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目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已經(jīng)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s,VA)常見于冠心病,尤其是發(fā)生心肌梗死者。VA是影響心肌梗死預后的重要因素。在三層心肌細胞中,中層心肌細胞(middlemyoeardium,M細胞)動作電位時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最長,外膜下心肌細胞APD
2、最短,兩者APD的差異造成了心室肌電生理的異質(zhì)性,即心室肌跨壁復極離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lorization,TDR)。TDR異常增大是心律失常發(fā)生的重要基質(zhì)。T波峰末間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間期)是指T波頂峰至T波終末之間的一段時間,是近幾年提出的心電學指標。研究證實Tp-Te間期可作為反映TDR大小的量化指標。AMI后,Tp-Te間期的變化反映了心肌TDR的大
3、小及變化。本文通過觀察AMI患者急性期與恢復期Tp-Te間期和Tp-Te間期離散度的大小及變化、及其與VA發(fā)生的關系,來評價Tp-Te間期和Tp-Te間期離散度對預測AMI患者發(fā)生VA的臨床價值。
方法:順序選擇2010年08月至2011年05月在我院心臟內(nèi)科住院且符合入選標準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55.61±9.22)歲。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罹患AMI,起病至入院不超過24小時,均經(jīng)冠脈造
4、影或癥狀、心電圖、心肌酶確診,符合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關于急性ST段抬高型AMI的診斷標準。選擇病例的排除標準:①心房顫動、②電解質(zhì)紊亂、③1個月內(nèi)服用過胺碘酮、索他洛爾等可能影響QT間期和T波形態(tài)的藥物者④及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室內(nèi)傳導阻滯、預激綜合癥等可引起心電圖繼發(fā)性ST段及T波改變者,⑤有4個以上導聯(lián)T波不明顯者,或影響T波終點判定者,⑥生存時間小于3周,⑦既往
5、有過心肌梗死病史。
所有患者入院后記錄其性別、年齡、生命體征、個人史、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心功能Killip分級、各項生化指標等。80例患者均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鉀、血鈉,詳細記錄其數(shù)值,此數(shù)值定義為AMI急性期生化指標。所有患者在安靜狀態(tài)下,取平臥位記錄同步12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采用日本光電心電圖機,型號為1350-C
6、,紙速為25mm/s,振幅為10mm/mV。對所有患者記錄心梗急性期12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急性期心電圖定義為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或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療前的最后一次心電圖,未進行溶栓治療和PCI治療者則定義為患者入院時的首次心電圖。所有患者的心電圖圖形清晰且測量準確。測量Tp-Te間期的原則:首先確定T波頂點和終點。T波頂峰的確定:即T波波
7、峰的頂點,如果T波雙峰時取最高的峰頂作為頂點。T波終點的確定:①T波降支與等電位線的交點;②若交點不清,則以T波降支的切線與等電位線的交點為準。③若有U波,則取T波與U波交界的最低點。測量時不宜取T波平坦、雙向、基線漂移和干擾影響測量的導聯(lián)。因Tp-Te間期很短不易于用分規(guī)直接測量,故測量連續(xù)3個心動周期的QT間期,QTp間期(QRS波群的起點至T波頂點的時間間期),取平均值,然后計算Tp-Te間期(Tp-Te間期=QT間期-QTp間期
8、)、Tp-Te間期離散度(上述導聯(lián)最大Tp-Te間期和最小Tp-Te間期之差),然后,對所測導聯(lián)中的最大Tp-Te間期及最大Tp-Te間期離散度進行分析。
AMI患者80例,均接受常規(guī)冠心病藥物治療。其中40例在發(fā)病后24小時內(nèi)接受了直接PCI治療,30例在12小時內(nèi)進行了靜脈溶栓治療,其余10例患者,由于各種原因未能進行直接PCI以及溶栓治療,只給予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支持對癥治療。80例患者入院后即刻進行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連
9、續(xù)監(jiān)測5日。根據(jù)5日內(nèi)是否發(fā)生過VA及發(fā)生VA的類型分為三組:80例AMI患者中23例發(fā)生室性心動過速、RonT室性期前收縮、心室顫動/心室撲動或心源性猝死,作為室性心動過速組,其中男16例、女7例;43例發(fā)生室性期前收縮(≥30次/小時),作為室性期前收縮組,其中男27例、女16例;其余14例未發(fā)生室性心律失?;蚴倚云谇笆湛s≤30次/小時級作為無VA組,其中男9例、女5例。對VA組患者,急性期心電圖定義為距離VA發(fā)作前時間最近的心電圖
10、(均在發(fā)作前24小時內(nèi))。
全部患者于發(fā)病3周后,再次記錄同步12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測量并計算Tp-Te間期及Tp-Te間期離散度;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復查FPG、TG、CHOL、LDL、血鉀、血鈉等生化指標;評價心臟功能,進行心功能NYHA分級,詳細記錄數(shù)值,此數(shù)值定義為AMI恢復期指標。
結果:
1患者的一般情況、各項生化指標和梗死部位與AMI不同時期的關系
AMI急性期與恢復期相比,除了急性期
11、FPG(6.20±1.95 mmol/L)較恢復期FPG(5.77±0.77 mmol/L)有所降低(P<0.05),其它各項指標均無明顯差別。
2 Tp-Te間期及其離散度與AMI不同時期的關系
所有80例患者,與AMI急性期Tp-Te間期(124.51±17.15ms)相比,恢復期Tp-Te間期(113.46±17.49ms)明顯縮短(P<0.01);與AMI急性期Tp-Te間期離散度(55.96±13.30ms
12、)相比,恢復期Tp-Te間期離散度(41.30±14.49ms)明顯縮短(P<0.01)。
3 Tp-Te間期及其離散度與AMI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
室性期前收縮組患者Tp-Te間期(123.40±14.18ms)及Tp-Te間期離散度(55.53±11.56ms)與室性心動過速組Tp-Te間期(134.74±18.27ms)及其離散度(63.00±14.35ms)比較,較為縮短,P值分別為0.006和0.020;室性
13、期前收縮組與無室性心律失常組Tp-Te間期(110.64±14.43ms)及Tp-Te間期離散度(45.71±9.66ms)比較則較為延長,P值分別為0.009和0.01;室性心動過速組與無室性心律失常組比較,Tp-Te間期及Tp-Te間期離散度延長則更明顯,P值均小于0.001。
結論:AMI患者由于心肌急性缺血導致心肌TDR增大,Tp-Te間期明顯延長;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TDR異常增大,Tp-Te間期延長,與AMI患者發(f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急性心肌梗死時的室性心律失常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與猝死
-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
- 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fQRS波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pdf
- QTV等因素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性.pdf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抗心律失常肽對陳舊性心肌梗死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pdf
-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率減速力和T波峰末間期的演變及意義.pdf
-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見心律失常心電圖診斷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間期變異性及心率變異性與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性分析.pdf
-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見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診斷
- 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白介素-17的表達及其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pdf
- 陳舊性心肌梗死fQRS波及其時限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pdf
- 心肌梗死恢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研究.pdf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發(fā)生時間與護理分析
-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率變異性分析.pdf
- T波峰末間期對急診PCI術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預后的預測價值.pdf
- Tp-e-QT比值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pdf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心室復極離散指標與惡性心律失常的關系.pdf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