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經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中出現多種自身抗體和多器官受累為主要特征。該病好發(fā)于生育年齡女性,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不能根治,嚴重危害著廣大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確切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機制,特別是CD4+T細胞基因異常低甲基化在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領域最早發(fā)
2、現的、也是研究得最為成熟的DNA修飾現象。一般認為,基因調控序列的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轉錄;反之,DNA去甲基化則激活基因的表達。我們的課題組經過多年研究發(fā)現,SLE患者CD4+T細胞中與自身免疫反應相關的CD11a、CD70等基因調控序列DNA甲基化水平異常降低,導致基因過度表達,誘導CD4+T細胞具有自身反應性,殺傷自身巨噬細胞或過度輔助自身B細胞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自身免疫反應??梢?,CD4+T細胞中特定基因調控序列
3、病理性低甲基化是致使SLE發(fā)病的重要分子機制之一。然而,導致SLECD4+T細胞基因甲基化狀態(tài)異常的具體機制至今仍未完全闡明。
DNA羥甲基化是近年來新發(fā)現的一種調節(jié)DNA甲基化的方式,該過程的產物——5-羥甲基胞嘧啶作為一種新的DNA堿基修飾形式,被喻為基因組中的“第六種堿基”。DNA中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被雙加氧酶家族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進一步
4、氧化,即成為5-羥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研究表明,5hmC可能參與DNA去甲基化和基因表達調控。一方面,5hmC可能作為中間產物參與主動或被動去甲基化過程;另一方面,5hmC可能通過取代5mC修飾而解除后者所發(fā)揮的生物學作用,或自身招募其他效應蛋白來調節(jié)基因轉錄??傊?hmC對DNA去甲基化和基因表達調控起著十分重要的生物學作用。作為表觀遺傳學的前沿與熱點研究內容,DNA羥甲基化無疑潛
5、藏著許多新的表觀遺傳特性及信息有待發(fā)掘。結合我們前期研究發(fā)現的SLE與某些基因調控序列DNA異常甲基化狀態(tài)及基因調控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推測DNA羥甲基化很可能在SLE的發(fā)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或是通過改變DNA甲基化狀態(tài)、或是通過自身獨立的基因調控途徑。鑒于目前尚未有任何關于DNA羥甲基化在SLE中的研究及相關信息報道,本課題擬首次通過羥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芯片hMeDIP-chip檢測5hmC在SLE患者及正常人CD4+T細胞全
6、基因組范圍的分布情況,獲得SLE CD4+T細胞DNA羥甲基化差異圖譜,并進一步探究DNA羥甲基化在SLE自身免疫反應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為SLE的診治尋找有效的新途徑并提供理論依據。
第一章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D4+T細胞全基因組DNA羥甲基化譜
第一節(jié)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D4+T細胞全基因組DNA羥甲基化圖譜
目的:研究SLE患者及正常人CD4+T細胞中的DNA羥甲基化狀態(tài),探討DNA羥甲基化在SLE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7、中的作用及機制。
方法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5例SLE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免疫磁珠分離法獲得CD4+T細胞。hMeDIP-chip芯片檢測全基因組DNA羥甲基化狀態(tài)。
結果:hMeDIP-chip芯片結果顯示,共3083個基因在SLE患者與正常人CD4+T細胞之間存在啟動子區(qū)DNA羥甲基化水平的不同,其中3030個基因是在SLE患者中表現出DNA高羥甲基化狀態(tài),并主要分布在高
8、CpG含量啟動子區(qū);共4646個基因在SLE患者與正常人CD4+T細胞CpG島中存在DNA羥甲基化水平的不同,其中4643個基因是在SLE患者中表現出DNA高羥甲基化狀態(tài),且多發(fā)生在基因啟動子區(qū)的CpG島。GO分析顯示羥甲基化異常改變明顯的基因多與基因轉錄調節(jié)、細胞代謝、發(fā)育等內容相關。KEGG pathway分析顯示羥甲基化差異基因多涉及腫瘤、細胞增殖和胚胎發(fā)育、TGF-β等相關的信號通路。
結論:SLE CD4+T細胞基因
9、啟動子區(qū)、CpG島均呈DNA高羥甲基化水平,DNA高羥甲基化狀態(tài)可能在SLE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節(jié)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D4+T細胞PPARG、MALT1和LRF2BP2基因啟動子區(qū)DNA羥甲基化水平研究
目的:選擇PPARG、MALT1和IRF2BP2三個基因在SLE患者和正常人CD4+T細胞中對DNA羥甲基化芯片結果進行驗證。
方法:選取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為研究對象,Ficoll-Hyp
10、aque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免疫磁珠分離法獲得CD4+T細胞,羥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法檢測基因PPARG、MALT1和IRF2BP2啟動子區(qū)的DNA羥甲基化水平。
結果:與正常對照相比,SLE患者CD4+T細胞中基因PPARG、MALT1和IRF2BP2的啟動子區(qū)均表現出DNA高羥甲基化狀態(tài)(11.695±2.292 vs5.682±1.645, p=0.000;1.838±0.562 vs0.989±0.3
11、26,p=0.001;0.194±0.049 vs0.124±0.031, p=0.001)。
結論:羥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法驗證了SLE CD4+T細胞中PPARG、MALT1和IRF2BP2基因啟動子區(qū)呈高羥甲基化狀態(tài),其結果與hMeDIP-chip芯片結果一致。
第二章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D4+T細胞PPARG、MALT1和IRF2BP2基因表達及其與DNA羥甲基化相關性分析
目的:研究SLE患者和正常
12、人CD4+T細胞中基因PPARG、 MALT1和IRF2BP2的表達水平及其與DNA羥甲基化的相關性。
方法: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13例SLE患者和13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免疫磁珠分離法獲得CD4+T細胞,TRIzol法提取CD4+T細胞RNA, Real-time PCR檢測基因PPARG、MALT1和IRF2BP2 mRNA表達水平,并對DNA羥甲基化和基因表達進行相關性分析。
13、結果:與正常對照相比,SLE患者CD4+T細胞中PPARG mRNA和MALT1 mRNA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01;p=0.001); SLE患者CD4+T細胞中基因IRF2BP2 mRNA表達水平也高于正常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32)。相關性分析顯示,PPARG和MALT1基因啟動子區(qū)DNA羥甲基化水平與其mRNA表達水平呈正相關(PPARG:R=0.713,p=0.021; MALT1:R=0.684,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通量深度測序繪制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D4+T細胞全基因組MicroRNAs表達譜.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D4+T細胞microRNA表達譜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DNA甲基化相關基因表達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CD4+T細胞IL-10和IL-13基因調控序列甲基化狀態(tài)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全基因組編碼變異關聯研究.pdf
- 羥氯喹逆轉紫外線誘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DNA低甲基化研究.pdf
- 兒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基因組甲基化水平及LINe-1序列甲基化水平的研究.pdf
- 羥氯喹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及DNA甲基化的影響.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CD4+、CD8+T細胞DNA中p16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狀態(tài)的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 CD4+T細胞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異常下調HPK1的表達及其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中的作用.pdf
- 系統(tǒng)性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 中國漢族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內科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因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教學
- sle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CD4+T細胞CD70(TNFSF7)基因啟動子區(qū)域組蛋白修飾和甲基化CpG結合蛋白水平的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外周血CD4+T細胞Sirt1的表達及Resveratrol對CD4+T細胞亞群及功能影響的初探.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