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6/21/800e585f-9ea2-4a1a-a0cb-5fc26562d920/800e585f-9ea2-4a1a-a0cb-5fc26562d920pic.jpg)
![教師 招聘 考試 題庫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6/21/800e585f-9ea2-4a1a-a0cb-5fc26562d920/800e585f-9ea2-4a1a-a0cb-5fc26562d920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教師招聘考試題庫</b></p><p><b> 單項選擇</b></p><p>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什么規(guī)律的科學( C ) A. 基本教育規(guī)律 B.基本教學規(guī)律 C.基本心理規(guī)律
2、160; D.基本身心規(guī)律 2. 按照智力測驗的標準,智力超常兒童的智商最低臨界值應是( B ) A.130 B.140 C.150
3、60; D.160 3. “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裨性的聯(lián)系”屬于( C ) A. 接受學習 B.發(fā)現(xiàn)學習 C.意義學習
4、; D.機械學習 4. 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 D ) A. 自我了解 B.自我實現(xiàn) C.自我行動 D.自我控制 5. 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tài)度等遷
5、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是( A ) A. 一般遷移 B.具體遷移 C.垂直遷移 D.水平遷移 6. 智力的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是( B ) A. 女</p>&
6、lt;p> A.工作關系B.心理關系C.道德關系D.個人關系</p><p> 22.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B)。</p><p>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B.熱愛學生C.團結協(xié)作D.以身作則</p><p> 23.以無序、隨意、放縱為特征的師生關系模式屬于(B)。</p><p>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
7、</p><p> 24.對學生的發(fā)展最有利的師生關系模式是(D)。</p><p>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p><p> 25.在哪種師生關系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C)。</p><p>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p><p> 26.哪種師生關系模式容易使
8、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p><p>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27、教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并伴有適當?shù)谋砬?,使學生產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 B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28、在下列教師行為中,屬于心理健康表現(xiàn)的有 ( B )A、交往中,將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B、冷靜地處理課堂環(huán)境中的偶發(fā)事件C、將生活中的不愉
9、快情緒帶入課堂,遷怒于學生D、偏愛甚至袒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29、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 C )A、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C、關注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30、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D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
10、、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31、現(xiàn)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D )①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③學生是自由的人 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個</p><p> 34、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p><p> A必然 B必要 C必需</p><p> 35、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
11、泛深入的教育(B)。</p><p> A改革B創(chuàng)新 C變革</p><p> 36、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A)。</p><p> A發(fā)揮 B發(fā)展 C發(fā)揚</p><p> 37、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p><p> A變革 B改
12、變 C變化</p><p> 38、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p><p> A重要 B基本 C必要</p><p> 39、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C)環(huán)節(jié)。</p><p> A重要 B必要 C首要</p&g
13、t;<p> 40、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p><p><b> A、先進的教學觀念</b></p><p>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xiàn)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p><p>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p><p>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p
14、><p>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p><p> A、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p><p>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D、為了一切學生</p><p> 42、在新課程改
15、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p><p> A、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文件 B、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各學科課程</p><p>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fā)的課程</p><p>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大類課程</p><p> 43、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p>
16、<p>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p><p> B、課程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過程</p><p> 44、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B)。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p><p> 45、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17、。</p><p>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fā)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p><p> 46、課程不是教學的(A)。</p><p> A、權威 B、方向 C、目標 D、計劃</p><p> 47、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要用(C)去實施教。</p><
18、;p> A、嘴 B、耳 C、心 D、眼</p><p> 48、對待師生關系上不應當強調(A)。</p><p> A、服從 B、尊重 C、贊賞 D、引導</p><p> 49、教師是學習的(D)。</p><p>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p><p> 50、新課程主
19、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B)時間的活動。</p><p> A、1/3 B、2/3 C、1/2 D、1/4</p><p> 51、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p><p> A、確立教育目的 B、設計課程體系
20、60; C、加強德育工作 D、選擇教學方法</p><p> 52、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B )</p><p> A自主、合作、探究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C、學習、討論、創(chuàng)新 D興趣、發(fā)現(xiàn)、研討</p><p> 53、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
21、要有( A )</p><p> A、針對性、因材施教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chuàng)造性</p><p> 54、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xiàn)
22、; ( A )</p><p> A時代的要求 B教學要求 C家長的要求 D學校的要求</p><p> 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p><p>
23、A教材改革 B課堂教學改革 C課程改革 D教師素質提高</p><p> 56、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jù)是 ( C )</p><p> A教學大綱 B學生發(fā)展特點
24、 C國家課程標準 D課程改革綱要</p><p> 57、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本次課改實行 ( D )</p><p> A國家、自治區(qū)、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B省、縣、鄉(xiāng)三級課程管理</p><p> C教育
25、部、教育局、教務處三級課程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p><p> 58、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C )</p><p> A保持距離,建立威嚴 B加強了解,打成一片 </p><p> C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
26、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p><p> 59、下列對教材理解正確的是 ( B )</p><p> A教材就是教科書 B教材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教學資源 </p><p> C教材就是課程 D教學參考書不屬于教材</
27、p><p> 60、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精神是 ( A )</p><p> A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 B自主、合作、探究</p><p> C主動、合作、改革 D提高、發(fā)展、創(chuàng)新</p><p>
28、; 61、下列關于多元智能理論論述正確的是 ( B )</p><p> A人類至少有7種以上的智能,每一種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p><p> B教育評價應該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評價的。</p><p> C每一個人的智力都有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形式,每一種智力都有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存在
29、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p><p> D各種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們有共同的發(fā)展規(guī)律。</p><p> 62、關于教學策略的認識正確的是 ( D )</p><p> A教學策略即教學方法</p><p> B制定教學策略就是做好教學計劃。</p><p> C能夠找到統(tǒng)
30、一的適用于所有的教學的教學策略</p><p> D教學策略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典型的靈活性</p><p> 63、下列關于教學設計的論述錯誤的是 ( B )</p><p> A教學設計具有靈活性的特點 </p><p> B教學設計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p>
31、<p> C在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中包括學習目標、內容、學生特征、教學策略、教學評價</p><p> D教學設計需要用系統(tǒng)的方法進行設計</p><p> 64、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fā)生轉變正確的是 ( A )</p><p> A.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
32、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p><p> B.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推廣者。</p><p> C.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模仿者。</p><p> D.從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者型的獨立的教師。</p><p> 65、在新
33、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fā)生變化中正確的是 ( A )</p><p> A.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p><p> B.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權威、批評</p><p> C.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教導、答疑</p><p> D.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獨立自主精神</
34、p><p> 66、面對新教材,教師首先要做的是 ( A )</p><p> ①研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 ②研究教材。</p><p> ?、劢處熞獜恼n程整體設計高度、從學科知識技能整合視角、從教材知識技能的體系編排審視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35、160; ④研究學生特點</p><p>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p><p> 67、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p><p> A教師對教科書的忠實取向</p><p> B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
36、情況恰當?shù)倪x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p><p> C不需要教師重新學習,并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引入教學</p><p> D只需掌握具體性的專業(yè)知識,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專業(yè)知</p><p> 68、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是 ( D )</p><p> A 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B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課
37、堂統(tǒng)一</p><p> C讓學生學會知識 D師生的交往互動</p><p> 69、體現(xiàn)今后考試改革方向的是( C )</p><p> ?、偻怀隹荚嚨脑\斷、選拔和發(fā)展功能 ②考試的內容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體現(xiàn)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 ③改進考試的方式,倡導靈活多樣、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的原則
38、④考試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p><p>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p><p> 70、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p><p> A問題性 B開放
39、性 C過程性 D綜合性</p><p> 71、新一輪課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導理念是( C )</p><p> A.科學、人文融合的理念 B.終身學習、教育的理念 C.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D.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p><p>
40、; 72、新課程改革中,學科課程目標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構成 ( C )</p><p> ?、僦R與技能目標 ②德育目標 ③過程與方法目標 ④能力目標 ⑤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p><p> A.①②③
41、160;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p><p> 73、新課改中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 ( D )</p><p> ?、俳逃δ苡^的轉變 ②教師觀的轉變 ③學生觀的轉變 ④教學觀的轉變 ⑤評價觀的轉變</p>
42、;<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p><p> 74、新課程改革從價值取向上看: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出現(xiàn)了哪些變化 ( C
43、 )</p><p> ?、購木⒔逃呦虼蟊娊逃?由學科知識本位走向學生發(fā)展本位</p><p> ?、?由側重知識層面走向關注整體素質④ 由統(tǒng)一、硬性規(guī)定走向開放、靈活的管理</p><p>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44、160; D.①②③④</p><p> 75、現(xiàn)行的教學大綱明顯存在的弊端是( A )</p><p> ①教學目標上只規(guī)定知識方面的內容②內容偏難、深、窄、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要求過高</p><p> ?、壑粡娬{教學過程,忽視課程的其他環(huán)節(jié)④“剛性”太強,缺乏彈性和選擇性</p><p> A.①
45、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p><p> 76、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是( D )</p><p> ①教材編寫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教師必須領會和掌握本學科課標的基本思</p><p&g
46、t; 想和內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體現(xiàn)。</p><p> ?、谡n標是教材的編寫指南和評價依據(jù),教材是課標的主要載體。</p><p> ③課標只是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④教材是對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chuàng)造、再組織。</p><p> ?、萁滩牡木帉懞蛯嶒灴梢詸z驗課標的合理性。</p><p> A.②③④
47、;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p><p> 77.下列關于課程改革的背景的論述中正確的是(D )</p><p> ?、僦R經(jīng)濟初見端倪②國際競爭日益激烈③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面臨困難④我國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需要⑤我國基
48、礎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發(fā)達國給我國教改的啟示</p><p>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p><p> 78、新課程結構區(qū)別與現(xiàn)行課程結構
49、的三個基本特征及調整原則是 ( A )</p><p> ①均衡性 ②綜合性 ③選擇性 ④系統(tǒng)性 ⑤實用性</p><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p><
50、p> 79、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p><p>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fā)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p><p> 80.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D )</p><p>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p><p> C.知識、技
51、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p><p> 81.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 A )幾部分。</p><p> A、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p><p> B、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技術</p><p> C、勞動技術教育,社區(qū)服務實踐,研究性學習,合作性
52、學習</p><p> D、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p><p> 8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從一開始只定位于語文教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展到各個學科,提出一種新的“四結合”,即( D)。</p><p> A、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創(chuàng)新精神、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p><p> B、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精
53、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p><p> C、課程資源、課程內容、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p><p> D、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p><p> 83.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之間對各自提出的觀點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和討論,而是盡可能多的提出與討論問題相關的觀點,這種交流與討論形式是指( A )。&
54、lt;/p><p> A、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B、辯論 C、合作性討論 D、 異步討論(如BBS、電子郵件討論等)</p><p> 84、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在學
55、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xiàn)象,教師采用這種手段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 A )</p><p>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知覺</p><p> 85、“其身正,不令而行;
56、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孔子這句名言體現(xiàn)出的德育方法是( C )</p><p> A、陶冶教育法 B、說服教育法 C、榜樣示范教育法 D、實踐鍛煉教育法</p><p> 86、古漢語形容“多”或“少”時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義的成語是( C )</p><p>
57、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兩語 D、三番五次</p><p> 87、新課程結構明確小學階段的主要內容是( A )</p><p>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C、以分科課程為主 D、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相結合</p>
58、<p> 88、新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性是( B )</p><p> A、均衡性 發(fā)展性 互補性 B、均衡性 綜合性 選擇性</p><p> C、針對性 發(fā)展性 綜合性 D、針對性 整合性 自主性</p><p> 89.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黨的( D )</p><p> A 十二大 B十
59、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p><p> 90.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C ) </p><p> A改革開放 B“三個有利于”標準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和平與發(fā)展</p><p> 91. 十六大報告指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C) </p><p> A小康社會 B
60、信息化社會 C學習型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p><p> 92、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是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 B )</p><p> A、課程性質 B、基本素養(yǎng) C、教學原則 D、評價建議</p><p> 93、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jù),其核心
61、部分是( B?。?lt;/p><p> A、課程內容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理念</p><p>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xiàn)的課程理念是( B)</p><p> 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獲 B、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p><p> 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
62、活和人格養(yǎng)成</p><p> 95、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生觀是( D?。賹W生是發(fā)展的人?、趯W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單純抽象的學習者?、軐W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p><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 96、創(chuàng)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的努力方向是( C?。?lt;/p><p> ?、俳處熞?/p>
63、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跇淞⒔逃裰魉枷搿、壅宫F(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芡晟苽€性,展現(xiàn)個人魅力</p><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 97、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D )。</p><p> A、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B、進行雙基教學 C、以學科為主教育 D、一
64、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p><p> 98、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管理的政策是( C )。</p><p> A、以國家課程統(tǒng)一使用管理 B、以省級課程管理為主</p><p> C、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p><p> D、全部下放權力,實行校本教材教學為主&
65、lt;/p><p> 99、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 D )次。</p><p> A、7 B、4 C、5 D、8</p>&l
66、t;p> 100、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傳統(tǒng)是把( C )放在中心位置。</p><p>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教師和學生</p><p> 10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對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 A )意義更大。</p><p> A.班主任 B.科任教師 C.校長 D.教研組長</p><p> 102、落實學生的主
67、體地位,關鍵是根據(jù)具體的 ,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構建廣闊的活動空間。(C )</p><p> A.教學目標 B.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C.教學要求 D.教學過程</p><p> 103、( B )是樹立正確學生觀的基礎。 </p><p> A.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 B.關注每一位學生</p><p> C.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D.
68、信任學生</p><p> 104、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的殿堂,更是( D )的圣殿。 </p><p> A.情感體驗 B.師生交流 C.學生成才 D.人性養(yǎng)育</p><p> 105、( A )是現(xiàn)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 </p><p> A.民主平等 B.關心學生 C.以人為本 D.鼓勵學生</p><
69、p> 106、“教師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體現(xiàn)出( A )的發(fā)展觀。</p><p> A、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B、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C、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p><p> 107、( B )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礎。</p><p> A、建立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B、建
70、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 C、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p><p> 108、新評價觀強調評價主體應具有( B )。</p><p> A、單一性 B、多元性 C、動態(tài)性</p><p> 109、“新的評價體系打破唯一,倡導多元和創(chuàng)新?!斌w現(xiàn)出評價體系( B )的特點。</p><p> A、科學性 B、靈活性 C
71、、有創(chuàng)意</p><p> 110、基礎教育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 A )。</p><p> A、促進發(fā)展 B、甄別與選拔 C、展示激勵</p><p> 111、課程評價按評價的主體可分為( C )。A、定量評價法與定性評價法 B、目標評價法和目標游離法 C、自評與他評</p><p> 112.教育的根本任務是(C)。
72、160; A.傳授知識B;增強技能 C.教書育人 D。學會認知 E.學會做人</p><p> 113.(B)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p><p> A、國務院 B、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 C、全國人大 D、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p><p> 114.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情節(jié)嚴重的
73、,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 B )。</p><p> A、紀律處分 B、行政處分 C、經(jīng)濟處罰 D、警告處分</p><p> 115.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yè)務培訓,改善教師的</p><p&
74、gt; 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教師的___D___地位 。</p><p> A、政治 B、經(jīng)濟 C、法律 D、社會</p><p> 116. 教師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 B )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75、</p><p> A、學校行政部門 B、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 C、學校工會 D、學校黨組織</p><p> 117.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yè)學校、技工學校、職業(yè)高中文化課、專業(yè)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 C )。</p><p> A、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及其以上資格</p><p> B
76、、高等師范專科學?;蛘咂渌髮W專科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p><p> C、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p><p> D、大學??飘厴I(yè)及其以上學歷</p><p> 118.不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公民,申請獲取教師資格,必須通過( B )考試。</p><p> A、國家學歷水平
77、160; B、國家教師資格 C、普通話水平 D、計算機等級</p><p> 119.中小學教師資格由( A )教育行政部門認定。</p><p> A、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國務院 C、各級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區(qū)、直轄市</p><p> 120.教師的( A )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jù)。</p&
78、gt;<p> A、考核結果 B、工作成績 C、學歷水平 D、業(yè)務水平</p><p> 121.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C )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p><p>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
79、、同等于</p><p> 122.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教師的待遇,由( C )確定并予以保障。</p><p> A、上級主管部門 B、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 C、舉辦者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p><p> 123.侮辱、毆打教師的,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 C )。</p><p> A、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80、160; B、承擔民事責任 C、追究刑事責任 D、給予行政處分</p><p> 124.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教師申訴的( C )內,作出處理。</p><p> A、三個月 B、4 5日 C、3
81、0日 D、15日</p><p> 125.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教師以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yè)生到( D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予以補貼。</p><p> A、革命老區(qū) B、貧困地區(qū) C、中西部地區(qū)
82、60; D、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邊遠貧困地區(qū)</p><p> 12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教師享有的權利的是( B )</p><p> A、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p><p> B、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p><p> C、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p><
83、;p> D、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yè)的學術團體,在學術團體中充分發(fā)表意見</p><p> 127.為了( A ),建設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業(yè)務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p><p> A、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 B、改善教師的工作和
84、生活條件</p><p> C、規(guī)范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D、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p><p> 128.教師應當履行關心、愛護( B ),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義務。</p><p> A、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 B、全體學生 C、學習有困難的學
85、生 D、殘障學生</p><p> 129.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 D )的使命。</p><p> A、公民素質 B、公民思想道德素質 C、公民科學文化素質 D、民族素質</p>
86、;<p> 130.教師的醫(yī)療同當?shù)貒夜珓諉T享受同等的待遇;( A )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修養(yǎng)。</p><p> A、定期 B、不定期 C、每兩年 D、每年</p><p> 131.地
87、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教師法》規(guī)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 B )。</p><p> A、責令其立即改正B、責令其限期改正C、依法追究刑事責任D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p><p> 13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自( A )起施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實施.</p><p> A、1994年1月1日
88、160; B、1994年9月10日</p><p> 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p><p> 133.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
89、(A ) A.教育現(xiàn)象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論134.1632年、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C)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 D.《教育論》135.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的范圍的是(C) A.騎馬 B.投槍C.音樂 D.吟詩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的是(B)
90、160; A.教育 B.環(huán)境C.遺傳 D.主觀努力137.學校體育的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是(B) A.早操、課間操 B.體育課C.體育競賽 D.學生自覺鍛煉138.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D) A.心理過程 B.信息過程C.邏輯過程 D.認識過程139.馬卡連柯“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所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C) A.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原則
91、 B.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140.布魯納所倡導的“發(fā)現(xiàn)學習</p><p> C.教學、科研、生產三中心 D.所有時間用于搞教學145.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C)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p><p
92、> 146.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教學相長”的著作是(A) A.《大學》 B.《中庸》C.《學記》 D.《春秋》147.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觀點是:教育無目的論。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裴斯泰洛齊 D.杜威148.教育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B) A.生產勞動 B.模仿C.語言 D.動物本能</p><p> 149.普通中小學經(jīng)常
93、組織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興趣小組,主要是為了(C) A.深化課堂教學 B.培養(yǎng)競賽人才 C.因材施教,發(fā)展青少年個性特長 D.充分發(fā)掘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學習潛力150.西漢初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xiàn)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歷史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151.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調整中等教育結構(B) A.大力
94、加強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技術教育 C.實現(xiàn)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與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更好銜接 D.進一步加強中等專業(yè)教育152.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B) A.主導地位 B.主體地位 C.被動地位 D.輔助地位153.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的哪一條基本規(guī)律中(D) A.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 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C.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
95、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154.“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是充分運用了下列哪一種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樣示范 C.實際</p><p> 158.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愛彌兒》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話》 D.《教育論》159.“教學與發(fā)展”理論的倡導者是(A) A.贊科夫 B.皮亞杰
96、 C.布魯納 D.根舍因160.“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哪種因素對人發(fā)展的影響?(B) A.遺傳 B.環(huán)境 C.教育 D.社會活動161.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是(A) A.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B.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C.培養(yǎng)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D.培養(yǎng)腦體結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162.《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
97、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把其責任交給(B)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家長163.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fā)性事件作出迅速、恰當?shù)奶幚肀环Q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C) A.復雜性 B.師范性 C.創(chuàng)造性 D.主體性164.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B) 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檢查評定成績165.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
98、;/p><p> 174.在社會心理學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導致的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稱為(B )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最近效應175.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______課程,自小學__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___課時。(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選修 3 3 D.選修 3 4 </p>&l
99、t;p> 176.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終極目的是(B ) A.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 B.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 C.強調學科內容的歸納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這是下列哪種氣質類型的特點?( A) A.膽汁質 B.粘液質 C.多血質 D.抑郁質178.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解答問題有啟示作用的相類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 B.原
100、型啟發(fā)C.問題情境 D.問題對象</p><p> 179.教育科學有諸多的分支學科,其中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A ) A.教育學 B.教育心理學 C.教學論 D.教育哲學180.記憶過程包括(D ) A.識記、保持和遺忘 B.識記、再認和回憶 C.識記、保持和聯(lián)想 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p><p> 181.哪個社會的教育具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
101、離的特點( B) A.原始社會 B.古代社會 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182.野戰(zhàn)部隊身穿迷彩服以達到與周圍背景相混淆的效果,這主要是利用知覺的(B ) A.整體性 B.選擇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p><p> 183.智力可以分解為多種因素,下列哪種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觀察力 B.想象力 C.思維力 D.判斷力184.閉卷考試時,學生主要的記憶活動是(D ) A.識記
102、 B.保持 C.再認 D.回憶</p><p> 185.“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體現(xiàn)了教師工作的( B) A.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 B.主體性、示范性C.長期性、間接性 D.連續(xù)性、廣延性186.受過去經(jīng)驗與習慣影響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tài)是( B) A.原型 B.定勢 C.遷移 D.原型啟發(fā)187.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原則是( A) A.自然適度 B.克服羞怯 C.真實坦誠 D.留有余地</p&
103、gt;<p> 188.“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 C)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189.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fā)展 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 D.體現(xiàn)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p><p> 190.當一個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時,他的一些與外表無關的特征也常常
104、被肯定,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 B) A.寬大效應 B.暈輪效應 C.中心品質 D.刻板印象</p><p> 191.智力測驗中解釋測驗結果的依據(jù)是(D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p><p> 192.澳大利亞的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采用觀看錄像帶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B ) A.實物直觀 B.模
105、象直觀 C.虛擬直觀 D.語言直觀193.活動方式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在執(zhí)行方面能達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動化的階段是( D)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p><p> 194.出乎意料的夸張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緒狀態(tài)稱為(B ) A.心境 B.應激 C.激情 D.熱情195.新課程強調將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轉化為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其價值觀是指( B) A.充分認識知識對社
106、會的價值 B.學科、知識、個人、社會價值有機地結合 C.讓學生尊重知識尊重教師196.人們看書時,用紅筆畫出重點,便于重新閱讀,是利用知覺的哪種特性?(A ) A.選擇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p><p> 197.在學校課程中,與選修課程相對應的課程是( C) A.活動課程 B.學科課程 C.必修課程 198.能力是一個人順利完成活動的(A ) A.個性心理條件 B.心理
107、過程C.生理條件 D.個性傾向性199.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為(C ) A.自覺性 B.獨立性 C.創(chuàng)造性 D.主動性200.一般地,教學中的感知可以區(qū)分為如下方式( C) A. 學習感知、生活感知 B. 課內感知和課外感知 C. 直接感知、間接感知 D. 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p><p> 201.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種情緒狀態(tài)屬于
108、(C ) A.激情 B.應激 C.心境 D.熱情</p><p> 202.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D) A.個別教學 B.課外教學C.現(xiàn)場教學 D.課堂教學203.“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C ) A.因材施教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fā)性原則 204.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A ) A.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B.精深
109、的專業(yè)知識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205.魯班發(fā)明鋸是借助( D) A.定勢 B.變式 C.問題 D.原型啟發(fā)</p><p> 206.課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C ) A.師生共同參加的B.學生自愿選擇的C.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207.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反映是( B) A.感覺 B.知覺 C.表象 D.后像208.“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反映了教
110、師勞動的(C ) A.連續(xù)性 B.創(chuàng)造性 C.長期性 D.主體性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專業(yè)引領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p><p> 210.氣質類型(C ) A.有好有壞 B.都是好的C.無好壞之分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 A.基于學校 B.在學校中 C.為了學校D.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 212
111、.新課改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在小學階段(A )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以分科課程為主 C.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D.分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補充</p><p> 213.智力的高級表現(xiàn)是( A) A.創(chuàng)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觀察力214.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B)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C.教學相長 D.防微杜漸215.當個體接受一個
112、小的要求后,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項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 A) A.“登門檻”效應 B.低球技術 C.留面子效應 216.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B ) A.連續(xù)性特點 B.創(chuàng)造性特點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p><p> 217.教師的根本任務是(C ) A.教書 B.育人 C.教書育人 218.人的情緒與情感是以什么為中介的反映形式
113、(A ) A.需要 B.動機 C.態(tài)度 D.認知</p><p> 219.教師由“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钡闹饕獥l件是( C) A.堅持學習課程理論和教學理論 B.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 </p><p> C.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 220.心理學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種選項的科學( A) A.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 B.心理過程
114、C.認識過程 D.心理特征</p><p> 221、教學的中心任務是(B) A.發(fā)展學生的智力B.使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D.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心理222.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應該做到(B ) A.充分地傳授知識 B.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C.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D.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程</p>
115、<p> 223.主體教育在教學領域里的實踐,最相關的一項是(A ) A. 主體性教學 B. 嘗試教學 C. 反思教學224. “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C ) A.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B.將學生按優(yōu),中,差分班教學 C.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fā)揮 D.大力培養(yǎng)單科獨進的尖子生</p><p> 225.教師分析研究所教學科的教材及課標(大綱)
116、,變革與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從問題出發(fā),開展專題性的課題研究,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是屬于教師哪一方面的工作( C) A. 教育工作 B. 教學過程 C. 教育科研 D. 管理與組織 226.小組學習屬于新課程倡導的哪一種學習方式( C) A. 自主學習 B. 探究學習 C. 合作學習 D. 接受學習 227.當團體中所有的人都能達到目標時,個體才能達到目標是指(B ) A.競爭目標結構 B.合作目標結構C.個別化目標
117、結構 228.主體性教學與下列哪一教學策略有著高度的相似性(A ) A. 自主學習 B. 合作學習 C. 探究學習 D. 發(fā)現(xiàn)學習 229.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是(C ) A.直接強化 B.自我強化 C.替代強化230.在形式上,嘗試教學強調教與學的先后順序,下列屬于其特征的是(D ) A. 先提出教學目標 B. 提出問題、學生鉆研 C. 學生讀書、教師指導 D. 先練后講、先試后
118、導 231.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B ) A. 針對學習自主性</p><p> 245.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專著是(C)。 A.《教育沒話》 B.《教育學》 C.《學記》 D.《雄辯術原理》 E.《論語》246.( B )年4月12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建立教師資格考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八號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119、 C.1988 D.1993 E,1997247.“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的教育內容,下列著作不屬四書范圍的是(D) A.《大學》 B.《中庸》C.《論語》 D.《春秋》248.一個社會的教育發(fā)展進程與其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 B.教育滯后于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 C.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D.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發(fā)展狀況249
120、.教育者要在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fā)展具有(B)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C.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250.我國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體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A) A.地方 B.中央C.社會力量 D.學生家長251.“學而時習之”</p><p> 273.“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古代什么時期的教育特征? ( B )</p&
121、gt;<p> A.中國 B.埃及 C.希臘 D.羅馬 </p><p> 274.以培養(yǎng)有文化修養(yǎng)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D )</p><p> A.斯巴達 B.埃及 C.希臘 D.雅典 </p><p> 275.以培養(yǎng)忠于統(tǒng)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為教育目的是古代 ( C )</p>
122、<p>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p><p>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古代 ( D )</p><p>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p><p> 277.以強調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比較嚴厲為特征是古代 ( C )&l
123、t;/p><p>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p><p> 278.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于 ( C )</p><p> A.古代 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 C.近代 D.現(xiàn)代 </p><p> 279.以“教育的終身化”為教育特征的是 ( D )</p><p> A.古代 B.文藝復興
124、后的歐洲 C.近代 D.現(xiàn)代 </p><p> 280.以“教育的民主化”為教育特征的是 ( D )</p><p> A.古代 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 C.近代 D.現(xiàn)代 </p><p> 281.以“教育的多元化”是為教育特征的是 ( D )</p><p> A.古代 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 C.近代 D.現(xiàn)代 </
125、p><p> 28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獻是 ( B)</p><p> A.《學記》 B.《論語》 C.《禮記》 D.《中庸》 </p><p> 283.在教育史上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家是( A ) </p><p>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p><p> 284.在教育史上提出“
126、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的教育家是 ( A )</p><p>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p><p> 285.在教育史上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家是 ( A )</p><p>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p><p> 286.下述屬于墨家(道家)主張的是 ( C )</p
127、><p> A.有教無類 B.兼愛 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p><p> 287.由《學記》提出的教育主張是 ( D )</p><p> A.有教無類 B.兼愛 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p><p> 288.“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出自 ( A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師招聘考試 題庫
- 2016教師招聘考試題庫
- 教師招聘題庫
- 教師招聘備考試題庫
- 教師招聘題庫
- 教師招聘考試題庫精心整理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題庫一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題庫7
- 2016年教師招聘考試題庫
- 云南省編制教師招聘考試經(jīng)典題庫
- 教師招聘考試題庫1000道
- 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庫及答案
- 幼兒教師招聘考試單選題題庫
- 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專業(yè)知識題庫
- 小學數(shù)學教師招聘考試題庫
- 教師招聘考試題庫1000道23060
- 教師招聘考試題庫1000道23057
- 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專業(yè)知識題庫
- 2019年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
- 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專業(yè)知識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