而制六合:(17)序八州而朝同列:(18)外連衡而斗諸侯:,名詞作

17、狀語,向南,向西。,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像響聲一樣。,名詞作動詞,登上。,名詞的使動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相斗。,,,,,.,.,.,.,.,.,.,,.,(19)吞二周而亡諸侯:(20)卻匈奴七百余里:(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22)會盟而謀弱秦:(23)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24)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25)以愚黔首:(26)贏糧而景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

18、…滅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形容詞作動詞,變小,變?nèi)酢?削弱,使……變?nèi)酢?名詞作狀語,向北。,名詞作動詞,做帝王。,使動,使……愚昧。,名詞作狀語,像影子那樣。,,,,,,,,,.,.,.,.,.,.,.,.,.,.,《師說》(27)擇善而從之:(28)而恥學于師:(29)小學而大遺:(30)孔子師郯子:,形容詞作名詞,好的方面。,意動用法,以……為恥。,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

19、師。,,,,,.,.,.,.,.,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6.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1)之,①填然鼓之:②王道之始也:③五畝之宅:,.,.,.,.,襯字,無實在意義,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2)而,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③吾嘗終日而思矣:④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⑤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⑥蟹六跪而二螯:,卻,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而且

20、,表遞進關(guān)系,地,表修飾關(guān)系,如果,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就,表承接關(guān)系,不譯,表并列關(guān)系,,·,·,·,·,·,·,,,,,,,(3)其(4)則,①其為惑也,終不解矣:②其皆出于此乎:③吾未見其明也:④其可怪也歟:,①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②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那些,指示代詞,大概,表推測的語氣副詞,他們的,人稱代詞,多么,真是

21、,表感嘆的語氣副詞,表承接關(guān)系,就,連詞,表承接關(guān)系,就,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卻,連詞,,,,,,,,,,·,·,·,·,·,·,·,(5)以,①請以戰(zhàn)喻:②斧斤以時入山林: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申之以孝悌之義: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⑦ 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⑧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介詞,用,按時,憑借,把,用

22、,來,因為,把,表目的,來,,,,,,,,,·,·,·,·,·,·,·,·,7.重點虛詞系列練 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義和用法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寡人之于國也: (4)則移其民于河東: (5)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6)燕王欲結(jié)于君: (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8)

23、歸璧于趙:,從;比,均為介詞,對,對于,介詞,對于,介詞,到,介詞,被;向,均為介詞,同、和,介詞,由于,均為介詞,到,介詞,,,,,,,,,·,·,·,·,·,·,·,·,·,·,·,三、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給予歸類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

24、孝悌之義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4)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不拘于時,學于余 (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7)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8)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以為輪,(11)委命下吏(12)恥學于師(1)判斷句:(2)狀語后置句:(3)定語后置句:(4)賓語前置句:(5)被動句:(6)省略句:,①④,②⑦,③,⑥⑨,⑤⑧,⑩,,,,,,,四

25、、重要語句翻譯 《寡人之于國也》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解析 “何異于”的譯法,譯為“跟(與)……有什么 不同呢?” 答案 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 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10.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解析 關(guān)鍵詞“謹”“庠序”“申”“孝悌”要譯出。 答案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 道理反復(fù)講給

26、百姓聽。 《勸學》1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解析 關(guān)鍵詞“于”,第一個“于藍”表示“取”的 處所,第二個“于藍”表示比較,“于”相當于“比”。 答案 靛青,是從蓼藍中取得的,但比蓼藍的顏色更深。,1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 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解析 關(guān)鍵詞“金”“就”“博學”“知”要譯出, “日”活用為狀語也要譯出。 答案 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比量過就變直了,

27、刀劍拿到磨 刀石上去磨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 己檢查反省,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不會有過失了。,《過秦論》13.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 解析 “席卷”“包舉”“囊括”都有“并吞”的意 思;“宇內(nèi)”“四?!薄鞍嘶摹倍际恰疤煜隆钡囊馑?。 答案 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并 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28、。 解析 “怨”是“仇恨”。兩個分句對稱翻譯即可。 答案 胡人(再也)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 弓射箭來報仇。15.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解析 “陳”譯為“執(zhí)著、拿著”。“兵”譯為“兵 器”。“誰何”譯為“盤問行人”。 答案 好的將領(lǐng)手執(zhí)強弩守衛(wèi)著要害之地,可靠的官 員、精銳的士兵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著過往行人。,《師說》16.彼童子之師

29、,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 解其惑者也。 解析 “非……者”,否定判斷句。 答案 那些童子的老師,教給他書,(幫助他)學習 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 疑難問題的人。,17.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解析 “不齒”指不屑與之同列,羞與為伍,意思是 看不起。第一個“其”指“君子”;第二個“其”代 詞,“這”,指“智乃反不能及

30、”?!澳恕弊g為“竟 然、反而”。 答案 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 現(xiàn)在他們(君子)的見識竟然趕不上這些人,這真是 令人奇怪啊!,五、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 。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31、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百畝之 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國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謹

32、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19.故木受繩則直, , ,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勸學》)20.及至始皇,奮六世之

33、余烈, ,吞二周 而亡諸侯,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 振四海。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 。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

34、 ,百有余年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過秦論》)21.是故 , , ,師之所存也。 , ,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 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 , ,如是而

35、已。 (《師說》),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考點對應(yīng)訓練課內(nèi)語段精選(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

36、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37、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弧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38、83;,·,·,·,·,·,·,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違農(nóng)時 違:違背 B.數(shù)罟不入洿池 罟:網(wǎng) C.養(yǎng)生喪死無憾 憾:遺憾 D.王道之始也 始:開端 解析 違:在文中是“耽誤”的意思。,A,·,

39、3;,·,·,2.與“谷不可勝食也”中“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解析 A項表句中停頓。B項表疑問。D項表句中停頓。,C,·,·,·,·,3.對下列

40、各句中“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雞豚狗彘之畜 ③樹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鄰國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解析 ①②⑤“之”意均為“的”;③“之”意為 “桑樹”,作動詞“樹”的賓語;④“之”作“有” 的賓語,為賓語前置的標志。,A,·,·,·,·,&#

41、183;,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答案 (1)黃河以北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百姓移 到黃河以東的地方。 (2)砍伐樹木要按一定的時間,木材就會用不完。,(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

42、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43、3;,·,·,·,·,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奮六世之余烈 奮:奮起、發(fā)展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怨:埋怨 D.委命下吏 委:交付、交給 解析 怨:仇,仇恨。,C,·,·,·,·,6.下列句中加點“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 項是

44、 ( ) A.以弱天下之民 B.奮六世之余烈 C.百越之君,俯首系頸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解析 D項是代詞,代“兵器”。A、B、C三項均為助 詞“的”。,D,·,·,·,·,7.下列對文段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段首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又精心選用了一系列近

45、義詞語,極言始皇之強,形象地表達了始皇威振四 海的局面。振、奮、履、吞、執(zhí)等動詞也用得精當。 B.“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是說秦始皇對內(nèi) 實行了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 二”,寫其弱民政策,這為文末結(jié)論“仁義不施而 攻守之勢異也”埋下了伏筆。 C.本段極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強盛,行文如奔騰的江河 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浩浩蕩蕩。文段末句刻畫出 秦始皇洋洋得意、躊躇滿志

46、的心理。,D.本段先極力渲染秦始皇不可一世,聲勢顯赫的統(tǒng)一事 業(yè),又寫始皇的愚民、弱民政策和加強防御力量的種 種措施。此段為下文寫秦國迅速滅亡作了準備。答案 D,8.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答案 (1)舉起長鞭要駕馭整個天下。 (2)天下已經(jīng)安定,始皇心里,自以為關(guān)中的險固地 勢,方圓千里的堅固的城防,正是

47、子孫萬代的帝王基 業(yè)。,課外達標訓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煜滦胖?。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歸市者②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稌吩唬骸?/p>

48、徯③我后,后來其蘇④。’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兄父,系累⑤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 .,·,·,器⑥,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⑦,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注】 ①霓:

49、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現(xiàn)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歸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④后來其蘇:君王來了就會有起色。蘇:恢復(fù),蘇醒,復(fù)活。⑤系累:束縛,捆綁。⑥重器:指貴重的祭器。⑦旄(mào)倪:旄,通“耄”,八九十歲的人叫做耄,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9.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東面而征 東面:面向東 B.徯我后,后來其蘇

50、 后:后面 C.諸侯多謀伐寡人者 伐: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動詞,擴充一倍 解析 “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B,.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①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②斧斤以時入山林 ③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④王好戰(zhàn),請以

51、戰(zhàn)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④為介詞,“憑借”“用”;②為介詞, “按照”;③為連詞,“來”。,D,.,.,.,.,11.孟子反對不義的戰(zhàn)爭,他主張如果進行戰(zhàn)爭也應(yīng) “解民倒懸”,下列能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一項是( ) ①東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 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 降 ⑤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⑥

52、是動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④B.②③⑤ C.④⑤⑥D(zhuǎn).③④⑥ 解析 ①②③④從不同側(cè)面寫出正義戰(zhàn)爭是人民渴望 并擁護的;⑤齊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 而是想稱霸天下;⑥這是孟子對這次戰(zhàn)爭后果的分析。,A,1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齊國攻打燕國,占領(lǐng)了它之后,卻要面對一些諸 侯聯(lián)合抗齊的局面,齊宣王與孟子的對話就是在 這種背景下

53、進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齊宣王發(fā)動戰(zhàn)爭是以“救民于水火” 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會“簞食壺漿以迎王 師”。 C.孟子認為諸侯本來就害怕齊國,如今齊國戰(zhàn)勝了 燕國,擴大了疆土,增強了國力,因此不用擔心 諸侯的反應(yīng)。 D.文章中把齊國占領(lǐng)燕國比作一場及時雨,肯定了 它是“謀于燕眾”的正義之舉。,解析 B項原文中“民以為”說明老百姓誤以為齊王是來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歡迎,

54、實際并非如此。C項孟子認為天下的人本來就害怕齊國的強暴,如今地盤擴大而不施仁政,會激怒天下興兵問罪。D項文中“及時雨”是比喻商湯伐紂,“謀于燕眾”是孟子為齊王指出的解決眼前危機的途徑之一。答案 A,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 (2)若殺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 器,如之何其可也? 答案 (1)誅殺那些暴虐的國君而來撫慰那些受害

55、的 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時雨一樣,老百姓非常高興。 (2)您卻殺死他們的父兄,抓走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 的宗廟,搶走他們的寶器,這怎么能夠使他們?nèi)萑棠兀?參考譯文 齊國人攻打燕國,占領(lǐng)了它。一些諸侯國在謀劃著要救助燕國。齊宣王說:“不少諸侯在謀劃著要來攻打我,該怎么辦呢?” 孟子回答說:“我聽說過,有憑借著方圓七十里的國土就統(tǒng)一天下的,商湯就是。卻沒有聽說過擁有方圓千里的國土而害怕別國的?!渡袝氛f:

56、‘商湯征伐,從葛國開始?!煜氯硕枷嘈帕?。所以,當他向東方進軍時,西邊國家的老百姓便抱怨;當他向南方進軍時,北邊國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烏云和虹霓一樣。,(這是因為湯的征伐一點也不驚擾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種地的照常種地。誅殺那些暴虐的國君而來撫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時雨一樣,老百姓非常高興?!渡袝氛f:‘等待我們的王,他來了,我們也就復(fù)活了?!缃?/p>

57、,燕國的國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軍隊去征伐他,燕國的老百姓以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飯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的軍隊。您卻殺死他們的父兄,抓走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搶走他們的寶器,這怎么能夠使他們?nèi)萑棠??天下各國本來就害怕齊國強大,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又擴大了一倍,而且還不施行仁政,這就,必然會激起天下各國興兵。大王您趕快發(fā)出命令,放回燕國老老小小的俘虜,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再和燕國的各界人士商

58、議,為他們選立一位國君,然后從燕國撤回齊國的軍隊。這樣做,還可以來得及制止各國興兵?!?課本素材活用1.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 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寡 人之于國也》) 適用話題 遵循自然規(guī)律、保護生態(tài)平衡、堅持可持 續(xù)性發(fā)展的道路、人與自然的和諧,精彩運用 當蒸汽機代替了手工作業(yè),當電能、核能 代替了煤炭、石油時,人們逐漸破壞了自然的和諧。 不知道多少黑煙毒

59、氣排入了原本湛藍的天空,不知道 多少農(nóng)藥、灰塵在大地肆意飛舞。而一次性餐具、不 可降解的塑料袋、電池等產(chǎn)品也正在不斷地破壞著生 態(tài)的和諧,破壞著整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和諧。 或許幾十年、幾百年后我們將沒有了賴以生存的淡水, 也許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將很快被用盡,屆時我們又 該何去何從?生態(tài)的和諧是多么的重要啊!聽聽孟子 的呼聲吧!,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適用話題 學習、超越、進步

60、 精彩運用 學習不是簡單地重復(fù)已有的知識,每個人 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進步。人只 有不斷地學習、改造自己,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 適用話題 學習與思考、反思與進步 精彩運用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染上一些灰 塵——諸如懶惰、自卑等等。而這些灰塵雖然用肉眼 不能看清,卻會讓我們的大腦運轉(zhuǎn)不靈,直接影響我 們的前程。這個時候,我

61、們就需要時時反省,就像曾 子那樣每日多次反?。骸盀槿思肄k事情是不是盡心盡 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呢?老師傳授給我的 知識是不是復(fù)習了呢?”,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勸學》) 適用話題 堅持積累、量變與質(zhì)變 精彩運用 “泰山不擇細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 故成其深”,無論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不能忽視積 累的重要性。法國作家大仲馬說:“生活是由無數(shù)個 煩惱組成的念

62、珠,你必須微笑著數(shù)完它?!鄙畋旧?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只有在積累中走完人生這 個過程,才能體會生活的真諦。,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 學》) 適用話題 持之以恒、執(zhí)著 精彩運用 執(zhí)著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 風”;執(zhí)著是堅守,在紛至沓來的誘惑面前,如錨碇 般堅強穩(wěn)定,穩(wěn)住左顧右盼、游離不定的心思。,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 心一也。蟹六

63、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勸學》) 適用話題 恒心、浮躁、毅力 精彩運用 蚯蚓的體內(nèi)是沒有骨頭的,可偏偏是這么 一種無骨的動物,身上卻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堅 強與韌性。一輩子鍥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軀體, 在漆黑的無路的地下,開辟出一條生之路來。,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 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適用話題 各有所長、自信 精彩運用

64、 不要看輕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間很少 有全才,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你就可能在這方面勝過 別人。,8.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 適用話題 真理、盲從、賞識、學習、合作、幫助 精彩運用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有些人暗自發(fā)力,以 為“留一手”,自己就可以脫穎而出。其實封閉自己, 只會變成井底之蛙,你虛心求教,必有進步;每一個 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都有他光彩奪目的一面。

65、 作為教師,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qū)W生的優(yōu)勢、 潛能,樹立學生的自尊、自信,讓孩子在賞識中點燃 生命的理想,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返回,必修四 [教材篇目]——《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 考點知識鞏固一、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其義《廉頗藺相如列傳》(1)臣愿奉璧往使 通: ,(2)召有司案圖 通: ,(

66、3)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通: ,(4)拜送書于庭 通: ,(5)可予不 通: ,,“否” 不給,“捧” 雙手捧著,“按” 審察、查看,“熟” 仔細,“廷” 朝廷,.,.,.,.,.,,,,,,《蘇武傳》(6)信義安所見乎 通: ,(7)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通: ,(8)與旃毛并咽之

67、 通: ,(9)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通: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11)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通: , 通: , 通: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現(xiàn)” 表現(xiàn),“叛” 背叛,“氈” 毛織的氈毯,“弆”

68、收藏,“無” 沒有,“沾” 沾濕,“襟” 衣襟,“訣” 辭別,“已” 已經(jīng),.,.,.,.,.,. .,.,.,,,,,,,,,,《張衡傳》 (13)員徑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通: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廉頗藺相如列傳》(1)竊計欲亡走燕:(2)使人

69、遺趙王書:(3)曲在于趙:(4)均之二策:,“圓” 圓周,“樽” 酒器,“擒” 擒拿、捕捉,私下,送給,理虧,權(quán)衡、比較,,,,,.,.,.,.,.,.,.,,,,(5)臣請完璧歸趙:(6)相如奉璧奏秦王:(7)禮節(jié)甚倨:(8)不如因而厚遇之:(9)左右欲刃相如:(10)秦王不懌:(11)位在廉頗之右:(1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把和氏璧完好無缺地送回趙國。,捧著,傲慢,招

70、待、款待,身邊的侍從,高興、喜悅,上,誓同生死的朋友,,,,,,,,,,.,.,.,.,.,.,.,.,.,.,.,.,.,.,.,《蘇武傳》(13)武帝嘉其義:(14)因厚賄單于:(15)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16)武復(fù)窮厄:(17)獨有女弟二人:,贊許,贈送禮物,暗中,陷于困境,妹妹,,,,,,.,.,.,.,.,.,《張衡傳》(18)游于三輔:(19)遂通五經(jīng):(20)公車特征拜郎中:(21)再遷為太史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