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內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LL-37在COPD氣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世界范圍內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和多發(fā)疾病,當前其發(fā)病機制未明,防治形勢非常嚴峻。氣道粘液高分泌是除慢性氣道炎癥和肺氣腫外COPD的又一特征性病理改變,是COPD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氣道粘液高分泌的發(fā)生機制研究,已成為COPD防治領域的關注熱點。多種與COPD發(fā)病密切相關的因素,如香煙煙霧、病

2、原微生物及其產物(如脂多糖、綠膿菌素),炎癥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炎癥因子(如IL-8、IL-1β、TNF-α、IL-4)等,可直接或間接作用于氣道上皮細胞,在氣道粘液高分泌的形成和維持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相關的機制研究表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上皮細胞的粘液分泌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介導作用,而在其下游諸多信號分子中,MAPK家族成員ERK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

3、位,可形成EGFR-ERK通路。另外,金屬蛋白酶家族的某些成員也參與到粘蛋白MUC5AC(氣道粘液的一種主要大分子成分)的誘導過程中,如細胞膜上的腫瘤壞死因子α轉換酶(TNF-αconvertingenzyme,TACE)可剪切錨定在胞膜表面的pro-TGF-α,pro-amphiregulin,pro-HB-EGF等前體分子,釋放出可溶性的活性成分TGF-α,amphiregulin(AR)和HB-EGF,這些活性成分作為EGFR的配

4、體與之結合,通過配體-受體反應轉激活EGFR及下游信號通路,促進粘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在香煙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HNE)、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多糖和綠膿菌素、曲霉菌等誘導氣道上皮細胞粘蛋白生成的過程中,TACE介導的EGFR轉激活作用已得到證實。
  近年來,天然免

5、疫系統(tǒng)在COPD發(fā)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視。Cathelicidin是人類內源性抗菌肽(anti microbial peptides,AMPs)的重要成員,是天然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表達于機體多種組織。Cathelicidin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除具有針對細菌、真菌、病毒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外,還在炎癥/免疫反應、損傷修復、細胞增殖和凋亡等病理生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調控作用。人們注意到,Cathelicidin的調控活性與COPD發(fā)病的多

6、個病理環(huán)節(jié)有較好的契合,推測Cathelicidin可能在COPD的發(fā)病中占有一定地位。相關研究表明,COPD患者誘導痰、肺組織、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以及呼吸道上皮襯液中LL-37(Cathelicidin發(fā)揮作用的活性片段)的表達均顯著升高,提示LL-37與COPD的發(fā)病密切相關;我們的前期研究則發(fā)現,LL-37能誘導氣道上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凋亡并伴隨IL-8、TNF-α等炎癥因子的釋放,提示LL-37可能在COPD發(fā)病的氣道炎癥和肺氣

7、腫形成兩個病理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然而,對于COPD的氣道粘液高分泌過程,LL-37是否在其中發(fā)揮作用尚不得而知。有文獻報道,LL-37可通過轉激活EGFR-ERK信號通路,活化氣道上皮細胞,促進炎癥因子IL-8的釋放;LL-37還可通過MAPK途徑上調人結腸上皮細胞粘蛋白基因的表達,增加粘蛋白合成。根據LL-37在COPD患者氣道內的高表達狀態(tài)以及LL-37激活相關信號通路的能力,我們提出假設,推測氣道局部高水平的LL-37能夠促進氣道粘

8、蛋白的生成,從而參與氣道粘液高分泌狀態(tài)的形成,并因此在COPD的發(fā)病及病情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為驗證這一假設,本研究在人體標本和體外細胞兩個層面探討了LL-37對COPD氣道粘液分泌的影響及其可能的分子機制。
  目的:
  觀察COPD患者小氣道局部內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LL-37和粘蛋白的表達情況,探討Cathelicidin/LL-37對人氣道上皮細胞粘蛋白MUC5AC的體外誘導效應及相關分

9、子機制,初步闡明Cathelicidin/LL-37在COPD氣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方法:
  1.研究對象和一般資料收集
  選取因肺外周腫瘤需行肺葉切除術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15例(COPDgroup)、肺功能正常的吸煙者15例(NormalSmokergroup,NSgroup)和肺功能正常的不吸煙者15例(NormalNon-smokinggroup,NNgroup),術前收集性別、年齡、吸煙史等一般資

10、料,并行常規(guī)肺通氣功能檢查,記錄一秒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ec,FEV1)和一秒率(FEV1/forcedvolumecapacity,FEV1/FVC)。COPD診斷的確立根據GOLD(2010)標準。
  2.人體組織病理研究
  術中收集手術切除的外周肺組織,距腫瘤邊緣5cm以上,以排除腫瘤的影響。對肺組織切片進行HE染色、糖原過碘酸雪夫(PeriodicAcid-Schiffstai

11、n,PAS)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比較3組標本的形態(tài)學特征以及外周小氣道上皮LL-37和粘蛋白MUC5AC的表達情況,分析LL-37、粘蛋白MUC5AC與肺通氣功能指標,以及LL-37與粘蛋白MUC5AC之間的相關性。
  3.體外研究
  3.1體外培養(yǎng)人支氣管上皮NCI-H292細胞,香煙提取物(cigarettesmokeextract,CSE)和LL-37合成肽分別以不同刺激濃度、不同刺激時間作用于細胞,MTT法檢

12、測CSE和LL-37合成肽對細胞活力的影響,選取細胞活力不低于80%的刺激模式為后續(xù)實驗提供參考范圍。
  3.2LL-37合成肽以連續(xù)濃度梯度和時間梯度刺激NCI-H292細胞,收集培養(yǎng)液上清和細胞裂解物,用ELISA分別檢測其中粘蛋白MUC5AC含量,同時BCA法檢測細胞裂解物中總蛋白含量。粘蛋白MUC5AC總量計算公式為:(上清中MUC5AC含量十細胞裂解物中MUC5AC含量)/細胞總蛋白含量。為比對LL-37作用的特異性,

13、亂碼LL-37(scrambleLL-37,sLL-37)合成肽以相同的作用模式刺激細胞,檢測粘蛋白MUC5AC生成的總量。
  3.3在培養(yǎng)體系中有CSE(0.005cig/ml)存在的情況下,LL-37合成肽和sLL-37合成肽分別以連續(xù)濃度梯度和時間梯度刺激NCI-H292細胞,ELISA檢測細胞粘蛋白MUC5AC生成的總量。
  3.4在培養(yǎng)體系中有和無CSE(0.005cig/ml)存在的情況下,LL-37合成肽以

14、連續(xù)濃度梯度和時間梯度刺激NCI-H292細胞,ELISA檢測培養(yǎng)上清中IL-8的水平;以重組人IL-8單獨刺激NCI-H292細胞,或經IL-8中和抗體預處理細胞后再給予LL-37合成肽刺激,ELISA檢測粘蛋白MUC5AC生成的總量。
  3.4CSE以不同作用濃度刺激NCI-H292細胞,免疫熒光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掃描檢測LL-37在細胞中的表達范圍和強度,同時ELISA檢測上清液中LL-37的含量。
  3.5LL-3

15、7合成肽以連續(xù)濃度梯度和時間梯度刺激NCI-H292細胞,收集上清和細胞裂解物,ELISA檢測上清中TGF-α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檢測細胞裂解物中ERK、EGFR的磷酸化水平,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檢測細胞的TACE活性。
  3.6用TACE抑制劑TAPI-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AG1478,ERK上游MEK分子的抑制劑

16、U0126,以及TGF-α中和抗體、EGFR中和抗體、AR中和抗體和HB-EGF中和抗體等預處理NCI-H292細胞后,再給予LL-37合成肽刺激,檢測步驟3.5中相應的指標。
  3.7LL-37合成肽刺激NCI-H292細胞后,利用熒光探針DCF-DA檢測胞內活性氧(ROS)水平;用抗氧化劑DMTU和nPG預處理NCI-H292細胞后再給予LL-37合成肽刺激,FRET檢測細胞TACE活性,ELISA檢測粘蛋白MUC5AC總的

17、生成量。
  3.8用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劑Staurosporine預處理NCI-H292細胞后再給予LL-37合成肽刺激,FRET檢測細胞TACE活性,ELISA檢測粘蛋白MUC5AC生成的總量。
  結果:
  1.一般資料比較
  3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和性別比例上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COPD組的FEV1%較肺功能正常吸煙組和肺功能正常不吸煙組明顯降低(均P<0.

18、05),肺功能正常吸煙組和COPD組的吸煙史(吸煙指數)無顯著性差異(P>0.05)。
  2.人體組織病理學研究
  HE染色結果顯示,COPD組小氣道局部炎癥征象比較明顯,上皮完整性破壞;肺功能正常不吸煙組小氣道無明顯炎癥征象,上皮保持完整;肺功能正常吸煙組小氣道的形態(tài)特征介于前兩組之間。
  糖原PAS染色結果顯示,COPD組小氣道上皮染色非常明顯,杯狀細胞數明顯增多;肺功能正常不吸煙組小氣道上皮未見明顯染色,杯

19、狀細胞數很少;肺功能正常吸煙組小氣道上皮也有較明顯染色,杯狀細胞數增多,但少于COPD組。PAS染色面積百分比在COPD組最高,肺功能正常不吸煙組最低,肺功能正常吸煙組介于前兩組之間(均P<0.05)。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LL-37和MUC5AC的著色部位主要位于COPD患者外周小氣道上皮內,其中LL-37分布廣泛,位于纖毛細胞、杯狀細胞等多種細胞內,而粘蛋白MUC5AC分布較單一,主要位于杯狀細胞內。LL-37和粘蛋白M

20、UC5AC染色強度的變化趨勢相似,都是在COPD組最高,肺功能正常不吸煙組最低,肺功能正常吸煙組介于兩組之間(均P<0.05)。
  相關性分析表明,小氣道上皮中LL-37和粘蛋白MUC5AC的表達均與肺功能指標FEV1%呈顯著負相關(分別有r=-0.606,P<0.01;r=-0.641,P<0.01),而LL-37與粘蛋白MUC5AC呈顯著正相關(r=0.776,P<0.01)。
  3.體外研究
  3.1.細胞

21、活力的MTT檢測結果顯示,LL-37合成肽在0-10μg/ml的濃度范圍內刺激細胞24h,NCI-H292細胞活力不低于80%;CSE在0-0.015cig/ml的濃度范圍內刺激細胞24h,NCI-H292細胞活力不低于80%。
  3.2.LL-37合成肽單獨刺激NCI-H292細胞可誘導粘蛋白MUC5AC的生成,并呈明顯的濃度-效應和時間-效應關系(均P<0.05);在CSE(0.005cig/ml)存在的情況下,LL-37合

22、成肽能以同樣的作用模式誘導粘蛋白MUC5AC的生成,且誘導效應較LL-37合成肽單獨刺激時更強(均P<0.05)。sLL-37合成肽對NCI-H292細胞粘蛋白MUC5AC的生成無明顯影響(P>0.05)。
  3.3.LL-37合成肽單獨刺激NCI-H292細胞可誘導NCI-H292細胞釋放IL-8,并呈明顯的濃度-效應和時間-效應關系(均P<0.05);在CSE(0.005cig/ml)存在的情況下,LL-37合成肽能以同樣的

23、作用模式誘導IL-8的釋放,且誘導效應較LL-37合成肽單獨刺激時更強(均P<0.05);重組人IL-8可刺激NCI-H292細胞生成粘蛋白MUC5AC,而IL-8中和抗體預處理細胞可顯著抑制LL-37合成肽誘導的粘蛋白MUC5AC生成(均P<0.05)。
  3.4.CSE刺激可誘導氣道上皮NCI-H292細胞LL-37表達上調。激光共聚焦掃描圖像顯示,經CSE刺激后細胞中LL-37呈強陽性表達;ELISA結果顯示,經CSE刺激

24、后培養(yǎng)液上清中LL-37含量也明顯增加,且這種增加依賴于CSE的刺激濃度(均P<0.05)。
  3.5.LL-37合成肽可誘導ERK和EGFR磷酸化。當刺激時間為15min時,ERK的磷酸化達到峰值水平,在這一時間點,LL-37對ERK和EGFR磷酸化的誘導呈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AG1478可抑制LL-37合成肽誘導的EGFR、ERK磷酸化以及粘蛋白MUC5AC的生成(均P<0.05);EGFR中和抗體

25、(Ab-3)和ERK抑制劑U0126可抑制LL-37合成肽誘導的ERK磷酸化以及粘蛋白MUC5AC的生成(均P<0.05);AR中和抗體和HB-EGF中和抗體對LL-37合成肽誘導的EGFR磷酸化以及粘蛋白MUC5AC的生成無明顯影響(均P>0.05)。
  3.6.LL-37合成肽可濃度和時間依賴性地誘導NCI-H292細胞TACE活化,酶活性的非線性擬合結果表明,細胞TACE活性在刺激6h時達到峰值(P<0.05),其后直至2

26、4h,大致保持穩(wěn)定(均P>0.05)。在刺激粘蛋白MUC5AC生成的同時,LL-37合成肽還能同步誘導氣道上皮細胞產生TGF-α,且也呈明顯的濃度-效應和時間-效應關系(均P<0.05)。TACE選擇性抑制劑TAPI-1可抑制LL-37合成肽誘導的TGF-α釋放、EGFR磷酸化、ERK磷酸化以及粘蛋白MUC5AC的產生(均P<0.05);TGF-α中和抗體和EGFR中和抗體可抑制LL-37合成肽誘導的EGFR磷酸化、ERK磷酸化以及粘蛋

27、白MUC5AC的產生(均P<0.05);EGFR中和抗體可增加LL-37誘導的TGF-α水平(P<0.05)。
  3.7.LL-37合成肽對NCI-H292細胞內ROS水平無明顯影響(P>0.05);抗氧化劑DMTU和nPG對LL-37合成肽誘導的TACE活化和粘蛋白MUC5AC的生成無明顯影響(均P>0.05);PKC抑制劑Stauropsorine對LL-37合成肽誘導的TACE活化和粘蛋白MUC5AC的生成也無明顯影響(均

28、P>0.05)。
  結論:
  1.COPD患者外周小氣道上皮中Cathelicidin/LL-37和粘蛋白MUC5AC均呈高表達狀態(tài),且二者密切相關;
  2.Cathelicidin/LL-37可誘導人氣道上皮細胞粘蛋白MUC5AC的產生,在香煙煙霧作用下,這種誘導效應更強;
  3.Cathelicidin/LL-37誘導粘蛋白MUC5AC生成的機制可能涉及TACE-TGF-α-EGFR-ERK信號通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