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79814f43-1db3-4652-a77f-20fd46280cd9/79814f43-1db3-4652-a77f-20fd46280cd9pic.jpg)
![不同濃度嗜酸乳酸桿菌對急性實驗性結腸炎的療效和對近、遠端結腸菌群的影響及其治療機制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79814f43-1db3-4652-a77f-20fd46280cd9/79814f43-1db3-4652-a77f-20fd46280cd9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不同濃度嗜酸乳酸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的療效 目的:通過比較不同濃度嗜酸乳酸桿菌治療實驗性結腸炎的療效,尋找治療實驗性結腸炎適宜的嗜酸乳酸桿菌濃度。 方法:實驗用Balb/c小鼠72只,雌性,6-8周齡,體重20.0±2.0克,購于湖南農業(yè)大學東創(chuàng)實驗動物科技服務部,飼養(yǎng)于清潔級動物房,隨機分成9組,每組8只,飼養(yǎng)于標準條件下(濕度50%±10%;12h白晝/12h黑夜輪換),喂食普通小鼠飼料。分組情況如下:(1)模型
2、組:飲用5%DSS造模;(2)生理鹽水組:5%DSS造模+NS(1ml/10g)灌胃(3)(C4組):50/oDSS造模+1×104CFU/10g嗜酸乳酸桿菌灌胃;(4)(C5組):5%DSS造模+1×105CFU/10g嗜酸乳酸桿菌灌胃;(5)(C6組):5%DSS造模+1×106CFU/10g嗜酸乳酸桿菌灌胃;(6)(C7組):5%DSS造模+1+107CFU/10g嗜酸乳酸桿菌灌胃;(7)(C8組):5%DSS造模+1×108CF
3、U/10g嗜酸乳酸桿菌灌胃;(8)醋酸潑尼松組:5%DSS造模+醋酸潑尼松(45ug/lOg)灌胃;(9)正常組:正常飲食,無特殊處理。實驗期間每日觀察小鼠進食、飲水、活動等一般情況,稱量體重,觀察糞便性狀及糞便隱血、便血情況,計算DAI積分,評估結腸炎嚴重程度。實驗第7天,乙醚麻醉狀態(tài)下處死小鼠,解剖腹腔,觀察結腸的大體改變、測量長度。于結腸距回盲部1cm處和肛門1cm處各剪取0.5cm長的結腸用于細菌分析,另取肛門附近結腸組織長度約
4、0.5cm于中性福爾馬林中固定,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其余結腸液氮保存以備它用。 結果:中等濃度的嗜酸乳酸桿菌干預組C6(106CFU/ml濃度級)組小鼠實驗性結腸炎癥狀緩解最明顯,DAI評分及組織損傷評分最低。 結論:嗜酸乳酸桿菌治療實驗性結腸炎有一定的量效關系,然而并非完全正相關,中等濃度(106CFU/ml濃度級)組療效最佳。 第二章嗜酸乳酸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小鼠模型結腸近、遠端細菌的影響 目的:
5、研究實驗性結腸炎模型鼠經不同濃度的嗜酸乳酸桿菌治療后近、遠端腸道菌群的改變 方法:實驗動物、分組、模型建立及給藥方案與第一章相同,于實驗第7天,乙醚麻醉狀態(tài)下處死小鼠,解剖腹腔,在結腸距回盲部1cm處和肛門1cm處各剪取0.5cm長的結腸,稱量后滅菌勻漿器勻漿,用滅菌NS按梯度稀釋法稀釋,選擇7種選擇性培養(yǎng)基分析腸道菌群具有代表性的厭氧菌3種(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擬桿菌),需氧菌3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腸球菌)及總需氧菌
6、。根據(jù)各菌菌落形態(tài)特征、革蘭染色及光鏡下特征進行初步鑒定。對厭氧菌(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和腸球菌培養(yǎng)分離取得純菌后,采用API試驗條接種后讀取結果,用數(shù)字圖譜判定鑒定結果 結果:各實驗組近端結腸由7種選擇性與非選擇性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細菌數(shù)無明顯差別,遠端結腸醋酸潑尼松組小鼠各種細菌特征與DSS造模組類似,各嗜酸乳酸桿菌干預組以C6(106CFU/ml濃度級)組小鼠的益生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數(shù)量最多,與其余各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7、0.05),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與其余各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其它選擇性培養(yǎng)基的細菌數(shù)無明顯差別。 結論: 1.嗜酸乳酸桿菌不定植于近端結腸,對近端結腸菌群無影響。 2.嗜酸乳酸桿菌能定植于遠端結腸,對遠端結腸菌群有影響,增加益生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的生長,抑制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以106CFU/ml濃度級組作用最明顯。 第三章嗜酸乳酸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小鼠模型Th17/
8、IL23免疫軸的影響 目的:探討不同濃度的嗜酸乳酸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模型鼠起治療作用的免疫學機制。研究嗜酸性乳酸桿菌對與IBD發(fā)病密切相關的Th17/IL23免疫軸主要相關細胞因子和信號因子:IL17、IL23、TGFβ,TNFa、STAT3和P-STAT3的影響,為進一步探索嗜酸乳酸桿菌治療實驗性結腸炎機制以及用量提供幫助。 方法:實驗動物、分組、模型建立及給藥方案與第一章相同,在實驗結束時處死動物留取各組結腸標本,行
9、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術檢測小鼠結腸黏膜內細胞因子IL17、IL23、TGFB、TNFa及信號因子STAT3和P-STAT3的表達量,以及免疫組化檢測信號因子STAT3,P-STAT3在結腸組織的表達部位及表達量。 結果:各項指標的mRNA水平和蛋白質水平顯示:均為模型組最高,NS組次之,醋酸潑尼松組較模型組有明顯降低。 對于不同濃度的嗜酸乳酸桿菌組,結果顯示:Th17細胞分化相關的細胞因子(I
10、L23、TGFB)以105CFU/mL組表達量最低,且效果優(yōu)于醋酸潑尼松組(p<0.05)。Th17細胞分化相關的信號因子(STAT3,p-STAT3),以105CFU/mL、106CFU/mL組表達量最低,效果優(yōu)于醋酸潑尼松組(p<0.05),其中STAT3的檢測中RT-PCR和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結果顯示106CFU/mL組檢測量最低,105CFU/mL、104CFU/mL、107CFU/mL組次之,優(yōu)于醋酸潑尼松組(p<0.05);W
11、B方法顯示105CFU/mL組檢測量最低,106CFU/mL、104CFU/mL、107CFU/mL組次之,優(yōu)于醋酸潑尼松組(p<0.05)。關于p-STAT3表達的蛋白質水平比較結果顯示:嗜酸乳酸桿菌干預組中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結果顯示106CFU/mL組檢測量最低,105CFU/mL、107CFU/mL組次之,且106CFU/mL、105CFU/mL均較醋酸潑尼松組低(p<0.05);WB方法顯示105CFU/mL組檢測量最低,106C
12、FU/mL、104CFU/mL、107CFU/mL組次之,且均較醋酸潑尼松組低(p<0.05)。Th17細胞產生的與機體免疫損傷和實驗性結腸炎形成相關的促炎因子(IL17、TNFa)以105CFU/mL組IL17表達量最低,106CFU/mL組TNFa表達量最低。 結論: 1.嗜酸乳酸桿菌干預組的Th17分化相關細胞因子(IL23、TGFB),Th17分化相關信號因子(STAT3、p-STAT3)及實驗性結腸炎形成相關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濃度嗜酸乳酸桿菌對急性實驗性結腸炎的療效和結腸菌群的影響及其免疫相關機制研究.pdf
- 嗜酸乳桿菌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結腸粘液細胞和PPARγ的影響.pdf
- 嗜酸乳桿菌治療DSS誘導大鼠急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機制研究.pdf
- 嗜酸乳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小鼠腸黏膜趨化因子RANTES和MCP-1表達的影響.pdf
- 地衣芽胞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相關肝臟病變的療效及機制影響.pdf
- 嗜酸乳桿菌CMS-H002對小鼠急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pdf
- 乳酸桿菌和雙岐桿菌粗制代謝產物對小鼠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pdf
- 垂盆草對實驗性結腸炎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吡格列酮對小鼠實驗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腸道菌群變化對小鼠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pdf
- 青藤堿結腸定位殼聚糖微球的制備及其對小鼠實驗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pdf
- 益生菌VSL#3對大鼠實驗性結腸炎療效及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腸粘膜嗜酸性粒細胞和糞便菌群的研究.pdf
- 乳酸桿菌對dss-誘導的小鼠潰瘍性結腸炎的抑制作用
- 康復新液對大鼠實驗性結腸炎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沙利度胺對 TNBS 誘導大鼠實驗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肝細胞生長因子對實驗性結腸炎的影響.pdf
- BMMSC對實驗性結腸炎大鼠淋巴細胞增殖影響的機制研究.pdf
- 轉基因雙歧桿菌治療小鼠實驗性結腸炎的機理研究.pdf
- 益腸平對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作用的實驗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