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氮雜2-脫氧胞苷、曲古抑菌素A聯(lián)合紫杉醇與5-氟尿嘧啶對人胃腺癌細胞reprimo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和目的:胃癌世界發(fā)病率在腫瘤中占第四,腫瘤相關(guān)死亡率高居第二。有研究報道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95%,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只有10%~20%,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目前國際公認的晚期胃癌的治療原則仍然是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雖然隨著5-氟尿嘧啶類藥物的廣泛應用以及紫杉類、伊立替康和靶向藥物等新藥的應用,胃癌化療療效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相當比例的胃癌患者因為對常規(guī)化療藥物不敏感導致該部分胃癌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差,因此開辟胃癌新的臨床治

2、療途徑尤為重要。目前已知抑癌基因的異常甲基化不僅參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胃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也密切相關(guān)。本研究通過探討5-氮雜2-脫氧胞苷(5-Aza-dC)、曲古抑菌素A(TSA)、紫杉醇聯(lián)合5-氟尿嘧啶三者單獨或聯(lián)合對于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腺癌細胞株MGC-803(高分化)、SGC-7901(中分化)、MKN-45(低分化)中reprimo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初步探討5-Aza-dC、TSA、紫杉醇及5-氟尿嘧啶單

3、獨或聯(lián)合使用對胃癌細胞生長及甲基化狀態(tài)的影響。本研究在體外細胞實驗的基礎上,運用兩種方法建立了胃癌裸鼠模型,比較兩種建模方法,為進一步評價上述藥物的體內(nèi)作用及其機制等提供有力的實驗工具。
  材料與方法:①采取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三組藥物單獨或聯(lián)合藥的方式,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細胞株MGC-803、SGC-7901及MKN-45細胞株進行處理,其中5-Aza-dC組:在細胞接種24小時后,用10μM的5

4、-Aza-dC處理細胞72小時;TSA組:在細胞接種48小時后,用1μM的TSA的處理細胞48小時;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加入0.3μM的紫杉醇和75mg的5-氟尿嘧啶處理細胞24小時;5-Aza-dC+TSA:細胞接種24小時后,用10μM的5-Aza-dC處理細胞24小時,然后加入1μMTSA同時處理48小時;紫杉醇+5-氟尿嘧啶+TSA組:向培養(yǎng)瓶內(nèi)加入含1μM的TSA處理細胞48小時后加入0.3μM的紫杉醇和75mg/L的5-

5、氟尿嘧啶,繼續(xù)培養(yǎng)24小時;5-Aza-dC組+TSA組+紫杉醇聯(lián)合5-氟尿嘧啶組:向培養(yǎng)瓶內(nèi)加入10μM的5-Aza-dC,24h后加入1μM的TSA,48小時后加入0.3μM的紫杉醇和75mg/L的5-氟尿嘧啶,繼續(xù)培養(yǎng)24小時;同時設立空白對照組(僅加入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藥物單獨或聯(lián)合處理前后胃癌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并利用臺盼藍染色方法測定各組細胞的活率。
  ②采取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

6、啶三組藥物單獨或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細胞株MGC-803、SGC-7901及MKN-45細胞進行處理,同時設立空白對照組,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藥物單獨或聯(lián)合處理前后胃癌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并利用臺盼藍染色方法測定各組細胞的活率;
 ?、奂谆禺愋訮CR法(MSP):采用MSP檢測各組藥物干預72小時后人胃腺癌MGC-803、SGC-7901、MKN-45細胞株中reprimo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的狀態(tài)。
  

7、④逆轉(zhuǎn)錄PCR(RT-PCR):采用RT-PCR檢測各組藥物干預72小時后人胃腺癌MGC-803、SGC-7901、MKN-45細胞株reprimo基因mRNA表達水平。
  ⑤觀察并比較人胃癌細胞懸液直接注射法和瘤轉(zhuǎn)瘤法兩種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腫瘤移植成功率及瘤體生長速度,用甲基化特異性PCR法檢測移植瘤組織中reprimo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移植瘤的Ki-67和CD31分子表達。
  結(jié)果:①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8、發(fā)現(xiàn)三種不同分化的人胃腺癌細胞株MGC-803、SGC-7901、MKN-45形態(tài)均為上皮樣,呈梭形,有些可見偽足,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單藥組;5-Aza-dC+TSA、5-Aza-dC+紫杉醇+5-氟尿嘧啶、TSA﹢紫杉醇加5-氟尿嘧啶兩藥聯(lián)合組;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三藥聯(lián)合組分別處理培養(yǎng)三組細胞株72小時后細胞體積增大,核縮小,核漿比減小,培養(yǎng)24小時即出現(xiàn)部分細胞呈多邊形,72小時

9、出現(xiàn)大量貼壁細胞懸浮,大部分細胞形態(tài)改變明顯;單藥處理組TSA比5-Aza-dC作用明顯,紫杉醇+5-氟尿嘧啶最用最強;兩藥聯(lián)合后作用比單藥明顯,TSA聯(lián)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三組藥物聯(lián)合處理作用更強;臺盼藍染色后以對照組細胞數(shù)為100%對藥物處理組進行比較,單藥組紫杉醇+5-氟尿嘧啶處理培養(yǎng)后細胞存活數(shù)相比5-Aza-dC、TSA少;兩藥聯(lián)合組TSA聯(lián)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細胞處理培養(yǎng)后存活數(shù)較其他兩組少;發(fā)現(xiàn)三藥聯(lián)合處理培養(yǎng)后腫瘤

10、細胞存活數(shù)最少。
 ?、贛SP檢測顯示三種不同分化的人胃腺癌細胞株MGC-803、SGC-7901、MKN-45在對照組中reprimo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均表現(xiàn)為高甲基化,非甲基化呈微弱水平;給予5-Aza-dC組、TSA組、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5-Aza-dC+TSA組、5-Aza-dC+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藥物分別處理72小時后,單藥組較

11、對照組reprimo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發(fā)生DNA甲基化水平減低,非甲基化水平升高;兩藥聯(lián)合組較單藥組reprimo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發(fā)生DNA甲基化水平減低,非甲基化水平升高;三藥聯(lián)合組較兩藥聯(lián)合組reprimo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發(fā)生DNA甲基化水平減低,非甲基化水平升高。
 ?、跼T-PCR檢測發(fā)現(xiàn)三種不同分化的人胃腺癌細胞株MGC-803、SGC-7901、MKN-45在對照組中mRNA表達水平低,5-AzadC、TSA

12、、紫杉醇+5-氟尿嘧啶、5-Aza-dC+TSA、5-Aza-dC+紫杉醇加5-氟尿嘧啶、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8組藥物分別處理72小時后,MGC-803細胞株reprimo基因八組灰度比值分別為:對照組(0.1364±0.0279)、5-Aza-dC(0.3722±0.0259)、TSA(0.3368±0.0225)、紫杉醇+5-氟尿嘧啶(0.2059±0.0266)、5-Aza-

13、dC+TSA(0.4370±0.0253)、5-Aza-dC+紫杉醇+5-氟尿嘧啶(0.4205±0.0424)、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0.3492±0.0152)、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0.5569±0.0154);SGC-7901細胞株reprimo基因八組灰度比值分別為:對照組(0.1713±0.0296)、5-Aza-dC(0.4285±0.0165)、TSA(0.3850±0.0103)、紫

14、杉醇+5-氟尿嘧啶(0.2240±0.0355)、5-Aza-dC+TSA(0.4728±0.0222)、5-AzadC+紫杉醇+5-氟尿嘧啶(0.4270±0.0028)、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0.3956±0.0186)、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0.5737±0.0157);MKN-45細胞株reprimo基因八組灰度比值分別為:對照組(0.2096±0.0339)、5-Aza-dC(0.4564±

15、0.0074)、TSA(0.4253±0.0091)、紫杉醇+5-氟尿嘧啶(0.2325±0.0156)、5-Aza-dC+TSA(0.4975±0.0136)、5-Aza-dC+紫杉醇+5-氟尿嘧啶(0.4718±0.0151)、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組(0.4353±0.0111)、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0.6097±0.0153);三組細胞單藥組較對照組reprimo基因mRNA表達水平升高(P<0.

16、05);兩藥聯(lián)合組較單藥組reprimo基因mRNA表達水平升高(P<0.05);三藥聯(lián)合組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較兩藥聯(lián)合組reprimo基因mRNA表達水平升高(P<0.05)。④細胞懸液直接注射組的瘤體成瘤速度較瘤轉(zhuǎn)瘤組慢(P<0.05);瘤轉(zhuǎn)瘤組的瘤轉(zhuǎn)瘤組的reprimo基因甲基化水平及Ki-67和CD31的表達均高于細胞懸液直接注射組(P<0.05)。
  結(jié)論:無藥物處理的情況下,人胃腺癌細胞株

17、MGC-803、SGC-7901、MKN-45形態(tài)均為上皮樣,呈梭形,有些可見偽足,reprimo基因甲基化程度較高,mRNA表達水平較低,在給予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單獨或聯(lián)合處理后,上述細胞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形態(tài)改變、reprimo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mRNA表達水平明顯升高,其中以5-Aza-dC+TSA+紫杉醇+5-氟尿嘧啶聯(lián)合組效果最為明顯,上述結(jié)果為胃癌臨床治療及采用新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