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重度以上急性放射病(acuteradiationsickness,ARS)患者常因造血衰竭、免疫功能低下繼發(fā)嚴重感染、臟器輻射損傷所致多臟器衰竭而死亡。由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完善以及細胞因子的廣泛應用,使放射病患者造血功能恢復成為可能;但免疫功能低下和多臟器衰竭仍然是危及這類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胸腺是中樞免疫器官,由骨髓遷入的淋巴祖細胞在這里分化、發(fā)育成為成熟的T細胞后輸出到外周淋巴組織,対機體免疫功能的維持和調節(jié)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2、。但胸腺也是對輻射高度敏感的器官,在中重度以上ARS發(fā)生時常被累及而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及時修復損傷的胸腺能有效改善放射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來源于中胚層,可橫向或跨胚層向多種組織分化,參與損傷組織臟器的修復;同時,MSC還能維持胸腺基質微環(huán)境,與胸腺上皮細胞協(xié)同作用,促進T細胞成熟。能否用MSC修復放射損傷的胸腺、恢復機體的免疫功能,目前相關的報道不多,本實驗將就這
3、一問題進行研究。
目的
本實驗利用60Coγ射線照射后建立的胸腺放射性損傷小鼠模型,研究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基因修飾的MSC対胸腺放射損傷的修復作用和機制,為中重度以上ARS的救治探索新的途徑。
方法
1.用全骨髓細胞貼壁法分離純化雄性C57小鼠骨髓MSC,并改良培養(yǎng)條件,體外培養(yǎng)、擴增、傳代,待細胞傳至第二代,通過細胞形態(tài)
4、、細胞表型和成骨、成脂實驗,來驗證所獲細胞是否為實驗需要的MSC。
2.通過腺病毒轉染技術,用含有報告基因EGFP的穿梭質粒和pAdxsi載體構建重組腺病毒載體質粒,轉染H293細胞并擴增,構建表達EGFP的重組腺病毒(pAdxsi-EGFP),純化后以TCID50法(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測定病毒滴度。然后將構建的重組腺病毒以0、50、150、300四種感染復數(shù)(Multiplicity
5、ofinfection,MOI)感染鑒定正確的MSC,用熒光顯微鏡和流式細胞儀檢測感染率,確定最佳MOI,并以CCK-8(Cellcountingkit-8)法檢測感染后MSC的增殖活性。
3.以不同劑量60Coγ射線照射雌性BALB/C小鼠制作胸腺放射性損傷模型。以6Gy、9Gy、12Gy三個劑量經前胸野單次照射小鼠縱膈,其余部位以10cm鉛板遮蔽,劑量率為154.7cGy/min,動物距放射源80cm,照射時長分別為6Gy
6、:257秒;9Gy:386秒;12Gy:514秒。照射后觀察小鼠體重、進食水量、胸腺指數(shù)、胸腺病理、食管、氣管、肺的病理、外周血像、胸腺T亞群和外周血T亞群變化,判斷模型是否構建成功,并選擇最佳照射劑量,然后以此劑量照射小鼠構建胸腺放射損傷模型。
4.用構建的基因修飾MSC經尾靜脈輸注到胸腺放射性損傷模型小鼠體內,觀察小鼠體重、胸腺指數(shù)、胸腺病理、外周血像、胸腺T亞群和外周血T亞群、胸腺T細胞重排刪除環(huán)(Tcellrecept
7、orrearrangementexcisioncircles,TREC)、外周血細胞因子的變化以及胸腺Y染色體性別決定區(qū)(Sex-determiningRegionofY-chromosome,Sry)的表達情況,判斷MSC対胸腺放射性損傷的修復及對機體免疫功能恢復的作用和機制。
結果
1.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體外分離培養(yǎng)的MSC在接種24小時后開始貼壁,起初形狀多為小圓形及多角形,培養(yǎng)至第7天多數(shù)細胞伸展呈梭形并呈
8、集落式生長,傳代培養(yǎng)至第2代時細胞形態(tài)趨于統(tǒng)一,呈現(xiàn)為長梭形細胞束裝排列。流式細胞儀檢測第二代MSC細胞表型,高表達CD105(69.01%)、CD44(95.65%),低表達CD34(0.76%)、CD45(5.37%)。成骨誘導3周后以VonKossa染色,可見染色陽性的骨結節(jié);成脂誘導后2周可見油紅O染色的紅色脂肪細胞。
2.將重組穿梭載體質粒pAdxsi-EGFP用XhoI酶切后,1%瓊脂糖凝膠電泳可見7條大小分別為1
9、4K、11.8K、3.1kb、2.66kb、2.47K、1.45K、0.6K條帶,而單純pAdxsi經XhoI酶切、電泳后僅有14kb,11.8kb,4.0kb,2.47kb,1.45kb,0.6kb6條帶。然后在H293細胞中擴增、純化后以TCID50法測定病毒滴度為2×1010pfu/ml。用構建的重組腺病毒感染MSC,感染后10小時可見綠色熒光表達,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強,第7天后表達率達最高并趨于穩(wěn)定,體外培養(yǎng)28天仍可見熒光;且感
10、染率隨MOI的增加而增加,但MOI為300時細胞形態(tài)變化較明顯,表現(xiàn)為較多細胞變形、漂浮,提示細胞受損,MOI為150時,感染率較高,且細胞形態(tài)變化不大。經流式細胞儀檢測四組感染率分別為7.4%、65.7%、92.3%、94.6%。以MOI150感染MSC后,與未感染MSC相比,CCK-8法檢測兩者增殖活性無差異(P﹥0.05)。
3.三個劑量照射組在照射后各個時間點體重均低于對照組,但6Gy照射組僅在第14天與對照組相比有差
11、異(P<0.05),9Gy照射組在照后第14、21天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0.05),而12Gy照射組在照射后第14、21、28天與對照組有差異(P<0.05)。照射后1周內平均每日進食量和飲水量,6Gy及9Gy兩組與對照組無差異(P>0.05),12Gy組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0.05)。三個劑量照射組在照后各個時間點胸腺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6Gy組在照后第14、21、28天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0.05);9Gy與12Gy照射組
12、在照后第7、14、21、28天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0.05),其中第21、28天差異更顯著(P<0.01)。病理組織學顯示照射組小鼠胸腺萎縮,皮質區(qū)淋巴細胞變性壞死,出現(xiàn)較多細胞碎片,髓質區(qū)胸腺小體消失,細胞數(shù)量減少,尤以照射后第7天較明顯,且損傷程度與放射劑量呈正相關;照射后第14天,胸腺細胞數(shù)量逐漸增加,胸腺體積逐漸增大,但照射后28天仍未恢復正常。12Gy照射組部分小鼠食管、氣管病理顯示黏膜基底層細胞增多,血管充血,上皮層部分
13、壞死脫落,固有層、黏膜下層可見炎細胞浸潤;其余兩組食管、氣管、肺病理未出現(xiàn)放射損傷。三個劑量照射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和淋巴細胞計數(shù)在照射后低于對照組,照射后第7天降到最低,其后逐步升高,但至照射后28天仍未完全恢復正常,在照射后各個時間點上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6Gy與9Gy兩組無差異,12Gy組在照后第7天和第14天與6Gy、9Gy兩組比有差異(P<0.05)。對照組胸腺CD4+CD8+細胞比例大約70%,CD4+C
14、D8-細胞比例約為20%,CD4-CD8+細胞比例約為7%,而CD4-CD8-細胞僅占2%左右。照射后,CD4+CD8+細胞下降幅度最大,最低可降至照射前的十分之一,照射后第14天,比例逐漸恢復,但至照后28天也未恢復到照射前水平。CD4-CD8-細胞則于照后出現(xiàn)大幅度升高,在照射后第7天升至最高,幅度最大者接近60倍,其后逐步回落,但至照后28天也明顯高于照射前水平。CD4+CD8-和CD4-CD8+細胞比例在照射后出現(xiàn)下降,在照射后
15、第14天降至最低,然后逐漸回升。對照組外周血中CD3+細胞比例在40%左右,CD3+CD4+細胞比例約為30%,而CD3+CD8+細胞比例約為10%,CD4/CD8約為3.0。照射后第1天,照射組各群細胞的比例短暫升高后下降,在照射后第14天,CD3+細胞比例回升,其后再次緩慢下降;CD3+CD4+、CD3+CD8+細胞的比例和CD4/CD8的值則持續(xù)下降,但從第14天起,下降的幅度明顯減小。三個照射組的胸腺和外周血T亞群變化趨勢相同,
16、但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大,各亞群的變化幅度增大。
4.對照組和對照+MSC組在各指標上無差異(P>0.05)。照射組與照射+MSC組除了Sry檢測結果外,其余各指標變化趨勢一致(變化趨勢見結果3),但照射+MSC組要優(yōu)于照射組,且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照射+MSC組與對照組也有差異。熒光病理顯示輸注MSC后1天胸腺出現(xiàn)綠色熒光,但僅在血管周圍表達,隨著時間的推移,熒光逐漸彌漫至整個組織,在第7天表達達高峰,其后逐漸減少,至35
17、天基本消失。照射+MSC組IFN-γ、TGF-β血清含量明顯增高,與照射組及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IL-4濃度與照射及對照組無差異。Sry檢測除照射+MSC組在照射后14及28天為陽性外,其余各組均為陰性。
結論
1.用全骨髓細胞貼壁法并改良培養(yǎng)條件后培養(yǎng)的細胞從形態(tài)、細胞表型及多向分化能力三個方面鑒定,是實驗所需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2.用構建的重組腺病毒以最佳MOI為150感染MSC后,MSC能穩(wěn)
18、定、高效表達EGFP,并且不影響細胞的增殖活性,通過腺病毒為載體導入外源基因可成功獲取基因修飾的MSC。
3.6Gy、9Gy、12Gy三個劑量均可引起小鼠胸腺的放射性損傷,但9Gy照射后胸腺改變較典型,且無其它臟器損傷,用此劑量單次照射小鼠縱膈可成功構建小鼠胸腺放射性損傷模型。
4.用基因修飾的MSC治療胸腺放射損傷小鼠模型,MSC可歸巢至胸腺并增殖,參與胸腺的修復,減輕胸腺的輻射損傷,并能有效恢復機體受損的免疫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OX9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修復關節(jié)軟骨損傷.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損傷修復的實驗研究.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實驗研究.pdf
- 慢病毒載體介導nanog基因修飾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放射性腸道損傷的實驗研究.pdf
- Decorin-Fusin雙基因修飾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修復肝損傷能力的影響.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大鼠放射性心臟損傷修復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 HHK人工腱和基因修飾的間充質干細胞修復肌腱損傷.pdf
- CXCR4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照射損傷小鼠造血重建的影響.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誘導分化及GDNF基因修飾后對大鼠脊髓損傷修復的研究.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兔放射性肺損傷治療的研究.pdf
- 不同來源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小鼠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pdf
- IDO基因修飾的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免疫耐受的體外實驗研究.pdf
- LIGHT基因修飾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抗腫瘤免疫作用.pdf
- bFGF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腦缺血的實驗研究.pdf
- 基因修飾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復合PLGA成骨實驗研究.pdf
- 低氧培養(yǎng)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小鼠放射性肺損傷的治療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修復鼻黏膜放射性損傷的效果和機制研究.pdf
- hIGF-1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修復兔關節(jié)軟骨缺損的研究.pdf
- sTNFRⅡ-gAD基因修飾間充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