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佛教,佛教產(chǎn)生,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創(chuàng)立最早,傳入中國也是最早,創(chuàng)立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6世紀,相當于中國春秋時期。佛教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中天竺迦吡羅衛(wèi)國的太子,,太子悟道的地方叫菩提伽耶,意為菩提道場,菩提為梵語“覺悟”的譯音,所以那棵大樹也被稱為菩提樹,太子29歲出家修行太子悟道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區(qū)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了越來越多的信徒,從組織教團形成佛教在他80歲的時候在拘尸那迦城逝世逝世時枕著右手,
2、左手放左股側(cè),進入寂滅,,,,,,,,佛祖四大圣跡,拘尸那伽,鹿野苑,藍毗尼花園,菩提伽耶,,,,,佛教發(fā)展四個時期,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 世紀為原始佛教界段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1世紀為部派佛教階段公元前1世紀~公元7世紀為大乘佛教階段公元7世紀~公元12世紀為密教階段,,,,,佛教傳播路線,12世紀末13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印度,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漸衰敗。佛教從公元前3世紀向周邊傳播,大致有三條路線:1、北傳佛教2、
3、南傳佛教3、藏傳佛教,,1、北傳佛教:從古印度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漢地,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和越南2、南傳佛教:自古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及東南亞國家及中國云南傣族地區(qū),屬于南傳小乘佛教3、藏傳佛教:7世紀時印度密乘佛教傳入,與藏族聚居區(qū)苯教融合而形成具有藏族地方特色的宗教,俗稱喇嘛教,,漢傳佛教,三論宗——推崇三論,天臺宗——最早的本土化宗派,慈恩宗——一心為識,華嚴宗——專弘《華嚴經(jīng)》,律宗——注重戒律的宗教,密
4、宗——“真實”言教,凈土宗——念佛宗,禪宗——行走坐臥,無非是禪,佛教的派別,其中對中國思想和知識分子影響最大的是禪宗,在民間擁有眾多信徒的是凈土宗。六祖慧能被稱為中國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所謂的中國特色的佛教就是指禪宗,慧能的著作《壇經(jīng)》是歷史上除佛經(jīng)外唯一被尊稱為“經(jīng)”的佛教典籍,1、漢地佛教,2、南傳佛教,,寧瑪:古舊之派,俗稱紅教,薩迦:一脈相承的宗教王朝,俗稱花教,噶當:一切佛語都是修行的指導,俗稱老黃教,噶舉:口耳相傳密法源,俗稱
5、白教,格魯派:嚴守戒律的宗派,被稱為“新黃教”,以大乘佛教為基礎(chǔ),吸收小乘佛教、印度密教和原始苯教,以無上瑜伽為最高修行次第,先顯后密,顯密圓通,設(shè)壇場,重咒數(shù),有獨特修行方式和風格,,,四諦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十二因緣:三世兩重業(yè)報輪回,佛教教義,四圣諦,苦諦:人生的本質(zhì)是痛苦,集諦:形成痛苦的原因—渴愛,滅諦:消滅痛苦的歸宿—— 涅槃,道諦:消滅痛苦的方法—戒、定、慧,十二因緣,過去式,現(xiàn)在式,未來式,,,,無明,行,識,名
6、色,六入,觸,受,愛,取,生,老死,有,,,,,二因,五果,三因,二果,,,過現(xiàn)一重因果,現(xiàn)未一重因果,,三世兩重因果,燃燈佛,釋迦佛,阿彌陀佛,日光菩薩,藥師佛,月光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彌勒佛,橫、豎三世佛及其護法菩薩,供奉對象,,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中央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豎三世佛:過去世佛燃燈佛、現(xiàn)在世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世彌勒佛,,西方三圣: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東方三圣
7、:月光菩薩、藥師佛、日光菩薩,彌勒佛,,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天王,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或稱十八阿羅漢、十八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原為十六羅漢,康熙年間,康熙帝欽定十八羅漢,改慶友與賓頭盧為降龍伏虎,現(xiàn)在許多佛寺都在大殿兩側(cè)供十八羅漢,佛教經(jīng)典,全部的經(jīng)典大致分為經(jīng)、律、論三個部分,稱為三藏經(jīng)是佛闡發(fā)的教義,律是僧侶的戒規(guī),論是闡發(fā)經(jīng)和律的著作。三藏均通曉的高僧被稱為“三藏法師”,佛
8、教的標志,佛教主要節(jié)日,佛誕節(jié):又稱浴佛法會,是念連釋迦摩尼誕生的節(jié)日。孟蘭盆會:又稱中元節(jié),是漢地每年七月十五僧自恣日,舉行供佛儀式及僧眾超度亡靈的法會。起源于梁武帝時代,漢地佛教主要的殿堂,佛教寺院歷史上有伽藍、蘭若、招提等稱謂殿和堂是寺院的主要建筑,一般來說,供奉佛像并容僧俗信徒朝拜的房舍“殿”,僧侶們?nèi)粘F鹁雍托扌械姆可岱Q“堂”。一座完整的寺院應(yīng)具備七種建筑物,稱為七堂伽藍。而禪宗伽藍七堂由三門、佛殿、法堂、僧堂、庫房、西
9、凈、浴室組成。,,,,,,天王殿,山門,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樓,鼓樓,鐘樓,方丈室,方丈室,生活區(qū),接待區(qū),寺院分部格局,,哼哈二將,佛教禮儀與佛事,1、禮節(jié)2、謂稱3、服飾4、佛事,禮節(jié),合十是佛教中常見的禮節(jié),行禮時左右合掌,十指并攏,置于胸前,表示衷心的祝愿,1、合十,2、繞佛,繞佛時圍著佛像順時針方向,表示對佛的敬仰,3、頂禮,五體投地頂禮:人們通常說的五體投地,這是佛教中的最高禮節(jié),謂稱,比丘:又稱絆芻、乞士等,特指年滿
10、20,受過具足戒(比丘戒,約250條)的男性出家人。俗稱僧、大僧等。 比丘尼:又稱絆芻尼等,特指年滿20,受過具足戒(比丘尼戒,348條)的女性出家人。俗稱尼、二僧等。 據(jù)戒律規(guī)定,受過具足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伽,可穿三衣(袈裟),具有收徒、授戒、傳法、接受俗人供養(yǎng)的資格。受具足戒年齡一般在20歲至60歲之間。 沙彌:特指已剃度、7歲以上20歲以下受過沙彌十戒,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沙彌尼:特指已剃
11、度、7歲以上20歲以下受過沙彌十戒,尚未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優(yōu)婆塞:為清信士,在家學佛的男居士 優(yōu)婆夷:為清信女,在家學佛的女居士 式叉摩尼:又名式叉摩那,義為學戒女。特指準備受具足戒、先修學兩年四根本戒和六法階段的沙彌尼。 以上為佛教出家七眾。一般來說,男稱為僧,女稱為尼,相對于在家信眾都可稱為師傅。,服飾,“三衣”是出家人的三種袈裟,這三件袈裟,用途各別,五
12、條衣是工作服根據(jù)佛教的制度 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 。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 我國俗稱為五衣。 打掃勞作時穿的 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國俗稱七衣 平時穿的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 。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 ,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 為佛制定僧人必須穿染衣, 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 ,而用一種雜
13、色, 即袈裟色, 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 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 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 。根據(jù)我國佛典記載 ,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 ,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qū)別 的是赤色 、有的是黃色、 有的是青黑木蘭色。 但據(jù)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 ,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 所謂青黑木蘭 ,僅是些微小的
14、差別 ?,F(xiàn)在緬甸 斯里蘭卡 泰國 柬埔寨 老撾 印度 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 僅有深淺的不同 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 祖衣是赤色 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 蒙藏僧人的袈裟 大衣是黃色 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 北方氣候寒冷 僧眾三衣不夠 所以我國僧眾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種常服
15、0;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 常服的顏色 明代皇帝曾作過規(guī)定 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 講經(jīng)僧人藍色 律宗僧人黑色 清代以后 沒有什么官方規(guī)定 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后 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七條衣是誦經(jīng)服,九至二十五條衣是大禮服,佛事,佛教最主要的傳統(tǒng)佛事主要有:皈依、剃度、受戒、羯磨、安居、傳法、講經(jīng)、灌頂?shù)龋?
16、 為眾生、施主等修福薦亡的主要法師有水陸法會、懺法、孟蘭盆會。普佛、供天、打七等 在寺院中所舉行的佛事,要以水陸法會為最盛大,以焰口施食為最經(jīng)常,其次,齋天和放生也是常常舉行的。 水陸法會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佛教名山,五臺山 “清涼佛國”(文殊菩薩) 峨眉山“仙山佛國”(普賢菩薩)
17、 普陀山“海天佛國”(觀音菩薩) 九華山“仙城佛國”(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佛教名寺,少林寺(禪宗祖庭)靈隱寺(云林禪寺)白馬寺(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院)紹覺寺(日本臨濟宗祖庭),,白馬寺
18、 少林寺,紹覺寺 靈隱寺,八大祖庭,天臺宗——浙江省天臺山國清寺三論宗——江蘇省南京市郊棲霞山棲霞寺法相唯識宗—陜西西安的慈恩寺、陜西長安縣的興教寺嚴華宗——陜西長安縣的華嚴寺、陜西戶縣的草堂寺律宗——江蘇揚州的大明寺、唐朝的鑒真和尚曾在此寺密宗——陜西西安的大興善寺和青龍寺凈土宗——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中的玄中寺、山西長安的積香寺、江西廬
19、山的東林寺禪宗——河南登封少林寺、浙江寧波的天童寺、江蘇南京的清涼寺、江蘇蘇州的虎丘山 其中禪宗的派系最多,祖庭多大幾十處,局各派之首,佛教名窟,敦煌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 云岡石窟 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佛教名塔,樓閣寺塔,應(yīng)縣木塔,大雁塔,六和塔,佛宮寺釋迦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俗稱應(yīng)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
20、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點。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密檐式塔,嵩岳寺塔,天寧塔,亭閣式塔,四門塔,凈藏禪師塔,喇嘛塔,又名覆缽式塔、藏式塔,俗稱和尚塔。這是中國現(xiàn)
21、存數(shù)量較多的一種古塔。其特點是:塔身為一個巨大的半圓形覆缽,上置塔剎,下設(shè)須彌座。,金剛寶座式塔,從佛教的意義上說,此類古塔屬于佛教密宗,以五方佛為供奉對象。 它的特點是:有一個高大的臺座,中設(shè)梯級,可以上達;臺座上建造五塔,中塔較為高大,四角的塔較為矮??;各座塔的須彌座上,分別雕刻著大象、獅子、孔雀、金翅鳥王等動物圖案,象征著金剛界五部主佛,即五方佛。,花塔,花塔的主要特征,是塔身上部裝飾著各種繁復花紋。其裝飾內(nèi)容有:巨大的花瓣
22、,密布的佛龕,以及佛、菩薩、天王、力士、獅、龍、象、魚等雕刻圖案。 此類古塔,是由裝飾樓閣式、密檐式塔的塔身以及亭閣式塔的頂部發(fā)展出來的,是古塔由質(zhì)樸到華麗、由實用到單純崇拜發(fā)展的結(jié)果。就花塔而言,登高眺覽、導航引渡等實用功能,已經(jīng)完全消失,成了純粹的藝術(shù)品。,佛的姿勢和手印,佛教造像一般分為坐像、立像和臥像。其中坐像又可分為結(jié)跏趺坐、半跏趺坐、跪坐、倚坐、蹲坐等形象。佛像的手個有不同姿勢,稱之為“印相”或“印契”,各種印相有
23、特定的含義,是識別佛像的重要依據(jù)。常見的印相有:說法印、定?。ǘU定印)、施無畏印、降魔?。ㄓ|地?。⑴c愿?。ㄊ┰赣。?,這五種手印合稱“釋迦五印”,觸地印,結(jié)跏趺坐,蓮瓣,佛坐像與手印,施無畏印,結(jié)跏趺坐,蓮瓣,,與愿印,立像,蓮瓣,結(jié)跏趺坐,蓮瓣,定印,,樂山大佛,倚坐又稱為善跏趺坐,半跏倚坐,佛立像,婆羅浮屠寺廟群,佛教產(chǎn)生于印度,但最大的佛塔卻建在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梵語意為“丘陵上的佛塔”俗稱“千佛塔”,謝謝觀賞!,制作人:楊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